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新的架構?


    畢文謙總覺得王京雲那發自肺腑的感歎很不好聽。


    “要是連資本家都當不了,你們將來怎麽和那些根紅苗正的資本家一較長短?不是早就說過了嗎?成為冷戰兩邊的經濟交流中轉站是我們最近的戰略必然和曆史需求,要是區區4倍的利潤你們都接受不住,那些西方國家的企業依靠專利體係搞壟斷,產品利潤成百上千倍的情況,你們打算怎麽麵對?你們說《荀灌中原》的衍生產品搞得像印鈔機,和尖端的獨有科技相比,哪算什麽印鈔?你們多少都已經是廳局了,眼光和心髒,都得習慣大一點兒。我們新中國落後的是整個工業時代的建設,並且因為曆史和文化的原因,被人圍堵禁運,必須要獨立自主全麵發展。有差距的地方,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或者跨越式地追趕,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全方位的落後。我們沒有而別人有的東西,眼睜睜看著別人坐地起價毫無辦法,我們有而別人沒有的東西,卻又拿低價甚至成本價賣人,那不是犯賤嗎?把整個國家視為一個完整的經濟體,對內是一迴事兒,對外是另一迴事兒。我說和蘇聯談感情,我說4倍的價格,這兩者並不衝突。飲食文化的底蘊,我們本來就在全世界獨占鼇頭,現在是我們盡心盡力為他們開發菜係,4倍的價格,真的是非常良心,非常感情了。所謂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蘇聯和我們,難道是一家人?”


    一番話說得有理有據,霸氣側漏——至少,畢文謙自己如此認為。


    王京雲和小曉琳卻相視著,不約而同地苦笑了。


    “文謙,說真的,道理,我們都可以說知道,你這兩年零零總總,反複強調過不少。但你這心髒,大得可真的不是一點兒。”


    這,就是90後的穿越者心氣的與眾不同嗎?


    無言以對之下,畢文謙拿起書桌上的杯子,慢慢喝了喝水。


    “經理,既然海選決賽的初步結果都出來了,我也和你匯報一些情況吧!”一直保持傾聽的小曉琳適時地開口了。


    “你說。”


    “第一個,你之前在香港見過的那個林一一,現在和劍華公司簽約了。劉三劍想問一下,明年的流行音樂聯賽,劍華公司是加入香港其他唱片公司一起參賽,還是獨立參賽?”


    “獨立參賽?”


    麵對畢文謙的疑問,小曉琳看向了身旁的王京雲。


    “啊,這個事兒,劉三劍和我提過了。司裏目前研究的意見是,因為現在整個聯賽體係還在草創階段,加上香港地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劍華公司決定獨立參賽,可以在明年直接進入四級聯賽,這樣既不至於太低,也不大會因為太高而引起廣泛的怨言。”


    放下杯子,畢文謙左手撐在書桌上,中指規律地敲著桌麵,稍微思索了一會兒。


    “現在,除了林一一,劉三劍還簽了別的歌手嗎?”


    “正式簽約的,目前隻有那麽一個。”小曉琳搖搖頭,“劉三劍她們最近的工作重心之一是整頓新hua社在那邊的分社,以及其他一些更重要的事情。簽歌手的事情,暫時持寧缺毋濫的態度。”


    畢文謙殘念道:“那就是說,劉三劍想叫林一一明年一個人唱全年?”


    “那畢竟是你看好的歌手啊!”小曉琳一臉微笑,“劉三劍信不過別人,還信不過你嗎?”


    畢文謙又一次無言以對了。


    “……也行吧!一個月一首歌,就當是一場鍛煉了。你告訴劉三劍,真決定獨立參賽的話,也不要強求盡快晉級,隻要能夠保級就好。讓林一一以打好基礎優先。”


    “好。那麽,文華學校安排給歌手的那些課程,也要相應給林一一準備嗎?”


    “這個……”畢文謙略有些囧,也不知道該說小曉琳一絲不苟,還是該說她一視同仁,“先擬個課程表給林一一吧,她可以自行選修,不修也可以。別的且不說,單單是普通話的教學,在京城和在香港,教起來的成本就是兩迴事兒。”


    “這個我們都知道。那個張雪友到京城來,學得最吃力的,就是普通話了。還有數學課,他壓根兒就停留在高中階段。”小曉琳不禁樂了,“好吧,經理,這件事就這麽安排了。另外,黎副經理出國也有一段時間了,她捎了個信兒迴來。”


    “什麽?”畢文謙的口吻略有點兒急促。


    小曉琳看著他,先點著頭笑笑:“經理,你知道,黎副經理這一次出國考察,和10年前那一次的初衷是差不多的。國內有很多人都等待著考察團歸國,有些人約莫可以說是翹首期盼,有的人希望她早點兒迴來,也有的人希望她考察得盡量充分。無論如何,黎副經理身為體製政策研究室的常務副主任,一旦歸國,就要正式履職了。所以,她希望你在海選告一段落之後,也幫她思考一下。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凝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共識,在這個共識之下,國家在這十年經驗教訓的前車之鑒下,全局的體製政策該怎麽架構。”


    架……構?


    一瞬間,畢文謙簡直有些懷疑自己的耳朵。


    “小曉琳……你沒有用錯詞嗎?”


    稍微的安靜中,王京雲替小曉琳迴答了,望來的眼神似乎饒有深意:“文謙,小曉琳沒說錯,這基本是黎副經理的原話。”


    房間裏,一下子變得寂靜。畢文謙又用中指敲起了桌子,但他的手指似乎有些抖,那聲響也不再規律。


    直到王京雲和小曉琳耐心地等了許久,他才用疑問的聲音打破了這寂靜。


    “黎華計劃好什麽時候迴來了嗎?這樣的問題,即使隻是一個籠統的框架,我也不能保證什麽時候能給一個初步的迴答。”


    “這個簡單。等黎副經理迴來了,你想到多少,就說多少好了。如果在她迴來之前,你就有了方案,可以告訴陸衍,由她去歐洲轉告黎副經理……”


    “陸衍?”畢文謙一愣。


    王京雲又接過了話頭:“沒錯。文謙,你應該還記得,當初會ji師就對黎副經理說過,要金沙俱數。她畢竟隻是一個人,不可能那麽快全麵了解全國的情況,除了國家的統計資料之外,她也安排了一批應屆畢業的大學生,以臨時副調研員的身份,進駐全國各地基層。她在國外期間,那些人的調研報告,體製政策研究室成立之後,會匯總一份,但這之前,就一直在陸衍那裏。小曉琳要負責主持文華公司的日常事務,去歐洲匯報的工作,自然就應該是陸衍了。”


    “可是,陸衍她不是跟著我一起看比賽的嗎?她不是說學校的課還需要補嗎?”


    “文謙,你忘了嗎?比賽那幾天,你每天晚上不是都在看材料嗎?陸衍隻不過沒和你住一個四合院罷了。”


    “她……看得過來嗎?”


    王京雲不可捉摸地笑著:“這個就不是我能迴答的了。不過,因此,她始終是文華公司的秘書長。文華公司成立到今天,她待在三裏屯的時間,並不比你少。”


    又是一陣沉默,畢文謙的眼神在王京雲和小曉琳之間不斷來迴著。


    “那麽,對於這個問題,你們,有自己的想法嗎?”


    “文謙,你不用問我,在我看來,我的第一職務仍然是流行音樂司的秘書長。今年的聯賽快要收官了,關於經驗教訓的總結報告,我還沒有下筆,接下來的春晚的兩個導演也在和司裏溝通,就不提在沙漠那邊和中關村裏的事情了。即使還有多餘的精力,我也在思考,你提的鐵路倒三角網絡的規劃裏,關於西北地區該如何執行。”


    王京雲擺著手說完,就看向了小曉琳。小曉琳也微微搖著頭。


    “經理,我也是很忙。很多統籌的工作,且不說那些有關聯的企業,單單是文華銀行的建設,還有古今萊那邊,我就擔心自己力不從心,讓改革的執行打了折扣。至於……”


    “什麽?”


    小曉琳微笑地和畢文謙對視著:“經理,其實,現在海選的工作大體上已經完成了,至少需要你參與的部分,隻剩下最後的判斷。如果你願意,你也可以親自去一趟歐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漫步歌神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天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天佐並收藏漫步歌神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