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普通話


    另一個房間裏,乍看下差不多的陳設裝潢,倒是窗簾從藍色變成了曖昧的粉紅。


    洗了澡,畢文謙本將睡下,劉甘美卻又一次敲門而入。


    “劉姐姐?”


    “三劍他們在京城還在討論,你說的,這不是香港這邊能決定的事情。”關上門,劉甘美掃視了一下,皺了皺眉,“粟車怎麽給你挑這麽一間……”


    “就近原則而已。我本就不在意這些。”畢文謙坐在床上,雙手抱著幹毛巾,蹂·躪著自己濕漉漉的頭發,“劉姐姐,還有什麽事兒?”


    劉甘美默默看了他幾秒,忽然噗地笑了起來:“是你還有什麽事兒吧?”


    “我?”


    “你忘了?”看著畢文謙略懵逼的模樣,劉甘美繼續笑著,“聽粟車說,你中午不是和一個毛遂自薦的小姑娘吃飯啦?”


    “哦!你說這個啊!”畢文謙恍然,“我是想明早再說的,畢竟已經這麽晚了。”


    “趁現在就說吧!”劉甘美搬了把椅子,坐到畢文謙附近,手裏已經沒有了小本本,略帶著微笑,“這兒安全,也安靜。明天,我還有事兒。你應該理解,我是比較忙的。”


    畢文謙稍微瞧了瞧劉甘美,繼續擦著腦袋,沒有去問她會忙些什麽。


    “……那個小姑娘叫黎粢……”


    “這個我知道了。進來之前,粟車大概和我匯報了一下。”


    “那……你知道文華公司建立教育平台的事情嗎?”


    “在許多瑣事上,香港的記者,總是跑得比較快。夏林決心留在京城的事情,在香港也傳得比較廣。有記者查到了夏林她爸是誰,還跑去問人家,結果被攆了。”說著,劉甘美嗬嗬地笑了幾聲,“相當當地也有人說什麽夏林不來香港,是她自己的損失,說香港的高等教育怎麽怎麽好。於是,就有記者去挖掘夏林會上什麽大學。但畢竟,香港的記者想查京城的事情,還是挺有些難度。結果,就有膽兒大的,跑來問我。”


    畢文謙一愣:“啊?”


    “這又不是什麽見不得人的事情。我本人也有些興趣,就問了問三劍。她大概和我說了你們公司的規劃。你說,要讓你們公司的歌手做好10年畢不了業的準備,還有那句,決定一個獎項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的是下限而不是上限,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就告訴了那記者。結果,香港就出了篇報道,說什麽《京城高考狀元,不屑上官方大學,自擬辦大學》,搞得人哭笑不得。雖然報道出了點兒偏差,但至少不全是睜著眼睛說瞎話,我又比較忙,就懶得去理了。”劉甘美越說,越發地笑得大聲了,“我看,那個黎粢小姑娘,就是看了報紙,才知道這個事情。不過,粟車說得沒錯,她這麽一個小姑娘,在這麽巧合的時間點跑來,無論是不是真的巧合,的確得查。”


    一席話聽下來,畢文謙不禁囧然。


    怪不得,莫文渭會問什麽京城高考第一名,怪不得她會略流露出腦·殘粉的星星眼。


    你們這些香港記者,跑得比誰都快,宣傳上有偏差,你們要負責任!


    畢文謙莫名地起了一絲穿越時空的心有戚戚的感覺。


    “……什麽叫不屑官方大學?什麽叫自辦大學?那是歌手的工作不可能長時間全日製脫產上學,我才為了他們搞一個教育平台,哪兒算什麽大學啊!”


    “這個三劍和我解釋過。但記者怎麽落筆的,我當時真沒想過。”


    “這些香港記者,總想搞個大新聞……”


    “大新聞?哈哈,倒也是,那幾天,你在香港的確成了大新聞。”


    很顯然,劉甘美並不懂畢文謙話裏的梗。但她話裏的意思,倒也明顯——也許,自己走進宴會廳的時候,被幾乎所有人起身注目的原因,並不僅僅因為文華公司經理的身份。


    “……呐,那些事情,就不必多說了。我不是已經說了嗎?這次到香港,我隻是路過。”


    “那麽,關於黎粢的事情,你是怎麽個看法?”


    “和她說清楚文華公司這個教育平台的情況……並且,在香港報紙上發個公告吧!就說為了將來的業務做準備,文華公司的教育平台會麵向香港招生,隻要是有誌於投身文藝界的年輕人,都可以申請報考。不過,相應的合同,應該比國內的比例高許多。畢竟,這裏是資·本主義社會,不是嗎?”


    劉甘美一邊思考,一邊微微點了點頭:“那麽……具體的細則,就有黎副經理和三劍她們決定了?這需要她們優先敲定嗎?”


    “優先是指的什麽?”


    “你知道的,京城那邊的會,大約是在三月底開。如果你覺得事情急,那我就通知她們會前決定,如果不急,我也會先知會她們一聲,然後派人匯總一下香港文藝界各個群體的平均收入以及不同其他行業的平均收入的統計資料,稍微整理之後,交給三劍,讓她們開完會之後再研究決定。”


    “香港畢竟不是國內。那得調研到什麽時候……”


    “你不是和三劍說過嗎?90%的情報來源於公開的渠道。”劉甘美莞爾地笑,“所以,整理情報的初步工作,我們一直在做。”


    畢文謙啞然。


    劉甘美繼續笑問道:“不過,畢經理啊,這麽早就在香港招人,真的合適嗎?你隻是路過,我們又不是專業的。哪些人有前途,恐怕不好分辨啊!”


    “所以,我說的,是申請報考。教育資源是寶貴的,原則上免費的教育機會,在資·本主義社會,更是難求的。在香港這樣的城市裏,文藝界和內地是有所不同的,就像今天你讓我見識到的宴會,與其說是文藝界,倒有著些聲色犬馬的氛圍。在這樣的行業環境裏,寒門的孩子想進來,也許個別的人會幸運的青雲直上,但絕大多數,恐怕得從底層做起,並且長期看不到成長、進步的希望。今天我隻是安靜吃飯,但你們聊了不少事情,我也聽著的。那些事情本身,沒多少營養,但你們的話,值得深思啊!”


    劉甘美不解:“什麽話?”


    “普通話。”畢文謙把半幹半濕的毛巾搭在背上,認真地看著劉甘美,“你說普通話,這是顯然的。而其他人,邵仁楞是00後,何左芝是10後,丘德根是20後,方夢華是30後,張敏怡是40後,張發宗是50後,越是年老的人,對普通話的接受程度,反而越高,而等我和張發宗到一邊聊天了,那些過來搭訕的人,越是年輕的,對普通話越反而越顯得陌生了。如果考慮到曆史進程,這幾乎是顯然而必然的事情。但作為中國人,這樣的細節充斥耳邊,落在心裏,是很不好受的。”


    也許是因為自己的口吻越說越有些低沉,畢文謙努力想起了一個笑話,一個來自10年代的笑話——南北蘇丹的內戰,在兩種南北口音各自鮮明的普通話中,成了石門陸軍學院和國防大學的國家德比。


    其實,要是沒有什麽內戰,都說著標準的普通話,不是更好嗎?


    “……所以,劉姐姐,我想給黎粢,給黎粢這樣的生長於香港的寒門子弟一個去京城學習的機會,將來,他們必然會迴到香港發展,文華公司會促使這個進程。在香港的文藝界,或者說,在這個時代影響性價比最高的影、視、歌,需要一批土生土長並且熟悉普通話的香港人,由他們去潛移默化地影響整個香港的社會,讓香港人逐漸熟悉普通話,而不是粵語,更不是英語。這樣的事情,往往是欲速則不達的,等到了迴歸那一天才去做,就已經晚了。但香港的學校,他們使用的教材,任課的老師,不是我們能夠大規模插手的,所以,這樣的事情,以我們現有的條件,隻能從文藝界開始。所謂少無良師,四大惜之首,教育機會的可貴,富家子弟往往沒有深刻的體會,我們能夠團結的,性價比更高的,自然是寒門子弟。”


    “寒門……”


    劉甘美睜大了眼睛,注視了畢文謙許久。


    突然,她輕聲問道:“聽三劍說,你很早就指示在三裏屯大量買地……這就是你的規劃嗎?”


    “未雨綢繆而已。”畢文謙不可能讓一個80年代的中國土著去相信10年代的京城房價,他隻能略裝逼地微笑,“我有很多想法,用不用得上,自然得順應曆史進程。但先準備好地基,總是值得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漫步歌神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天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天佐並收藏漫步歌神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