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錄歌(一)
“師父,又一個滿分啊!”
“鶴立雞群而已。”
“哈哈……聽說,決賽的歌,你早就準備好了?”
“嗯,那是還在江州時的一個承諾。”
“那就好。錄磁帶的事情現在都已經聯絡好了,算算你最近寫的歌——《我多想唱》、《血染的風采》、《熱血頌》、《來生緣》,今晚的《我想有個家》,再加上決賽上的歌,已經不少了。要不,等決賽完了,我們就開始錄歌?”
“真準備好了?那……那還等什麽決賽完啊?明天就錄!決賽本身就是最好的宣傳機會,要趁熱打鐵!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正好節目組宣布休息三天,等星期天五四青年節進行決賽,我們得抓緊時間把能錄的歌都錄好!徒弟,明天盡早把上次那幾個演奏家集中請來,一起去錄音室。”
——是夜,迴招待所的路上,畢文謙下了決斷。
結果,到了招待所,黎華讓畢文謙先休息,自己卻大晚上不知上哪兒去了。
直到第二天,畢文謙練完聲之後,才看到買迴早飯的黎華。
“黎華……”
“嗯?”
“今天你沒練聲?”
“起晚了點兒。昨天你要通知那幾個人,我也得提前落實今早上的錄音的細節。結果,睡得有點兒晚,起得有點兒早。”黎華把一碗豆漿推到畢文謙的座位前,“來試試,京城到處都是豆汁,難得遇上有賣豆漿的。”
眼看著黎華那約莫有點兒委頓的模樣,畢文謙默默坐下,端起了豆漿,小啜了一口——其實,他也是可以喝豆汁的。
卻說不出口。
“……錄音室在哪裏?”
“在中國唱片公司。天寧寺附近。”
“西城那邊?”
“我借了一輛麵包車。大家在招待所這兒集合。”
畢文謙無話可說了,等吃完飯,他主動收拾起碗筷:“一會兒出門,你多帶件衣服。等到了地兒,揀個地方,補個迴籠覺吧!”
黎華隻默默點了點頭。
一會兒,兩人出了房間,到了街邊。黎華指著一輛麵包車,讓畢文謙認了。等在車上的司機看上去三十來歲,頗有些軍人的氣質。
與此同時,有人一邊喊著畢文謙的名字,一邊快步過來——宋菲,背著琴盒,臉上頗有些興奮。
“早啊!”
“早!”卻是黎華先應了聲,“你倒是第一個到啊!”
“我家在津門,這幾天在京城借住,能早點兒出門自然就盡早了。”
“先上車吧!等人齊了就走。”
陸陸續續,張姍、呂斯清、楊長勇、曾昭斌先後都到了。拍拍手,等所有人都上車了,黎華自己也上了副駕駛位,讓司機啟動。
人不算多,但七座型的麵包車塞了8個人,而且還有不少樂器,卻也頗為擁擠。後座上的畢文謙夾在楊長勇和呂斯清中間,在微微的顛簸中,和對麵的張姍腳碰著腳,一米半有餘的古箏橫在中間,讓人幾乎沒有挪動的餘地。
看著張姍平靜中略帶點兒期待的臉,畢文謙不禁聯想起了“未來”——那是在某人的搖滾演唱會上,一身白衣的她恣意撩撥琴弦的模樣。
也許,這就是起於微末?
一路上,大家寒暄之餘,便聊起了青歌賽——而畢文謙卻是沒有去關心複賽其他組的結果的。眾人在意識到這一點時,很快便七嘴八舌起來。
“畢文謙,你媽媽的比賽你都不關心?”
“好吧……你是我媽的伴奏,你肯定知道。說說,她是第幾名?”
“第二名!第一名還是蘇虹,別說,你那首《我多想唱》,寫得真好!”宋菲一手抱著琴盒,一手豎著大拇指,“後麵的是一個叫張菊霞的女的,都沒有參加出賽,直接就進複賽了!說不定是走的後門兒呢!”
“別說,就算是走的後門兒,”另一邊的曾昭斌插言道,“人家那首《讓我再看你一眼》,也的確唱得挺好。”
果然,張菊霞還是參賽了嗎?走的,還是李穀乙的後門兒嗎?
畢文謙不禁笑了起來。
“再後麵的呢?”
“後麵,還有王紅,毛阿閔,都唱得不錯。”迴答的是畢文謙左邊的楊長勇,“通俗專業組的,我覺得就這五位唱得好,還有一個得獎的丁曉青,就差了一些。”
“這樣啊……那,民族的呢?”
“民族業餘組的金獎好像也是江州人?”張姍一邊說一邊想,“叫周……周什麽來著?”
畢文謙的興趣卻不在此處:“業餘組的不記得就不記得了。專業組的呢?我彭姐姐肯定是金獎吧?”
“金獎還真是姓彭,她是你姐姐?”宋菲狐疑道。
“那,可是在戰場上認的呢!”
大笑間,畢文謙對著眾人講起自己在前線作死的經曆,講起自己和彭姐姐打的賭。也許,他並不太會講故事,但故事本身卻吸引著車上的年輕人們。
時間,便在這講述中慢慢過去,直到麵包車到了目的地,一下停了。
“好啦!你的英勇事跡一會兒再說,”黎華一邊開門,一邊偏頭朝畢文謙招唿道,“先下車!”
等著曾昭斌和呂斯清先下車,畢文謙隻是訕笑:“我哪兒算英勇,從戰術上來說,我完全是拖後腿兒的。”
宋菲卻不許他謙虛:“至少你敢於上前線啊!我們歲數都差不多,我就想都沒這麽想過!”
沒想過嗎?這歲數,沒想過才是正常吧?看著魚貫下車的人,自己記憶中的關於他們的印象,本就好像和戰爭絕緣的吧……
也或許,那是和平年代的氛圍下營造出來的錯覺?
一小段兒胡思亂想間,一行人進了中國唱片公司,在接待員的帶領下,來到了錄音室。
房間裏的陳設和申城那邊差不太多,雖然……在畢文謙看來,仍舊有些土……就當是不土沒有戰鬥力了。
黎華張羅著讓每個人分了一把椅子坐下,自己卻坐到了一處角落。不過,她倒是又拍著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上次我還說請大家吃飯的,結果話沒兌現,就先拉了大家的差。昨晚通知的時候,我連報酬都沒來得及提,這次,大家願意來參與錄音,我得先說一聲謝謝!”
“既然昨晚沒說,就現在說吧!我師父之前有和我聊過這一塊兒,他讓我仔細思考。我呢,也暫時有一個方案。不過,在此之前,我想聽聽師父的意見。”說著,她看向了畢文謙,“師父,你覺得,這報酬,應該怎麽給呢?”
順著她的話和目光,五個人的視線齊聚過來,畢文謙從他們的眼睛中看出了期待,甚至,還有一點兒忐忑。
於是,他清清嗓子,迎向黎華鼓勵的目光,點了點頭。
(ps:話說,明天功夫杯就開始了……好糾結……)
“師父,又一個滿分啊!”
“鶴立雞群而已。”
“哈哈……聽說,決賽的歌,你早就準備好了?”
“嗯,那是還在江州時的一個承諾。”
“那就好。錄磁帶的事情現在都已經聯絡好了,算算你最近寫的歌——《我多想唱》、《血染的風采》、《熱血頌》、《來生緣》,今晚的《我想有個家》,再加上決賽上的歌,已經不少了。要不,等決賽完了,我們就開始錄歌?”
“真準備好了?那……那還等什麽決賽完啊?明天就錄!決賽本身就是最好的宣傳機會,要趁熱打鐵!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正好節目組宣布休息三天,等星期天五四青年節進行決賽,我們得抓緊時間把能錄的歌都錄好!徒弟,明天盡早把上次那幾個演奏家集中請來,一起去錄音室。”
——是夜,迴招待所的路上,畢文謙下了決斷。
結果,到了招待所,黎華讓畢文謙先休息,自己卻大晚上不知上哪兒去了。
直到第二天,畢文謙練完聲之後,才看到買迴早飯的黎華。
“黎華……”
“嗯?”
“今天你沒練聲?”
“起晚了點兒。昨天你要通知那幾個人,我也得提前落實今早上的錄音的細節。結果,睡得有點兒晚,起得有點兒早。”黎華把一碗豆漿推到畢文謙的座位前,“來試試,京城到處都是豆汁,難得遇上有賣豆漿的。”
眼看著黎華那約莫有點兒委頓的模樣,畢文謙默默坐下,端起了豆漿,小啜了一口——其實,他也是可以喝豆汁的。
卻說不出口。
“……錄音室在哪裏?”
“在中國唱片公司。天寧寺附近。”
“西城那邊?”
“我借了一輛麵包車。大家在招待所這兒集合。”
畢文謙無話可說了,等吃完飯,他主動收拾起碗筷:“一會兒出門,你多帶件衣服。等到了地兒,揀個地方,補個迴籠覺吧!”
黎華隻默默點了點頭。
一會兒,兩人出了房間,到了街邊。黎華指著一輛麵包車,讓畢文謙認了。等在車上的司機看上去三十來歲,頗有些軍人的氣質。
與此同時,有人一邊喊著畢文謙的名字,一邊快步過來——宋菲,背著琴盒,臉上頗有些興奮。
“早啊!”
“早!”卻是黎華先應了聲,“你倒是第一個到啊!”
“我家在津門,這幾天在京城借住,能早點兒出門自然就盡早了。”
“先上車吧!等人齊了就走。”
陸陸續續,張姍、呂斯清、楊長勇、曾昭斌先後都到了。拍拍手,等所有人都上車了,黎華自己也上了副駕駛位,讓司機啟動。
人不算多,但七座型的麵包車塞了8個人,而且還有不少樂器,卻也頗為擁擠。後座上的畢文謙夾在楊長勇和呂斯清中間,在微微的顛簸中,和對麵的張姍腳碰著腳,一米半有餘的古箏橫在中間,讓人幾乎沒有挪動的餘地。
看著張姍平靜中略帶點兒期待的臉,畢文謙不禁聯想起了“未來”——那是在某人的搖滾演唱會上,一身白衣的她恣意撩撥琴弦的模樣。
也許,這就是起於微末?
一路上,大家寒暄之餘,便聊起了青歌賽——而畢文謙卻是沒有去關心複賽其他組的結果的。眾人在意識到這一點時,很快便七嘴八舌起來。
“畢文謙,你媽媽的比賽你都不關心?”
“好吧……你是我媽的伴奏,你肯定知道。說說,她是第幾名?”
“第二名!第一名還是蘇虹,別說,你那首《我多想唱》,寫得真好!”宋菲一手抱著琴盒,一手豎著大拇指,“後麵的是一個叫張菊霞的女的,都沒有參加出賽,直接就進複賽了!說不定是走的後門兒呢!”
“別說,就算是走的後門兒,”另一邊的曾昭斌插言道,“人家那首《讓我再看你一眼》,也的確唱得挺好。”
果然,張菊霞還是參賽了嗎?走的,還是李穀乙的後門兒嗎?
畢文謙不禁笑了起來。
“再後麵的呢?”
“後麵,還有王紅,毛阿閔,都唱得不錯。”迴答的是畢文謙左邊的楊長勇,“通俗專業組的,我覺得就這五位唱得好,還有一個得獎的丁曉青,就差了一些。”
“這樣啊……那,民族的呢?”
“民族業餘組的金獎好像也是江州人?”張姍一邊說一邊想,“叫周……周什麽來著?”
畢文謙的興趣卻不在此處:“業餘組的不記得就不記得了。專業組的呢?我彭姐姐肯定是金獎吧?”
“金獎還真是姓彭,她是你姐姐?”宋菲狐疑道。
“那,可是在戰場上認的呢!”
大笑間,畢文謙對著眾人講起自己在前線作死的經曆,講起自己和彭姐姐打的賭。也許,他並不太會講故事,但故事本身卻吸引著車上的年輕人們。
時間,便在這講述中慢慢過去,直到麵包車到了目的地,一下停了。
“好啦!你的英勇事跡一會兒再說,”黎華一邊開門,一邊偏頭朝畢文謙招唿道,“先下車!”
等著曾昭斌和呂斯清先下車,畢文謙隻是訕笑:“我哪兒算英勇,從戰術上來說,我完全是拖後腿兒的。”
宋菲卻不許他謙虛:“至少你敢於上前線啊!我們歲數都差不多,我就想都沒這麽想過!”
沒想過嗎?這歲數,沒想過才是正常吧?看著魚貫下車的人,自己記憶中的關於他們的印象,本就好像和戰爭絕緣的吧……
也或許,那是和平年代的氛圍下營造出來的錯覺?
一小段兒胡思亂想間,一行人進了中國唱片公司,在接待員的帶領下,來到了錄音室。
房間裏的陳設和申城那邊差不太多,雖然……在畢文謙看來,仍舊有些土……就當是不土沒有戰鬥力了。
黎華張羅著讓每個人分了一把椅子坐下,自己卻坐到了一處角落。不過,她倒是又拍著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上次我還說請大家吃飯的,結果話沒兌現,就先拉了大家的差。昨晚通知的時候,我連報酬都沒來得及提,這次,大家願意來參與錄音,我得先說一聲謝謝!”
“既然昨晚沒說,就現在說吧!我師父之前有和我聊過這一塊兒,他讓我仔細思考。我呢,也暫時有一個方案。不過,在此之前,我想聽聽師父的意見。”說著,她看向了畢文謙,“師父,你覺得,這報酬,應該怎麽給呢?”
順著她的話和目光,五個人的視線齊聚過來,畢文謙從他們的眼睛中看出了期待,甚至,還有一點兒忐忑。
於是,他清清嗓子,迎向黎華鼓勵的目光,點了點頭。
(ps:話說,明天功夫杯就開始了……好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