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建一座水塔?對啊,跟你實驗的那個裝置類似,我怎麽沒想到呢,還是師弟聰明!”
對於李尚的誇獎,李牧付之一笑,單論聰明才智,自己興許還不如李尚,隻是自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跟他爺爺一樣,李尚也是個實幹派,有了想法就一定要付諸實踐,李牧也給了他極大支持,建水塔的錢全部由他出,管道由新建成的鋼廠生產,李二聖旨裏的便宜行事給了他很大的轉圜餘地。鋼這玩意兒現在是戰略物資,雖然沒有明文規定隻有官家能生產,但實際上百分之九十五的鋼都是官窯生產出來的。
根據李牧的規劃,未來建成的鋼鐵廠規模無比宏達,鋼產量比所有官窯加起來都要多的多,不過現在隻有兩個鋼爐投產,產量還沒有穀州的官窯多。
長安,修訂氏族誌的風頭暫時被壓了下去,大街小巷都在談論著啟蒙拚音和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朗朗上口的三字句聽起來格外悅耳,而啟蒙算術則暗淡許多。
李二看著麵前吱吱作響的印刷機,心裏感歎良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這麽簡單的機械為何工部沒有做出來呢!
“瑾瑜,這巧妙的印機真的是那個隻有十二歲的少年做出來的嗎?”
“啟稟陛下,這機器的確是李牧做出來的,印製效率極高。”
“這麽高效的機器,為何他要賣出來呢,若是保守秘密,僅印刷這一門手藝,就能讓他三代皆富,他為何要殺雞取卵呢?”
精明如李二也理解不了李牧的行為,這時候很多手藝都是爺傳子,子傳孫,外人很難學到,為何這李牧偏要反其道行之呢!
“啟稟陛下,當初瑾瑜也這般問過他,那小子說了一番莫名其妙的話,一門手藝,一件商品隻有放在市場上才能體現價值,才能取的更深遠的進步,如果故步自封,壟斷經營,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初始,瑾瑜不懂,李牧用陶千萬的例子給我講解,聽後深以為然。”
“顏愛卿細細說來。”
“陛下可能不知,在李牧來到洛陽之前,洛陽的印書都被陶家所壟斷,陶家聯合魏家,鄭家控製了洛陽的紙墨筆硯,其他人即便想開印局也無能無力。在這種局麵下,洛陽紙貴這種笑言成了寫實,昂貴的紙墨讓寒門子弟很難上的起學校。此種局麵一直維持到李牧來洛陽,他開了一家書局,跟陶家形成了對峙的局麵,陶千萬曾多番刁難過他,但都被他一一化解。因為他不但有印書的機器,還能自己生產紙墨,打破了陶家的壟斷局麵。那小子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把自家的書局起名叫瀚林書局,杜功書先生親自題的字,不到半年的時間,已經占領了洛陽八成的印製市場,來長安之前我還聽說陶家遣散了多個抄手,他家書局一共四家,關門了三家。這就是李牧說的市場檢驗,優勝劣汰。”
“優勝劣汰,這話說的精辟,商品如此,人不也是如此嗎。”
李二望著背後的屏風,若有所思地說道。
“陛下英明,那小子也是這麽說的,這印書隻是冰山一角,市場可以檢驗的東西很多,小到鍋碗瓢勺,大到攻城兵器。”
這話讓李二腦門一黑,罵道,“混賬話,兵器關係到國之根本,怎麽能在市場流通!”
老顏雖不在京城,但也知道李二的脾氣,有啥話直說,千萬不要阿諛奉承,這是李二最忌諱的!
“陛下莫要生氣,且聽瑾瑜說完,不知陛下可曾聽說過諸葛連弩?”
“諸葛連弩?當然聽說過,相傳是諸葛孔明發明出的一種兵器,一次能發射十支箭,威力強大,後經漢朝馬鈞改進可以發射五十支箭矢,但因為工藝複雜,沒有大量生產,後來就失傳了。”
“陛下不愧是武將出身,這種秘事都知之甚詳,來之前那小子特意叮囑我讓我帶個話,說這種兵器他可以複原,而且還能改進,改進後威力更大,體積更小,單兵即可攜帶,但他不願透漏太多,隻是希望陛下能許諾他在邙山建立兵工廠,用來研製新兵器,製出的新兵器不外泄,隻以商品的形勢賣給陛下。”
李二有些疑惑,兵器還能當成商品?
“陛下不用疑惑,那小子的意思就是他負責研製生產威力強大的新型武器,而陛下可以跟他買。”
李二怒了,大聲斥罵道,“這人有這種本領為何不貢獻給工部,有了這種利器,我大唐可以少死多少將士!況且他貢獻出來,朕的封賞會少嗎!”
“卑職肯定陛下再次息怒,聽我把話說完。”
李二是個好領導,雖然怒火攻心,但也沒遷及到老顏身上,“顏愛卿不必如此,朕隻是見不得這人一身銅臭而已。”
“臣也曾這般勸過他,這筆賬所有人都會算,兵器雖然能當做商品來出售,就像那些府兵手裏的武器一樣,但又跟普通商品不同,隻能賣給官府,如此一來價格就做不得主,算下來也賺不到什麽大錢,若是把技術獻給陛下,不但能落下個美名,這獎賞也不會少,何樂而不為呢!
聰明人都會選擇後者,李牧是個有大智慧的人,自然不傻,但卻選擇了前者,為何?他的一番話讓卑職迴味良久。諸葛連弩幾百年前就有了,為何現在卻失傳了?難道
說唐人的智慧還不及蜀國嗎?非也,而是環境所致!那時候百家爭鳴,匠人的思想沒有束縛,什麽東西都可以摸索,能做出諸葛連弩這種神兵也不稀奇,而現在工匠地位低下,主要的手工業也都控製在世家門閥手裏,極大的限製了匠人們的創造力。諸葛連弩可以獻給陛下,但火槍大炮呢,也要靠獻嗎?這世界上國家民族不知凡幾,在大陸的另一頭,一個叫做歐洲的地方,正在崛起,一旦讓他們崛起,我大唐的災難就要降臨!”感謝heart兄的打賞,謝謝!
對於李尚的誇獎,李牧付之一笑,單論聰明才智,自己興許還不如李尚,隻是自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跟他爺爺一樣,李尚也是個實幹派,有了想法就一定要付諸實踐,李牧也給了他極大支持,建水塔的錢全部由他出,管道由新建成的鋼廠生產,李二聖旨裏的便宜行事給了他很大的轉圜餘地。鋼這玩意兒現在是戰略物資,雖然沒有明文規定隻有官家能生產,但實際上百分之九十五的鋼都是官窯生產出來的。
根據李牧的規劃,未來建成的鋼鐵廠規模無比宏達,鋼產量比所有官窯加起來都要多的多,不過現在隻有兩個鋼爐投產,產量還沒有穀州的官窯多。
長安,修訂氏族誌的風頭暫時被壓了下去,大街小巷都在談論著啟蒙拚音和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朗朗上口的三字句聽起來格外悅耳,而啟蒙算術則暗淡許多。
李二看著麵前吱吱作響的印刷機,心裏感歎良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這麽簡單的機械為何工部沒有做出來呢!
“瑾瑜,這巧妙的印機真的是那個隻有十二歲的少年做出來的嗎?”
“啟稟陛下,這機器的確是李牧做出來的,印製效率極高。”
“這麽高效的機器,為何他要賣出來呢,若是保守秘密,僅印刷這一門手藝,就能讓他三代皆富,他為何要殺雞取卵呢?”
精明如李二也理解不了李牧的行為,這時候很多手藝都是爺傳子,子傳孫,外人很難學到,為何這李牧偏要反其道行之呢!
“啟稟陛下,當初瑾瑜也這般問過他,那小子說了一番莫名其妙的話,一門手藝,一件商品隻有放在市場上才能體現價值,才能取的更深遠的進步,如果故步自封,壟斷經營,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初始,瑾瑜不懂,李牧用陶千萬的例子給我講解,聽後深以為然。”
“顏愛卿細細說來。”
“陛下可能不知,在李牧來到洛陽之前,洛陽的印書都被陶家所壟斷,陶家聯合魏家,鄭家控製了洛陽的紙墨筆硯,其他人即便想開印局也無能無力。在這種局麵下,洛陽紙貴這種笑言成了寫實,昂貴的紙墨讓寒門子弟很難上的起學校。此種局麵一直維持到李牧來洛陽,他開了一家書局,跟陶家形成了對峙的局麵,陶千萬曾多番刁難過他,但都被他一一化解。因為他不但有印書的機器,還能自己生產紙墨,打破了陶家的壟斷局麵。那小子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把自家的書局起名叫瀚林書局,杜功書先生親自題的字,不到半年的時間,已經占領了洛陽八成的印製市場,來長安之前我還聽說陶家遣散了多個抄手,他家書局一共四家,關門了三家。這就是李牧說的市場檢驗,優勝劣汰。”
“優勝劣汰,這話說的精辟,商品如此,人不也是如此嗎。”
李二望著背後的屏風,若有所思地說道。
“陛下英明,那小子也是這麽說的,這印書隻是冰山一角,市場可以檢驗的東西很多,小到鍋碗瓢勺,大到攻城兵器。”
這話讓李二腦門一黑,罵道,“混賬話,兵器關係到國之根本,怎麽能在市場流通!”
老顏雖不在京城,但也知道李二的脾氣,有啥話直說,千萬不要阿諛奉承,這是李二最忌諱的!
“陛下莫要生氣,且聽瑾瑜說完,不知陛下可曾聽說過諸葛連弩?”
“諸葛連弩?當然聽說過,相傳是諸葛孔明發明出的一種兵器,一次能發射十支箭,威力強大,後經漢朝馬鈞改進可以發射五十支箭矢,但因為工藝複雜,沒有大量生產,後來就失傳了。”
“陛下不愧是武將出身,這種秘事都知之甚詳,來之前那小子特意叮囑我讓我帶個話,說這種兵器他可以複原,而且還能改進,改進後威力更大,體積更小,單兵即可攜帶,但他不願透漏太多,隻是希望陛下能許諾他在邙山建立兵工廠,用來研製新兵器,製出的新兵器不外泄,隻以商品的形勢賣給陛下。”
李二有些疑惑,兵器還能當成商品?
“陛下不用疑惑,那小子的意思就是他負責研製生產威力強大的新型武器,而陛下可以跟他買。”
李二怒了,大聲斥罵道,“這人有這種本領為何不貢獻給工部,有了這種利器,我大唐可以少死多少將士!況且他貢獻出來,朕的封賞會少嗎!”
“卑職肯定陛下再次息怒,聽我把話說完。”
李二是個好領導,雖然怒火攻心,但也沒遷及到老顏身上,“顏愛卿不必如此,朕隻是見不得這人一身銅臭而已。”
“臣也曾這般勸過他,這筆賬所有人都會算,兵器雖然能當做商品來出售,就像那些府兵手裏的武器一樣,但又跟普通商品不同,隻能賣給官府,如此一來價格就做不得主,算下來也賺不到什麽大錢,若是把技術獻給陛下,不但能落下個美名,這獎賞也不會少,何樂而不為呢!
聰明人都會選擇後者,李牧是個有大智慧的人,自然不傻,但卻選擇了前者,為何?他的一番話讓卑職迴味良久。諸葛連弩幾百年前就有了,為何現在卻失傳了?難道
說唐人的智慧還不及蜀國嗎?非也,而是環境所致!那時候百家爭鳴,匠人的思想沒有束縛,什麽東西都可以摸索,能做出諸葛連弩這種神兵也不稀奇,而現在工匠地位低下,主要的手工業也都控製在世家門閥手裏,極大的限製了匠人們的創造力。諸葛連弩可以獻給陛下,但火槍大炮呢,也要靠獻嗎?這世界上國家民族不知凡幾,在大陸的另一頭,一個叫做歐洲的地方,正在崛起,一旦讓他們崛起,我大唐的災難就要降臨!”感謝heart兄的打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