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情報局於一九一六年十月底組建俄國課,課長馬超,成員三十人。俄國課下設五個行動組。第一組由課長馬超直接領導主要負責莫斯科的情報收集,第二組組長於龍,主要負責聖彼得堡的情報收集,第三組組長趙常勝,主要負責海參崴的情報收集,第四組組長冷梅(女),主要負責彼得格勒的情報收集,第五組組長唐真,主要負責巴庫的情報收集。他們在中國駐當地的使領館的協助下進行對俄國全麵的情報收集。

    白斯文要求俄國課的隊員對三軍情報局的紀律、情報收集方式、行動訓練等進行係統的學習,這三十人中有現役軍人,有地方的警察,有與俄國人長期做生意的商人,還有學過俄語的學生,他們經過近一個半月的訓練後於一九一六年十二月中旬出發去俄國開始了情報收集任務。

    1917年3月(俄曆2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正酣時,俄國爆發了第二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統治俄國長達300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結束了沙皇專製製度的統治。在起義過程中成立了新的革命政權——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蘇維埃。但資產階級竊取了革命的勝利果實,成立了臨時政府,形成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麵。二月革命的勝利為俄國無產階級爭取社會主義的鬥爭創造了有利條件。

    大戰爆發後俄國革命運動的發展1905—1907年俄國革命失敗,革命轉入低潮。但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並沒有從日程上取消。1907年7月,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三次代表會議的決議指出:“決定俄國革命的基本原因依然存在:國內政治製度和經濟發展的要求的極不適應、農民的破產、無產階級貧困的加深以及失業現象仍然存在,因而,革命的客觀曆史任務還沒有解決,而同時革命力量也沒有被徹底破壞。”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俄國出現新的革命高潮,群眾性革命鬥爭的規模已經接近1905年,其組織性和覺悟性已經大大提高了。在彼得堡、莫斯科及其他城市的工人罷工鬥爭不斷發生,規模很大。根據官方公布的數字,在1912年參加罷工的有72萬5千人,而在1913年有88萬7千人。實際罷工的人數大大超過官方公布的數字。這種群眾性的革命罷工鬥爭,直接反對沙皇專製製度。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革命運動的發展才暫時被中斷。

    1914年開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沙皇俄國是參與發動這場掠奪性戰爭。戰爭加速了革命時機的成熟。戰爭期間,俄國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俄國的工業基礎本來就不夠發達。1913年,全國鋼的產量隻有420萬噸。機器製造業、化學工業薄弱。沒有汽車製造業。許多機器、武器仰賴外國。戰前,俄國進口的機器占37%,重要的設備、車床的自給率不到1/3。戰爭削弱了俄國同國外的商業聯係,機器的進口大幅度下降。

    1914—1916年,俄國機器工業雖有所增長,但其產品絕大部分都被戰爭消耗掉。據統計,這期間123個大機器製造業的產品從20030萬盧布增加到95460萬盧布。平均軍工生產每年增長13倍多,而民用生產隻增長40%。1916年,農業機器產品隻有戰前的1/5,機車、車廂的生產明顯減少,機車減少16%,車廂減少14%。機器、車床嚴重不足,又影響礦石、煤炭、石油開采量的下降。由於缺乏燃料、原料,高爐停火,許多工廠不得不關閉。戰前靠進口棉花生產的紡織廠停產。1916年,彼得格勒有20%的織機不能開工。在前線,武器、彈藥嚴重不足。每月需要6萬支步槍,而1914年8—12月隻造出13萬4千支步槍。每月需要機槍800支,而1914年下半年總共才製造機槍860支。交通、運輸嚴重阻塞。鐵路承擔不了急劇增長的運輸任務。1916年最後5個月,鐵路為軍隊運送的糧食隻能滿足需要量的61%。到1917年,糧食運輸量又下降,1月為50%,2月為42%。有的傷兵幾天領不到食物和紗布。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其他工業城市糧食匱缺,但在西伯利亞、烏拉爾、裏海、伏爾加河、頓河一帶卻有大量糧食、肉、魚爛掉。1916年,儲存變質的糧食達15萬車廂。海運也不妙。波羅的海、黑海早被德國、奧匈所封鎖。俄國和盟國的聯係主要通過摩爾曼斯克、阿爾漢格爾斯克、海參崴。但是,內地和摩爾曼斯克之間沒有鐵路。從阿爾漢格爾斯克到沃洛格達之間的鐵路是窄軌(1916年改為寬軌),運輸不便。海參崴離俄國腹地又太遠。結果,大批貨物被堆積在港口,無法運入內地。在阿爾漢格爾斯克,煤堆得像一座座山,沿碼頭堆著一箱箱供兵工廠使用的車床。在摩爾曼斯克,船隻等待卸貨要等幾星期、幾個月。

    大戰爆發後,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應征入伍的有勞動能力的人口達1500萬,主要來自農村。據1917年調查,在歐俄50個省份內,農村男勞動力減少47。4%。耕地麵積減少1千萬俄畝。耕畜從1914年的1800萬頭減少到1917年的1300萬頭。糧食收獲量減少1/4。運輸的困難又使城鄉聯係實際中斷。在市場上,糧食、肉、糖和其他農產品日見短缺。1916年12月,彼得格勒隻能得到計劃供應糧食的14%。地主、富農、商人卻掌握著大量生活必需品,囤積居奇,投機倒把。糧食往往從商店消失,卻又在黑市上以高價出售。1916年夏,彼得格勒糧食價格比戰前提高1。5—3倍,肉和糖尤其昂貴。廣大人民處在饑餓線上,怨聲載道,不得不起來鬥爭。1915年在歐俄因饑餓引起的農民暴動達684起。1916年頭5個月,農民起義達510次。

    在各交戰國中,俄國的戰線最長。戰爭在5萬平方公裏的俄國領土上進行。300萬難民無家可歸,缺衣少食。很多人在戰爭中斷送生命、受傷致殘和死於瘟疫。到1917年3月30日止,俄國共損失840萬人。許多士兵的家庭無人撫養,生活非常痛苦。

    為了維持戰爭,沙皇政府的軍費開支與日俱增,到1917年3月,達300億盧布以上。其中1/3靠借外債支付,其餘靠借內債和濫發紙幣支付。1917年,盧布的官方牌價降到55戈比,購買力降到27戈比。國債從1914年的88億盧布增加到1917年1月的336億盧布。沙皇政府的財政麵臨崩潰的境地。沙皇政府為了滿足戰爭需要,在1915年成立了國防、糧食、燃料和運輸4個專門會議,來調節國內的經濟生活。但並沒有能夠挽救經濟的破產,卻對勞動人民實行無比殘酷的掠奪。大多數工廠為完成軍事定貨延長工作時間,增加勞動強度,剝削婦女、少年的勞動。據345個企業的統計材料,平均純利潤在1913年為8。84%,1915年增加到16。49%,1916年又增加到17。58%。經濟混亂,加上軍事失利,促使全國革命運動重新高漲起來。反對饑餓、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和反對沙皇製度的鬥爭結合了起來。

    1915年5月,發生了伊凡諾沃•沃慈涅先斯克工人罷工,要求降低物價、提高工資。接著,科斯特羅馬工人罷工。1916年初,為紀念“流血星期日”,彼得格勒10萬工人罷工。廣大農民的不滿情緒也在增長。抗捐、反對征調糧食和馬匹的運動遍及各地。士兵也受到革命的影響。1915年,爆發了波羅的海“漢古特”號主力艦水兵的起義。

    俄國境內被壓迫民族也進行了維護民族利益、爭取民族解放的鬥爭。1916年6月,中亞細亞和哈薩克斯坦的起義,是這一年的重大事件。其中哈薩克斯坦土耳蓋的起義一直堅持到二月革命後,還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展開鬥爭。

    在統治階級內部,政權危機趨於表麵化。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後阿曆山德拉在政治上、軍事上走投無路,在精神上便寄托於迷信。格•葉•拉斯普廷(1872—1916年)曾冒充“仙長”、“先知”,被引進宮廷。他以迷信填補沙皇和皇後心靈上的空虛,取得他們的信任,在宮廷日漸得勢,終於操縱了皇室部分的權力。1914—1916年,在拉斯普廷的策劃下,更換了4個內閣總理、6個內務大臣、4個陸軍大臣、3個外交大臣、4個農業大臣、4個司法大臣。1916年,統治集團又分裂為以大臣會議主席(內閣總理)斯提尤爾美爾為首的親德派和以外交大臣薩鬆諾夫為代表的親英派,互相攻訐。資產階級對沙皇政府不能贏得戰爭的勝利和防止革命的發生表示憤懣。阿曆山德拉甚至被懷疑是德國的間諜,因為她出生在德國,重用親德派。在貴族中間,對沙皇的昏聵無道亦痛心疾首。1916年12月,拉斯普廷在彼得格勒被尤蘇波夫公爵等保皇派集團刺殺。保皇派妄圖以此來拯救羅曼諾夫王朝,阻止革命的爆發。但在拉斯普廷被殺後,在資產階級中間便傳出一種政變的風聲,說一小撮陰謀分子正準備集結於彼得格勒,企圖在皇村和彼得格勒之間潛入沙皇的列車,逮捕沙皇並立即把他送到國外去。所有這些,說明沙皇製度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了。

    二月革命的勝利

    到了1917年初,革命時機已經完全成熟。1917年1月22日,彼得格勒工人在布爾什維克的號召下舉行罷工。參加罷工的達14萬5千人。在莫斯科、哈爾科夫、巴庫等城市也舉行群眾性的罷工和示威遊行。當時彼得格勒警察局局長在給內務大臣的報告中說:“總罷工的思想一天一天地獲得新的支持者,並像1905年一樣流行。”在這個時候,資產階級感到恐慌。資產階級向沙皇唿籲,希望沙皇讓他們參加政權。但是,沙皇根本不予理睬,並以解散國家杜馬進行威脅。孟什維克為著給資產階級撐腰,邀請工人在2月27日國家杜馬開會那天到杜馬所在地塔夫裏達宮附近舉行和平示威,要求杜馬建立一個使“人民有生路”的政府。這樣可以提高杜馬的聲望,對沙皇施加壓力。

    布爾什維克堅持反對孟什維克追隨資產階級的路線。由於沙皇政府的迫害,當時以列寧為首的黨中央處在國外,稱中央國外局,黨在國內的工作由中央俄羅斯局領導。

    1917年初,參加俄羅斯局工作的領導人是維•米•莫洛托夫,亞•加•施略普尼柯夫,彼•安•紮魯茨基。黨中央俄羅斯局通過決議,指出到杜馬去示威遊行必然模糊工人階級的革命意識。布爾什維克彼得格勒委員會散發傳單,號召工人在“打倒沙皇君主製度!”“以戰爭反對戰爭!”“臨時革命政府萬歲!”的口號下舉行示威遊行。結果,在2月27日,有9萬人參加罷工,大部分工人都跟著布爾什維克走,在涅瓦大街示威遊行,去塔夫裏達宮的寥寥無幾。

    在布爾什維克黨中央俄羅斯局的領導下,群眾進一步發動起來。3月3日,彼得格勒普梯洛夫廠衝壓車間工人舉行罷工,要求提高計件工資和召迴被解雇的工人。廠方無理拒絕,且以高壓手段進行威脅,宣布不定期歇業。在這個廠的工人中已有重大影響的布爾什維克黨組織立即領導工人同廠方針鋒相對地鬥爭。罷工擴大到整個普梯洛夫廠。3月7日,按軍管當局命令,普梯洛夫廠大門緊閉。工人無法入內,便成立罷工委員會,並決定請求其他工人支援。衝突進一步發展為全市性的鬥爭。

    3月8日,按布爾什維克黨中央俄羅斯局和彼得格勒委員會決定舉行集會,慶祝國際婦女節,並進行反對饑餓、反對戰爭、反對沙皇製度的宣傳鼓動。散會後,女工們紛紛上街示威遊行,男工也跟著走了出來。這一天參加罷工的達9萬人。當天晚上,布爾什維克黨中央俄羅斯局和彼得格勒委員會討論了一天來鬥爭的形勢,主張繼續開展鬥爭,推進革命。

    3月9日,彼得格勒罷工的人數增加到20萬。群眾從四麵八方向涅瓦大街集合。警察企圖把群眾分開,但無濟於事。工人們時而在這裏集合,時而在那裏出現,繼續示威遊行。在群眾性的罷工、示威遊行發展起來後,布爾什維克把爭取軍隊轉到革命方麵作為重大的任務。布爾什維克組織工人深入營房、哨所、巡邏隊,說服士兵不向人民開槍。

    3月10日,彼得格勒罷工轉變為總罷工。各種企業、商店、餐廳、咖啡館都停止工作。在市中心擠滿了人群。當時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大本營所在地莫吉寥夫,接到彼得格勒軍區司令哈巴洛夫關於首都局勢的報告後,下令對彼得格勒罷工運動實行恐怖手段。3月10日晚,他簽署了給哈巴洛夫的電報:“著令於明日京都中的騷亂悉行製止”。沙皇軍隊連夜逮捕了布爾什維克黨彼得格勒委員會委員5人,在彼得格勒市中心和交通要道上布滿了軍警,在屋頂和角樓裏架起了機關槍。

    但是,革命烈火並沒有被撲滅下去。根據黨中央局的決定,由維堡委員會代行彼得格勒委員會的職權,繼續領導人民進行鬥爭。3月11日是星期天。彼得格勒工人仍湧向街道、廣場。禁衛軍巴甫洛夫團後備營第四連士兵起義,拒絕向人民開槍。這次起義標誌著士兵已經開始轉到人民方麵。晚上,布爾什維克維堡委員會開會。會議認為當時的形勢對無產階級十分有利,決定將罷工轉變為武裝起義,並計劃與士兵聯歡,奪取武器庫。俄國人民同沙皇製度最後決鬥的時刻到來了。

    3月12日,成千上萬的工人向彼得格勒市中心行進。由於布爾什維克的宣傳、組織工作,軍隊中的大批士兵轉到革命方麵,早晨6時,沃倫禁衛團教導隊士兵起義,殺死教導隊隊長,然後上街,開往附近的普列奧勃拉任斯基團和立托夫斯基團,把這兩個團的士兵聯合起來。整理好隊伍後,起義兵團開往維堡,同工人會合。駐在維堡區的莫斯科禁衛團教導隊進行反抗,阻止士兵參加起義。起義士兵和工人衝進營房,擊斃教導隊長,奪取了武器,武裝了工人。工人和起義士兵奪取了兵工總廠和炮兵總部,繳獲4萬支步槍、3萬支手槍和大量子彈。布爾什維克帶領群眾向監獄衝擊,釋放了政治犯,獲得釋放的布爾什維克立即奔向工人區,參加戰鬥。軍隊參加起義越來越多。據統計,軍隊參加起義的在3月11日晚還隻有600人,12日早晨增加到10200人,中午增加到25700人,晚上達66700人。

    3月12日晚,沙皇的大臣們在瑪麗亞宮開了最後一次會,但很快就被逮捕了。尼古拉二世企圖從前線調迴軍隊來彼得格勒鎮壓起義。但是,彼得格勒附近的軍隊已經起義。沙皇的討伐隊被阻攔在半路。整個首都掌握在起義人民手中。

    3月12日晚,布爾什維克黨中央委員會(經黨中央俄羅斯局討論後)以傳單形式發表了《告全體俄國公民書》,宣告沙皇製度垮台,首都已經轉到起義人民手中;指出工人階級和革命軍隊的主要任務是建立民主共和國,沒收地主土地,實行8小時工作製,聯合各交戰國人民製止帝國主義戰爭。這份宣言曾在彼得格勒廣為傳播,在工人和士兵的集會上宣讀,以後又重印。它反映了布爾什維克的最低綱領,是實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指導性文件,是布爾什維克在二月革命中的領導作用的見證。

    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取得勝利後,接著在各地迅速展開。3月12日,布爾什維克黨莫斯科委員會散發傳單,號召工人和士兵舉行罷工和示威遊行,支持彼得格勒武裝起義。13日晨,莫斯科開始總罷工。遊行隊伍向紅場、市杜馬行進。武裝的工人把警衛攆走,解除他們的武裝。在市杜馬對麵的廣場上舉行群眾大會。布爾什維克號召工人走進營房,同士兵聯歡。士兵很快轉到革命方麵。工人和起義士兵占領了克裏姆林宮、兵工廠、火車站、市政府、警察局、電報局等,從監獄裏放出政治犯。

    彼得格勒附近的駐軍和艦隊熱烈響應首都武裝起義。3月14日,整個喀琅施塔得掌握在起義人民手中。赫爾森福斯(赫爾辛基)的水兵、士兵也舉行起義。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消息傳到前線時,廣大士兵立即行動起來,成立士兵委員會,對軍官實行監督。農民也歡迎革命,推翻沙皇製度已經給他們帶來政治上的解放。他們開始奪取地主的土地,爭取經濟上的解放。各地的民族解放運動也廣泛地開展起來。

    這樣,俄國第二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取得了勝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時代1916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修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修遠並收藏大時代1916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