狄柬之怒不可遏:“簡直荒唐!”
陸瑞卻搖搖頭:“並不荒唐。
“個人麵對官府是弱勢方,百姓麵對國家也是弱勢方,弱者想要自己不被欺淩拿捏,這天下想有真正的公平,百姓個人在麵對官府時,就得有更多保護。
“讓官府可以不經過中間人,直接麵對百姓,這本身就是恃強淩弱。
“哪怕這個百姓是罪犯,也要有能夠申辯的機會,有證明自己不是罪犯的公平機會——不,不是自己證明自己無罪,是讓官府證明他有罪!”
聽到這裏,王載忍不住了,加入辯論。
很快,陳安之、周俊臣、張仁傑、徐林等人也下場。
到了後來,一百多人的隊伍,就這些問題吵得麵紅耳赤、唾沫橫飛。
趙寧沒有一直聽下去,片刻就帶著黃遠岱、周鞅、扈紅練等人,繞著白洋澱繼續往前走。
趙寧這迴到河北來,春耕隻是他關注的一部分,而且其本身並不是他最關注的。
如若不然,剛剛周鞅也不會當著所有人的麵,說出那樣一番話來。
去年朝廷收稅的時候,各藩鎮各州,都乖乖上交了財賦,趙寧帶著幾個高手,仗著非凡修為,到各地都去轉了一圈,以確保地方沒有在不該截留的地方截留。
魏氏的關中、隴右因為國戰之故,現在本來就很窮,沒能收上來多少賦稅;
淮南則不同了,國戰沒有波及到那裏,雖然一直在被宋治抽血支援戰場,情況也比其它地方好很多,尤其是那些土豪地主、商賈大戶,家財依然豐厚得很,朝廷算是撈了一筆。
楊氏自然不甘心,不過楊佳妮並沒有如何阻擾。
她跟趙寧早就達成了默契共識、隱蔽交易,這迴楊佳妮給他開方便之門,來日趙寧也不會為難那些想南下的高手。
簡而言之,朝廷現在有了能夠正常運轉的錢糧,可以支撐到下一次秋收。
一年的稅收過一年的日子,這是正常情況,想要國庫充盈到可以幾年不收稅都能保證朝廷正常運行,在絕大多數時候本身就是癡人說夢。
“殿下,大計推行的時刻不能多耽誤,就連李虎現在都開始奉承了。
“如果拖得時間太久,反抗軍隻怕會發生變化,變得跟普通軍隊沒有差別,失去為自己也為其他百姓爭公平爭尊嚴的初衷、信仰。”
黃遠岱一針見血,指出了致命問題。
趙寧微微點頭:“此次春耕之後,立即動手推行大計。”
大計推行,自然不可貿然為之,需要諸多準備。這其中最重要的依然是人,是一批符合大計需要,願意為大計而戰的人。
反抗軍力量不弱,但禁軍、河東軍還沒進行轉變,而大計僅有軍隊遠遠不夠,趙寧不可能一條腿走路,必須要搶先把文官班底搭建起來。
眼下朝廷的官吏隊伍,無論世家官員還是寒門官員,背後都是既得利益者,有自己的立場身份和代表的利益群體。
他們不符合趙寧推行大計的需要,而且必然成為大計施行的阻礙,所以絕大部分是要被淘汰的!
既然這些人會被淘汰,那麽為了國政穩定,朝廷能繼續做事,就需要有人填補這些被淘汰者的空缺,保證官僚體係的正常運轉。
去年秋收、今年春耕,這兩件皇朝大事很是能鍛煉人,也能給人提供掌握朝政情況、熟悉州縣政事的絕佳機會。
趙寧從反抗軍、一品樓、長河船行,乃至趙氏族人與河東軍中抽調的,擁有成為文官資質的一批人,都在這兩件大事中獲益匪淺。
基礎打下了,大計方能開展。
今天跟在趙寧身後的這群人,隻是這批人的代表而已。
“有反抗軍,有文官隊伍,可以讓大計在河北、河東實施起來,但殿下應該明白,光有這兩點遠遠不夠,這兩者甚至都不是大計中最重要的部分。”
黃遠岱深謀遠慮,聲音低沉,“真正決定大計成敗的因素,其實在這兩者之外,那是大計的真正基石,甚至也是這兩者的骨骼精血。”
趙寧微微頷首。他當然知道黃遠岱指代的是什麽。
號令反抗軍,號令這批文官隊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這隻是暫時統一行動而已。以他反抗軍大將軍的身份,以大晉皇朝的正統地位,不可能做不到。
但能一時做到,不代表能永遠做到,更不代表能夠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各種各樣複雜莫測的強大挑戰,穩定堅定、發展壯大的走下去。
在統一行動之上,更重要的,是統一思想!
統一思想這東西,說簡單很簡答——隻要有共同利益,輕而易舉就能統一思想共同奮戰,就像乾符十八年八月初一,大家在含元殿向宋治開戰一樣。
但說難也極難,因為這不是一時需要,而是要十年、百年、千年的堅持下去的!那麽短暫的共同利益,就實在是不值一提。
且不說世家寒門,就單說反抗軍,今日他們是反抗軍,明日他們還是反抗軍嗎?
當反抗軍將領加官進爵、榮華富貴,成為既得利益階層後,他們是否還能控製私心私欲,不在意自己的財富積累、子孫地位,一直為天下百姓的公平與尊嚴而戰?
統一認識統一思想,追根揭底,要有一門能夠改造認識、控製思想,被天下人普遍接受、擁護、支持的學說。
就像儒家學說那樣。
但又絕對不能是儒家學說。
儒家學說最成功的地方在於,他能最大限度維護統治階層的利益,讓這個世界有秩序。
而它失敗的地方在於,它描繪的所謂大同社會的理想藍圖,與利益至上的現實情況嚴重脫節,很多實際問題根本無法解決,而且它主張的很多理念不可能得到貫徹執行,所以最後不得不走向虛偽,成為扭曲的遮羞麵紗。
所以曆朝曆代,總是外儒內法。
儒與法並非不能共存,畢竟這世界既需要道德,也需要律法。但儒與法並存的方式不對,並存的時候儒與法都被扭曲了樣子,最終各自變成了四不像。
說到底,這世界需要一門新的學說。
周鞅拋出先前那番話後,方墨淵、狄柬之、陸瑞等人陷入了激烈爭論,原因就在於此,這是新舊認識的碰撞,是曆史潮流中的激浪。
趙寧任由他們辯論下去,也是希望他們能夠在切磋中提高各自的認識,催生出新學說的萌芽。
是的,新學說的萌芽。
趙寧想要的新學說到底是什麽,是他自己現在都無法得到的答案。不僅他沒有,周鞅、黃遠岱也沒有。
這件事太大,太深刻了。
僅靠幾個人智慧遠遠不夠,得需要這天下的讀書人,進行激烈的思想交鋒。
就眼下情況而言,反抗軍為自己為受苦受難者爭公平爭尊嚴的號角,聽起來很響亮很提氣,但這都隻是平民百姓樸素的正義思想。
因為樸素,所以簡單,因為簡單,所以簡陋,因為簡陋,所以不全麵,因為不全麵,就會產生各種問題,甚至到最後會變形扭曲,反噬己身。
所以它解決不了複雜現實中的各種艱難,能夠成就一時焰火,卻不能成就一世大業,更不可能成就千萬年的大計。
天下百姓,需要高屋建瓴的學說,來指導認識統一思想。惟其如此,萬民奮戰的方向才能是真正正確的,才能確保大業綿延萬世。
正常而言,新學說的誕生,需要環境也需要時間。現實決定認識,隻要統治者不強力幹擾,強行把它帶偏,這片大地終究會誕生萬民需要的學說。
趙寧能給它這個環境,也不會帶偏它,卻給不了它時間。
趙寧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沒法等它慢慢萌芽、成長。
眼下他必須立即推行大計,如若不然,世家寒門官員就要在大晉皇朝坐穩位置,讓大晉變成另一個齊朝了。
而且光有學說,還隻是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更關鍵的,是實行這種學說,在這種學說下建立政體,真正確保萬民利益。
涉及到具體政體,問題就迴到了狄柬之、陸瑞爭辯的問題上,而他們爭辯的那個問題,還隻是政體中的一個普通組成部分。
“殿下似乎有憂慮?”黃遠岱看出趙寧的不輕鬆。
趙寧喟歎長歎,對著白洋澱水域緩緩道:“一切的一切,都發生的太快了。
“無論是文官壓過武將成為皇朝主導者,宋治打壓世家扶持寒門,設立飛魚衛把皇權推向頂峰,將天下人都變成權力的奴才,還是北胡入侵席卷山河,短暫成為一片大地上的主人,給這裏的百姓帶來深重苦難;
“亦或是我們取代大齊成立大晉,想要給天下人以公平尊嚴,把壓在百姓頭上的權貴、地主階層推翻,建立一個人人不受壓迫剝削的世界......都太快了。
“短短十餘年間發生了這麽多事,翻遍史書見所未見。
“有些時候,我甚至覺得,這是十餘年間的曆史,有一千多年那麽漫長,是一千多年才能走完的路途。
“大變重重,交替浮現,讓人目不暇接,我們被曆史洪流推著向前走,卻又想做文明史的弄潮兒,當真是應付的捉襟見肘。”
聽罷趙寧的感歎,黃遠岱與周鞅皆是默然不語。
他們都感受到了某種滄桑厚重,一時無言,唯有相繼縱目白洋澱。
新的世界,真的能夠建立嗎?
文明史會在他們的手中,上升一個大台階嗎?
沒有人能迴答這個問題,連黃天厚土都不能。
陸瑞卻搖搖頭:“並不荒唐。
“個人麵對官府是弱勢方,百姓麵對國家也是弱勢方,弱者想要自己不被欺淩拿捏,這天下想有真正的公平,百姓個人在麵對官府時,就得有更多保護。
“讓官府可以不經過中間人,直接麵對百姓,這本身就是恃強淩弱。
“哪怕這個百姓是罪犯,也要有能夠申辯的機會,有證明自己不是罪犯的公平機會——不,不是自己證明自己無罪,是讓官府證明他有罪!”
聽到這裏,王載忍不住了,加入辯論。
很快,陳安之、周俊臣、張仁傑、徐林等人也下場。
到了後來,一百多人的隊伍,就這些問題吵得麵紅耳赤、唾沫橫飛。
趙寧沒有一直聽下去,片刻就帶著黃遠岱、周鞅、扈紅練等人,繞著白洋澱繼續往前走。
趙寧這迴到河北來,春耕隻是他關注的一部分,而且其本身並不是他最關注的。
如若不然,剛剛周鞅也不會當著所有人的麵,說出那樣一番話來。
去年朝廷收稅的時候,各藩鎮各州,都乖乖上交了財賦,趙寧帶著幾個高手,仗著非凡修為,到各地都去轉了一圈,以確保地方沒有在不該截留的地方截留。
魏氏的關中、隴右因為國戰之故,現在本來就很窮,沒能收上來多少賦稅;
淮南則不同了,國戰沒有波及到那裏,雖然一直在被宋治抽血支援戰場,情況也比其它地方好很多,尤其是那些土豪地主、商賈大戶,家財依然豐厚得很,朝廷算是撈了一筆。
楊氏自然不甘心,不過楊佳妮並沒有如何阻擾。
她跟趙寧早就達成了默契共識、隱蔽交易,這迴楊佳妮給他開方便之門,來日趙寧也不會為難那些想南下的高手。
簡而言之,朝廷現在有了能夠正常運轉的錢糧,可以支撐到下一次秋收。
一年的稅收過一年的日子,這是正常情況,想要國庫充盈到可以幾年不收稅都能保證朝廷正常運行,在絕大多數時候本身就是癡人說夢。
“殿下,大計推行的時刻不能多耽誤,就連李虎現在都開始奉承了。
“如果拖得時間太久,反抗軍隻怕會發生變化,變得跟普通軍隊沒有差別,失去為自己也為其他百姓爭公平爭尊嚴的初衷、信仰。”
黃遠岱一針見血,指出了致命問題。
趙寧微微點頭:“此次春耕之後,立即動手推行大計。”
大計推行,自然不可貿然為之,需要諸多準備。這其中最重要的依然是人,是一批符合大計需要,願意為大計而戰的人。
反抗軍力量不弱,但禁軍、河東軍還沒進行轉變,而大計僅有軍隊遠遠不夠,趙寧不可能一條腿走路,必須要搶先把文官班底搭建起來。
眼下朝廷的官吏隊伍,無論世家官員還是寒門官員,背後都是既得利益者,有自己的立場身份和代表的利益群體。
他們不符合趙寧推行大計的需要,而且必然成為大計施行的阻礙,所以絕大部分是要被淘汰的!
既然這些人會被淘汰,那麽為了國政穩定,朝廷能繼續做事,就需要有人填補這些被淘汰者的空缺,保證官僚體係的正常運轉。
去年秋收、今年春耕,這兩件皇朝大事很是能鍛煉人,也能給人提供掌握朝政情況、熟悉州縣政事的絕佳機會。
趙寧從反抗軍、一品樓、長河船行,乃至趙氏族人與河東軍中抽調的,擁有成為文官資質的一批人,都在這兩件大事中獲益匪淺。
基礎打下了,大計方能開展。
今天跟在趙寧身後的這群人,隻是這批人的代表而已。
“有反抗軍,有文官隊伍,可以讓大計在河北、河東實施起來,但殿下應該明白,光有這兩點遠遠不夠,這兩者甚至都不是大計中最重要的部分。”
黃遠岱深謀遠慮,聲音低沉,“真正決定大計成敗的因素,其實在這兩者之外,那是大計的真正基石,甚至也是這兩者的骨骼精血。”
趙寧微微頷首。他當然知道黃遠岱指代的是什麽。
號令反抗軍,號令這批文官隊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這隻是暫時統一行動而已。以他反抗軍大將軍的身份,以大晉皇朝的正統地位,不可能做不到。
但能一時做到,不代表能永遠做到,更不代表能夠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各種各樣複雜莫測的強大挑戰,穩定堅定、發展壯大的走下去。
在統一行動之上,更重要的,是統一思想!
統一思想這東西,說簡單很簡答——隻要有共同利益,輕而易舉就能統一思想共同奮戰,就像乾符十八年八月初一,大家在含元殿向宋治開戰一樣。
但說難也極難,因為這不是一時需要,而是要十年、百年、千年的堅持下去的!那麽短暫的共同利益,就實在是不值一提。
且不說世家寒門,就單說反抗軍,今日他們是反抗軍,明日他們還是反抗軍嗎?
當反抗軍將領加官進爵、榮華富貴,成為既得利益階層後,他們是否還能控製私心私欲,不在意自己的財富積累、子孫地位,一直為天下百姓的公平與尊嚴而戰?
統一認識統一思想,追根揭底,要有一門能夠改造認識、控製思想,被天下人普遍接受、擁護、支持的學說。
就像儒家學說那樣。
但又絕對不能是儒家學說。
儒家學說最成功的地方在於,他能最大限度維護統治階層的利益,讓這個世界有秩序。
而它失敗的地方在於,它描繪的所謂大同社會的理想藍圖,與利益至上的現實情況嚴重脫節,很多實際問題根本無法解決,而且它主張的很多理念不可能得到貫徹執行,所以最後不得不走向虛偽,成為扭曲的遮羞麵紗。
所以曆朝曆代,總是外儒內法。
儒與法並非不能共存,畢竟這世界既需要道德,也需要律法。但儒與法並存的方式不對,並存的時候儒與法都被扭曲了樣子,最終各自變成了四不像。
說到底,這世界需要一門新的學說。
周鞅拋出先前那番話後,方墨淵、狄柬之、陸瑞等人陷入了激烈爭論,原因就在於此,這是新舊認識的碰撞,是曆史潮流中的激浪。
趙寧任由他們辯論下去,也是希望他們能夠在切磋中提高各自的認識,催生出新學說的萌芽。
是的,新學說的萌芽。
趙寧想要的新學說到底是什麽,是他自己現在都無法得到的答案。不僅他沒有,周鞅、黃遠岱也沒有。
這件事太大,太深刻了。
僅靠幾個人智慧遠遠不夠,得需要這天下的讀書人,進行激烈的思想交鋒。
就眼下情況而言,反抗軍為自己為受苦受難者爭公平爭尊嚴的號角,聽起來很響亮很提氣,但這都隻是平民百姓樸素的正義思想。
因為樸素,所以簡單,因為簡單,所以簡陋,因為簡陋,所以不全麵,因為不全麵,就會產生各種問題,甚至到最後會變形扭曲,反噬己身。
所以它解決不了複雜現實中的各種艱難,能夠成就一時焰火,卻不能成就一世大業,更不可能成就千萬年的大計。
天下百姓,需要高屋建瓴的學說,來指導認識統一思想。惟其如此,萬民奮戰的方向才能是真正正確的,才能確保大業綿延萬世。
正常而言,新學說的誕生,需要環境也需要時間。現實決定認識,隻要統治者不強力幹擾,強行把它帶偏,這片大地終究會誕生萬民需要的學說。
趙寧能給它這個環境,也不會帶偏它,卻給不了它時間。
趙寧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沒法等它慢慢萌芽、成長。
眼下他必須立即推行大計,如若不然,世家寒門官員就要在大晉皇朝坐穩位置,讓大晉變成另一個齊朝了。
而且光有學說,還隻是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更關鍵的,是實行這種學說,在這種學說下建立政體,真正確保萬民利益。
涉及到具體政體,問題就迴到了狄柬之、陸瑞爭辯的問題上,而他們爭辯的那個問題,還隻是政體中的一個普通組成部分。
“殿下似乎有憂慮?”黃遠岱看出趙寧的不輕鬆。
趙寧喟歎長歎,對著白洋澱水域緩緩道:“一切的一切,都發生的太快了。
“無論是文官壓過武將成為皇朝主導者,宋治打壓世家扶持寒門,設立飛魚衛把皇權推向頂峰,將天下人都變成權力的奴才,還是北胡入侵席卷山河,短暫成為一片大地上的主人,給這裏的百姓帶來深重苦難;
“亦或是我們取代大齊成立大晉,想要給天下人以公平尊嚴,把壓在百姓頭上的權貴、地主階層推翻,建立一個人人不受壓迫剝削的世界......都太快了。
“短短十餘年間發生了這麽多事,翻遍史書見所未見。
“有些時候,我甚至覺得,這是十餘年間的曆史,有一千多年那麽漫長,是一千多年才能走完的路途。
“大變重重,交替浮現,讓人目不暇接,我們被曆史洪流推著向前走,卻又想做文明史的弄潮兒,當真是應付的捉襟見肘。”
聽罷趙寧的感歎,黃遠岱與周鞅皆是默然不語。
他們都感受到了某種滄桑厚重,一時無言,唯有相繼縱目白洋澱。
新的世界,真的能夠建立嗎?
文明史會在他們的手中,上升一個大台階嗎?
沒有人能迴答這個問題,連黃天厚土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