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小曉琳的將來


    “什麽神仙不神仙的?有你這麽說的嗎?”


    小曉琳笑著掩了掩嘴,先走到了門外,待畢文謙也跟了出來,才轉迴身子點點頭:“這一次的兩個人,都是接近一米七的身高,原則上是應征你原本屬意於那個木條佑希的角色,當然,如果你覺得她們適合別的角色也沒問題。經理,你不是抱怨麵試的人爭取的角色都紮堆了嗎?”


    “可是,就剛才草草一看,她們兩個好像都談不上英氣吧?”


    “那就是經理你負責判斷的了。”小曉琳微妙地看著畢文謙,“她們,一個,叫翁紅,還沒滿20歲,父母原本在清華園裏工作,但前些年去了香港。她雖然是在香港生長,但13歲的時候,來到京城學跳舞。後來,她和同學一起開了一家編舞的廣告公司。劉三劍去了香港,她把自己的公司掛靠到劍華公司的下屬。人的長相,你剛才也打了照麵,跳舞是人家的本業。劉三劍就把她推薦來了。”


    原來,是翁紅嗎?雖然畢文謙其實並不熟悉,但至少,這的確是上輩子聽聞過的名字。


    而更重要的是——


    “這麽說,能歌善舞人漂亮,你們終於選出一個善於跳舞的了?”


    “這個啊,創作組的考量是,相比與長相和唱歌,跳舞的水平,後天培養起來相對容易一點兒,而且,動畫電影的創作,即使跳舞差了一些,隻要局部都能完成,畫師就可能進行藝術加工和銜接了。再說迴來,大家都相信你的音樂水平,但是……”小曉琳停頓了一下,小心翼翼地問,“經理,你對跳舞也有研究嗎?公司現在有很多設施了,但從來沒有舞房。”


    麵對這樣的問題,畢文謙簡直無言以對。


    “原來……如此。那麽,另一個呢?也是舞蹈演員?”


    “倒不是。”小曉琳搖搖頭,又笑了笑,“另一個是貴黔人,叫寧鏡,今年才16歲,是申城美術電影廠新招的實習生。經理啊,自從《荀灌中原》上映以來,申城美術電影廠原本業務日漸萎縮的局麵,就越發改善了。以前他們的領導是為了人才流失心急如焚,現在,倒是沒人想走了,但缺人的形勢反而更嚴重了。所以,前段時間,他們在全國範圍招了一批實習生,考慮的是邊培養邊使用的辦法。這個寧鏡,就是從貴黔的美專報名進去的。再後來,《櫻花大戰》立項,麵向整個東亞的海選逐漸展開了。申城美術電影廠的人不僅為了自己參與的本職環節摩拳擦掌,同時覺得也可以讓自己人試試當演員,這不,他們就從適齡的員工裏挑選了這個寧鏡過來。”


    小曉琳不緊不慢地說得條理分明,畢文謙卻露了囧樣。


    沒錯,聽到寧鏡這個名字,他就已經想起那是誰了。但他萬萬沒料到,她不是以演員的身份,而是以動畫廠的實習生的身份……


    這到底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還是近水樓台先得月?誰是田,誰又是月?


    “好吧,我大概了解了。那你先忙吧!我自己進去叫她們……”忽然,畢文謙想到了什麽,“等等,小曉琳,你剛才說,申城美術電影廠現在,已經缺人到連16歲的實習生也招了?”


    或許,他又一次下意識地把80年代的大學普及率給忽略了。


    但小曉琳倒沒有在意這些,她點了點頭,像王京雲時常那樣笑著:“是啊!經理,原本那些用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工資挖人的南方的中外合資動畫公司,現在不得不換了辦法,各顯神通地聯係申城美術電影廠的領導班子,搞項目合作。不僅那些人,rb不少動畫工作室也已經提出了交流學習合作創作的意向,rb的東映公司也已經提了不少合作的提案。隻不過,這些都和我們公司沒有直接關係,我們也就沒有和你提了。合作的機會多了,意味著工作量也就多了,別人出的價又不低,申城美術電影廠那邊大概還沒有習慣於拒絕外國友人,自然人手急缺了。”


    這話裏的意思,似乎形勢不是小好,是大好,但畢文謙不禁有些擔憂:“驟然擴編,他們能保證質量嗎?”


    “所以,他們內部也有不同的聲音,說不該搞大躍進,但更多的人覺得應該抓住發展的機遇,以老帶新,發揮傳幫帶的傳統,聚精會神打個攻堅戰。申城美術電影廠改製之後,我們公司雖然持有不少股份,但原則上我們是不適合在這時候對他們的發展規劃指手劃腳的。”小曉琳深吸了一口氣,“經理,這是也很多人希望《櫻花大戰》取得不遜色於《荀灌中原》的成功的原因之一。我們國家的動畫片行業的水平,以及盈利的前景,大家都看到了。接下來的路怎麽走,很多人都關注著《櫻花大戰》的創作。希望它成的,希望它敗的,都藏在花團錦簇的勉勵之下。而現在,經理你說得沒錯,這次海選,可以作為一次國內社會動員能力的考察,但目前這張考卷,看起來並不漂亮。陸副主席不止一次感歎自己丟臉丟大發了,但其實並沒有誰去指責他。這畢竟不是軍事行動,很多鞭長莫及的地方,也不適合軍管。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相似的情況難免遇到,隻多不少。這次海選,雖然肯定要超出預計的時間很多,但也能總結出很多寶貴的經驗教訓。”


    胡同裏,一陣沉默。


    “出現了很多問題嗎?”


    “你想淌這渾水?中顧委牽頭都管不過來,難道你管得過來?”小曉琳解嘲地搖著頭笑,“還是等黎副經理在研究室裏把城市分級製的初步方案拿出來吧!十億人的國家,黨員,隻有幾百萬,天高皇帝遠的地方,總是免不了有一些。何況,你不是強調過嗎?心裏的同誌,總是比嘴上的同誌少。”


    “黎華啊……”經小曉琳一提,畢文謙又不禁想念起來,“她總是那麽辛苦,都難得迴來一趟。”


    “也許,等她陪同長者進京了,會有時間迴四合院的吧?”小曉琳也隻是猜測的口氣,“不過,她的確是很忙。”


    畢文謙心念一動:“怎麽,除了研究室,她又有什麽事情了?”


    “倒不是,事情,還是屬於研究室的範疇。經理,你不是說過嗎?我們國家這幾年,在經濟建設中逐漸發酵的不少問題,很大程度上源於1978年那場出訪之後的錯誤結論。黎副經理肩負著研究室常務副主任的責任,秉承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原則,決心重新率團去一趟歐洲。雖然她現在的資曆和職務比不上當年那次,但用她的話說,這樣也好,更可能看到真實而全麵的情況。組織上已經在原則上同意了她的計劃,但既然是率團,帶哪些人去,自然需要充分考量了。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更不是一拍腦子的事情。聽到風聲的人,削尖腦袋的不少,也是一出八仙過海的戲。”


    畢文謙聽懂了小曉琳的話,但他不覺得事情會那麽容易:“真實而全麵?歐洲那些國家,如果對她足夠重視,那她就難以看到全麵,甚至連真實也不好保證;如果人家對她不夠重視,那她同樣難以看得全麵——畢竟,考察團出訪不是長住,隻能走馬觀花。”


    小曉琳卻歎起氣來:“經理啊,這一點,黎副經理自然想得到。不過,和很多其他部門不同,我們公司的共識是,敵我矛盾再複雜,也不如內部矛盾那麽難以處理。”


    畢文謙仍然聽懂了小曉琳的話。


    “所以,喜歡快刀斬亂麻的劉三劍被安排去麵對敵我矛盾了?”


    小曉琳看著他,笑而不語。


    又一陣沉默的對視之後,畢文謙抬起左手,輕輕拍了拍小曉琳的肩頭。


    “小曉琳,當初黎華說你是進來實習的,也許就是一年。你大概也有一天迴走,雖然我不知道那會是什麽時候。這個院子,你們來了又去,這也是常情。你走的時候,會去哪裏?你是自動化專業的,會去做本行嗎?”


    小曉琳看著畢文謙搭來的手,又觀察了一下他的神情,默然了一會兒,才緩緩答道:“當初想的,的確是一年左右,但計劃總趕不上變化。也許,等丁飛全麵熟悉了業務,我真會在一年出頭就走,也許,我會繼續在公司幹個四、五年也說不定。公司現在,已經不是當初那個規模了。一個部級的公司,在總部管常務的,隻有一個辦公室主任,一個秘書長,再加一個軍代表,簡直簡陋得不合常理。不過,我的確是會走的。小時候,我就常常跟隨爸爸到電站考察下基層,進公司之前,我的工作崗位都和電力部門有關係。我……多半還是會迴到電力部門吧!這個時代,工業是國家競爭力強弱的基礎,而電力又是工業發展的基礎之一。也許,我在離開公司之後,會當一段時間的巡視員,然後針對國家的電力行業的現狀以及發展規劃寫一個不熬膏,就像黎副經理在廊坊那樣。在那之後,如果國家給予我機會,我想為國家電力事業加速發展作自己傾力的貢獻。”


    這約莫是小曉琳的肺腑之言,至少畢文謙聽了,再結合“曆史”,是如此相信的。


    也正因如此,很多話他反而難以說出口了。


    “經理,我很珍惜,也很感激在公司裏工作的機會,我會謹記在公司裏的經曆,這是在整個中國其他任何一個部門都求之不得的。”


    終於,畢文謙放開了手。


    “雖然是我起的話頭,但你也不用現在就說得像是明天就要走了一樣吧?”


    小曉琳笑嗬嗬地說:“經理放心,我現在個人是不想走的。我越來越覺得,我在公司裏幹得越久,將來在別的崗位上,會幹得越遊刃有餘。”


    “那,好吧,就這樣了。你忙,我也先進去了。”


    “對了,經理。”


    “怎麽?”


    “《櫻花大戰》的七個主要角色,你已經拿出了三個具體的人設和考題,以公平起見,其他幾個,你可以這幾天也拿出來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漫步歌神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天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天佐並收藏漫步歌神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