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有井之處歌柳詞
如畢文謙暗中的猜測,孫雲很願意製造畢文謙和富林獨處的機會,她拉著謝莉思先朝另一個方向散步去了,甚至還留下了如果“走盡興了,忘了時間,就在富老師的招待所住一晚上”的意思。
“畢文謙啊,你媽媽為了你,可是很不容易啊!”
月上遠樓,富林和畢文謙並行在人行道上,約約慢了個小半步。他眺望著月牙,不經意地緩緩感歎了一句。
“我知道。”畢文謙垂眼盯著腳下的路,接話毫不猶豫,“點滴在心。”
“哦?”聽著畢文謙沉穩的口吻,富林挑了挑眉頭,放緩了步子,偏過頭來,“你真知道?”
“設身處地地想想,這並不難明白。”畢文謙沒有糾纏於這個,同步了富林的速度,“將心比心,這是很基本的態度。偉人說過,‘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這既是大道理,也可以用在小地方。所以,媽媽為我做的那麽多,雖然我不盡讚同她的具體做法,但也眼看著她那麽做,盡量配合她了。她畢竟是為了我,這種樸素的感情,我本就無以為報。”
平平淡淡的聲音裏,有蒼涼的味道。富林聽在耳裏,實在難以和眼前這副中學生的少年身軀聯係起來,但畢文謙那沉沉的眼神,和孫雲一個模子的挺拔脊背,又讓他疑惑了。
“畢文謙,你想要什麽?”
畢文謙聞言,迴頭望了富林一眼,他那溫潤的麵容上寫著好奇,又帶了一點兒和藹。
或許,這個時候來一句什麽“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會很有那啥範兒,就像一個中二少年念叨“燕雀安知鴻鵠之誌”的氣息。但富林的神態,讓那主角模板式的感覺一下煙消雲散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時代,自己麵對的,是人,而不是npc。
飛快地,畢文謙再度看向眼前的路,依舊是那沉沉的聲調。
“我媽媽,也許曾經是一個很有天賦的歌手。她現在不是,她嘴裏也沒那麽提過,但我知道,她心裏是那麽認為的。為了養育我,她放棄了自己可能光彩照人的前途。這一切,不是我能左右的,也許,她也不會覺得我欠她什麽。但是,我是她養育的。在我寫下第一首歌之後,她知道我喜歡音樂,她也認為我有天賦,她希望我能走出那條她當初想走卻沒走成的路,她想盡辦法為我鋪設這條路……用她自己的辦法。”畢文謙忽然停頓了一下,“富老師,雖然我隻有過一個媽,但我覺得,為人母者,不過如此。”
富林忽然覺得自己麵對的,不似一個中學生,但的確是一個人子。
“所以,我決定走好那條路,那條屬於孫雲的路。”馬路邊馳過一輛柴油公交車,帶起一陣風塵,畢文謙伸手遮了遮臉龐,“那條路,是她的理想,而不是她親身走過的路。所以,她的想法,並不一定能作為指導。我,需要用自己的方法去走。畢竟,母慈子孝,不見得就是蕭規曹隨。”夜一點點地深了,在清冷的空氣中帶起風塵的車尾氣不僅撲打向畢文謙,也撲進了富林的肺。那不是好味道,聞起來卻特別。富林聽著畢文謙一句句心跡,一時間竟沒能應出什麽話來。
“富老師,我很喜歡流行音樂。童年時,媽媽偶爾能在家多住的時候,她會在夜裏,在我床邊,給我唱《搖籃曲》,唱那‘蛐蛐兒叫錚錚’,隨我入夢;入學了,老師教我們唱,《讓我們蕩起雙槳》,那白塔、綠樹、紅牆,伴著我長大;在不少節日慶典,我常能聽到大家一起合唱《歌唱祖國》,從隻覺得聽著激動,到逐漸理解那歌裏樸實的東西,見證著我的學習到獨立思考。母親嘴裏流行的歌,少年嘴裏流行的歌,人民嘴裏流行的歌,它們難道不叫流行歌?憑什麽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流行歌要讓外來的概念雀占鳩巢?我很疑問,在我沉睡的那幾年裏,把那一類外麵流傳進來的歌翻譯命名為流行歌的人,到底是語文課曠了課?還是腦子有殘疾?還是說,心裏是朝外麵跪著的?”
畢文謙依舊淡淡地說,話聽在富林耳裏,卻像剛出爐的劍一般熾熱而銳利。
“我不知道當初那個人是誰,我也沒興趣去打聽。曆史書教我們,要兼容並包。詩歌文化,詩歌詩歌,自古以來就是不分家的,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從‘老驥伏櫪,誌在千裏’到‘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裏’,從‘念天地之悠悠’到‘卻道天涼好個秋’,從‘古道西風瘦馬’到‘一壺濁酒喜相逢’,從‘任爾東西南北風’到‘夕陽山外山’,我們的流行音樂從幾千年前的《詩經》開始,就是我們曆代人民生活中的文化的一部分,上至廟堂,下於田間,不曾斷絕。”畢文謙停下了腳步,轉身正正看向富林,“富老師,你問我想要什麽?我要讓人們明白,讓普通人都明白,流行歌從我們出生伊始就伴隨著我們,是土生土長的東西。我要寫歌唱歌,寫出不同職業的人,唱出不同人生的人們,他們心裏的歌。宋朝‘有井之處歌柳詞’,我想說,還看今朝。”
富林的臉有一絲顫動。他努力觀察著畢文謙,沒有半點兒作偽的痕跡。
一瞬間,一句詞在他腦海中油然而現——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與此同時,畢文謙也觀察著富林。他在等待,等待的當然不是什麽因為自己“虎軀一震”而納頭便拜——他等的,是這位長輩對自己的期許,會是什麽。
良久,富林突然長唿了一口氣。
“所以,你想聽一聽那些以前聽不到的音樂?所以,如此急迫?”見畢文謙默然,富林再歎了一口氣,“我很希望幫助你,可我真的不能打包票。我隻是文工團裏的一個樂隊分隊長,兼著創編室裏的詞曲創作,以及一個音樂工作室。”
畢文謙當然明白,富林每一句話都是真的。他本就沒有指望這位淳樸的人能滿足自己的要求。畢文謙指望的,是他真心願意做一點兒什麽。
“我懂的,富老師。之前我就說過,您有這個心,我就承您的情了。”
(ps:話說,這一章貌似和動畫片《棋魂》的原聲音樂《とまどい》很相配?)
如畢文謙暗中的猜測,孫雲很願意製造畢文謙和富林獨處的機會,她拉著謝莉思先朝另一個方向散步去了,甚至還留下了如果“走盡興了,忘了時間,就在富老師的招待所住一晚上”的意思。
“畢文謙啊,你媽媽為了你,可是很不容易啊!”
月上遠樓,富林和畢文謙並行在人行道上,約約慢了個小半步。他眺望著月牙,不經意地緩緩感歎了一句。
“我知道。”畢文謙垂眼盯著腳下的路,接話毫不猶豫,“點滴在心。”
“哦?”聽著畢文謙沉穩的口吻,富林挑了挑眉頭,放緩了步子,偏過頭來,“你真知道?”
“設身處地地想想,這並不難明白。”畢文謙沒有糾纏於這個,同步了富林的速度,“將心比心,這是很基本的態度。偉人說過,‘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這既是大道理,也可以用在小地方。所以,媽媽為我做的那麽多,雖然我不盡讚同她的具體做法,但也眼看著她那麽做,盡量配合她了。她畢竟是為了我,這種樸素的感情,我本就無以為報。”
平平淡淡的聲音裏,有蒼涼的味道。富林聽在耳裏,實在難以和眼前這副中學生的少年身軀聯係起來,但畢文謙那沉沉的眼神,和孫雲一個模子的挺拔脊背,又讓他疑惑了。
“畢文謙,你想要什麽?”
畢文謙聞言,迴頭望了富林一眼,他那溫潤的麵容上寫著好奇,又帶了一點兒和藹。
或許,這個時候來一句什麽“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會很有那啥範兒,就像一個中二少年念叨“燕雀安知鴻鵠之誌”的氣息。但富林的神態,讓那主角模板式的感覺一下煙消雲散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時代,自己麵對的,是人,而不是npc。
飛快地,畢文謙再度看向眼前的路,依舊是那沉沉的聲調。
“我媽媽,也許曾經是一個很有天賦的歌手。她現在不是,她嘴裏也沒那麽提過,但我知道,她心裏是那麽認為的。為了養育我,她放棄了自己可能光彩照人的前途。這一切,不是我能左右的,也許,她也不會覺得我欠她什麽。但是,我是她養育的。在我寫下第一首歌之後,她知道我喜歡音樂,她也認為我有天賦,她希望我能走出那條她當初想走卻沒走成的路,她想盡辦法為我鋪設這條路……用她自己的辦法。”畢文謙忽然停頓了一下,“富老師,雖然我隻有過一個媽,但我覺得,為人母者,不過如此。”
富林忽然覺得自己麵對的,不似一個中學生,但的確是一個人子。
“所以,我決定走好那條路,那條屬於孫雲的路。”馬路邊馳過一輛柴油公交車,帶起一陣風塵,畢文謙伸手遮了遮臉龐,“那條路,是她的理想,而不是她親身走過的路。所以,她的想法,並不一定能作為指導。我,需要用自己的方法去走。畢竟,母慈子孝,不見得就是蕭規曹隨。”夜一點點地深了,在清冷的空氣中帶起風塵的車尾氣不僅撲打向畢文謙,也撲進了富林的肺。那不是好味道,聞起來卻特別。富林聽著畢文謙一句句心跡,一時間竟沒能應出什麽話來。
“富老師,我很喜歡流行音樂。童年時,媽媽偶爾能在家多住的時候,她會在夜裏,在我床邊,給我唱《搖籃曲》,唱那‘蛐蛐兒叫錚錚’,隨我入夢;入學了,老師教我們唱,《讓我們蕩起雙槳》,那白塔、綠樹、紅牆,伴著我長大;在不少節日慶典,我常能聽到大家一起合唱《歌唱祖國》,從隻覺得聽著激動,到逐漸理解那歌裏樸實的東西,見證著我的學習到獨立思考。母親嘴裏流行的歌,少年嘴裏流行的歌,人民嘴裏流行的歌,它們難道不叫流行歌?憑什麽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流行歌要讓外來的概念雀占鳩巢?我很疑問,在我沉睡的那幾年裏,把那一類外麵流傳進來的歌翻譯命名為流行歌的人,到底是語文課曠了課?還是腦子有殘疾?還是說,心裏是朝外麵跪著的?”
畢文謙依舊淡淡地說,話聽在富林耳裏,卻像剛出爐的劍一般熾熱而銳利。
“我不知道當初那個人是誰,我也沒興趣去打聽。曆史書教我們,要兼容並包。詩歌文化,詩歌詩歌,自古以來就是不分家的,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從‘老驥伏櫪,誌在千裏’到‘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裏’,從‘念天地之悠悠’到‘卻道天涼好個秋’,從‘古道西風瘦馬’到‘一壺濁酒喜相逢’,從‘任爾東西南北風’到‘夕陽山外山’,我們的流行音樂從幾千年前的《詩經》開始,就是我們曆代人民生活中的文化的一部分,上至廟堂,下於田間,不曾斷絕。”畢文謙停下了腳步,轉身正正看向富林,“富老師,你問我想要什麽?我要讓人們明白,讓普通人都明白,流行歌從我們出生伊始就伴隨著我們,是土生土長的東西。我要寫歌唱歌,寫出不同職業的人,唱出不同人生的人們,他們心裏的歌。宋朝‘有井之處歌柳詞’,我想說,還看今朝。”
富林的臉有一絲顫動。他努力觀察著畢文謙,沒有半點兒作偽的痕跡。
一瞬間,一句詞在他腦海中油然而現——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與此同時,畢文謙也觀察著富林。他在等待,等待的當然不是什麽因為自己“虎軀一震”而納頭便拜——他等的,是這位長輩對自己的期許,會是什麽。
良久,富林突然長唿了一口氣。
“所以,你想聽一聽那些以前聽不到的音樂?所以,如此急迫?”見畢文謙默然,富林再歎了一口氣,“我很希望幫助你,可我真的不能打包票。我隻是文工團裏的一個樂隊分隊長,兼著創編室裏的詞曲創作,以及一個音樂工作室。”
畢文謙當然明白,富林每一句話都是真的。他本就沒有指望這位淳樸的人能滿足自己的要求。畢文謙指望的,是他真心願意做一點兒什麽。
“我懂的,富老師。之前我就說過,您有這個心,我就承您的情了。”
(ps:話說,這一章貌似和動畫片《棋魂》的原聲音樂《とまどい》很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