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後,姑蘇刺史府中,李翊手拿著一疊文書,匆匆走著,在他的前方便是刺史府內的簽押房。
簽押房並非單指一個房間,這一聯排的數個房間都是,隻是各司的職能不同罷了,李翊便是進了其中的一間。剛跨過門檻,他便喊道:“三郎,發糧文書可好了?”
話音落,人就到了房中的書案邊。
在那書案後,俯首忙碌的衛玠聞言,便將手中的筆放迴了筆架上。
翻找了一陣,他從邊上擺放的書文堆中找出了一張,遞了過來:“李先生,這就是,隻是使君尚未看過。”
李翊接過來看了看後,點頭迴道:“好,我知道了。”
說著,便將這文書收入了袖中。
之後,他又將自己拿來的文書放在了那張書案上:“三郎,這些你收好。”
“這是?”
衛玠說著,將這些文書拿了過來。
“都是些狀紙。”李翊迴道,“最近城內不太平,夜裏有些人家遭了賊,損了財物。如今府裏人手不夠,這些事也隻能先放一放。”
衛玠聽罷點點頭,沒有多問其他。
接著,李翊又笑問道:“三郎,可還適應?”
衛玠如今成了李翊的幫手,專門處理公文之事,隻是並無名分。當初他就想過要以文字謀生,如今還真讓他做到了。聽了李翊關懷的問話,他便迴道:“尚好。”
話說的輕鬆,可手臂上的酸脹之感卻隱隱傳來,這案牘勞形之苦,他如今有了切身的體會。
“那便好,我還有事,就不與你敘談了,告辭。”
幾句寒暄後,李翊便走了。
待他走迴,衛玠展開那幾張文書看了看,果然都是些訴狀。
照這文書上所述,事情都是發生在夜裏,一夥強人偷偷闖入,將這些報案人家裏的財物洗劫一空。
這看上去很平常,但衛玠仔細讀過後,卻發現這麽多起案子,竟無一條人命損傷。如此看來,這作案之人還有些俠義之風,可稱的上是盜亦有道。
隻是衛玠看過了,也就真的隻是看過了。
之後,他便將這些文書放到了一邊後,接著開始繼續剛才未完的公事。
如此直到午時三刻,方才停了筆。
此時正是飯點,可如他這樣的小吏是沒人管飯的,便隻得自去他處,尋些吃食以祭五髒之廟。他獨自一人離了刺史府後,便去了觀前街。
楊五叔的茶鋪還是老樣子,隻是客人越發的少了。
城內災民遍野,如今又起了盜匪之事,因此城內百姓都不輕易上街了。
“五叔,三郎來了。”
見衛玠來了,雀兒高興的喊道。這小娘一直念著衛玠的好,每次見到他總是這樣一副歡喜的表情。
“三郎,來了。”
楊五叔說著,也走了出來。自從那件事過後,楊五叔便改了稱唿,不再對衛玠直唿其名。他走到衛玠跟前,便又問道:“還是老樣子?”
衛玠聽了便點點頭,接著尋了個空位坐了下來。
其實這裏到處是空位,如今這茶鋪裏隻有他這麽一個客人。
“好嘞。”
楊五叔答應了一聲,就快步迴了灶火邊,開始忙活了起來。
而在那灶火邊,還有一年輕漢子,那便是楊五叔的獨子——柱子。這漢子的本名楊大柱,這柱子的稱唿便是他的小名。雖然那事情已經了了,可楊五叔擔心兒子以後再惹出是非,便讓兄弟將他帶進了城,留在了身邊。
因鋪子裏沒有其他客人,雀兒便陪在了衛玠身邊。
但即便不是這樣,她也會如此的。
“三郎,我聽五叔說,你現在是公門裏的人了,可是真的?”
小娘的聲音清脆悅耳,衛玠聽了後,點頭答道:“嗯。”
“那三郎你在公門裏都做些什麽啊?”雀兒如同一個好奇寶寶一般,又問道。
衛玠隨口答道:“隻是些讀讀、寫寫的事情。”
小娘聽了,又一想,問道:“三郎,五叔說你學問好,有空你教教我,好不好?”
“小娘子家的,學這些做什麽?”
這個時候,楊五叔的聲音突然響了起來。
衛玠聞言望去,就見他端著碗冒著熱氣的肉麵走了過來。
古時人很少吃豬肉,而牛肉太過昂貴,很少用作食材,因此這麵裏的肉用的是羊肉。雖然羊肉有膻氣,可這麵裏加了酒糟,酒香掩蓋了膻氣,讓人聞之垂涎欲滴。
楊五叔走過來,便將麵就放在了衛玠的麵前。
他那般說,雀兒就沒敢多說其他,隻是仍嘟著個嘴,顯然是不高興了。
“五叔,雀兒還小,多學點東西總是好的。”衛玠隨後笑著說道。
在他的眼裏,雀兒還是個小妹妹,依她這般年紀,放在現代應是上高中的時候。
有了衛玠的幫腔,雀兒便有了底氣,出言抗辯道:“五叔,你瞧三郎都這般說。”
楊五叔聽罷,擺出了尊長的架子,厲聲道:“三郎也是你叫的?叫衛郎君。”
經那次事後,楊五叔對衛玠的看法變了,變得十分尊敬。尤其是現在,衛玠突然成了公門中人的,他的態度就更不一樣了。聽了他如此嚴厲的訓斥,雀兒便不敢再多嘴了,隻是用委屈的眼神望著衛玠。
見了她這樣的小眼神,衛玠終究沒敵過,隻好出言說道:“五叔,是我說錯話了,你別惱雀兒了。”
見他出口幫忙,楊五叔便收起了怒意,笑著迴道:“三郎,叔沒惱,你快吃麵吧,涼了就不好了。”
他這樣催促,衛玠便拿起了筷子。
羊肉絲滑,入口即化,麵湯濃稠,香氣逼人。
待將那羊肉入腹,麵湯飲盡後,衛玠立時覺著渾身一暖。
在這晌午陽光照耀下,被那湯中的酒味一引,他居然有了些醉意。
吃過麵,衛玠也不急著走,坐在那與楊五叔開始閑聊起來:“五叔,你這鋪子裏生意總是如此,怕很難吧。”
這次不僅是柱子進了城,連楊三也一並迴來了,如此這一家便有五口人等著飯吃。而如今茶鋪的生意江河日下,想要養活這五口人,還真是一件難事。
“這也是沒法子。”楊五叔說著,歎了口氣,“哎,三郎,有些事你不知道,如今鄉裏是更難啊。自從入夏侯,北邊就來了許多災民,到處搶食吃。如今又逢秋收,鄉裏經常鬧出事,聽說還出了人命。我就是怕柱子他們也跟著出事,才讓他們都進城來的。待熬過了這時節,往後會好起來的。”
簽押房並非單指一個房間,這一聯排的數個房間都是,隻是各司的職能不同罷了,李翊便是進了其中的一間。剛跨過門檻,他便喊道:“三郎,發糧文書可好了?”
話音落,人就到了房中的書案邊。
在那書案後,俯首忙碌的衛玠聞言,便將手中的筆放迴了筆架上。
翻找了一陣,他從邊上擺放的書文堆中找出了一張,遞了過來:“李先生,這就是,隻是使君尚未看過。”
李翊接過來看了看後,點頭迴道:“好,我知道了。”
說著,便將這文書收入了袖中。
之後,他又將自己拿來的文書放在了那張書案上:“三郎,這些你收好。”
“這是?”
衛玠說著,將這些文書拿了過來。
“都是些狀紙。”李翊迴道,“最近城內不太平,夜裏有些人家遭了賊,損了財物。如今府裏人手不夠,這些事也隻能先放一放。”
衛玠聽罷點點頭,沒有多問其他。
接著,李翊又笑問道:“三郎,可還適應?”
衛玠如今成了李翊的幫手,專門處理公文之事,隻是並無名分。當初他就想過要以文字謀生,如今還真讓他做到了。聽了李翊關懷的問話,他便迴道:“尚好。”
話說的輕鬆,可手臂上的酸脹之感卻隱隱傳來,這案牘勞形之苦,他如今有了切身的體會。
“那便好,我還有事,就不與你敘談了,告辭。”
幾句寒暄後,李翊便走了。
待他走迴,衛玠展開那幾張文書看了看,果然都是些訴狀。
照這文書上所述,事情都是發生在夜裏,一夥強人偷偷闖入,將這些報案人家裏的財物洗劫一空。
這看上去很平常,但衛玠仔細讀過後,卻發現這麽多起案子,竟無一條人命損傷。如此看來,這作案之人還有些俠義之風,可稱的上是盜亦有道。
隻是衛玠看過了,也就真的隻是看過了。
之後,他便將這些文書放到了一邊後,接著開始繼續剛才未完的公事。
如此直到午時三刻,方才停了筆。
此時正是飯點,可如他這樣的小吏是沒人管飯的,便隻得自去他處,尋些吃食以祭五髒之廟。他獨自一人離了刺史府後,便去了觀前街。
楊五叔的茶鋪還是老樣子,隻是客人越發的少了。
城內災民遍野,如今又起了盜匪之事,因此城內百姓都不輕易上街了。
“五叔,三郎來了。”
見衛玠來了,雀兒高興的喊道。這小娘一直念著衛玠的好,每次見到他總是這樣一副歡喜的表情。
“三郎,來了。”
楊五叔說著,也走了出來。自從那件事過後,楊五叔便改了稱唿,不再對衛玠直唿其名。他走到衛玠跟前,便又問道:“還是老樣子?”
衛玠聽了便點點頭,接著尋了個空位坐了下來。
其實這裏到處是空位,如今這茶鋪裏隻有他這麽一個客人。
“好嘞。”
楊五叔答應了一聲,就快步迴了灶火邊,開始忙活了起來。
而在那灶火邊,還有一年輕漢子,那便是楊五叔的獨子——柱子。這漢子的本名楊大柱,這柱子的稱唿便是他的小名。雖然那事情已經了了,可楊五叔擔心兒子以後再惹出是非,便讓兄弟將他帶進了城,留在了身邊。
因鋪子裏沒有其他客人,雀兒便陪在了衛玠身邊。
但即便不是這樣,她也會如此的。
“三郎,我聽五叔說,你現在是公門裏的人了,可是真的?”
小娘的聲音清脆悅耳,衛玠聽了後,點頭答道:“嗯。”
“那三郎你在公門裏都做些什麽啊?”雀兒如同一個好奇寶寶一般,又問道。
衛玠隨口答道:“隻是些讀讀、寫寫的事情。”
小娘聽了,又一想,問道:“三郎,五叔說你學問好,有空你教教我,好不好?”
“小娘子家的,學這些做什麽?”
這個時候,楊五叔的聲音突然響了起來。
衛玠聞言望去,就見他端著碗冒著熱氣的肉麵走了過來。
古時人很少吃豬肉,而牛肉太過昂貴,很少用作食材,因此這麵裏的肉用的是羊肉。雖然羊肉有膻氣,可這麵裏加了酒糟,酒香掩蓋了膻氣,讓人聞之垂涎欲滴。
楊五叔走過來,便將麵就放在了衛玠的麵前。
他那般說,雀兒就沒敢多說其他,隻是仍嘟著個嘴,顯然是不高興了。
“五叔,雀兒還小,多學點東西總是好的。”衛玠隨後笑著說道。
在他的眼裏,雀兒還是個小妹妹,依她這般年紀,放在現代應是上高中的時候。
有了衛玠的幫腔,雀兒便有了底氣,出言抗辯道:“五叔,你瞧三郎都這般說。”
楊五叔聽罷,擺出了尊長的架子,厲聲道:“三郎也是你叫的?叫衛郎君。”
經那次事後,楊五叔對衛玠的看法變了,變得十分尊敬。尤其是現在,衛玠突然成了公門中人的,他的態度就更不一樣了。聽了他如此嚴厲的訓斥,雀兒便不敢再多嘴了,隻是用委屈的眼神望著衛玠。
見了她這樣的小眼神,衛玠終究沒敵過,隻好出言說道:“五叔,是我說錯話了,你別惱雀兒了。”
見他出口幫忙,楊五叔便收起了怒意,笑著迴道:“三郎,叔沒惱,你快吃麵吧,涼了就不好了。”
他這樣催促,衛玠便拿起了筷子。
羊肉絲滑,入口即化,麵湯濃稠,香氣逼人。
待將那羊肉入腹,麵湯飲盡後,衛玠立時覺著渾身一暖。
在這晌午陽光照耀下,被那湯中的酒味一引,他居然有了些醉意。
吃過麵,衛玠也不急著走,坐在那與楊五叔開始閑聊起來:“五叔,你這鋪子裏生意總是如此,怕很難吧。”
這次不僅是柱子進了城,連楊三也一並迴來了,如此這一家便有五口人等著飯吃。而如今茶鋪的生意江河日下,想要養活這五口人,還真是一件難事。
“這也是沒法子。”楊五叔說著,歎了口氣,“哎,三郎,有些事你不知道,如今鄉裏是更難啊。自從入夏侯,北邊就來了許多災民,到處搶食吃。如今又逢秋收,鄉裏經常鬧出事,聽說還出了人命。我就是怕柱子他們也跟著出事,才讓他們都進城來的。待熬過了這時節,往後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