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慘狀李牧沒有經曆過,後世雖然貪汙成風,貧富差距極大,但國內餓死人的事已經不會發生。
沒有現場經曆過,不過杜功書老淚縱橫,歇斯底裏的傾訴也讓聞者流淚,老爺子歇了了好一會兒情緒才平靜下來。
“李家小子,你師傅可曾說過該如何避免這種人食人的慘狀發生。”
“說過,不過隻是師傅的設想,真正實行起來會非常難,他老人家說農業想要發展,就要優先發展工商業,特別是工業,老先生應該懂農事,鐵犁,三腳耬,這些農具的發明大大提高了農人的工作效率,但收獲的時候卻要一點一點的杵,即使用石磨,效率也快不了多少,而師傅發明了一種用水車帶動鐵磨的方法,不但省力,效率提高了幾十倍。
還有就是商業,華夏向來輕商,這觀點有失偏駁,商業是一把利劍,使用得當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災害的發生是偶然性的,不能預告,也不能避免,但可以預防,在豐好之年,戶部廣積糧,把百姓吃不完的糧食收購,統一儲存,來年若還是豐好,就開倉把陳糧換成新糧,若是災年,按照人口分發給百姓,如此,百姓哪有起兵的理由。”
這是後世國家的糧食政策,可以炒房子,炒大蒜,炒生薑,炒辣椒,為何無人炒糧食,原因就在於國家存的太多了,據說國家存的糧食可以讓十幾億國人吃七年,這種存量讓所有商人都無法撼動,關於糧食補貼李牧沒敢說,時候不到,現在大唐九成的稅賦都來自農稅,想讓李二免了農稅,還要補貼與農,跟找死沒區別。
關於農業的發展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施肥,可惜,現在跟他們說氮磷鉀無異於對牛彈琴,祖宗們隻知道糞便可以增肥,卻不知道為何能增肥。
“師傅在隴右碎葉城發現了一種作物,名為棉花,可以用來織布,保暖性和舒適度遠超麻布,產量遠大於絲綢,而價格又遠比絲綢低,這作物極耐旱,可以在隴右荒漠綠洲中大麵積種植,有了這棉布的利益,想要控製吐穀渾根本不在話下。”
後世天朝用香蕉就能製住菲狗,何況這時候還不是文明社會,這龐大的利益就足以讓吐穀渾瓦解。
“哎,知曉的越多,老夫就越是遺憾,令師神話般的人物,老夫竟無緣得見,幸好,留下了你這個徒兒,不然我大唐百姓又要受多少苦難。”
“嘿嘿,先生過獎了,對了,明日我有一堂課業要講,是關於農植的,您老人家若感興趣的話可以來指導一下。”
自己的私塾終究是要見光的,如果能忽悠杜老爺子坐鎮的話,想必會順利很多。
“課業?你小子也當了先生?”
“先生可算不上,師傅隻有我這一根獨苗,我怕哪日會出意外,為了不讓家師的學問絕世,就從西市收買了幾十個幼童,把所學盡數教給他們。”
這個逼裝的可以,必須一百分,現在的古人都有敝帚自珍的習慣,很多技藝學問都是父傳子,子傳孫,外人根本學不到,這習慣不好,一來技藝得不到改進,二來也容易失傳。
而李牧這麽一說,他在老杜和老顏眼裏就高大了許多。
這不,剛說完,杜老爺子就起身,拱手道,“小子年幼,卻心係百姓,大公無私,襟懷坦蕩,這心胸讓老夫都感到臉紅,明日四時,老夫一定準時登門。”
“早就聽顏兒說你在後院開設私塾,教的都是做事的學問,明日老夫就陪著先生登門,看看你這做事的學問跟做官的學問有何不同。”
老顏一句話,讓李牧隻能訕訕地笑著,還恨恨地瞄了顏大小姐一眼,你去旁聽老子沒意見,但你不能什麽話都跟你老爹說啊,這要是傳到河洛書院,老子以後還怎麽講課。
顏大小姐沒有理會他的埋怨,靜靜地坐在她娘親旁邊,一副乖乖女的模樣,顏老夫人端坐在一旁,也不做聲,不時地給幾人續茶。
吃罷飯,臨走的時候,顏老爺子叫住了他,“明日我去你家聽你講課,若真的如你所說,老夫做主,你這莊院修葺全部算在老夫身上,算是給你的獎賞了。”
這話中聽,李牧笑的真誠,深深作了一揖,拜別。
至今,李牧還沒行過跪拜禮,不習慣,也不情願,可惜這種堅持撐不了多久,他有預感。
他不是一個大無畏的人,尊嚴和生命,他肯定會選擇後者。
翌日,不到四時,杜老先生就在顏刺史和顏尋梅的陪伴下來到了府上,學生們正在做俯臥撐,見老先生有些訝異,李牧趕緊解釋道,“這叫俯臥撐,是一種鍛體操。”
聽聞杜老先生沒有吃飯就過來,趕緊讓人上了早餐,香濃的豆漿加油條,中國人最經典的早餐搭配。
豆漿從漢就有,隻是外邊打的豆漿沒有李牧家的香濃,還多渣。
“豆漿,油條乃平常吃食,為何你家的吃起來香軟許多?”
顏老爺子祖上就是磨豆腐的,對豆漿不陌生。
“磨的精細而已,先用大磨,再用小磨,後用密網過濾。”
“敗家子兒,虧得蝗災已過去兩年,不然這這種吃法兒,本官砍了你都是輕的!”
這話不假,這時候生產力低下,殺牛是大罪,蝗災的時候連酒都不許釀,何況他這種吃法,而李牧也感覺冤的很,這精細的豆漿平時都舍不得喝,也就杜老先生來了才有,你也是沾了老爺子的光,再說,這剩下的豆渣老子又沒浪費,摻點白糖,放在壇子裏發酵,然後兌水澆地,這可是上乘的肥料,比糞便好幾倍。
知道李牧不服,顏老爺子也不給他申辯的機會,沾了油的手也不洗,直接抹在頭發上,讓李牧好一陣鄙夷。
“吃也吃了,喝也喝了,準備開始課業吧,希望你講課的心思也能像磨豆漿一樣玲瓏。”
推薦收藏快到碗裏來,這是小牧最奢侈的幸福,還望各位書友成全,嘿嘿!
沒有現場經曆過,不過杜功書老淚縱橫,歇斯底裏的傾訴也讓聞者流淚,老爺子歇了了好一會兒情緒才平靜下來。
“李家小子,你師傅可曾說過該如何避免這種人食人的慘狀發生。”
“說過,不過隻是師傅的設想,真正實行起來會非常難,他老人家說農業想要發展,就要優先發展工商業,特別是工業,老先生應該懂農事,鐵犁,三腳耬,這些農具的發明大大提高了農人的工作效率,但收獲的時候卻要一點一點的杵,即使用石磨,效率也快不了多少,而師傅發明了一種用水車帶動鐵磨的方法,不但省力,效率提高了幾十倍。
還有就是商業,華夏向來輕商,這觀點有失偏駁,商業是一把利劍,使用得當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災害的發生是偶然性的,不能預告,也不能避免,但可以預防,在豐好之年,戶部廣積糧,把百姓吃不完的糧食收購,統一儲存,來年若還是豐好,就開倉把陳糧換成新糧,若是災年,按照人口分發給百姓,如此,百姓哪有起兵的理由。”
這是後世國家的糧食政策,可以炒房子,炒大蒜,炒生薑,炒辣椒,為何無人炒糧食,原因就在於國家存的太多了,據說國家存的糧食可以讓十幾億國人吃七年,這種存量讓所有商人都無法撼動,關於糧食補貼李牧沒敢說,時候不到,現在大唐九成的稅賦都來自農稅,想讓李二免了農稅,還要補貼與農,跟找死沒區別。
關於農業的發展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施肥,可惜,現在跟他們說氮磷鉀無異於對牛彈琴,祖宗們隻知道糞便可以增肥,卻不知道為何能增肥。
“師傅在隴右碎葉城發現了一種作物,名為棉花,可以用來織布,保暖性和舒適度遠超麻布,產量遠大於絲綢,而價格又遠比絲綢低,這作物極耐旱,可以在隴右荒漠綠洲中大麵積種植,有了這棉布的利益,想要控製吐穀渾根本不在話下。”
後世天朝用香蕉就能製住菲狗,何況這時候還不是文明社會,這龐大的利益就足以讓吐穀渾瓦解。
“哎,知曉的越多,老夫就越是遺憾,令師神話般的人物,老夫竟無緣得見,幸好,留下了你這個徒兒,不然我大唐百姓又要受多少苦難。”
“嘿嘿,先生過獎了,對了,明日我有一堂課業要講,是關於農植的,您老人家若感興趣的話可以來指導一下。”
自己的私塾終究是要見光的,如果能忽悠杜老爺子坐鎮的話,想必會順利很多。
“課業?你小子也當了先生?”
“先生可算不上,師傅隻有我這一根獨苗,我怕哪日會出意外,為了不讓家師的學問絕世,就從西市收買了幾十個幼童,把所學盡數教給他們。”
這個逼裝的可以,必須一百分,現在的古人都有敝帚自珍的習慣,很多技藝學問都是父傳子,子傳孫,外人根本學不到,這習慣不好,一來技藝得不到改進,二來也容易失傳。
而李牧這麽一說,他在老杜和老顏眼裏就高大了許多。
這不,剛說完,杜老爺子就起身,拱手道,“小子年幼,卻心係百姓,大公無私,襟懷坦蕩,這心胸讓老夫都感到臉紅,明日四時,老夫一定準時登門。”
“早就聽顏兒說你在後院開設私塾,教的都是做事的學問,明日老夫就陪著先生登門,看看你這做事的學問跟做官的學問有何不同。”
老顏一句話,讓李牧隻能訕訕地笑著,還恨恨地瞄了顏大小姐一眼,你去旁聽老子沒意見,但你不能什麽話都跟你老爹說啊,這要是傳到河洛書院,老子以後還怎麽講課。
顏大小姐沒有理會他的埋怨,靜靜地坐在她娘親旁邊,一副乖乖女的模樣,顏老夫人端坐在一旁,也不做聲,不時地給幾人續茶。
吃罷飯,臨走的時候,顏老爺子叫住了他,“明日我去你家聽你講課,若真的如你所說,老夫做主,你這莊院修葺全部算在老夫身上,算是給你的獎賞了。”
這話中聽,李牧笑的真誠,深深作了一揖,拜別。
至今,李牧還沒行過跪拜禮,不習慣,也不情願,可惜這種堅持撐不了多久,他有預感。
他不是一個大無畏的人,尊嚴和生命,他肯定會選擇後者。
翌日,不到四時,杜老先生就在顏刺史和顏尋梅的陪伴下來到了府上,學生們正在做俯臥撐,見老先生有些訝異,李牧趕緊解釋道,“這叫俯臥撐,是一種鍛體操。”
聽聞杜老先生沒有吃飯就過來,趕緊讓人上了早餐,香濃的豆漿加油條,中國人最經典的早餐搭配。
豆漿從漢就有,隻是外邊打的豆漿沒有李牧家的香濃,還多渣。
“豆漿,油條乃平常吃食,為何你家的吃起來香軟許多?”
顏老爺子祖上就是磨豆腐的,對豆漿不陌生。
“磨的精細而已,先用大磨,再用小磨,後用密網過濾。”
“敗家子兒,虧得蝗災已過去兩年,不然這這種吃法兒,本官砍了你都是輕的!”
這話不假,這時候生產力低下,殺牛是大罪,蝗災的時候連酒都不許釀,何況他這種吃法,而李牧也感覺冤的很,這精細的豆漿平時都舍不得喝,也就杜老先生來了才有,你也是沾了老爺子的光,再說,這剩下的豆渣老子又沒浪費,摻點白糖,放在壇子裏發酵,然後兌水澆地,這可是上乘的肥料,比糞便好幾倍。
知道李牧不服,顏老爺子也不給他申辯的機會,沾了油的手也不洗,直接抹在頭發上,讓李牧好一陣鄙夷。
“吃也吃了,喝也喝了,準備開始課業吧,希望你講課的心思也能像磨豆漿一樣玲瓏。”
推薦收藏快到碗裏來,這是小牧最奢侈的幸福,還望各位書友成全,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