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規劃


    接下來的日子,畢文謙又開始了宅生活。


    狹小但足夠的房間裏,一個人看著日語的教材,各種教材,覺得累了,就練習一下吹口琴——畢文謙覺得帶著吉他坐飛機太麻煩,索性就把錄音室裏的口琴帶在了身邊。


    工藤鏡香不是一個專業的老師,每次來,她能夠做的,也不過是和畢文謙談論她的所見所聞,以及,時不時想旁敲側擊地打聽黎華的消息。


    不過,最讓他們倆談得來的,還是仲島美雪的歌。雖然,他們更喜歡的作品各不相同,你一言我一句之下,學習的時候房間裏倒是常常飄起歌聲。


    一天天過去,黎華每天早出晚歸,直到大半個月後,九月二十一號,星期天。


    當天吃過晚飯,黎華把畢文謙叫住,然後朝邊玫揮揮手:“邊玫,我和經理單獨聊聊。”


    “……怎麽了?”目送邊玫關門出去後,畢文謙迴頭瞧著黎華的臉,“有需要我處理的事情?”


    黎華盯著他看了一會兒,忽然笑了起來,雙手抱著後腦勺,仰靠著椅背。


    “猜得不錯。第一個,分公司開張已經差不多按部就班了。你不是吵著要選址嗎?我這就聽聽你的意見。第二個,京城那邊要辦一個百靈杯歌唱比賽,舉辦單位邀請你當特別評委,去不去,你自己決定。第三個,你真的那麽喜歡仲島美雪?你和工藤鏡香搞得像是難得遇到革命同誌的地下工作者似的。聽邊玫說,你們在一起學習,十有七八都在唱歌。第四個,我想讓我在早稻田的校友代理一陣分公司經理。畢竟,熟悉日本的環境的人很稀少,我找得上又可能願意來的,容不了我們挑揀。如果你同意,就說說你對這個分公司的規劃方針。”


    聽她有條不紊一口氣說完,畢文謙等了好幾秒,才弱弱地問:“沒別的……了吧?”


    黎華朝他笑:“暫時沒了。”


    “好吧……我想想。”畢文謙半真半假地思考了一會兒,“分公司就在東京世田穀區吧!靠市中心一點兒就好。聽說,哪裏是富人區。日本的階級隔離,咱們犯不著參合。但至少,日本那些有活力的社會團體在富人區亂來的可能性比較小。當然,你要是能把分公司開在千代田區,我隻能說一句拜服!”


    “世田穀嗎?”黎華稍微琢磨了一下,臉上泛起玩味的感覺,“……是啊!我們開唱片公司,很可能被暴力團惦記。”說著,她眨眨眼睛,“那麽,第二個呢?”


    畢文謙不確定黎華是否看破了自己的小心思,卻又不敢主動說破。


    “百靈杯嗎?”


    如果沒記錯的話,“曆史”上的百靈杯是今年上半年舉辦的,而青歌賽則是在下半年——大約是因為自己的穿越,這兩個比賽顛倒了過來。


    去不去,倒不重要,自己現在已經不必頻繁在大眾眼裏刷存在感了。隻是……


    “評委就評委,加‘特別’兩個字是什麽意思?”


    “按王京雲轉述的說法,你在中央三台做的節目,在群眾裏反響很大。除了你創作的歌曲,他們同時也覺得你說話看問題的角度很有意思。再加上你是青歌賽的季軍,而且是不少近來廣為流傳的歌曲的作者,所以,百靈杯的舉辦單位覺得你如果能參加,肯定對比賽的宣傳有幫助。但你很忙,所以他們請你當評委,而不是歌手。隻不過,你畢竟還是高中生,他們怕有人不服,所以,他們打算折個中,讓你以評委的身份點評並評分,但你評的分數隻作為參考,不計入正式成績。”


    彎來繞去的話讓畢文謙有些無奈:“……原來,都是算計。”


    “說什麽呢!”黎華嗬嗬地笑,“不想去,就不去唄!”


    “嗯……”畢文謙點點頭,又想了想,忽然舉了舉手,“不,我去!不過……讓王京雲和他們先說清楚,白紙黑字寫清楚——我有自己的評分方式,而且,每一個歌手我都有權點評,同時,我也有權拒絕點評。他們要是能接受,我大可以去一趟!”


    暗含氣勢的結語引得黎華目光一凝:“你有什麽計劃?”


    “我是在想……青歌賽雖好,但畢竟隻是歌手的比賽。而歌手,隻是流行音樂的一個環節。等公司運營的財力足夠了,我打算辦一個比賽,比賽的本體,不是歌手,而是歌曲,具體到演唱、編曲的版本的完整作品,參與的人是歌曲創作的整個集體。”畢文謙起身給自己倒了一杯水,繼續說道,“很顯然,青歌賽的評分模式不太適合這樣的比賽。所以,我需要有新的、合適的評分模式。但新東西究竟能不能用,好不好用,我一個人說了不算。既然有這麽一個機會,我不妨先試驗試驗。”


    黎華聽了,抿著嘴,喃喃重複著:“具體到作品的比賽……”


    “沒錯。”畢文謙重新坐下,雙手握著杯子,貼著小腹,望著雪白的天花板,似乎出神了,“……流行音樂是麵向人民大眾的。而新一代的從業者,也是從普通的年輕人而來,就像你,就像我。所以,普通人對於流行音樂的涵義的理解,必然會間接影響著整個行業的發展風向。比如,當大多數人覺得流行音樂等於歌手時,那麽幾十年後,樂壇必然會出現大批歌手,而作詞的,作曲的,配樂的,演奏的人,很可能陷入短缺。這就像是一個偏科的學生一樣,單科再好,總成績都不會漂亮。我之前在公開場合就說過類似的觀點——徒弟,你是了解我的,我不是光說不練的人。”


    黎華思考了頗久,臉上陰晴不定。


    “青歌賽是央視辦的。兩屆下來,反響不錯,看架勢,肯定是要繼續辦下去的了。你要另辟蹊徑,是要和他們合作?他們會願意嗎?哪一方作為主導?還是說,分庭抗禮?”雖然有容不少,但最終,黎華還是舒展了眉毛,笑了起來,“……呐,哪怕會有很多阻力,隻要是正確的道路,我們就要走過去,就該走過去。”


    “……謝謝。”


    畢文謙不知道還能說什麽了——這些,究竟還隻是自己的腦洞。


    “謝什麽,我是你徒弟啊!”黎華咯咯地笑,“那第三個事兒呢?”


    “第三個……那不算事兒吧?”畢文謙不太明白,“我喜歡仲島美雪,就像你喜歡羅大右一樣,很普通的事情嘛!”


    “是嗎?”黎華盯著畢文謙的臉,“工藤鏡香是小貓俱樂部的,她最近在訪談節目裏,一臉高興地說,‘終於邂逅了誌同道合的同齡人了’!中國的高中生,一般是不會早戀的,哪怕有,也是單相思或者些許萌芽。至於日本的高中生怎麽想的,我不了解。不過,工藤鏡香好像已經進了音樂大專。師父,你還是仔細點兒好。你的私事兒雖然是私事兒,但我們將要做的事情,最好不要出現涉外婚姻,那很可能被人詬病。而且,孫阿姨囑托我照顧你……”


    “該管!你當然該管!”畢文謙脫口而出,卻又立即一臉無辜狀,“可你這簡直……就算非要說喜歡,我喜歡的也是聞其聲不見其人的仲島美雪,關工藤那丫頭什麽事兒?”


    “是嗎?”或許是畢文謙那一聲是“工藤”而不是“鏡香”,黎華緩了口氣,卻眯著眼睛,注視了他好一會兒,“我從雅馬哈音樂振興會哪裏打聽過了,仲島美雪就住在世田穀區。既然你做主把分公司開在那兒,那等開張了,要不要替你聯係拜訪拜訪?”


    畢文謙忽然覺得自己仿佛被那雙漂亮的眼睛看穿了。


    “這……會不會打攪人家?聽工藤說,日本的文藝界,私人地址基本都不公開的……”


    瞧著他期期艾艾的模樣,黎華終於忍不住拍腿大笑。


    “不管成不成,拜訪一下總好,難得是你一個念想。我這個副經理,作一迴主了!”


    畢文謙索性不答話了。任由她肆無忌憚地笑下去。


    直到,黎華自己笑累了:“好吧,好啦!那第四個事兒呢?”


    見她如此,畢文謙也終於斂容認真思考起來。


    黎華靜靜看著他,沒有出聲。


    良久。


    “……我肯定不知道誰適合,隻能信任你信任的人。至於規劃……側重於找可能有前途的年輕歌手,長相起碼得是中上之姿,無論男女,以及,多找找涉獵音樂風格比較廣的年輕編曲師,把他們簽下來。再邀請成名的詞曲作者寫歌來唱,對他們,姿態放低一點兒。另外,分公司要有自己的錄音室,既然雅馬哈有股份,那麽樂器的采用就可以稍微精選一下。最後……和哥倫比亞公司也要維持好關係,為向國內引進日本最先進的磁帶生產線做好鋪墊。哪怕是燒冷灶。”


    和黎華對視了一會兒,見她沒有說話,畢文謙主動解釋起來。


    “日本是等級森嚴的封建殘餘很多的社會。在文藝界,創作者的社會地位和收入,都不是表演者可以比擬的。這有些像咱們中國古代,寫詩作詞的,多數是達官貴人,起碼也算是個名士才子什麽的。可唱歌演奏的,一般被稱之為伎,頂破天,也就是一個大內供奉而已。而我們,來日本是要掙錢的,沒必要挑戰眼下的文藝圈生態。”


    “那麽,作為一個小公司,暫時也沒有自己的人脈,詞曲作者,咱們簽不了,也說不動人家長期合作,就隻能從別處入手。那麽成名的歌手咱們也簽不起,這都是顯而易見。年輕歌手將有多少成就,隻能說廣種薄收,卻又必須認真去做。真正值得我們用心,也會有顯著迴報的,是編曲師這一塊兒。”


    “目前,全世界流行音樂的編曲水平,都大約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卻又是時代進步的一個方向。傳統的流行音樂,歌手拿著詞曲,清唱都是可以的。所謂配器,歸根結底都是附屬地位。可是,編曲在理論上是可能作為最關鍵、最出彩的環節的——日本流行音樂界已經有人開始探索,但在我們國內,目前還幾近空白。畢竟……編曲的實現需要演奏,而磁帶的錄音技術水平,對於演奏,特別是精妙的演奏,有著比歌聲更高的要求。”


    侃侃說完,畢文謙盯著黎華的臉。而她,細細想了一陣,忽然,道出了畢文謙其實未盡的話:“所以,你要為引導國內業界的觀念而做準備?”


    畢文謙眉開眼笑:“不愧是我徒弟。”


    “那……你盡快寫一首歌給我來唱吧!這些計劃,都需要錢的。我沒有拿到一首歌就能唱好的能力,得花時間認真琢磨、練習。”黎華閃亮著眼睛,鄭重點頭,“隻要是符合布局的,無論什麽歌,我都會認真去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漫步歌神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天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天佐並收藏漫步歌神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