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牽手》


    無論畢文謙如何靜靜思考,無論黎華時不時悄悄的觀察他的神態。演唱會終於到了壓軸的歌——“曆史”上本不存在的節目。


    指不定來自哪個電影製片廠的工作人員熟練地搭了大熒幕。當整個現場徹底暗下去時,觀眾們也息了聲音,靜悄悄地,在好奇中等待著。


    首先響起的,是鋼琴聲——《牽手》的旋律,隻有主歌的一段兒。伴隨著的,是熒幕漸漸明亮起來的,八一電影製片廠的五角星標誌。


    畢文謙頓時就囧了。


    在此之後,是短短的小提琴旋律,仿佛過門,配著大大《牽手》的楷體歌名。以及一行小字的副標題“——偉大的愛”。


    熒幕迅速黯淡又迅速亮起,畫麵變成了一輪夕陽,以及陽光下望不到邊的金色稻田,在習習的風中搖曳得如同波浪——“因為愛著你的愛”。


    男人的歌聲,畢文謙隱隱有些熟悉。


    隨著這句歌唱完,熒幕又一次暗明。一輪小小的圓月掛在遠空最遠處,俯視著靜靜的城市裏星星點點的萬家燈火,而鏡頭最跟前,是一個萌嘟嘟的幼童趴在窗前,側臉裏清澈的眼睛向外仰望,一隻漂亮的三色狸花貓也趴在窗沿上,愜意地打了一個嗬欠——“因為夢著你的夢”。


    似乎沒錯了,畢文謙相信,這個電影是按著自己的思路,一句歌詞,一個鏡頭。


    下一個鏡頭,畫風猛然一轉,換成了紀錄南京大屠殺的黑白曆史照片,以及各種外國軍隊趾高氣揚地在中國的土地上開拔的模樣形成了更快的蒙太奇——“所以悲傷著你的悲傷”。


    畫麵快速地從陰暗的色調變得明亮,內容也轉到了全國人民奔走相告抗戰勝利的照片,正中的橫幅格外顯眼,鏡頭精準地攝入了人們臉上的表情,隱隱有擺拍的味道——“幸福著你的幸福。”


    聽到這裏,畢文謙似乎聽出了是誰在唱了——不出差錯的話,應該是李廣羲。或許是為了讓觀眾有更充分的時間去接受大量的視覺信息,歌唱得比畢文謙印象中的更緩慢了一點兒,卻也顯得更滄桑了一些。


    風雨交加的荒野,一條小道蜿蜒崎嶇,盡頭隱在山嶺之間,小小的一群人相互攙扶著步步前行——“因為路過你的路。”


    到這裏,畫麵的改變不再用明暗間隔,換成了模糊清晰的手法。在一句歌的時間裏,正上方代表年代的數字如流水一般飛速滾動增長,碩大的中國地圖,如同被飛快地淩遲一般,在不同方向被大大小小一塊塊割掉,伴隨著的,是正中心飛快交替出現繼而漸漸透明消失的不平等條約的名字——“因為苦過你的苦。”


    淒苦的歌聲中點綴著細小的小提琴聲。


    終於,那代表年代的數字定格在了1949,地圖的中心出現了鮮豔的五星紅旗,整個畫麵也漸漸透明,取而代之的是太祖在開國大典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時的曆史鏡頭——“所以快樂著你的快樂”。


    剛剛還有些如泣如訴的歌聲已經變得喜悅有力。


    開國的鏡頭漸漸透明消失,熒幕左上角出現了高照的豔陽,低空航拍的鏡頭寫實地表現著一片片熱火朝天生產建設的場麵——“追逐著你的追逐。”


    隨著一小段小提琴聲,熒幕再一次暗了下去。


    很快,畫麵中出現了一張照片,一張袁世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的黑白照片,北洋風格的高官們簇擁著垂手拿著軍帽的袁世凱,紛紛肅穆,正下方配著說明文字——“因為誓言不敢聽”。


    鏡頭一轉,一身戎裝,顯得幹練的常凱申宣讀《抗戰勝利告全國同胞書》的模樣以及正下方相應的說明取代了北洋的畫風,銜接得仿佛一脈相承——“因為承諾不敢信”。


    靜態的照片被熱火朝天的動態鏡頭覆蓋,那是一排普通的八路軍戰士在農地裏揮舞著鋤頭,正上方隻有不算太大,卻很顯眼的三個數字“359”——“所以放心著你的沉默。”


    又是仿佛一脈相承的銜接,農業勞動變成了冰天雪地裏長龍一般的隊伍,雄赳赳氣昂昂地行軍著,“359”的數字變成了“鴨綠江”——“去說服明天的命運”。


    畫麵再度暗明。夜雪飄飛,一個大圓鐵桶裏冒著火光,遠處,一個毛熊味兒十足的背影已經漸行漸遠,近處,一個中國年輕人將目光從他身上移向了鐵桶裏的火焰,突然奮不顧身地撲了過去,用本藏在背後的小樹枝拚命撥弄著鐵桶裏的東西,激動的臉龐被火光照得通紅,搶出了幾頁尚未燒盡的薄紙——“沒有風雨躲得過”。


    到此時,畫麵分成了左右兩半,左邊,是群眾們把自家的鐵鍋集中起來的畫麵,背景遠處,是一個高爐,以及1958的數字;右邊,是一個普通家庭晚餐的情景,年少的孩子把筷子抿在嘴裏,眼巴巴望著桌上可憐的素飯菜,背景處,寫著1959-1961——“沒有坎坷不必走。”


    左右的數字淡去,畫麵合並,正上方寫出了數字7000,許許多多的人開會總結的畫麵近處,是第一代領導集體正在發言——“所以安心地牽你的手。”


    此時的歌聲,隱隱有些動容的感覺。


    熒幕裏,大漠落日、遠處是一個火箭發射台,近處一個白衣華發的老人正埋頭盯著手裏的紙筆,身邊一個同樣白衣的年輕妹子眼巴巴地望著他,手裏端著飯盒,嘴角翕動,欲言又止——“不去想該不該迴頭。”


    鏡頭模糊然後清晰,伴隨著小提琴的過渡,以及新起的鼓點。


    中國地圖上,從瑞金的位置,長征的路線曲曲折折地不斷延伸,最終抵達陝北——“也許牽了手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


    晴空下,人民群眾紛紛湧到一處建築工地,添磚加瓦,那是人民大禮堂的雛形——“也許有了伴的路,今生還要更忙碌。”


    又是開會的鏡頭,由於鏡頭拉得很遠,無論是參與會議的人,還是被紅旗襯托在中心的兩幅大照片而有些模糊,但主席台正上方的標題寫著“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代表大會”的文字卻十分清晰——“所以牽了手的手,來生還要一起走。”


    一群或袍子或中山裝或戎裝的年輕人朝氣蓬勃的合影,在漸漸透明中變成了相同的站位,一群穿著有所改變,全都青絲不再的老人,甚至,少數位置上,已成空白——“所以有了伴的路,沒有歲月可迴頭。”


    一遍唱完,間奏過渡,二胡聲悠悠而來,拉著《牽手》的旋律。


    熒幕上,一個人接一個人,或是肖像照,或是全身照,或是生活照,或長相俊美,或骨骼清奇,全是青春大好的模樣,全是黑白相片;而與之交替的,是這些個人老年時的彩色照片,有的笑得爽朗,有的嚴肅敬禮,有的微微點頭,有的拄著拐杖,有的座著輪椅,而最後一張……不是人照,而是墳頭。


    看著墓碑上一個陌生的名字,剛剛還讓人覺得風華正茂的少女巧笑倩兮的黑白照片嵌在了墓碑上,不知何人獻的白菊花的花瓣隨風輕顫,仿佛少女的笑意——《牽手》副歌的旋律的二胡聲仿佛一下鑽進了畢文謙心底,讓他唿吸不暢。


    此刻,畢文謙終於沒有全神貫注於熒幕了。他悄悄打量左邊,黎華緊握著拳頭,眼眶泛紅;他悄悄打量右邊,王振緊盯著熒幕,目光閃動;他又悄悄聆聽電影之外的動靜,正個體育館裏幾乎沒有雜音,唯獨不同的方位似有隱隱的抽泣聲。


    不愧是八一製片廠……不愧是這個年代的八一製片廠啊!


    暗暗感歎間,二胡的演奏已盡,熒幕上的畫麵換成了一對對夫妻的照片,同樣是從年輕變老,卻不再隻是頭尾兩張,而是不同年代,一張張仿佛講述著歲月的流逝。與此同時,一個女中音如池麵輕風一般帶起了聽眾心裏的漣漪。


    “因為愛著你的愛……”


    這聲音,應該是關牧鄉了。


    第二遍的演唱背景裏夫妻們,並沒有如畢文謙設計腦洞的那樣,都拿老革命夫妻為原型,更多的,卻是穿著樸素的普通夫妻。


    在整首歌即將結尾時,畫麵變成了兩隻手的鏡頭:筆直朝前的一條道路指向朝陽,路上左側是一隻富有活力的大手,試探著去臥右邊小巧的手,那小手在被觸碰的刹那,蔥根般的手指仿佛觸電一般縮了縮,但在短暫而有趣的糾纏之後,兩隻手緊緊牽在了一起,和兩邊的手腕一起形成了鈍角的v字,而那前路,那太陽,便在這v型開口之中。


    而就在這糾纏中,在緊握中,道路不斷前移,朝陽也不合常識地在相同的位置升到頂天,又漸漸落山。那一對相牽的手,也從白嫩漸漸幹枯,不再有活力。


    在幽幽再起的二胡聲中,牽手的v型仿佛地平線,遠處的落日最終完全落到了v型的低穀,在迴光返照的一瞬之後,整個熒幕一並熄滅。


    整個小電影播完了。


    黑暗中的體育館裏,來自不同位置的淺淺啜泣使得空氣格外寂靜,特別是來自畢文謙身後幾排。


    過了一陣,從離畢文謙挺遠的地方,響了第一個掌聲,整個現場仿佛如夢初醒,爆炸似地被掌聲所淹沒。


    “師父!”


    黎華沒有鼓掌,卻猛地死死攥著畢文謙的手腕,淚水一滴滴地落。


    畢文謙有些詫異:“怎麽?”


    “師父,你……”黎華狠狠地抽抽了兩下,才說清了話,“真好!比我自己唱自己聽時好得太多了!你說得對,為一首歌拍一個電影,是對的!”


    畢文謙輕輕右手輕輕蓋著黎華攥著自己的手,木然沒有深究——她是什麽時候自己唱過聽過的?什麽時候就已經知道這首歌的?


    另一旁的王振已經平複了心情,一邊鼓掌,一邊看著身邊的兩個年輕人,嗬嗬地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漫步歌神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天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天佐並收藏漫步歌神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