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尚未轉向的車輪
《di還是de?》、《流行音樂到底是什麽?》、《高水平一定在專業組嗎?》、《是學習還是邯鄲學步?》、《唱法劃分的利弊》、《青歌賽的賽製真的科學嗎?》……
一份份報紙上針對不同的切入點談論著青歌賽,那話裏話外,作為一個被10年代各種段子、軟文洗禮過的人,畢文謙分明感覺得出輿論導向的味道,隻覺得這個時代的文章,倒是挺含蓄,頗有節操了。
但也僅此而已。這些事情,與自己有關,卻不是眼下的自己管得了的,雖然,自己倒挺想事情的節奏按自己的想法走……
這是一個娛樂生活並不豐富的時代,在有電視或者收音機的地方,人們對青歌賽這個新生事物有著充分的熱情——比如,招待所那個前台就是例子。
這是一個多數人文藝不了,文藝範兒卻高大上的時代,雖然全民教育水平遠遠落後於10年代,人們卻對藝術有著遠勝於10年代的尊敬與追求。
這是一個物質條件比較匱乏導致信息並沒有爆炸的時代,無論是一首歌還是一個比賽,傳播的途徑既不豐富也不快捷,人們總是在接受信息,遠沒到應接不暇的地步。
這是一個人民藝術家的時代,就像王富林上街買菜時被賣菜的質問評分的理由——他時常有機會和普通人交流,彼此之間也有平等交流的心態——無論是建國以前還是30年後,都幾乎不複存在。戲子無義之類的鄙薄,也許才是曆史的主流,而這個時代,反而是曆史長河中的“非常態”。
漸漸的,畢文謙遐想到了蘇虹——“曆史”上的她,在年紀輕輕功成名就之後,並沒有汲汲於名利,很少在媒體上曝光,而是經常隨單位下基層表演。這在10年代大約是異類了,但在這個年代,卻似乎理所當然。
似乎。
畢文謙對10年代很了解,在80年代卻隻生活了不滿1年。一切,也許,真如印象,也許,似是而非。
這個時代,有文藝,也有黎華;有孫雲這樣的母親,也有張口“丫頭養的”親戚;有文雯那樣呆萌的美少女,也有小張姐姐那樣拉人作死的文藝兵。
這,是一個有趣的時代,也是一個可愛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如果能讓人們獨立思考起來,也算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臉上掛著微笑,畢文謙繼續讀起了一份份報紙……忽然,麵色一凝。
良久,他輕輕喚著同樣在看報的黎華。
“黎華。”
“嗯?”
“……最近,萬鵬有沒有找過我?”
黎華眯起了眼睛。
“……怎麽?在報紙上看到了什麽?”
“聽你口氣,他真找過我?”畢文謙心裏既鬆又緊。
“我叫他等決賽過了再說。”黎華點點頭。
果然如此。
放下報紙,畢文謙抱頭沉思了很久。
“你去通知呂斯清,《月半小夜曲》,暫時不錄了。這盤磁帶少了這首歌也無傷大雅,反正歌詞的質量存在問題,上不了台麵……”
“師父……”黎華有些遲疑,“真的不錄了?”
“不錄了。”畢文謙看著她,重重地說,“然後,你叫萬鵬帶點兒吃的過來,一起吃個午飯,聊聊最近發生的事兒。”
黎華望向那堆她還沒看過的報紙:“事情很重要?”
“一葉落而天下秋,說不定那片葉子就飄落到負重的駱駝背上,遲早把它壓垮了。”
“……你確定決賽不用多準備準備?”
見黎華還是有些不放心,畢文謙假裝盤算了幾秒:“那,你順便通知一下電視台,和上次一樣,給我準備一架鋼琴。”
終於,黎華起身準備出門。
“對了,你那件軍大衣,我醒的時候,不小心弄到了地上,可能弄髒了……”
迴答他的是利落的開關門聲。
房間裏依然響著自己唱的《月半小夜曲》,現在聽來,畢文謙卻心不在焉了。
倚到窗邊,望向外麵。
沒有大海,也沒有春暖花開。
音樂屬於藝術,藝術是人類文明的花朵——所謂花朵,明豔動人,甚至在迴顧一代文明一個時代的時候,隻有藝術才是能夠跳出科技脈絡,跳出社會結構的相似性的璀璨——卻需要根莖葉不斷提供養分。
沒有養分支持的花朵,就像被人采下把玩一樣,迅速枯萎是必然的結局,甚至,連被做成標本都不曾,而是被丟棄在曆史長河之中,然後在光陰的洗滌中漸漸泯滅不見——無論它曾經如何奪目。
創造很艱辛,需要不斷的養分以及耐心的孕育,才會收獲仿佛靈光一閃的瞬間。
毀滅卻格外容易,甚至什麽都不做,便能目睹肉眼可見的衰落,甚至滅亡。
而現在,一出毀滅的大戲以時人難以察覺的方式,準備揭幕了。
如果以冷血的目光去遠望,指不定會讚一句,這個幕,揭得華麗。
然而,作為一個穿越者,一個中國的穿越者,一個熱愛流行音樂的穿越者,是否需要或者說應該,在這個貌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大舞台的邊緣,扇動一下蝴蝶的翅膀呢?
至少現在,除了青歌賽之外,曆史的車輪依舊滾滾向前,它……尚未轉向。
窗外傳來幾聲狗叫,尋聲望去,一隻田園犬歡快地追著一隻狸花貓,飛快地從房子背後出現,又飛快的竄到另一處房子背後。看不清是家是野。上午的陽光並不明媚,指不定會下一場小雨。空氣裏有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隨著吠聲遠去,隻剩身後的小提琴聲,整個城市仿佛重歸了安靜——視線之內,的確安靜。
畢文謙默默琢磨著。
直到黎華帶著萬鵬迴來。
依舊是那個食盒,又是白米飯,甚至,還多了一大碗壇子肉。
聞聞,似乎挺正宗的。
“喲,難得打牙祭嗎?”
“師父,可勁兒吃!”黎華笑道,“別讓他覺得一頓飯就能收買你!”
這話讓畢文謙想了在江州的幾個月——如此份量的五花肉出現在一頓飯裏,根本是沒有過的事情。
“別這麽說,”畢文謙也沒有矯情,麻利地動著筷子,“我們同吃同住,你比我奔波得多多了,真要可勁兒吃,也該是你。”
“我當然要吃了。”黎華微笑著,卻反而起身,把床上的報紙聚攏折好,然後關了錄音機,“報紙我沒來得及看完。究竟是什麽事兒,你們居然心有靈犀了?”
誰和他心有靈犀了!
畢文謙和萬鵬不約而同地對視了一眼。貌似一樣的殘念。
“你說吧?”
“你確定我說的一定是你想的?”
“我覺得值得你來找我的事情,不多。”
兩人繼續對視了一會兒。黎華握著拳頭,正想說什麽,卻聽畢文謙忽然笑了:“要不,我們學學《三國演義》?”
“哦?有意思。”萬鵬也起了興趣,“華華,給我們一隻筆吧?”
“聽孫阿姨說過……你又來這套?”黎華哼哼著,倒也拿了兩支圓珠筆遞過來,“矯情。”
畢文謙迅速在手心寫好,而萬鵬比他更快。
“三、二、一!”
兩人同時攤開了手,房間裏立即響起了暢快的笑聲。
黎華低頭看去,卻見畢文謙和萬鵬的手上,分別寫著——
“切爾諾貝尼。”
“核泄露。”(ps:爭取一章寫完這些非主線的劇情。順便試著再立一次g——今天我要2更!)
《di還是de?》、《流行音樂到底是什麽?》、《高水平一定在專業組嗎?》、《是學習還是邯鄲學步?》、《唱法劃分的利弊》、《青歌賽的賽製真的科學嗎?》……
一份份報紙上針對不同的切入點談論著青歌賽,那話裏話外,作為一個被10年代各種段子、軟文洗禮過的人,畢文謙分明感覺得出輿論導向的味道,隻覺得這個時代的文章,倒是挺含蓄,頗有節操了。
但也僅此而已。這些事情,與自己有關,卻不是眼下的自己管得了的,雖然,自己倒挺想事情的節奏按自己的想法走……
這是一個娛樂生活並不豐富的時代,在有電視或者收音機的地方,人們對青歌賽這個新生事物有著充分的熱情——比如,招待所那個前台就是例子。
這是一個多數人文藝不了,文藝範兒卻高大上的時代,雖然全民教育水平遠遠落後於10年代,人們卻對藝術有著遠勝於10年代的尊敬與追求。
這是一個物質條件比較匱乏導致信息並沒有爆炸的時代,無論是一首歌還是一個比賽,傳播的途徑既不豐富也不快捷,人們總是在接受信息,遠沒到應接不暇的地步。
這是一個人民藝術家的時代,就像王富林上街買菜時被賣菜的質問評分的理由——他時常有機會和普通人交流,彼此之間也有平等交流的心態——無論是建國以前還是30年後,都幾乎不複存在。戲子無義之類的鄙薄,也許才是曆史的主流,而這個時代,反而是曆史長河中的“非常態”。
漸漸的,畢文謙遐想到了蘇虹——“曆史”上的她,在年紀輕輕功成名就之後,並沒有汲汲於名利,很少在媒體上曝光,而是經常隨單位下基層表演。這在10年代大約是異類了,但在這個年代,卻似乎理所當然。
似乎。
畢文謙對10年代很了解,在80年代卻隻生活了不滿1年。一切,也許,真如印象,也許,似是而非。
這個時代,有文藝,也有黎華;有孫雲這樣的母親,也有張口“丫頭養的”親戚;有文雯那樣呆萌的美少女,也有小張姐姐那樣拉人作死的文藝兵。
這,是一個有趣的時代,也是一個可愛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如果能讓人們獨立思考起來,也算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臉上掛著微笑,畢文謙繼續讀起了一份份報紙……忽然,麵色一凝。
良久,他輕輕喚著同樣在看報的黎華。
“黎華。”
“嗯?”
“……最近,萬鵬有沒有找過我?”
黎華眯起了眼睛。
“……怎麽?在報紙上看到了什麽?”
“聽你口氣,他真找過我?”畢文謙心裏既鬆又緊。
“我叫他等決賽過了再說。”黎華點點頭。
果然如此。
放下報紙,畢文謙抱頭沉思了很久。
“你去通知呂斯清,《月半小夜曲》,暫時不錄了。這盤磁帶少了這首歌也無傷大雅,反正歌詞的質量存在問題,上不了台麵……”
“師父……”黎華有些遲疑,“真的不錄了?”
“不錄了。”畢文謙看著她,重重地說,“然後,你叫萬鵬帶點兒吃的過來,一起吃個午飯,聊聊最近發生的事兒。”
黎華望向那堆她還沒看過的報紙:“事情很重要?”
“一葉落而天下秋,說不定那片葉子就飄落到負重的駱駝背上,遲早把它壓垮了。”
“……你確定決賽不用多準備準備?”
見黎華還是有些不放心,畢文謙假裝盤算了幾秒:“那,你順便通知一下電視台,和上次一樣,給我準備一架鋼琴。”
終於,黎華起身準備出門。
“對了,你那件軍大衣,我醒的時候,不小心弄到了地上,可能弄髒了……”
迴答他的是利落的開關門聲。
房間裏依然響著自己唱的《月半小夜曲》,現在聽來,畢文謙卻心不在焉了。
倚到窗邊,望向外麵。
沒有大海,也沒有春暖花開。
音樂屬於藝術,藝術是人類文明的花朵——所謂花朵,明豔動人,甚至在迴顧一代文明一個時代的時候,隻有藝術才是能夠跳出科技脈絡,跳出社會結構的相似性的璀璨——卻需要根莖葉不斷提供養分。
沒有養分支持的花朵,就像被人采下把玩一樣,迅速枯萎是必然的結局,甚至,連被做成標本都不曾,而是被丟棄在曆史長河之中,然後在光陰的洗滌中漸漸泯滅不見——無論它曾經如何奪目。
創造很艱辛,需要不斷的養分以及耐心的孕育,才會收獲仿佛靈光一閃的瞬間。
毀滅卻格外容易,甚至什麽都不做,便能目睹肉眼可見的衰落,甚至滅亡。
而現在,一出毀滅的大戲以時人難以察覺的方式,準備揭幕了。
如果以冷血的目光去遠望,指不定會讚一句,這個幕,揭得華麗。
然而,作為一個穿越者,一個中國的穿越者,一個熱愛流行音樂的穿越者,是否需要或者說應該,在這個貌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大舞台的邊緣,扇動一下蝴蝶的翅膀呢?
至少現在,除了青歌賽之外,曆史的車輪依舊滾滾向前,它……尚未轉向。
窗外傳來幾聲狗叫,尋聲望去,一隻田園犬歡快地追著一隻狸花貓,飛快地從房子背後出現,又飛快的竄到另一處房子背後。看不清是家是野。上午的陽光並不明媚,指不定會下一場小雨。空氣裏有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隨著吠聲遠去,隻剩身後的小提琴聲,整個城市仿佛重歸了安靜——視線之內,的確安靜。
畢文謙默默琢磨著。
直到黎華帶著萬鵬迴來。
依舊是那個食盒,又是白米飯,甚至,還多了一大碗壇子肉。
聞聞,似乎挺正宗的。
“喲,難得打牙祭嗎?”
“師父,可勁兒吃!”黎華笑道,“別讓他覺得一頓飯就能收買你!”
這話讓畢文謙想了在江州的幾個月——如此份量的五花肉出現在一頓飯裏,根本是沒有過的事情。
“別這麽說,”畢文謙也沒有矯情,麻利地動著筷子,“我們同吃同住,你比我奔波得多多了,真要可勁兒吃,也該是你。”
“我當然要吃了。”黎華微笑著,卻反而起身,把床上的報紙聚攏折好,然後關了錄音機,“報紙我沒來得及看完。究竟是什麽事兒,你們居然心有靈犀了?”
誰和他心有靈犀了!
畢文謙和萬鵬不約而同地對視了一眼。貌似一樣的殘念。
“你說吧?”
“你確定我說的一定是你想的?”
“我覺得值得你來找我的事情,不多。”
兩人繼續對視了一會兒。黎華握著拳頭,正想說什麽,卻聽畢文謙忽然笑了:“要不,我們學學《三國演義》?”
“哦?有意思。”萬鵬也起了興趣,“華華,給我們一隻筆吧?”
“聽孫阿姨說過……你又來這套?”黎華哼哼著,倒也拿了兩支圓珠筆遞過來,“矯情。”
畢文謙迅速在手心寫好,而萬鵬比他更快。
“三、二、一!”
兩人同時攤開了手,房間裏立即響起了暢快的笑聲。
黎華低頭看去,卻見畢文謙和萬鵬的手上,分別寫著——
“切爾諾貝尼。”
“核泄露。”(ps:爭取一章寫完這些非主線的劇情。順便試著再立一次g——今天我要2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