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千裏將啟
一九八六年,五月三十日,星期天。京城,朝陽三裏屯。
陽光明媚。
畢文謙和黎華並肩站在一處四合院門口。
“這兒就是咱們的新家了?”
“嚴格地說,是我的家。等你歲數再大一些,成年了,如果住得習慣,就是你的了。”黎華指著入門方向,四合院正中的一盤老槐樹,“如何?合眼嗎?”
“這麽說,我也成了傳說中的朝陽群眾?”
“什麽傳說中的?”黎華微微笑道,“我們都已經落戶在這兒了。”
“為什麽?”
“因為孫阿姨委托了我。”
“不隻如此吧?”
畢文謙也沒有去深究,隻是緩緩跨過了門檻,迴頭看著黎華。她新穿著一身全孔雀藍的夏裝,斜扣子的長袖襯衫和刀直的長褲上繡著隱隱的花紋,到是那瞧不出商標的布鞋上一左一右對稱的玫瑰花讓人一眼即明,左手指尖扣著風衣的衣領,掛在肩上,一副大大的茶色墨鏡當成壓發嵌在頭頂,一雙漂亮的大眼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或許,這並非新衣服,隻是自己第一次見她穿——襯衫下的胸脯鼓得緊而不漲,加上衣服下擺打成了結,格外突出那運動員般的身形,而且,褲子上沒有配皮帶卻鬆緊剛剛好,以及……叉腰的右手袖口上,隱隱有一個小補丁。
這……到底是80年代的中國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麽保守,還是她穿衣意識領先時代幾十年啊!
畢文謙從早上一出門時就想吐槽了……不過,考慮她給自己設計的衣服,也就不那麽奇怪了。
無論如何,自己和她穿著這樣的衣服,在80年代的京城裏,在這樣的四合院門前,總有一種油畫闖進水墨畫的錯覺。
見他定定地打量自己,黎華輕輕歪著頭笑。
“怎麽?沒見過我穿新衣服啊?一路偷瞧到現在。”
“新衣服見過,但沒見過打補丁兒的新衣服。”
“就你眼尖!”見畢文謙盯著自己袖口,黎華恍然大笑,“走,進去瞧瞧。俗話說,深挖洞、廣積糧,東西大都在地下室。”
這話搞得畢文謙又驚又笑:“什麽深挖洞,別把地基給挖壞了。”
“怎麽可能?我不懂,施工的人還不懂了?”
走到老槐樹邊,畢文謙往旁邊的石凳子坐下,正是下棋的地方:“先坐下來休息休息。今天太陽好,咱們一路走過來,反正我是出汗了。”
“你啊,既然生過病,就更得好好鍛煉身體了!”黎華坐到他對麵,一手按在中間石桌子上的“楚河”字上,一手掏出白手絹遞過去,“擦汗。”
接過手絹,畢文謙先嗅了嗅。
“果然,香香的。和你比,我好像個邋遢。”見黎華要開口說什麽,畢文謙一邊擦著額頭,一邊轉移話題,“對了,你這些衣服,都是自己設計的?”
“倒也不全是。不過,我們現在穿的,的確是我自己弄的。”
“看著真的漂亮。你這身,當時怎麽想的?”
“哪兒有什麽想的,我又不是專業的。”黎華笑著搖頭,“當時啊,我恰巧去參觀了一些彩釉瓷器,第一次見這種顏色的青花,挺喜歡的,就決定試試。想法很簡單,定做倒很麻煩,害我省吃儉用了好久。”
“青花瓷嗎?的確思維廣。”
“其實,在你身上,我也在稍微試了試。”黎華指著畢文謙胸口,“你上半身不少地方的天青色,也是借鑒於一種青花。”
好吧……也難怪萬鵬會覺得她格外與眾不同了。
甩甩腦袋,畢文謙決定再換一個話題。
“對了,黎華……我有點兒想不通,為什麽我媽還是不願意過來和我一起住?”
“這我哪兒知道?也許……孫阿姨已經習慣了歌舞團的日子,從江州迴京城,隻是換了一個單位,變化其實並不大。”
“是嗎?”畢文謙總覺得原因不該這麽簡單,但如果刻意去問孫雲……似乎過於矯情。無論是穿越以來的相處,還是來自正牌兒的畢文謙的兒時記憶,孫雲都不是把情感外露的人。即使去問了,多半也隻會被摸頭,聽到一些落不到實處的寬慰,然後被她當成一個想媽媽的兒子。
手絹貼在脖子上,畢文謙發了呆。
“怎麽了?”
“沒……沒什麽。”
“好吧。”黎華盯著自己的手絹,忽然點點頭,“有件事情,我覺得還是和你知會一下比較好。”
“什麽?”
“自從蘇聯那邊正式提出‘新思維’的字眼兒,京城不少長輩或多或少都開始重視你之前和我們聊的話了。我是知道你一心撲在音樂上,但別人不見得那麽想。”黎華的中指一下下敲在石棋盤的“漢界”上,“聽說,有人提出,你是一個好苗子,任由你搞流行音樂這種枝端末節的小事兒,是一種浪費,是對國家的不負責任。”
畢文謙瞪大了眼睛:“誰這麽上綱上線啊!”
“你真想知道是誰說的嗎?”黎華凝視著畢文謙的眼睛,咯咯笑了一小會兒,口氣卻突然黯淡了不少,“要是這話是一個月之前喊出來的,說不定我聽了,也會來說服你。”
“什麽意思?”畢文謙不明白。
“咱們那盒磁帶,由於第一個星期在京城周圍賣得太好,由於有人支持,雖然隻是牽線的一句話,但足夠盡快在全國鋪開賣了。雖然這種涉及行政層麵的賬不可能扯清楚,但我不想落太多人情,所以我隻給咱們自己的利潤留下每盒磁帶兩塊錢,多的,名義上就算交給國家了,至於具體怎麽扯皮,我暫時不想管,也管不了那麽遠。而僅僅五月份這二十幾天,磁帶就已經賣出了800多萬盒。”說到這裏,黎華強行笑了起來,“看著勢頭,按之前咱們說好的分賬方案,過不了多久,咱們都會成千萬富翁了。萬元戶,算個屁啊……哈哈……”
爆著粗口的笑聲中,絲毫不見喜悅。
畢文謙靜靜看著她,等待著。
“你在各種場合說了很多與眾不同的話,很多人都多少對你留了點兒心,咱們做的事情,也就不可能不被知道。即使是按我們的分賬方案,一個月不到,就是上千萬的利潤……果然是枝端末節的小事兒,自然不願意由咱們來浪費了!”
畢文謙仿佛從黎華的聲音裏,聽出萬鵬的嗓音那天生蒼涼的味道。
“難道,他們就沒想過,我們的磁帶能有這樣的銷量,和作品本身的質量分不開,和青歌賽上的宣傳分不開嗎?”
“人家都覺得這些是枝端末節的小事兒了。”黎華咬著牙,緩緩搖頭,“以前我總以為三舅很辛苦,到了京城才知道,想做事情,隻會比想像中的更辛苦。”
畢文謙看著她瞧在石桌子上的手指:“所以,你沒有反對萬鵬進咱們公司?”
“不止他,還有一個,叫王京雲。我沒有管理過公司,所以暫時照著行政製度,商量時,給了他們一個辦事員的職務。”
“那不是最低級別的嗎?”
“他們敢指望一進來就當官兒?”
“那什麽王……京雲,他也就罷了。你這麽埋汰萬鵬,他這段時間忙裏忙外……”
“他敢!”黎華噴了一個鼻音,“哼!”
看著黎華一臉似傲嬌似女王的神氣,畢文謙再一次覺得萬鵬挺可憐的……雖然自己一點兒也不可憐他。
見畢文謙沒有答腔,黎華似乎有些覺得無趣,自己繼續說了:“萬鵬本來就對音樂沒多少興趣。最近幾天,他更多的心思,花在了研究蘇聯那邊的資料了。我感覺……他不會在咱們公司待太久。”
“直到他覺得你的公司真正走上了正軌?”畢文謙忽然想起了一詞——友情站街,哦不,這不像僅是友情了。
“是我們的公司。”黎華強調了一句,“我已經幫你辦了一個存折。孫阿姨說了,等你成年了再給你。還叮囑我,別讓你有錢了染上什麽壞習慣。”
畢文謙囧然。
瞧著他的表情,黎華似乎開心了不少。
“我和三舅打電話談了談。他知道了我的成績和困難,誇獎了我幾句……三舅可很少表揚我!雖然他在申城幫不了我什麽,更覺得我不應該向他伸手要什麽,但他還是送了我一句詩。”
“哦?”
“苟利國家生死與,豈因禍福趨避之。”
畢文謙心頭一跳,忽然有些如坐針氈。
“黎華,咱們還是去地下室看看吧……”
“好!”
輕快著步子,黎華領著畢文謙進了正對的房間,裏麵的陳設如普通人家,但一下到地下室,畢文謙立馬就驚了。
東摸摸西瞧瞧——“這……錄音室到底花了多少錢?”
“今天是30號,五月份的錢利潤還沒有正式轉過來,中唱那邊先幫我們墊著的。等劃賬的時候,會從你那邊扣的。”黎華笑嘻嘻地湊過去食指戳戳畢文謙肋下,“會不會心疼啊?小富爺兒?”
“不許學夏林!”手搭在隔音牆上,畢文謙迴頭怒道,“那小丫頭片子……對了,咱們什麽時候把她簽下來?還有,你有想過簽約的合同內容嗎?”
“你都讓她唱你的歌了,我還看不出你的心思?”黎華一手拍著畢文謙肩頭,一手叉腰,“等六月一號,第一個就簽她,兒童節喲!至於合同,國內還沒有現成的經驗,我也稍微打聽了一下外麵的情況。不過,我想聽聽你的想法。”
“想法,我的確有,但不見得成熟。”
“摸著石頭過河嘛!”
“不如這樣吧,讓夏林明天請個假,到這兒來,咱們三個一起商量商量?畢竟,歌手也是合同的當事人,搞出霸王合同可不好。”
“也好。”黎華想了想,“那萬鵬,還是那個王京雲,也叫來旁聽嗎?”
“順便見個麵也好。”畢文謙學著黎華叉腰的樣子,沉思了一下,“另外,咱們雖然是開了公司,但將來自己以歌手的身份做事情,比如錄唱片、參加演唱會什麽的時候,在流程和製度上,也應該和普通的歌手一樣。”
“說得很對!”
“還有,咱們的公司不可能隻有你我夏林三個歌手,那太小家子氣了。得招別的歌手……”畢文謙忽然覺得有一種即將玩兒經紀公司的養成遊戲的錯覺,再看看眼前的黎華,想到這個自己心血來潮惡搞中起的藝名,忽然情不自禁地笑了出來——現實中的公司,可遠遠不止那麽幾個人啊!
“怎麽了?”
“沒,我是在想,這個時代,該怎麽招歌手呢?”嚐過青歌賽的甜頭,畢文謙的腦洞也來了一迴霸氣,“這樣,中央電視台今年開年的時候不是新出了一tv-3嗎?雖然目前隻在京城地區播放,對於咱們才開張的公司來說,足夠了。徒弟,你去聯係一下,就說我想做一個直播節目,就叫……《每周一歌》,每個星期天播出……”
沒等他腦洞完,黎華就朝他搖起了食指:“停。別的先不說,《每周一歌》這名字,很多廣播電台都有。”
“那就……《每周一新歌》!”畢文謙怒了,一揮手,“這個節目,可以簡陋一點兒,可以拖遝一點兒,甚至,可以容許一些在平常節目中被認識是演出事故的事情,但這個節目,一定是完全真實的。咱們從普通觀眾裏征集他們自己的故事,我現場隨機抽取十個……不,五個故事就行了,現場拆封。然後,由我自己,或者一起的主持人直接讀出來。我就以其中一個故事的內容為基礎,寫一首歌。麵向京城地區,在直播裏打廣告,招歌手來唱,唱得好的,咱們就簽他!”
黎華聽了,張嘴訝然許久。
“師父,你是說,你每個星期寫一首歌,而且是命題寫歌?要是……”
“要是寫不好,甚至寫不出來怎麽辦?”畢文謙笑了,“所以我說了,五選一,所以我說了,可以容許事故。”
“那……”黎華皺眉想了想,“人家電視台會同意嗎?畢竟tv。”
“少年得誌,狂言無數,跳得越高,摔得越慘。每周一歌的創作周期,還是命題作文,在很多人眼裏,多半是不可想像的。如果我在直播的時候出醜,哪怕隻是寫出來的歌比較平庸,想必會有一些人喜聞樂見。這樣的人,加上那些真心相信我的人,應該足夠推動這個節目形成了。”畢文謙露出了狡黠的笑,“之前錄歌的時候,那幾個少年演奏家,不管是簽的一次性報酬還是分成,等咱們給過第一次分成的錢,我相信他們會願意繼續和我們合作的。徒弟,你最好和他們簽個長約。他們,就是我的底氣的一部分。”
見畢文謙一臉談笑風生的樣子,黎華抿了一會兒嘴,終於點點頭:“那好,我去問問。現在嘛……還有一個問題。”
“什麽?”
“咱們這公司,起個什麽名字好呢?”
要不是黎華問出來,畢文謙幾乎把這一茬兒給忽略了。
“就叫……就叫……”畢文謙看著黎華,忽然一拳砸在手心兒裏,“就叫中國華文!”
黎華稍微琢磨了一下,嫣然一笑。
“我做主,就叫中國文華公司!就這麽定了!”
(本來想二更……結果發現,一章就4k了……)
一九八六年,五月三十日,星期天。京城,朝陽三裏屯。
陽光明媚。
畢文謙和黎華並肩站在一處四合院門口。
“這兒就是咱們的新家了?”
“嚴格地說,是我的家。等你歲數再大一些,成年了,如果住得習慣,就是你的了。”黎華指著入門方向,四合院正中的一盤老槐樹,“如何?合眼嗎?”
“這麽說,我也成了傳說中的朝陽群眾?”
“什麽傳說中的?”黎華微微笑道,“我們都已經落戶在這兒了。”
“為什麽?”
“因為孫阿姨委托了我。”
“不隻如此吧?”
畢文謙也沒有去深究,隻是緩緩跨過了門檻,迴頭看著黎華。她新穿著一身全孔雀藍的夏裝,斜扣子的長袖襯衫和刀直的長褲上繡著隱隱的花紋,到是那瞧不出商標的布鞋上一左一右對稱的玫瑰花讓人一眼即明,左手指尖扣著風衣的衣領,掛在肩上,一副大大的茶色墨鏡當成壓發嵌在頭頂,一雙漂亮的大眼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或許,這並非新衣服,隻是自己第一次見她穿——襯衫下的胸脯鼓得緊而不漲,加上衣服下擺打成了結,格外突出那運動員般的身形,而且,褲子上沒有配皮帶卻鬆緊剛剛好,以及……叉腰的右手袖口上,隱隱有一個小補丁。
這……到底是80年代的中國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麽保守,還是她穿衣意識領先時代幾十年啊!
畢文謙從早上一出門時就想吐槽了……不過,考慮她給自己設計的衣服,也就不那麽奇怪了。
無論如何,自己和她穿著這樣的衣服,在80年代的京城裏,在這樣的四合院門前,總有一種油畫闖進水墨畫的錯覺。
見他定定地打量自己,黎華輕輕歪著頭笑。
“怎麽?沒見過我穿新衣服啊?一路偷瞧到現在。”
“新衣服見過,但沒見過打補丁兒的新衣服。”
“就你眼尖!”見畢文謙盯著自己袖口,黎華恍然大笑,“走,進去瞧瞧。俗話說,深挖洞、廣積糧,東西大都在地下室。”
這話搞得畢文謙又驚又笑:“什麽深挖洞,別把地基給挖壞了。”
“怎麽可能?我不懂,施工的人還不懂了?”
走到老槐樹邊,畢文謙往旁邊的石凳子坐下,正是下棋的地方:“先坐下來休息休息。今天太陽好,咱們一路走過來,反正我是出汗了。”
“你啊,既然生過病,就更得好好鍛煉身體了!”黎華坐到他對麵,一手按在中間石桌子上的“楚河”字上,一手掏出白手絹遞過去,“擦汗。”
接過手絹,畢文謙先嗅了嗅。
“果然,香香的。和你比,我好像個邋遢。”見黎華要開口說什麽,畢文謙一邊擦著額頭,一邊轉移話題,“對了,你這些衣服,都是自己設計的?”
“倒也不全是。不過,我們現在穿的,的確是我自己弄的。”
“看著真的漂亮。你這身,當時怎麽想的?”
“哪兒有什麽想的,我又不是專業的。”黎華笑著搖頭,“當時啊,我恰巧去參觀了一些彩釉瓷器,第一次見這種顏色的青花,挺喜歡的,就決定試試。想法很簡單,定做倒很麻煩,害我省吃儉用了好久。”
“青花瓷嗎?的確思維廣。”
“其實,在你身上,我也在稍微試了試。”黎華指著畢文謙胸口,“你上半身不少地方的天青色,也是借鑒於一種青花。”
好吧……也難怪萬鵬會覺得她格外與眾不同了。
甩甩腦袋,畢文謙決定再換一個話題。
“對了,黎華……我有點兒想不通,為什麽我媽還是不願意過來和我一起住?”
“這我哪兒知道?也許……孫阿姨已經習慣了歌舞團的日子,從江州迴京城,隻是換了一個單位,變化其實並不大。”
“是嗎?”畢文謙總覺得原因不該這麽簡單,但如果刻意去問孫雲……似乎過於矯情。無論是穿越以來的相處,還是來自正牌兒的畢文謙的兒時記憶,孫雲都不是把情感外露的人。即使去問了,多半也隻會被摸頭,聽到一些落不到實處的寬慰,然後被她當成一個想媽媽的兒子。
手絹貼在脖子上,畢文謙發了呆。
“怎麽了?”
“沒……沒什麽。”
“好吧。”黎華盯著自己的手絹,忽然點點頭,“有件事情,我覺得還是和你知會一下比較好。”
“什麽?”
“自從蘇聯那邊正式提出‘新思維’的字眼兒,京城不少長輩或多或少都開始重視你之前和我們聊的話了。我是知道你一心撲在音樂上,但別人不見得那麽想。”黎華的中指一下下敲在石棋盤的“漢界”上,“聽說,有人提出,你是一個好苗子,任由你搞流行音樂這種枝端末節的小事兒,是一種浪費,是對國家的不負責任。”
畢文謙瞪大了眼睛:“誰這麽上綱上線啊!”
“你真想知道是誰說的嗎?”黎華凝視著畢文謙的眼睛,咯咯笑了一小會兒,口氣卻突然黯淡了不少,“要是這話是一個月之前喊出來的,說不定我聽了,也會來說服你。”
“什麽意思?”畢文謙不明白。
“咱們那盒磁帶,由於第一個星期在京城周圍賣得太好,由於有人支持,雖然隻是牽線的一句話,但足夠盡快在全國鋪開賣了。雖然這種涉及行政層麵的賬不可能扯清楚,但我不想落太多人情,所以我隻給咱們自己的利潤留下每盒磁帶兩塊錢,多的,名義上就算交給國家了,至於具體怎麽扯皮,我暫時不想管,也管不了那麽遠。而僅僅五月份這二十幾天,磁帶就已經賣出了800多萬盒。”說到這裏,黎華強行笑了起來,“看著勢頭,按之前咱們說好的分賬方案,過不了多久,咱們都會成千萬富翁了。萬元戶,算個屁啊……哈哈……”
爆著粗口的笑聲中,絲毫不見喜悅。
畢文謙靜靜看著她,等待著。
“你在各種場合說了很多與眾不同的話,很多人都多少對你留了點兒心,咱們做的事情,也就不可能不被知道。即使是按我們的分賬方案,一個月不到,就是上千萬的利潤……果然是枝端末節的小事兒,自然不願意由咱們來浪費了!”
畢文謙仿佛從黎華的聲音裏,聽出萬鵬的嗓音那天生蒼涼的味道。
“難道,他們就沒想過,我們的磁帶能有這樣的銷量,和作品本身的質量分不開,和青歌賽上的宣傳分不開嗎?”
“人家都覺得這些是枝端末節的小事兒了。”黎華咬著牙,緩緩搖頭,“以前我總以為三舅很辛苦,到了京城才知道,想做事情,隻會比想像中的更辛苦。”
畢文謙看著她瞧在石桌子上的手指:“所以,你沒有反對萬鵬進咱們公司?”
“不止他,還有一個,叫王京雲。我沒有管理過公司,所以暫時照著行政製度,商量時,給了他們一個辦事員的職務。”
“那不是最低級別的嗎?”
“他們敢指望一進來就當官兒?”
“那什麽王……京雲,他也就罷了。你這麽埋汰萬鵬,他這段時間忙裏忙外……”
“他敢!”黎華噴了一個鼻音,“哼!”
看著黎華一臉似傲嬌似女王的神氣,畢文謙再一次覺得萬鵬挺可憐的……雖然自己一點兒也不可憐他。
見畢文謙沒有答腔,黎華似乎有些覺得無趣,自己繼續說了:“萬鵬本來就對音樂沒多少興趣。最近幾天,他更多的心思,花在了研究蘇聯那邊的資料了。我感覺……他不會在咱們公司待太久。”
“直到他覺得你的公司真正走上了正軌?”畢文謙忽然想起了一詞——友情站街,哦不,這不像僅是友情了。
“是我們的公司。”黎華強調了一句,“我已經幫你辦了一個存折。孫阿姨說了,等你成年了再給你。還叮囑我,別讓你有錢了染上什麽壞習慣。”
畢文謙囧然。
瞧著他的表情,黎華似乎開心了不少。
“我和三舅打電話談了談。他知道了我的成績和困難,誇獎了我幾句……三舅可很少表揚我!雖然他在申城幫不了我什麽,更覺得我不應該向他伸手要什麽,但他還是送了我一句詩。”
“哦?”
“苟利國家生死與,豈因禍福趨避之。”
畢文謙心頭一跳,忽然有些如坐針氈。
“黎華,咱們還是去地下室看看吧……”
“好!”
輕快著步子,黎華領著畢文謙進了正對的房間,裏麵的陳設如普通人家,但一下到地下室,畢文謙立馬就驚了。
東摸摸西瞧瞧——“這……錄音室到底花了多少錢?”
“今天是30號,五月份的錢利潤還沒有正式轉過來,中唱那邊先幫我們墊著的。等劃賬的時候,會從你那邊扣的。”黎華笑嘻嘻地湊過去食指戳戳畢文謙肋下,“會不會心疼啊?小富爺兒?”
“不許學夏林!”手搭在隔音牆上,畢文謙迴頭怒道,“那小丫頭片子……對了,咱們什麽時候把她簽下來?還有,你有想過簽約的合同內容嗎?”
“你都讓她唱你的歌了,我還看不出你的心思?”黎華一手拍著畢文謙肩頭,一手叉腰,“等六月一號,第一個就簽她,兒童節喲!至於合同,國內還沒有現成的經驗,我也稍微打聽了一下外麵的情況。不過,我想聽聽你的想法。”
“想法,我的確有,但不見得成熟。”
“摸著石頭過河嘛!”
“不如這樣吧,讓夏林明天請個假,到這兒來,咱們三個一起商量商量?畢竟,歌手也是合同的當事人,搞出霸王合同可不好。”
“也好。”黎華想了想,“那萬鵬,還是那個王京雲,也叫來旁聽嗎?”
“順便見個麵也好。”畢文謙學著黎華叉腰的樣子,沉思了一下,“另外,咱們雖然是開了公司,但將來自己以歌手的身份做事情,比如錄唱片、參加演唱會什麽的時候,在流程和製度上,也應該和普通的歌手一樣。”
“說得很對!”
“還有,咱們的公司不可能隻有你我夏林三個歌手,那太小家子氣了。得招別的歌手……”畢文謙忽然覺得有一種即將玩兒經紀公司的養成遊戲的錯覺,再看看眼前的黎華,想到這個自己心血來潮惡搞中起的藝名,忽然情不自禁地笑了出來——現實中的公司,可遠遠不止那麽幾個人啊!
“怎麽了?”
“沒,我是在想,這個時代,該怎麽招歌手呢?”嚐過青歌賽的甜頭,畢文謙的腦洞也來了一迴霸氣,“這樣,中央電視台今年開年的時候不是新出了一tv-3嗎?雖然目前隻在京城地區播放,對於咱們才開張的公司來說,足夠了。徒弟,你去聯係一下,就說我想做一個直播節目,就叫……《每周一歌》,每個星期天播出……”
沒等他腦洞完,黎華就朝他搖起了食指:“停。別的先不說,《每周一歌》這名字,很多廣播電台都有。”
“那就……《每周一新歌》!”畢文謙怒了,一揮手,“這個節目,可以簡陋一點兒,可以拖遝一點兒,甚至,可以容許一些在平常節目中被認識是演出事故的事情,但這個節目,一定是完全真實的。咱們從普通觀眾裏征集他們自己的故事,我現場隨機抽取十個……不,五個故事就行了,現場拆封。然後,由我自己,或者一起的主持人直接讀出來。我就以其中一個故事的內容為基礎,寫一首歌。麵向京城地區,在直播裏打廣告,招歌手來唱,唱得好的,咱們就簽他!”
黎華聽了,張嘴訝然許久。
“師父,你是說,你每個星期寫一首歌,而且是命題寫歌?要是……”
“要是寫不好,甚至寫不出來怎麽辦?”畢文謙笑了,“所以我說了,五選一,所以我說了,可以容許事故。”
“那……”黎華皺眉想了想,“人家電視台會同意嗎?畢竟tv。”
“少年得誌,狂言無數,跳得越高,摔得越慘。每周一歌的創作周期,還是命題作文,在很多人眼裏,多半是不可想像的。如果我在直播的時候出醜,哪怕隻是寫出來的歌比較平庸,想必會有一些人喜聞樂見。這樣的人,加上那些真心相信我的人,應該足夠推動這個節目形成了。”畢文謙露出了狡黠的笑,“之前錄歌的時候,那幾個少年演奏家,不管是簽的一次性報酬還是分成,等咱們給過第一次分成的錢,我相信他們會願意繼續和我們合作的。徒弟,你最好和他們簽個長約。他們,就是我的底氣的一部分。”
見畢文謙一臉談笑風生的樣子,黎華抿了一會兒嘴,終於點點頭:“那好,我去問問。現在嘛……還有一個問題。”
“什麽?”
“咱們這公司,起個什麽名字好呢?”
要不是黎華問出來,畢文謙幾乎把這一茬兒給忽略了。
“就叫……就叫……”畢文謙看著黎華,忽然一拳砸在手心兒裏,“就叫中國華文!”
黎華稍微琢磨了一下,嫣然一笑。
“我做主,就叫中國文華公司!就這麽定了!”
(本來想二更……結果發現,一章就4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