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有德,明清之際遼東蓋州衛(今遼寧省蓋縣)人,字瑞圖(約1602-1652)。崇禎初為登州參將。崇禎四年(1631年)率軍援遼,至吳橋起兵叛明。旋陷登州地區,自稱都元帥。六年(1633年)與耿仲明渡海降後金,授都元帥。崇德元年(1636年)封恭順王。後隸漢軍正紅旗。從清兵入關,進攻陝西大順軍,又下江南。順治三年(1646年),授平南大將軍,下西南諸地。六年(1649年)改封定南王,駐桂林。九年(1652年),李定國軍破桂林,兵敗自殺。
孔有德(?—1652年),明末清初武將。遼東的鐵嶺(今遼寧鐵嶺)人。鐵嶺礦工出身。父親在鐵嶺領導反建州政權起義失敗後流亡遼東各地,曾在廣寧軍任遊擊,後投效毛文龍,與尚可喜被稱為“山東三礦徒”,毛文龍後為袁崇煥所殺,其舊部由副將陳繼盛統轄,不久,參將劉興治在皮島叛亂,殺陳繼盛等十餘人,總兵黃龍隨即赴皮島鎮壓。天聰七年(1633年),孔有德、耿仲明不服黃龍統轄,率部來投登萊巡撫孫元化。崇禎四年(1631)八月,皇太極率清兵攻大淩河城(今遼寧錦縣),祖大壽圍於城內。孫元化急令孔有德以八千人趕赴前線增援,然登州遼東兵與山東兵素不和,孔有德抵達吳橋時,因遇大雨春雪,部隊給養不足,士兵搶劫嘩變。孔有德在登州發動吳橋兵變,自號都元帥,孫元化忠於朝廷不願稱王,孔有德放他逃離登州。明朝派兵鎮壓後,投降後金。崇德元年(1636年),受封恭順王,出征朝鮮,錦州,鬆山等地。入關後,隨多鐸追剿農民起義軍,鎮壓了江南各地的抗清鬥爭。順治三年(1646年)授平南大將軍,進攻南明永曆政權。五年,改封定南王,出征廣西。九年,被李定國圍困在桂林,兵敗自殺,朝廷破格予以厚葬。孔有德的屍體被李定國焚骨揚灰,清廷為孔有德建衣冠塚。惟一幸存的女兒孔四貞,則被孝莊皇後收為養女,封和碩公主。孝莊皇太後一度欲立其為皇妃,但順治皇帝此時迷戀董鄂氏,冊妃一事便作罷。
天聰五年,太宗伐明,圍大淩河城。元化遣有德以八百騎赴援,次吳橋,大雨雪,眾無所得食,則出行孔有德銘文硯
掠。李九成者,亦文龍步將,與有德同歸元化,元化使齎銀市馬塞上,銀盡耗,懼罪。其子應元在有德軍,九成還就應元,咻有德謀為變。莊烈帝命侍郎朱大典督師討有德,援平度,斬有時,至昌邑,有德逆戰,大敗,複黃縣。有德等退保登州。登州城東西南皆距山,北臨海,城北複有水城通海舶。大典督諸軍築長圍困之,九成出戰死,明師攻益急;有德乃謀來降,以子女玉帛出海,仲明單舸殿,經旅順,明總兵黃龍以水師邀擊,擒承祿、光福,殲應元,斬級千餘。有德等退屯雙島龍安塘,食盡,遣所置遊擊張文煥、都司楊謹、千總李政明以男婦百人泛海至蓋州。蓋州戍將石國柱、雅什塔護使謁上,具言有德等舉兵始末,且請降。上諭範文程、羅什、剛林預策安置。有德等複遣所置副將曹紹中、劉承祖等奉疏,言將自鎮江登陸,上命貝勒濟爾哈朗、阿濟格、杜度帥師迓之。朝鮮發兵助明師,要有德等鴨綠江口。濟爾哈朗等兵至江岸,嚴陣相對,敵師不敢逼。有德等舟數百,載將士、槍炮、輜重及其孥畢登,三貝勒為設宴,上使副將金玉和傳諭慰勞。七年六月,有德、仲明入謁,上率諸貝勒出德盛門十裏至渾河岸,為設宴,親舉金卮酌酒飲之,賜蟒袍、貂裘、撒袋、鞍馬,有德、仲明亦上金銀及金玉諸器、采段、衣服。越二日,複召入宮賜宴,授有德都元師、仲明總兵官,賜敕印,即從所署置也。命率所部駐東京,號令、鼓吹、儀衛皆如舊,惟刑人、出兵當以聞。有德等怨黃龍,必欲報之。會聞龍發水師逐賊鴨綠江,旅順無備,上命貝勒嶽讬、德格類帥師襲之,以有德率為導。龍數戰皆敗,遂自殺,克其城。有德等兵入占官吏富民廨宅,多收俘獲。嶽讬、德格類聞於上,上置不問。有德墜馬傷手,與仲明留遼陽,詔慰之曰:“都元帥遠道從戎,良亦勞苦。行間諸事,實獲朕心。招撫山民,尤大有裨益。不謂勞頓之身,又遭銜橛之失。佇聞痊可,用慰朕懷。”別敕令旗纛用皁色,並誡軍士以時演習槍炮、弓矢;馬以牌,甲胄以帶,皆書滿洲字為識別。有德、仲明旋入曾經的定南王府
朝,上誡毋餽遺貝勒大臣。八年,朝元日,命有德、仲明與八和碩貝勒同列第一班,遣官為營第,疏辭不允。崇德元年夏四月,上受寬溫仁聖皇帝尊號,有德從諸貝勒奉寶以進,封恭順王。十二月,上自將伐朝鮮,命有德等從貝勒杜度護輜重繼後。二年二月,既下江華島,命有德等從貝子碩讬以水師取皮島。師還,有言其部眾違法妄行者,上命申嚴約束,毋蹈故轍。三年,從攻錦州,有德等以炮攻下戚家堡、石家堡及錦州城西台,降大福堡;又以炮攻下大台一,俘男婦三百七十九,盡戮其男子;又以炮攻五裏河台,台隅圮,明守將李計友、李惟觀乃率其眾出降,皆籍為民,勿殺。四年,從攻鬆山,以炮擊城東隅台,台上藥發,自燔,殲其餘眾,又降道旁台二。上至鬆山,使有德等以炮攻其南郛。有德當郭門,仲明居右,馬光遠佐之;可喜居左,石廷柱佐之。自夜漏下至翌日晡,城堞盡毀。明守將金國鳳即夜繕治,守甚固,有德議穴地攻之,不克。六年,率兵更番圍錦州,破明師杏山。七年,鬆山、錦州相繼下。時析烏真超哈為八旗,有德等請以所部隸焉,乃分屬正紅旗。八年,從取中後所、前屯衛。順治元年,從睿親王多爾袞入關,追擊李自成至慶都。九月,上至京師,賜有德等貂蟒朝衣。十月,上禦皇極門大宴,複賜鞍馬。旋命有德從定國大將軍豫親王多鐸西討李自成。二年,陝西既定,移師下江南,克揚州,取明南京,攻江陰,有德皆有勞。八月,師還,賜繡朝衣一襲、馬二、黃金百、白金萬。命還鎮遼陽,簡士馬待徵發。三年五月,諭兵部召有德等率所部會京師。八月,授有德平南大將軍,率仲明、可喜及續順公沈誌祥、右翼固山額真金礪、左翼梅勒額真屯泰率師南征,策自湖廣下江西贛南入廣東,諭諸將悉受有德節製。是時明桂王稱號,湖廣總督何騰蛟駐湘陰,諸將李赤心、黃朝宣、劉承胤、袁宗第、王進才、馬進忠等分屯湖南北,號“十三鎮”,大抵自成餘黨及左良玉舊部。四年春,有德師至,進才自長沙走湖北,騰蛟亦棄湘陰單騎奔衡州。有德遣梅勒額真卓羅、藍拜等躡進曾經的定南王府
才,與所部水師遇,擊敗之。有德進次湘潭,朝宣以十三萬人屯燕子窩。有德率藍拜等將水師,可喜及卓羅等將陸師,分道並入,破明將徐鬆節。朝宣走衡州,有德以師從之,獲朝宣。有德令仲明、金礪、卓羅等將水師還詣長沙,明將楊國棟以二千人屯天津湖,巴牙喇甲喇章京張國柱、劄薩藍等與戰,國棟自牛皮灘遁去。有德令金礪留駐衡州,複與仲明及卓羅等率師越熊飛嶺克祁陽,遂破寶慶,擊殺明魯王世子乾生,總兵黃晉、李茂功、吳興等。時明桂王居武岡,倚承胤為守。有德夜發寶慶,前隊梅勒章京黑成功等敗敵,焚木城,奪門入,明桂王走靖州,轉徙入桂林,承胤出降。有德始自長沙下祁陽也,聞郝搖旗圍桂陽,令可喜及藍拜等別將兵赴援;郝搖旗部卒千四百人屯翔鳳鋪,令巴牙喇纛章京線國安、固山大蘇朗等擊破之,搖旗引去。至是國安等遂趨靖州,追明桂王。明總兵蕭曠、姚有性以萬二千人守靖州,國安師薄城,奪門入,獲曠、有性等,又破明侍郎蓋光英軍。藍拜略黔陽,進攻沅州,明將張宣弼以三萬人出戰,我兵奮擊,遂克其城。自出師至此,凡獲明宗室桂王子爾珠等二十七人,降明將自承胤以下四十七人,偏裨二千餘人、馬步兵六萬八千有奇。捷聞,賜有德黃金二百五十兩,仲明、可喜各二百,誌祥百,將士賚白金有差。五年春,複進克辰州,湖南諸郡縣悉定。又旁取貴州黎平府、廣西全州,招降銅仁、全州、興安、灌陽苗峒二百九十有奇,複獲明宗室榮王子鬆等四十餘人,及所置總兵以下諸將吏甚眾。六年五月,改封有德定南王,授金冊金印,令將舊兵三千一百、新增兵萬六千九百,合為二萬人,征廣西,設隨征總兵官一、左右翼總兵官各一,以授馬蛟麟、線國安、曹得先。十月,有德師至衡州,遣副將董英、何進勝擊思愛,戰於燕子窩,擒斬之;進克永州,擊走明將胡一青。七年春,複進破龍虎關,殲誌建,遂攻武岡,陣獲祿、光榮等。進忠負創走,克其城,並下靖州。複進戰興寧,獲順祖、國瑞,招文明等以五萬人降。師入廣西境,克全州。十二月,遂拔桂林,明桂王走南寧,留守大學士瞿式耜死之,斬靖江王以下四百七十三人,降將吏一百四十七人。桂林、平樂諸屬縣皆下。八年春正月,有德奏移籓屬駐桂林,遣蛟麟、國安取梧州、柳州,略旁近諸州縣。有德進駐賓陽,複遣國安等分三道進取,定思恩、慶遠,明將陳邦傅以潯州來降。明桂王走廣南,南寧亦下。五月,有德率輕兵出河池,向貴州,留師柳州為後援。是時張獻忠將孫可望降於明,窺伺楚、粵,有德請敕剿撫。將軍續順公沈永忠駐沅州,扼門戶。時國安擢廣西提督,馬雄為左翼總兵,全節為右翼總兵,分守南寧、慶遠、梧州。未幾,明將李定國、馮雙禮自黎平出靖州,馬進忠自鎮遠出沅州,會於武岡。永忠使乞援,有德遣兵赴之,至全州。永忠已棄寶慶,退保湘潭,有德因還桂林。七月,定國自西延大埠取間道疾驅擊破全州軍,薄桂林,驅象攻城。城兵寡,定國晝夜環攻,有德躬守陴,矢中額,仍指揮擊敵。敵奪城北山俯攻,有德令其孥以火殉,遂自經,妻白氏、李氏皆死於火。事聞,諡有德武壯。十一年六月,有德女四貞以其喪還京師,上命親王以下、阿思哈尼哈番以上,漢官尚書以下、三品官以上,郊迎,賜白金四千,官為營葬,立碑紀績。尋複命建祠,祀春秋,以白氏、李氏配。
編輯本段叛亂
自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薩爾滸戰役以後,清政權在東北迅速崛起,到崇禎年間(1628—1644),已基本上控製了東北地區,並伺機入關,山東半島已成為明朝防禦清軍渡海南下的前線。崇禎五年(1632年),發生在登萊沿海的孔有德叛亂及明朝平叛戰爭是明末山東的一個重大事件,對明清對峙的戰局產生了重要影響。孔有德是原明朝遼東總兵、左都督毛文龍的部下。自天啟年間(1621—1627)到崇禎初年,毛文龍部以遼東沿海金州、朝鮮皮島一帶為根據地,屢次襲擊清的後方,給清軍造成了威脅。然而這支部隊軍紀敗壞,不聽明朝政府指揮,冒領軍餉,騷擾地方,引起明政府的憂慮。崇禎元年(1628年),袁崇煥督師遼東,借機處死毛文龍,收編了該部。但不久,袁崇煥遭誣陷被害,毛文龍的部下仍分散駐紮在遼東半島南部、山東北部沿海及渤海灣長島等島嶼上。由於沒能得到明政府的信任,加上清政權的分化利誘,這支軍隊不時有小規模的叛亂和鬧事,並最終釀成了孔有德之亂。崇禎四年(1631年),毛文龍舊部劉興治在東江(今朝鮮北部海島)作亂,攻占皮島。登萊巡撫孫元化令駐紮於萊州沿海的孔有德部3000人渡海平叛,因遇颶風未能成功,損失不小,被迫退迴。孫元化又讓孔有德率部火速由陸路赴遼,引起了該部不滿。孔有德、李九成等均是毛文龍舊部悍將,平時對明政府輕視他們就不滿意,於是趁機發難,連克臨邑、商河、新城,並打到青州。對孔有德叛亂當如何處置,山東巡撫餘大成與登萊巡撫孫元化意見不一,餘大成主張剿除,並準備親率3000精兵鎮壓,登萊總兵張可大也率軍西進,準備與餘大成部夾擊叛軍。而孫元化則認為對付清軍還需要孔有德、耿仲明等遼東籍將領的協助,且孔等人隸屬其指揮,因而極力主張招撫他們。他一麵寫信給山東巡撫餘大成,勸阻其東伐,又命令張可大不許追擊孔有德叛軍,從而使叛軍更為猖狂。第二年(1632年)元月,孔有德部東進圍登州,登州告急,而在此防守的孫元化仍相信自己能招撫孔有德,疏於防範。孔有德乘機讓部下300餘人詐降,混入登州城,與在城裏的耿仲明等密謀策劃,並趁夜間人們熟睡之時,裏外夾攻,占領了登州城,活捉了孫元化及明守備宋光蘭、分巡道王梅等官員。總兵張可大堅守水城數日,終因寡不敵眾,水城陷落,張可大殺死妻妾後自盡於太平樓。孫元化不久逃迴天津,被明政府處死,餘大成也被罷免。不久以後,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又攻破黃縣,明廷急令謝璉為副都禦使巡撫登萊,擢參政徐從治為山東巡撫,讓徐從治駐守萊州城,以防備孔有德部西進。二月,孔有德部率軍圍攻萊州,徐從治與謝璉拚死抵抗,同時向朝廷求援。但自北京南下的總兵劉同柱,雖抵山東境內,卻遲遲不敢到萊州解圍,大學士周延儒與兵部主事張國臣等又提議招撫,張國臣等也自願到陣前招撫孔有德等人。明主力部隊的遲疑不前和主撫派的活動,更加助長了孔有德等人的氣焰,他廣招原部下,駐守皮島的明將陳友德等3000人,也加入到叛亂的行列。叛軍更是全力攻打萊州城。對於明朝一些官員的招撫行為,堅守萊州的徐從治、謝璉等人堅決反對。徐從治曾上書明廷,指出:“撫使一出,則攻城益急。乃謂我不當縋城出擊以怒之也。果爾,必使任意攻圍,我拱手以萊授之,如孫元化至於萊州而後成其撫乎?叛兵祝臣等尤元化也,元化已一誤,國臣又從而放之。盈廷集議,自以為一紙豎於十萬,援兵絕跡,職此故矣。臣當死為厲鬼殺賊,必不敢以撫之一字而漫至尊,敗封疆而辱民命”(《明史紀事本末·毛帥東江》)。表達了堅守城池,寧死不屈的決心。在徐從治、謝璉和萊州知府朱萬年等的帶領下,守衛萊州的軍民“備芻糧,設守具,據敵數月”。在叛軍的重重包圍之中,盡管城中已到彈盡糧絕的地步,仍拒不開城投降。而明總兵鄧圮、王洪已率川兵萬人自昌邑來援,距萊州僅40裏,卻接到命令駐足不前,指望招撫成功。孔有德見狀,拚命攻城,巡撫徐從治親上城樓,被叛軍炮火擊中,重傷而死。他的死更激發了萊州軍民守城的決心,“萊人感其義,卒堅守不下”。這年七月,萊州被圍已有4個月之久,而明政府的一些官員卻並不急於解萊州之圍,而是一直采用招撫的手段對待孔有德。由於萊州城防堅固,叛軍一時也難以得手。孔有德見攻萊州不下,就又施展詭計,給總督劉守烈寫信,表示願受撫歸降,但要麵見謝璉談判。劉守烈派推官屈宜陽入萊州城,謝璉信以為真,先讓知府朱萬年出南門麵見孔有德,孔有德告訴朱萬年,表示願意投誠。朱萬年迴城將情況告知謝璉,謝璉與朱萬年及翟、劉兩個派來監軍的宦官出城與孔有德見麵,宣讀朝廷讓他投降的詔書。孔有德早有準備,立即讓部下將4人捉住,乘城門大開,急令攻城。朱萬年見勢危急,大喊關閉城門,被孔有德殺死。明軍緊急關閉城門,孔有德破城計謀未能得逞。謝璉被俘後,明政府招撫不成,遂急令各路援軍向孔有德進攻。孔有德見情勢不妙,撤迴登州城,明總兵吳襄率軍克招遠、黃縣,萊州之圍方解。同年九月,明軍將孔有德叛軍圍於登州城中。十月,明軍開始攻城,戰鬥進行得十分激烈,明副總兵丁思侯、裨將程仲文、祖邦樓在攻城中戰死,叛軍主要將領李九成也被明軍炮火擊斃。孔有德見登州難保,率叛軍近萬人突圍,棄城登船而逃。駐守在旅順、長山、鹿島的明總兵黃龍,預計孔有德兵敗後必經長山、旅順而投奔清朝,早已嚴陣以待。孔有德部在旅順一帶登陸後,黃龍率兵伏擊,擒獲孔有德部將毛有順、毛承福等人,大敗叛軍。孔有德、耿仲明等率餘部逃到蓋州,崇禎六年四月,投靠清朝,登萊之亂遂告結束。登萊之亂前後長達二年之久,波及2府10餘縣。這場叛亂之所以蔓延,主要是明政府政策失誤所致。孔有德叛亂之前,明政府未能對毛文龍部下這些驕兵悍將加以提防;叛亂發生之後,明政府大多數官員一味主撫,坐失良機。如叛亂之始,孔有德部過青州,僅千餘人,餘大成率精兵3000追擊甚易,卻放之行,使孔有德叛軍獲得喘息時間,得以迅速擴大隊伍,連克10餘座縣城,俘獲或殺死兩任登萊巡撫、一任山東巡撫,京畿震動。孔有德叛軍攻城略地,燒殺劫掠,給膠東地區社會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嚴重損失。明朝平叛,調動京城一帶數萬軍隊,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既削弱了邊防力量,又加劇了財政危機。更為嚴重的是,明軍未能徹底消滅孔有德叛軍,讓其逃奔遼東投靠清軍。孔有德部隊多是遼東人,對遼東半島地理熟悉,舊部尚多,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們投清後,給明軍遼東半島南端至山東半島的防禦造成極大威脅。崇禎六年(1633)孔有德降清不久,就勾引清軍南下,攻克旅順,控製了整個遼東半島。崇禎九年到十年(1636—1637),他們又充當了清軍的急先鋒,帶領15萬清軍攻打朝鮮,迫使朝鮮投降清朝,使明朝失去了可靠的鄰國和在東麵牽製清軍南下的重要力量。朝鮮投降不久,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原遼東叛將又與清軍合攻有2萬精銳明軍防守的皮島,占領皮島,並不時侵擾長山島。至此遼東半島及沿海島嶼盡失,清軍自海路南下的門戶洞開,山東沿海已成為防清的最前線。遼東半島的喪失,與“建州兵以遼將為前驅,諳水戰,習地利,報所向立下”不無關係。為褒獎孔有德等人的功績,清廷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3個遼東叛將均封為王,日後成為清軍入關的得力幹將。
古人評價
如貳臣者或為祖大壽,不言不為,或為李成棟,幡然悔悟,大義晚成。而孔有德背主負恩,天良泯滅,為虎作倀,作惡西南,殘害同胞,逼殺抗清英雄瞿式耜、張同僘等,實為千古敗類,人所不齒。後兵敗自殺,挫骨揚灰,臨死囑子:“苟得免,度為沙彌。勿效乃父作賊一生,下場有今日耳。”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然其子亦為明軍所擒殺。孔有德落得死無葬身之地,斷子絕孫的下場,可歎世間因果循環不可不信。
當今評價
孔是忠義之後,隨從毛帥攻略遼陽、沈陽,多次建立戰功。但是後來發動叛亂,雖然事出有因(“毛帥有功,反遭戳戮”),但是畢竟做了叛逆。之後投奔建州,甘當漢奸,更為天下所不容。桂林兵敗,自焚身亡,是為果報。然而能戰死,亦為武人之德。孔前忠而後逆,晉王(李定國)則前逆而後忠,可見忠義之心,也是可以得到或失去的。
孔有德(?—1652年),明末清初武將。遼東的鐵嶺(今遼寧鐵嶺)人。鐵嶺礦工出身。父親在鐵嶺領導反建州政權起義失敗後流亡遼東各地,曾在廣寧軍任遊擊,後投效毛文龍,與尚可喜被稱為“山東三礦徒”,毛文龍後為袁崇煥所殺,其舊部由副將陳繼盛統轄,不久,參將劉興治在皮島叛亂,殺陳繼盛等十餘人,總兵黃龍隨即赴皮島鎮壓。天聰七年(1633年),孔有德、耿仲明不服黃龍統轄,率部來投登萊巡撫孫元化。崇禎四年(1631)八月,皇太極率清兵攻大淩河城(今遼寧錦縣),祖大壽圍於城內。孫元化急令孔有德以八千人趕赴前線增援,然登州遼東兵與山東兵素不和,孔有德抵達吳橋時,因遇大雨春雪,部隊給養不足,士兵搶劫嘩變。孔有德在登州發動吳橋兵變,自號都元帥,孫元化忠於朝廷不願稱王,孔有德放他逃離登州。明朝派兵鎮壓後,投降後金。崇德元年(1636年),受封恭順王,出征朝鮮,錦州,鬆山等地。入關後,隨多鐸追剿農民起義軍,鎮壓了江南各地的抗清鬥爭。順治三年(1646年)授平南大將軍,進攻南明永曆政權。五年,改封定南王,出征廣西。九年,被李定國圍困在桂林,兵敗自殺,朝廷破格予以厚葬。孔有德的屍體被李定國焚骨揚灰,清廷為孔有德建衣冠塚。惟一幸存的女兒孔四貞,則被孝莊皇後收為養女,封和碩公主。孝莊皇太後一度欲立其為皇妃,但順治皇帝此時迷戀董鄂氏,冊妃一事便作罷。
天聰五年,太宗伐明,圍大淩河城。元化遣有德以八百騎赴援,次吳橋,大雨雪,眾無所得食,則出行孔有德銘文硯
掠。李九成者,亦文龍步將,與有德同歸元化,元化使齎銀市馬塞上,銀盡耗,懼罪。其子應元在有德軍,九成還就應元,咻有德謀為變。莊烈帝命侍郎朱大典督師討有德,援平度,斬有時,至昌邑,有德逆戰,大敗,複黃縣。有德等退保登州。登州城東西南皆距山,北臨海,城北複有水城通海舶。大典督諸軍築長圍困之,九成出戰死,明師攻益急;有德乃謀來降,以子女玉帛出海,仲明單舸殿,經旅順,明總兵黃龍以水師邀擊,擒承祿、光福,殲應元,斬級千餘。有德等退屯雙島龍安塘,食盡,遣所置遊擊張文煥、都司楊謹、千總李政明以男婦百人泛海至蓋州。蓋州戍將石國柱、雅什塔護使謁上,具言有德等舉兵始末,且請降。上諭範文程、羅什、剛林預策安置。有德等複遣所置副將曹紹中、劉承祖等奉疏,言將自鎮江登陸,上命貝勒濟爾哈朗、阿濟格、杜度帥師迓之。朝鮮發兵助明師,要有德等鴨綠江口。濟爾哈朗等兵至江岸,嚴陣相對,敵師不敢逼。有德等舟數百,載將士、槍炮、輜重及其孥畢登,三貝勒為設宴,上使副將金玉和傳諭慰勞。七年六月,有德、仲明入謁,上率諸貝勒出德盛門十裏至渾河岸,為設宴,親舉金卮酌酒飲之,賜蟒袍、貂裘、撒袋、鞍馬,有德、仲明亦上金銀及金玉諸器、采段、衣服。越二日,複召入宮賜宴,授有德都元師、仲明總兵官,賜敕印,即從所署置也。命率所部駐東京,號令、鼓吹、儀衛皆如舊,惟刑人、出兵當以聞。有德等怨黃龍,必欲報之。會聞龍發水師逐賊鴨綠江,旅順無備,上命貝勒嶽讬、德格類帥師襲之,以有德率為導。龍數戰皆敗,遂自殺,克其城。有德等兵入占官吏富民廨宅,多收俘獲。嶽讬、德格類聞於上,上置不問。有德墜馬傷手,與仲明留遼陽,詔慰之曰:“都元帥遠道從戎,良亦勞苦。行間諸事,實獲朕心。招撫山民,尤大有裨益。不謂勞頓之身,又遭銜橛之失。佇聞痊可,用慰朕懷。”別敕令旗纛用皁色,並誡軍士以時演習槍炮、弓矢;馬以牌,甲胄以帶,皆書滿洲字為識別。有德、仲明旋入曾經的定南王府
朝,上誡毋餽遺貝勒大臣。八年,朝元日,命有德、仲明與八和碩貝勒同列第一班,遣官為營第,疏辭不允。崇德元年夏四月,上受寬溫仁聖皇帝尊號,有德從諸貝勒奉寶以進,封恭順王。十二月,上自將伐朝鮮,命有德等從貝勒杜度護輜重繼後。二年二月,既下江華島,命有德等從貝子碩讬以水師取皮島。師還,有言其部眾違法妄行者,上命申嚴約束,毋蹈故轍。三年,從攻錦州,有德等以炮攻下戚家堡、石家堡及錦州城西台,降大福堡;又以炮攻下大台一,俘男婦三百七十九,盡戮其男子;又以炮攻五裏河台,台隅圮,明守將李計友、李惟觀乃率其眾出降,皆籍為民,勿殺。四年,從攻鬆山,以炮擊城東隅台,台上藥發,自燔,殲其餘眾,又降道旁台二。上至鬆山,使有德等以炮攻其南郛。有德當郭門,仲明居右,馬光遠佐之;可喜居左,石廷柱佐之。自夜漏下至翌日晡,城堞盡毀。明守將金國鳳即夜繕治,守甚固,有德議穴地攻之,不克。六年,率兵更番圍錦州,破明師杏山。七年,鬆山、錦州相繼下。時析烏真超哈為八旗,有德等請以所部隸焉,乃分屬正紅旗。八年,從取中後所、前屯衛。順治元年,從睿親王多爾袞入關,追擊李自成至慶都。九月,上至京師,賜有德等貂蟒朝衣。十月,上禦皇極門大宴,複賜鞍馬。旋命有德從定國大將軍豫親王多鐸西討李自成。二年,陝西既定,移師下江南,克揚州,取明南京,攻江陰,有德皆有勞。八月,師還,賜繡朝衣一襲、馬二、黃金百、白金萬。命還鎮遼陽,簡士馬待徵發。三年五月,諭兵部召有德等率所部會京師。八月,授有德平南大將軍,率仲明、可喜及續順公沈誌祥、右翼固山額真金礪、左翼梅勒額真屯泰率師南征,策自湖廣下江西贛南入廣東,諭諸將悉受有德節製。是時明桂王稱號,湖廣總督何騰蛟駐湘陰,諸將李赤心、黃朝宣、劉承胤、袁宗第、王進才、馬進忠等分屯湖南北,號“十三鎮”,大抵自成餘黨及左良玉舊部。四年春,有德師至,進才自長沙走湖北,騰蛟亦棄湘陰單騎奔衡州。有德遣梅勒額真卓羅、藍拜等躡進曾經的定南王府
才,與所部水師遇,擊敗之。有德進次湘潭,朝宣以十三萬人屯燕子窩。有德率藍拜等將水師,可喜及卓羅等將陸師,分道並入,破明將徐鬆節。朝宣走衡州,有德以師從之,獲朝宣。有德令仲明、金礪、卓羅等將水師還詣長沙,明將楊國棟以二千人屯天津湖,巴牙喇甲喇章京張國柱、劄薩藍等與戰,國棟自牛皮灘遁去。有德令金礪留駐衡州,複與仲明及卓羅等率師越熊飛嶺克祁陽,遂破寶慶,擊殺明魯王世子乾生,總兵黃晉、李茂功、吳興等。時明桂王居武岡,倚承胤為守。有德夜發寶慶,前隊梅勒章京黑成功等敗敵,焚木城,奪門入,明桂王走靖州,轉徙入桂林,承胤出降。有德始自長沙下祁陽也,聞郝搖旗圍桂陽,令可喜及藍拜等別將兵赴援;郝搖旗部卒千四百人屯翔鳳鋪,令巴牙喇纛章京線國安、固山大蘇朗等擊破之,搖旗引去。至是國安等遂趨靖州,追明桂王。明總兵蕭曠、姚有性以萬二千人守靖州,國安師薄城,奪門入,獲曠、有性等,又破明侍郎蓋光英軍。藍拜略黔陽,進攻沅州,明將張宣弼以三萬人出戰,我兵奮擊,遂克其城。自出師至此,凡獲明宗室桂王子爾珠等二十七人,降明將自承胤以下四十七人,偏裨二千餘人、馬步兵六萬八千有奇。捷聞,賜有德黃金二百五十兩,仲明、可喜各二百,誌祥百,將士賚白金有差。五年春,複進克辰州,湖南諸郡縣悉定。又旁取貴州黎平府、廣西全州,招降銅仁、全州、興安、灌陽苗峒二百九十有奇,複獲明宗室榮王子鬆等四十餘人,及所置總兵以下諸將吏甚眾。六年五月,改封有德定南王,授金冊金印,令將舊兵三千一百、新增兵萬六千九百,合為二萬人,征廣西,設隨征總兵官一、左右翼總兵官各一,以授馬蛟麟、線國安、曹得先。十月,有德師至衡州,遣副將董英、何進勝擊思愛,戰於燕子窩,擒斬之;進克永州,擊走明將胡一青。七年春,複進破龍虎關,殲誌建,遂攻武岡,陣獲祿、光榮等。進忠負創走,克其城,並下靖州。複進戰興寧,獲順祖、國瑞,招文明等以五萬人降。師入廣西境,克全州。十二月,遂拔桂林,明桂王走南寧,留守大學士瞿式耜死之,斬靖江王以下四百七十三人,降將吏一百四十七人。桂林、平樂諸屬縣皆下。八年春正月,有德奏移籓屬駐桂林,遣蛟麟、國安取梧州、柳州,略旁近諸州縣。有德進駐賓陽,複遣國安等分三道進取,定思恩、慶遠,明將陳邦傅以潯州來降。明桂王走廣南,南寧亦下。五月,有德率輕兵出河池,向貴州,留師柳州為後援。是時張獻忠將孫可望降於明,窺伺楚、粵,有德請敕剿撫。將軍續順公沈永忠駐沅州,扼門戶。時國安擢廣西提督,馬雄為左翼總兵,全節為右翼總兵,分守南寧、慶遠、梧州。未幾,明將李定國、馮雙禮自黎平出靖州,馬進忠自鎮遠出沅州,會於武岡。永忠使乞援,有德遣兵赴之,至全州。永忠已棄寶慶,退保湘潭,有德因還桂林。七月,定國自西延大埠取間道疾驅擊破全州軍,薄桂林,驅象攻城。城兵寡,定國晝夜環攻,有德躬守陴,矢中額,仍指揮擊敵。敵奪城北山俯攻,有德令其孥以火殉,遂自經,妻白氏、李氏皆死於火。事聞,諡有德武壯。十一年六月,有德女四貞以其喪還京師,上命親王以下、阿思哈尼哈番以上,漢官尚書以下、三品官以上,郊迎,賜白金四千,官為營葬,立碑紀績。尋複命建祠,祀春秋,以白氏、李氏配。
編輯本段叛亂
自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薩爾滸戰役以後,清政權在東北迅速崛起,到崇禎年間(1628—1644),已基本上控製了東北地區,並伺機入關,山東半島已成為明朝防禦清軍渡海南下的前線。崇禎五年(1632年),發生在登萊沿海的孔有德叛亂及明朝平叛戰爭是明末山東的一個重大事件,對明清對峙的戰局產生了重要影響。孔有德是原明朝遼東總兵、左都督毛文龍的部下。自天啟年間(1621—1627)到崇禎初年,毛文龍部以遼東沿海金州、朝鮮皮島一帶為根據地,屢次襲擊清的後方,給清軍造成了威脅。然而這支部隊軍紀敗壞,不聽明朝政府指揮,冒領軍餉,騷擾地方,引起明政府的憂慮。崇禎元年(1628年),袁崇煥督師遼東,借機處死毛文龍,收編了該部。但不久,袁崇煥遭誣陷被害,毛文龍的部下仍分散駐紮在遼東半島南部、山東北部沿海及渤海灣長島等島嶼上。由於沒能得到明政府的信任,加上清政權的分化利誘,這支軍隊不時有小規模的叛亂和鬧事,並最終釀成了孔有德之亂。崇禎四年(1631年),毛文龍舊部劉興治在東江(今朝鮮北部海島)作亂,攻占皮島。登萊巡撫孫元化令駐紮於萊州沿海的孔有德部3000人渡海平叛,因遇颶風未能成功,損失不小,被迫退迴。孫元化又讓孔有德率部火速由陸路赴遼,引起了該部不滿。孔有德、李九成等均是毛文龍舊部悍將,平時對明政府輕視他們就不滿意,於是趁機發難,連克臨邑、商河、新城,並打到青州。對孔有德叛亂當如何處置,山東巡撫餘大成與登萊巡撫孫元化意見不一,餘大成主張剿除,並準備親率3000精兵鎮壓,登萊總兵張可大也率軍西進,準備與餘大成部夾擊叛軍。而孫元化則認為對付清軍還需要孔有德、耿仲明等遼東籍將領的協助,且孔等人隸屬其指揮,因而極力主張招撫他們。他一麵寫信給山東巡撫餘大成,勸阻其東伐,又命令張可大不許追擊孔有德叛軍,從而使叛軍更為猖狂。第二年(1632年)元月,孔有德部東進圍登州,登州告急,而在此防守的孫元化仍相信自己能招撫孔有德,疏於防範。孔有德乘機讓部下300餘人詐降,混入登州城,與在城裏的耿仲明等密謀策劃,並趁夜間人們熟睡之時,裏外夾攻,占領了登州城,活捉了孫元化及明守備宋光蘭、分巡道王梅等官員。總兵張可大堅守水城數日,終因寡不敵眾,水城陷落,張可大殺死妻妾後自盡於太平樓。孫元化不久逃迴天津,被明政府處死,餘大成也被罷免。不久以後,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又攻破黃縣,明廷急令謝璉為副都禦使巡撫登萊,擢參政徐從治為山東巡撫,讓徐從治駐守萊州城,以防備孔有德部西進。二月,孔有德部率軍圍攻萊州,徐從治與謝璉拚死抵抗,同時向朝廷求援。但自北京南下的總兵劉同柱,雖抵山東境內,卻遲遲不敢到萊州解圍,大學士周延儒與兵部主事張國臣等又提議招撫,張國臣等也自願到陣前招撫孔有德等人。明主力部隊的遲疑不前和主撫派的活動,更加助長了孔有德等人的氣焰,他廣招原部下,駐守皮島的明將陳友德等3000人,也加入到叛亂的行列。叛軍更是全力攻打萊州城。對於明朝一些官員的招撫行為,堅守萊州的徐從治、謝璉等人堅決反對。徐從治曾上書明廷,指出:“撫使一出,則攻城益急。乃謂我不當縋城出擊以怒之也。果爾,必使任意攻圍,我拱手以萊授之,如孫元化至於萊州而後成其撫乎?叛兵祝臣等尤元化也,元化已一誤,國臣又從而放之。盈廷集議,自以為一紙豎於十萬,援兵絕跡,職此故矣。臣當死為厲鬼殺賊,必不敢以撫之一字而漫至尊,敗封疆而辱民命”(《明史紀事本末·毛帥東江》)。表達了堅守城池,寧死不屈的決心。在徐從治、謝璉和萊州知府朱萬年等的帶領下,守衛萊州的軍民“備芻糧,設守具,據敵數月”。在叛軍的重重包圍之中,盡管城中已到彈盡糧絕的地步,仍拒不開城投降。而明總兵鄧圮、王洪已率川兵萬人自昌邑來援,距萊州僅40裏,卻接到命令駐足不前,指望招撫成功。孔有德見狀,拚命攻城,巡撫徐從治親上城樓,被叛軍炮火擊中,重傷而死。他的死更激發了萊州軍民守城的決心,“萊人感其義,卒堅守不下”。這年七月,萊州被圍已有4個月之久,而明政府的一些官員卻並不急於解萊州之圍,而是一直采用招撫的手段對待孔有德。由於萊州城防堅固,叛軍一時也難以得手。孔有德見攻萊州不下,就又施展詭計,給總督劉守烈寫信,表示願受撫歸降,但要麵見謝璉談判。劉守烈派推官屈宜陽入萊州城,謝璉信以為真,先讓知府朱萬年出南門麵見孔有德,孔有德告訴朱萬年,表示願意投誠。朱萬年迴城將情況告知謝璉,謝璉與朱萬年及翟、劉兩個派來監軍的宦官出城與孔有德見麵,宣讀朝廷讓他投降的詔書。孔有德早有準備,立即讓部下將4人捉住,乘城門大開,急令攻城。朱萬年見勢危急,大喊關閉城門,被孔有德殺死。明軍緊急關閉城門,孔有德破城計謀未能得逞。謝璉被俘後,明政府招撫不成,遂急令各路援軍向孔有德進攻。孔有德見情勢不妙,撤迴登州城,明總兵吳襄率軍克招遠、黃縣,萊州之圍方解。同年九月,明軍將孔有德叛軍圍於登州城中。十月,明軍開始攻城,戰鬥進行得十分激烈,明副總兵丁思侯、裨將程仲文、祖邦樓在攻城中戰死,叛軍主要將領李九成也被明軍炮火擊斃。孔有德見登州難保,率叛軍近萬人突圍,棄城登船而逃。駐守在旅順、長山、鹿島的明總兵黃龍,預計孔有德兵敗後必經長山、旅順而投奔清朝,早已嚴陣以待。孔有德部在旅順一帶登陸後,黃龍率兵伏擊,擒獲孔有德部將毛有順、毛承福等人,大敗叛軍。孔有德、耿仲明等率餘部逃到蓋州,崇禎六年四月,投靠清朝,登萊之亂遂告結束。登萊之亂前後長達二年之久,波及2府10餘縣。這場叛亂之所以蔓延,主要是明政府政策失誤所致。孔有德叛亂之前,明政府未能對毛文龍部下這些驕兵悍將加以提防;叛亂發生之後,明政府大多數官員一味主撫,坐失良機。如叛亂之始,孔有德部過青州,僅千餘人,餘大成率精兵3000追擊甚易,卻放之行,使孔有德叛軍獲得喘息時間,得以迅速擴大隊伍,連克10餘座縣城,俘獲或殺死兩任登萊巡撫、一任山東巡撫,京畿震動。孔有德叛軍攻城略地,燒殺劫掠,給膠東地區社會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嚴重損失。明朝平叛,調動京城一帶數萬軍隊,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既削弱了邊防力量,又加劇了財政危機。更為嚴重的是,明軍未能徹底消滅孔有德叛軍,讓其逃奔遼東投靠清軍。孔有德部隊多是遼東人,對遼東半島地理熟悉,舊部尚多,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們投清後,給明軍遼東半島南端至山東半島的防禦造成極大威脅。崇禎六年(1633)孔有德降清不久,就勾引清軍南下,攻克旅順,控製了整個遼東半島。崇禎九年到十年(1636—1637),他們又充當了清軍的急先鋒,帶領15萬清軍攻打朝鮮,迫使朝鮮投降清朝,使明朝失去了可靠的鄰國和在東麵牽製清軍南下的重要力量。朝鮮投降不久,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原遼東叛將又與清軍合攻有2萬精銳明軍防守的皮島,占領皮島,並不時侵擾長山島。至此遼東半島及沿海島嶼盡失,清軍自海路南下的門戶洞開,山東沿海已成為防清的最前線。遼東半島的喪失,與“建州兵以遼將為前驅,諳水戰,習地利,報所向立下”不無關係。為褒獎孔有德等人的功績,清廷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3個遼東叛將均封為王,日後成為清軍入關的得力幹將。
古人評價
如貳臣者或為祖大壽,不言不為,或為李成棟,幡然悔悟,大義晚成。而孔有德背主負恩,天良泯滅,為虎作倀,作惡西南,殘害同胞,逼殺抗清英雄瞿式耜、張同僘等,實為千古敗類,人所不齒。後兵敗自殺,挫骨揚灰,臨死囑子:“苟得免,度為沙彌。勿效乃父作賊一生,下場有今日耳。”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然其子亦為明軍所擒殺。孔有德落得死無葬身之地,斷子絕孫的下場,可歎世間因果循環不可不信。
當今評價
孔是忠義之後,隨從毛帥攻略遼陽、沈陽,多次建立戰功。但是後來發動叛亂,雖然事出有因(“毛帥有功,反遭戳戮”),但是畢竟做了叛逆。之後投奔建州,甘當漢奸,更為天下所不容。桂林兵敗,自焚身亡,是為果報。然而能戰死,亦為武人之德。孔前忠而後逆,晉王(李定國)則前逆而後忠,可見忠義之心,也是可以得到或失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