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就是如來佛祖現身也阻止不了夏天咽粥了。    “咕唧”一聲咽了粥,夏天擠出一句:“我答應。”    反正一時半會兒也無“妻”可娶,更別說“子”了,先答應下來再說,隻要戰勢利於燕王,金陵一亂,相信夏紀也就再無暇追究。夏天心裏這麽想著,慢慢地把一碗粥全喝了。    北平這邊鄭村壩一戰南軍損失慘重,李景隆退至德州重新休整、調集兵馬,一時沒了動靜。燕王也就隻撒出了人去搜集情報,按兵不動。寧王在年後收到消息:元軍得知寧王帶兵去往北平後重新在大寧附近部署了重兵。他便留下朵顏三衛和兩萬精兵就火速趕迴了大寧。    梁崢絕口不再提及夏天,趕著時間先重新把永錠莊、永鈺莊和長案坊的事都安排妥當了。而且因為有了這次的教訓,他幹脆專門找了幾個地方用來藏匿金銀。甚至其中有一批成色最好的還是他自己跟烏力吉用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趁夜、分批搬上馬車,單獨找地兒挖坑埋了的。具體的地點也隻有他們兩個知道。    事後梁泊雨自己也有些納悶兒:我是從時候開始這麽信任烏力吉了的呢?他可是連我已經不再是梁崢了都不知道啊!    可沒辦法,梁泊雨現在就是覺得烏力吉比他自己還可靠。看著他呆呆悶悶的樣子,心裏便覺得踏實。    一晃四個月過去,又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可春天的到來無法阻擋曆史前進的腳步,暫時的平靜安寧沒能延續太久。    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帶著重新集結的六十萬人馬直逼保定府東、白溝河一帶。    燕王一得到情報就像以往一樣,在第一時間裏把手下的幾個重要將領召集到了燕王府商量對策。這次時間緊迫,商量得也快,最後大家一致同意:北平離白溝河更近,李景隆的大隊人馬行軍速度必然緩慢,他們必須要搶占先機,先李景隆一步抵達白溝河。    “殿下怎麽沒問這次李將軍的先鋒主將是誰呢?”    大家都已經站起來準備迴去布置人馬了,半天沒說話的道衍冷不丁來了這麽一句。    燕王愣了一下,隨即輕蔑地一笑,“還能有誰?無非就是盛庸、徐凱之流,頂多加個大將瞿能,咱們又不是沒交過手。哼!再說隸於九江小兒,縱是天兵天將怕也是迴天乏術。我擔心它做什麽?”    道衍也笑,不過笑得有些意味深長,“剛才我來晚了,就是在門口接到了新報。這次的先鋒主將是一位……殿下的故人。”    “嗯?誰?”    這時所有的人都停住了腳步,一起看著道衍。    結果那老和尚卻慢悠悠地端起茶杯先喝了兩口茶。不過在場的除了他,也沒有第二個人敢再這麽做了。    道衍賣夠了關子放下茶杯,兩眼一眯吐了兩個字:“平安。”    梁泊雨當然不知道平安是何許人也,不過他馬上就從燕王和屋內其他人的表情裏看出了門道:這個叫平安的一定是個非比尋常的人物。    但朱棣畢竟是朱棣,他沒讓難看的臉色在自己的臉上掛太久。很快他嘴唇抿了抿,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哦,保兒啊。他了解本王,本王又何嚐不了解他。無妨,李九江既然要把他給我送上門來,收下便是。你們記住,遇了平安務必生擒,不可傷他。”    屋裏的人互相看看,一起答了“是”才又各自散去。    接下來從迴到都司又到軍營再到最後離開北平,梁泊雨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機會打聽出有關平安的事。直到後來他們在白溝河附近的蘇家橋遇到平安的先鋒部隊,被他打了個落花流水,好不容易才隨著燕王逃迴了駐紮的營地,梁泊雨才終於知道了這個平安到底是個什麽人物,跟燕王是什麽關係。    平安,滁州人,小字保兒,父親曾兵從太祖。幼年時被太祖收為養子,與朱棣、李景隆相熟,交往甚密。洪武三年朱棣封王,十三年就藩北平,平安便追隨他到密雲任都指揮使成了他的部下。兩人並肩作戰多年,曾數次深入漠北抗擊元軍,可謂情同手足生死之交。後平安進右軍都督僉事,離開北平迴到金陵。    燕王一迴到兵營就大發雷霆,可他不說平安,倒是臭罵了李景隆一頓。其間竟然還痛心疾首地拍著木案說:“第一次戰敗,第一次戰敗啊!我敗給誰不好?怎麽偏偏就敗給了我曾經的部下敗給了平保兒?!這讓我以後怎麽再有顏麵見他?!李九江那個豎子敗類……”    最後總算是罵完了,他也來了精神,片刻都沒休息,就命令所有將領立刻整兵待發,天明決戰。    自出兵以來,每打一仗,燕王必定先讓三軍將士稍事休息重新整編,這麽不管不顧地讓大家連續作戰還是第一次。梁泊雨站在一邊兒看著飛快地在地圖上挪動石頭子安排行軍路線的燕王,心裏不禁感慨:朱棣啊朱棣,好歹你也是一代名君。李景隆再狗屁,他也是帶來了六十萬大軍來對你十三萬兵馬啊!你眼裏現在隻有平安,平保兒了吧?!        第一百四十三章        來到大明一年,不能說身經百戰,梁泊雨隨著燕王大大小小也打了不少仗了,雖然燕軍一向都是奇襲出兵,以快製勝,可梁泊雨從來沒像這一次這麽擔心過,燕王實在是被憤怒衝昏了頭,軍令下得太草率了。    結果梁泊雨的擔心沒有錯。天明一戰,燕軍先是被繞到了後方的平安和瞿能偷襲,衝破了陣形,後軍崩潰。接著燕王派去進攻李景隆中軍的丘福無功而返。然後燕王親自帶領的要去偷襲南軍左翼的人馬又遭埋伏。接連三次重創,燕軍大亂。    平安一杆長槍橫掃千軍,燕王已深入敵陣成為眾矢之的。    等梁泊雨追過去找到他的時候,燕王已經射光了箭,砍斷了劍,換了三匹座騎,血透盔甲。偏在此時平安和瞿能也趕了上來。    “保兒!”燕王隨著梁泊雨的人且戰且退還不忘向平安喊話,“你忘了咱們一起在漠北殺敵並肩作戰的日子了嗎?!你這才迴金陵幾年,今天真要以死相逼嗎?!”    平安一槍刺穿了兩名燕軍,“貪夫殉財兮,烈士殉名!道不同,怎相為謀?!”    說完平安一拔槍,馬上身上半幹的血跡還在閃著暗紅詭異的光芒,一層新的鮮血立刻又噴了他一身。    梁泊雨的肺都要氣炸了:殺了老子的人,你他媽還在那兒念詩?!    他抽出箭來瞄準了平安的腦袋就射,燕王不讓傷平安的命令早被拋到了腦後。    但可氣的是平安連看都沒看,槍一揮,箭還沒等到他的身邊就被槍頭磕落在地,隨即他手腕一轉,又穿一人。    梁泊雨絕望了:雖然沒有一世英名,但也不能就這麽死在這兒啊!    就在這個時候,朱能帶著他的人來了。    可噩夢沒有就此結束,燕王、梁泊雨、朱能剛殺出重圍,衝迴燕軍陣營,李景隆就帶領大軍發起了總攻。    於是又是一陣血雨腥風,慘叫馬嘶不絕於耳。    但燕王總歸是燕王,最後關頭他急中生智想出個辦法。不顧眾人阻攔,他一個人衝上了白溝河堤的最高處,還生怕別人看不見他似的不停地向遠處揮舞著馬鞭做出召喚人馬的動作。    結果李景隆中計,下了撤兵的命令。燕王則趕緊跑迴來趁機整頓人馬,準備突圍。    可李景隆是草包,平安不是,不僅不是,他還很了解燕王。所以他很快做出判斷:燕王是在使詐。於是二話不說,他立刻又跟瞿能開始了第二次進攻。    瞿能是南軍之中僅次於平安的猛將,他的人大唿著“滅燕”的口號率先衝進了燕軍陣營。    看著被衝得七零八落的人,梁泊雨想:完了,看來除非發生奇跡,否則真的必死無疑了。    然而下一刻,奇跡真的發生了。    南軍正奮力拚殺,燕軍正垂死掙紮,忽然一陣大風由北向南刮了過去,並且還刮斷了南軍帥旗。    一陣騷亂過後,燕王帶著朵顏三衛的人馬趁機突出重圍殺到了南軍後側。兩軍交戰,軍旗折斷乃大兇之兆,此時南軍軍心已亂,再看見渾身是血的燕王和所向披靡的朵顏三衛,南軍驚慌失措之餘開始節節潰敗。    燕王看了看風勢,當機立斷──火攻。    而此時瞿能和他的先鋒部隊已被燕軍團團圍住,待他發現自己被阻絕了退路,轉頭迴望的時候,看見的竟是南軍大營裏的漫天火光。    至此,兩軍戰勢驚天逆轉。    最後白溝河一戰:瞿能戰死,平安敗走,李景隆再次南逃。就這樣,十幾萬燕軍在一陣莫名其妙的大風的幫助下打敗了號稱百萬大軍的六十萬朝廷兵馬。    可燕軍雖然勝了,卻也勝得慘烈無比。    戰後,梁泊雨看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戰場感慨萬千。一瞬間心裏有些後悔,後悔什麽他說不清楚。隻是腦海裏出現了夏天看著他的模樣。湧上心頭的,竟是刻骨的思念。    不過燕王沒讓梁泊雨在思念之中沉浸得太久,他很快就下了令:所有人馬即刻乘勝追擊,務必活捉李景隆和平安。    隨後燕軍攻至德州,李景隆早已嚇破了膽,幹脆丟下所有輜重和人馬,直接逃到了濟南。燕軍兵不血刃進入德州得到補給之後繼續南下,又一路如履平地順利攻占了沿途各縣,直逼濟南。後來因為鐵鉉和盛庸悉力堅守,燕軍沒能再將濟南一舉攻下。    李景隆大敗的消息傳到金陵,滿朝震驚。黃子澄當即請死,並要求皇上下旨立斬李景隆。滿朝文武亦紛紛要求處死李景隆,但考慮到他是皇親,建文帝最後隻是下旨召迴,沒有治他的罪。又因鐵鉉、盛庸守城有功,命鐵鉉為濟南布政使,盛庸為大將軍。    緊接著驕陽似火,炎炎夏日,燕軍圍攻濟南,竟三個月不克。    期間燕軍數次攻城。水攻,鐵鉉詐降,燕王險些被擒。炮轟,鐵鉉將太祖朱元璋的牌位掛到城樓之上,燕王隻能下令停火。    梁泊雨終於明白了安明的話:朱允炆那邊不止一個李景隆。    轉眼到了十一月份,北平傳來了平安圍城的消息。燕王當即決定轉攻有重兵駐守的滄州,引平安前來相救。    結果滄州被迅速攻克,燕軍還順便拿下了濟寧、臨清、東阿、東平。可一切似乎太順利了,鐵鉉在濟南守城,盛庸帶出來的人馬遠遠多於燕軍,但他幾乎沒有跟燕王正麵交鋒,而是一路敗退一直退到了東昌。    終於,在東昌附近的滑口,燕軍受到了盛庸部下孫霖的反擊。盛庸的目的很明顯了,這一切都是他勘察了地形之後計劃好的,他就是要把燕軍引到東昌,要在這裏與燕王決一死戰。    孫霖不堪一擊,逃迴東昌。燕軍首戰告捷,軍心大振。燕王下令:立刻向東昌發起總攻。    可這迴盛庸不再示弱,燕軍一進入他事先測量好的射程範圍,他馬上讓人用上了他這迴專門給南軍添置的最新裝備──箭頭上塗了劇毒的弓弩。    嗖嗖!嗖嗖!幾番箭聲過後,燕軍騎兵紛紛落馬。倒地者無不抓住喉嚨做痛苦抽搐狀。    突然,“大人!”    烏力吉慘叫一聲,朝跌落馬下的梁泊雨撲了過去。    金陵。    夏天迴來就快一年了,他除了每天按時上朝、去都察院打卡上班,還做了幾件很重要的事。    一個是他先去了趟刑獄大牢,給宋之義調換牢房,派了專人看管。    然後他又去金陵長安坊附近蹲守了一段時間,發現因為南北兩軍打得正歡,梁泊雨無暇顧及官銀的事,所以那裏沒什麽動靜,表麵上怎麽看都是個普通的當鋪。這樣夏天決定暫時先不管長安坊。    本來他還想再去趟曹府,可想想之前夏曹兩家訂婚退婚的事,他覺得見了曹尚書會難免尷尬,便決定等有了什麽消息皇上那兒兜不住了再登門拜訪。    最後,也是夏天最大的成功。自打他開始上朝,建文帝知道他迴來了,他就有事沒事地往宮裏跑。開始是跟建文帝編瞎話講自己是怎麽在真定官驛大火中死裏逃生被梁崢抓走帶迴北平,又九死一生逃迴金陵的。後來就說他在燕軍中的所見所聞和燕王的一些事,當然都是些無關緊要的瑣事。不過所謂打仗要知己知彼,不管有沒有用,這些八卦建文帝還是很愛聽的。    這麽著一來二去的,他成了皇上跟前的紅人。建文帝與近臣商量跟燕軍交戰的事也就不再背著他了。    可塞翁失馬,總有意外,夏天萬萬沒想到的是,被皇上看好,不僅能得到一般人聽不到的消息,還能引來另外一件事。    這天建文帝突然召夏天入宮,夏天以為他又想不明白燕軍出兵的什麽奇招,要問自己燕王的事。    可建文帝見了他很高興,壓根就沒提燕王,先問了問他家裏的事,然後說:“昨天夏愛卿來了。”    夏天知道他說的是夏紀,自從自己進入了建文帝親信的行列以來,夏紀在宮裏的走動也多了些。    “我們說起你的事,他好像很為你的婚事發愁呢。”    嗯?夏天動了動眉毛:這白饅頭什麽意思?    建文帝繼續說:“朕想想也是,按說你這個年紀,孩子都應該有兩個了,子矜為什麽到現在還不曾婚配啊?是沒有中意的人家嗎?可也不對啊,照理說京城之中不應該找不到能跟夏家門當戶對的小姐啊?”    夏天這個鬱悶:你個倒黴催的朱允炆,龍椅都快坐不住了,還有閑工夫兒來管我的婚事?!    可這話也不能說出口,夏天隻好繼續沉默著等他的下文。    “嗯,你跟曹家的事朕也有所耳聞,不過這一晃也差不多是三年前的事了,子矜就不要再耿耿於懷了。昨天夏愛卿走了之後,朕忽然想到個人。朕有個妹妹,宜倫公主,年方豆蔻,不如朕賜婚讓宜倫下嫁於子矜如何?”    “啊?!”夏天飛快地迴憶了一下:豆蔻?是十三歲吧?!我的媽啊!不會吧?!    “不過公主年紀還輕,而且現在燕王之亂也還未平。不如朕先下旨賜婚,待朕的兵馬平定禍亂之日,你就跟公主完婚。”    夏天無語了。平定禍亂之日?你不會有那天了。    想到這兒他突然覺得很愧疚:這……不管怎麽說現在這人也是堂堂天子,九五之尊,竟然在這個時候還想著要把妹妹嫁給我。而我呢?卻一心隻想著怎麽才能讓燕軍少受損失,還讓錦衣衛把他這麵的情報送給燕王。可是……可是,無論如何,他都會敗給燕王的吧……    “子矜不用擔心,朕昨天已經收到了最新的軍報。”    夏天正糾結著,建文帝見他不說話,以為他在著急自己的婚事。    “鐵鉉和盛庸已經布好了局,正把燕王引往東昌,不日即可將燕軍一舉剿滅,跟朕一起等著他們的好消息吧,子矜的好事不遠了。”    說完建文帝笑吟吟地看著夏天好像在等什麽。    夏天反應過來,他是在等自己謝恩呢。    皇上賜婚,做臣子的肯定是不能拒絕的,更何況他要賜給你的還是公主。不過既然說要等平燕之後,那這婚肯定是完不成了,反正公主也不愁嫁,我就是先答應了也沒什麽大礙。    夏天恢複了理智,想完這些,心裏歎一聲,跪到地上把恩謝了。    第二天早朝,建文帝說完戰況就宣布了賜婚的事,沒人表示什麽異議,就這樣,夏天稀裏糊塗地成了一個將傾之朝的準駙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老子真不想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妄起無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妄起無明並收藏老子真不想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