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元傾國的性子誰要敢在她的麵前如此譏諷自己,她非要了那個人的半條性命來消氣不可,但這會兒聽了王文庸的話卻並沒有出言苛責。這不隻是因為他耿直的個性和精湛的醫術使他在眾多太醫中成為她最為倚重之人,也更因為在多年前的那場“兩後之爭”中她之所以能在最後一刻對扈玲瓏絕地反擊,很大程度上靠的也是他肯出手相助的人情。
元傾國剛才看了呈上來的脈案,心裏總感覺有些不對勁卻又說不出錯在哪裏,皇甫旌向來諱疾忌醫也不知道是不是他讓他們來騙自己,但聽了王文庸的話,他話中雖對自己有諸多不滿卻也間接證實了皇甫旌的身體確實沒有大礙,這才放下心來。
可這心一放下來,元傾國又不由有些氣惱自己沉不住氣。當年是他不守信諾負了自己,這會兒她又輕易為他牽腸掛肚,豈不讓他再次輕看了自己!她總是在心軟,當年若不是自己的一時心軟又怎麽會讓那賤人鑽了空子來害她!
一想起扈玲瓏,元傾國對皇甫旌的怨恨又不可抑製的湧上心頭,心口似萬蟻噬咬一般綿密的疼痛起來,脈案的卷宗在她發白的指節間緊皺成一團:“既然沒什麽大礙,又何必到本宮這邊稟報!”
元傾國的臉色驟然變得一陣陰冷,語氣裏也透著一種說不出的淩厲,“都給我下去!”
“是……”太醫們戰戰兢兢的從鳳鳴殿裏出來,完全不明白王後為何突然作此轉變,但多年下來對她的喜怒無常也就早已司空見慣了。太醫們正感歎著自己一把年紀了還要天天來受這種驚嚇,剛出殿門就看見了站在階下一身玄衣的皇甫旌。
看到階下的皇甫旌太醫們都不自覺的倒退了一步,或許是多年在外征戰的緣故,皇甫旌的身上總有種威懾天下的氣勢,即使不是在朝堂之上也足以讓人一靠近就感覺到惶恐萬分。這群太醫平日裏就已十分震懾於寧王的君威,更何況此刻還站在鳳鳴殿的高處俯視著階下的君王,一時心下惶恐窘迫誰都不敢率先上前行禮。
皇甫旌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明滅不定的燈光讓他的神色顯得比平時更加難以猜測。雖然寧王對王後的癡情可以說是天下皆知,但他像今晚這樣一個人站在鳳鳴殿外既不進去也不離開卻是頭一次,大家都在心裏暗暗揣測著寧王這異常的舉動究竟意味著些什麽。
過了好一會兒皇甫旌似乎才察覺到殿門口太醫們的存在,笑了笑抬手示意他們下去。太醫們你推我我推你,終於還是忐忑不安的慢慢結群走了下來。
“看你們的樣子,似乎是又被王後訓斥了。”皇甫旌的臉上帶著一種久違的溫和笑容,語氣裏也沒有平日君臨天下時的威嚴。
太醫們反射性的跪倒一片,說是也不對,說不是也不對,吱吱嗚嗚的不敢迴答。
“你們也都大把年紀,晚上風寒露重的不要跪在地上,都起來吧!”說話的功夫他已經上前扶起了最年邁的王文庸,其餘的太醫見總醫官起了也跟著都起了身。皇甫旌微歎了口氣,安撫道:“王後向來脾氣不太好,言語上對諸位可能也多有冒犯,希望你們能看在我的麵子上,不要記恨她。”
“臣等惶恐!”剛站起來的太醫們被皇甫旌這番話嚇得又都紛紛跪了迴去,“陛下何出此言,娘娘雖然對臣等有所訓斥,但臣等的確是有失職之處,並非娘娘無故問責,臣等又豈敢有懷恨之意呢?”
“你們不必驚慌,今夜咱們君臣隻是隨便聊聊,你們都起來,起來。”皇甫旌對他們的惶恐驚懼頗感無奈,笑著又把他們扶了起來。
“我知道宮人對王後大都敬畏的多親近的少,王後性子孤傲,言辭間雖然嚴厲些但並非心腸歹毒之人。我終日忙於國事,分不出太多的心力照顧她,將來若是王後有什麽需要幫忙的地方……希望你們一定要看在今日的份上能幫她就幫她分擔一些。”皇甫旌握住總醫官王文庸的手對眾太醫道,“我為寧國傾盡了半生的心力,這,也算是我對你們唯一的請求了。”
“陛下!”君臣互稱一般是不能用“我”的,可皇甫旌今夜卻屢屢自稱為“我”,話語間又滿是平級間才有的請求語氣,他的的反常讓眾太醫又驚又懼,再次齊刷刷跪迴了地上。
王文庸本來也要跪迴去,但手卻被皇甫旌緊緊抓住下身不得。寧王眼裏的那種堅定和懇求讓王文庸一震,屈身下跪的動作也停了下來,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直視著皇甫旌的目光,從寧王的眼睛裏他已能預感到自己一旦答應了他的請求這將會為自己明哲保身的一生帶來怎樣的風波,他遲疑了半晌終於還是顫聲點了點頭道:“臣,願答應陛下!”
眾人摸不著頭腦的看著一臉沉重的王文庸,總醫官如此表態,他們也不好不答應,雖然猶未完全弄清形勢,但也都紛紛應聲道:“臣等也定不負陛下所托。”
“謝謝!”皇甫旌長舒了一口氣,像是完成了什麽大事一般,目光中有種少見的釋然。他望著階頂鳳鳴殿裏明亮如晝的燈光,半晌才迴過頭來對眾太醫們囑道:“太子與王後向來不和,我知道你們之中有人向著太子有人幫著王後,可不管你們站在哪一邊,咱們今夜的對話我暫時都不想被他們知道,希望你能為我保密此事,不要宣揚出去。”
“這……臣等遵旨。”太醫們雖然答應了不說出去,可心裏卻沒法不反複揣摩著寧王的心思。陛下寵愛王後母子又遲遲不肯廢了太子改立皇甫夜笙,雖然沒有下詔廢儲但又方方麵麵的遏製著太子的勢力,不讓其脫出自己的掌控。如今陛下突然放軟態度,難道是他已經下定決心要打破平衡,扶持其中一方了?雖然不確定寧王的天平究竟要偏向哪方,但變天之事看來就在眼前了。
“時候也不早了,你們都迴去吧。”皇甫旌凝視著鳳鳴殿的方向,不知道是沒有留意到太醫們不安的神情還是早已不將他們的臆測放在心上,對他們的竊竊私語並不見多大反應,隻是身上的孤清又重了幾分。
元傾國剛才看了呈上來的脈案,心裏總感覺有些不對勁卻又說不出錯在哪裏,皇甫旌向來諱疾忌醫也不知道是不是他讓他們來騙自己,但聽了王文庸的話,他話中雖對自己有諸多不滿卻也間接證實了皇甫旌的身體確實沒有大礙,這才放下心來。
可這心一放下來,元傾國又不由有些氣惱自己沉不住氣。當年是他不守信諾負了自己,這會兒她又輕易為他牽腸掛肚,豈不讓他再次輕看了自己!她總是在心軟,當年若不是自己的一時心軟又怎麽會讓那賤人鑽了空子來害她!
一想起扈玲瓏,元傾國對皇甫旌的怨恨又不可抑製的湧上心頭,心口似萬蟻噬咬一般綿密的疼痛起來,脈案的卷宗在她發白的指節間緊皺成一團:“既然沒什麽大礙,又何必到本宮這邊稟報!”
元傾國的臉色驟然變得一陣陰冷,語氣裏也透著一種說不出的淩厲,“都給我下去!”
“是……”太醫們戰戰兢兢的從鳳鳴殿裏出來,完全不明白王後為何突然作此轉變,但多年下來對她的喜怒無常也就早已司空見慣了。太醫們正感歎著自己一把年紀了還要天天來受這種驚嚇,剛出殿門就看見了站在階下一身玄衣的皇甫旌。
看到階下的皇甫旌太醫們都不自覺的倒退了一步,或許是多年在外征戰的緣故,皇甫旌的身上總有種威懾天下的氣勢,即使不是在朝堂之上也足以讓人一靠近就感覺到惶恐萬分。這群太醫平日裏就已十分震懾於寧王的君威,更何況此刻還站在鳳鳴殿的高處俯視著階下的君王,一時心下惶恐窘迫誰都不敢率先上前行禮。
皇甫旌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明滅不定的燈光讓他的神色顯得比平時更加難以猜測。雖然寧王對王後的癡情可以說是天下皆知,但他像今晚這樣一個人站在鳳鳴殿外既不進去也不離開卻是頭一次,大家都在心裏暗暗揣測著寧王這異常的舉動究竟意味著些什麽。
過了好一會兒皇甫旌似乎才察覺到殿門口太醫們的存在,笑了笑抬手示意他們下去。太醫們你推我我推你,終於還是忐忑不安的慢慢結群走了下來。
“看你們的樣子,似乎是又被王後訓斥了。”皇甫旌的臉上帶著一種久違的溫和笑容,語氣裏也沒有平日君臨天下時的威嚴。
太醫們反射性的跪倒一片,說是也不對,說不是也不對,吱吱嗚嗚的不敢迴答。
“你們也都大把年紀,晚上風寒露重的不要跪在地上,都起來吧!”說話的功夫他已經上前扶起了最年邁的王文庸,其餘的太醫見總醫官起了也跟著都起了身。皇甫旌微歎了口氣,安撫道:“王後向來脾氣不太好,言語上對諸位可能也多有冒犯,希望你們能看在我的麵子上,不要記恨她。”
“臣等惶恐!”剛站起來的太醫們被皇甫旌這番話嚇得又都紛紛跪了迴去,“陛下何出此言,娘娘雖然對臣等有所訓斥,但臣等的確是有失職之處,並非娘娘無故問責,臣等又豈敢有懷恨之意呢?”
“你們不必驚慌,今夜咱們君臣隻是隨便聊聊,你們都起來,起來。”皇甫旌對他們的惶恐驚懼頗感無奈,笑著又把他們扶了起來。
“我知道宮人對王後大都敬畏的多親近的少,王後性子孤傲,言辭間雖然嚴厲些但並非心腸歹毒之人。我終日忙於國事,分不出太多的心力照顧她,將來若是王後有什麽需要幫忙的地方……希望你們一定要看在今日的份上能幫她就幫她分擔一些。”皇甫旌握住總醫官王文庸的手對眾太醫道,“我為寧國傾盡了半生的心力,這,也算是我對你們唯一的請求了。”
“陛下!”君臣互稱一般是不能用“我”的,可皇甫旌今夜卻屢屢自稱為“我”,話語間又滿是平級間才有的請求語氣,他的的反常讓眾太醫又驚又懼,再次齊刷刷跪迴了地上。
王文庸本來也要跪迴去,但手卻被皇甫旌緊緊抓住下身不得。寧王眼裏的那種堅定和懇求讓王文庸一震,屈身下跪的動作也停了下來,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直視著皇甫旌的目光,從寧王的眼睛裏他已能預感到自己一旦答應了他的請求這將會為自己明哲保身的一生帶來怎樣的風波,他遲疑了半晌終於還是顫聲點了點頭道:“臣,願答應陛下!”
眾人摸不著頭腦的看著一臉沉重的王文庸,總醫官如此表態,他們也不好不答應,雖然猶未完全弄清形勢,但也都紛紛應聲道:“臣等也定不負陛下所托。”
“謝謝!”皇甫旌長舒了一口氣,像是完成了什麽大事一般,目光中有種少見的釋然。他望著階頂鳳鳴殿裏明亮如晝的燈光,半晌才迴過頭來對眾太醫們囑道:“太子與王後向來不和,我知道你們之中有人向著太子有人幫著王後,可不管你們站在哪一邊,咱們今夜的對話我暫時都不想被他們知道,希望你能為我保密此事,不要宣揚出去。”
“這……臣等遵旨。”太醫們雖然答應了不說出去,可心裏卻沒法不反複揣摩著寧王的心思。陛下寵愛王後母子又遲遲不肯廢了太子改立皇甫夜笙,雖然沒有下詔廢儲但又方方麵麵的遏製著太子的勢力,不讓其脫出自己的掌控。如今陛下突然放軟態度,難道是他已經下定決心要打破平衡,扶持其中一方了?雖然不確定寧王的天平究竟要偏向哪方,但變天之事看來就在眼前了。
“時候也不早了,你們都迴去吧。”皇甫旌凝視著鳳鳴殿的方向,不知道是沒有留意到太醫們不安的神情還是早已不將他們的臆測放在心上,對他們的竊竊私語並不見多大反應,隻是身上的孤清又重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