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浮雲流逝。藍湛湛的蒼穹下,金瓦朱牆顯得格外肅穆。
青穹殿裏,朝臣恭立,頷首持笏,悄然不語。
“各位卿家都聽到荊王的求援書了,有何看法?”座上,青王淩準睨視下方。
左右兩列各站出一個人來,異口同聲道:“臣以為……”
兩人互視一眼,目光纏鬥。半晌,站於右邊的人揚了揚手,溫聲道:“董相先請。”短眉男子搖了搖手,“不不不,容相先說。”
庫府僉事偷偷地瞥了眼座上,隻見青王挑著眉,並不開口,隻是略帶興味地看著二人推讓。聖意難測啊,先前帛修院兩位尚書聯名上書彈劾左相,就在眾人都以為董建林官運已盡之際,峰迴路轉,負責查辦此事的刑獄寺太卿洛寅竟然宣布左相無辜,罪名皆是捏造。上書的兩位大人皆被罷官解職,右相一派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帛修院朝官雖有不滿,但亦不敢多言,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王上的意思。而後……
“兩位大人再客氣下去,列位同僚可是要等急了。”一個身著紫色官袍的清俊男子笑道。
而後,朝堂裏暗流洶湧,凡四品以上的官員無不覬覦帛修院空下來的尚書一職,尤其是戶部的那個肥缺。誰知,就在眾人四處奔走之時,一紙詔書將戶部尚書的官帽戴在了這位江東名士聿寧的頭上。
“既然如此,”容克洵窺視了一下青王的臉色,向董建林拱了拱手,“那老夫便先拋磚引玉了。”
“請。”董建林向後退了兩步。
“王上。”容克洵抬起頭,“臣以為此為天賜良機!”
“哦?”青王垂眼笑看,“良機?”
“是,荊國內禍堪比前幽大亂,實在是我王開疆辟土的大好時機!”容克洵語氣略顯興奮,“文氏一族把持朝政已逾十載,可謂是天怒人怨。荊王此次怒殺文貴妃,親斬太後胞弟,文太後大怒,整其舊部逼王退位。而荊王因無實權,隻能求助我國。若能出兵,那可是打著助荊平亂的旗號,是名正言順啊!”
“嗯,此言極是!”
“是啊。”
周圍不時有人小聲附和。
青王不驚不喜,看向另一人,“董愛卿覺得呢?”
“啟稟王上,臣認為容相所言甚是。”
“怎麽?”青王語調微揚,似有三分戲謔,“今日你們不爭了?”
此言一出,容、董微愣,心中惴惴,垂首而立。
“王上。”一名瘦削男子出列,聲音略顯沙啞,“臣認為不可。”
“何愛卿,說說。”青王以拳掩口,忍住咳嗽,胸膛起伏,臉頰憋紅。座下射來一道了然的目光,青王眉頭輕皺,再看去,卻已消失不見。
監察院禦史何岩挺直脊背,掃視四周,一板一眼地說道:“諸位難道忘了前幽的教訓了嗎?”
朝列中,韓月殺微微一怔,不自覺地捏緊白笏。
“當年荊雍設局,巧誘前幽倉皇出兵。結果呢,幹州一役,前幽損兵折將,直接走上了亡國之路。”何岩的麵部線條很是方直,像極了他耿直不屈的個性,“兩位丞相切不可為眼前的蠅頭小利而喪失警惕。”
容克洵臉上流露出些許尷尬,偷偷瞥了一眼座上。青王麵容淡淡,看不出喜怒。在王上沒發話之前,先靜觀其變吧。
“哦?何禦史是怕曆史重演?”董建林挑了挑短眉。
“是!”何岩清晰地應道。
“其實最有資格說這話的並不是何大人啊。”董建林走到朝列之前,對著一名紅袍官員拱了拱手,“是不是啊,洛大人?”
容克洵冷笑一聲。自從洛寅被七殿下納入麾下,這老匹夫非但忘了他的救命之恩,反而三番五次地暗指他的降臣身份,借以籠絡那些朝中的本土中堅派,真是忘恩負義。
洛寅慢慢抬起頭,清清淡淡地一笑,“董相太抬舉老夫了。”
“唉,洛大人可是親身經曆過那次國恥的,”董建林笑得親和,“就以過來人的身份給我們說說吧。”
“洛愛卿。”空曠的大殿裏迴蕩著青王低沉的聲音,“孤準你暢所欲言。”
洛寅心頭微動,深深地低下頭行了個禮,“謝王上隆恩。”再抬起頭,卻見他的眼中閃動著睿智神采,“前幽之所以中計原因不外有三,其一,荊雍謀劃甚久,計謀毒辣。其二,幽王秦褚好大喜功,疑心良將。其三,”他斂容正色,“朝有佞臣,宮藏奸妃,不得不亡。”他抬起頭,目光清澈,語氣堅定,“今觀之,這三點均不成立。”
“哦?”青王坐直身體,興致盎然。
“臣今日研讀了荊國律法,發現荊國大亂已是注定,不過是早晚之事。法乃是國之骨架,若這個骨架從一開始就向一邊歪斜,那國之崩壞就是必然。”響亮的聲音迴蕩在殿內,“雖然荊王生性懦弱,但如今他殺妻弑舅之舉已是覆水難收。兩國交戰求助第三國,那可以算是尋常之舉。然國之內亂,竟懇求他國平定,這就是非常之舉了。荊王此舉說明,他已危矣。由此觀之,若是以出兵相誘,荊王情急之下或許會割地求全。”
此言一出,青王的眼中流溢出激賞之意。
“若王上遲疑,這個便宜恐被雍國占去。”洛寅微微頷首,“畢竟為保萬全,荊王一定會向各國求援。而梁翼二國多半會想到前幽的經曆而稍稍遲疑,隻有那雍國,乃是虎狼之邦,一定會毅然前往。”
眾臣不住頷首,流露出幾分急色。隻有戶部尚書聿寧一臉欣喜,他目帶興奮地看向洛寅,心中滿是惺惺相惜之情。
“再說這第二點。”洛寅言辭懇切,“臣經曆兩朝,侍奉過兩位王上,自有心得。臣口拙,最不擅歌功頌德。然,有一句話臣不得不說,且發自肺腑。”他抬起頭,直直地望向禦座,深深地一揖,“幸得明主!”
青王淩準眼眸微動,嘴邊的線條有一絲柔和。
洛寅慢慢起身,聲音微厲,“這第三點,草草觀之,三閣各行其是,朝內甚是祥和。待細察之,才發現隱憂仍在。雖然王上廣納賢才,但朝內卻有阻逆之流。”眾人不禁看向麵色微窘的董相,“王上,臣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能等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那一天。”
淩準兩手緊握禦座,不住悶咳。
“王上。”得顯捧來一塊絹帕,青王不耐煩地揮揮手,急急咽下喉中的甜腥,直直地看向座下。
洛寅環視周圍,“老夫妄自揣度,這應該是列位同僚的共同願望吧。”
百官窺視青王的麵色,聞言不住頷首。
“試問,若從東海到西疆,從北地到南灣皆為我主之土,那又何談異鄉客、他邦臣呢?”洛寅轉過身,目光淩厲,“董相,您說呢?”
董建林訕訕一笑,“對,甚對。”
青王垂目看向朝列正中的侯列,十幾個兒子神態各異,煞是有趣。老七麵色依舊溫煦,隻是眼中有藏不住的得意。老三臉色微青,看來對董相的表現甚是不滿。嗯?青王略微坐直身體,隻見老十二淩默然的濃眉微皺。這孩子不是對朝議向來提不起興致嗎?怎麽今日倒用心起來了?難道,他也加入黨爭了?真是有意思。青王摸了摸下巴,瞧見淩翼然懶懶地打了個哈欠,青王玩味地注視著他,心道:小九啊,孤唯一看不透的就是你。
“王上。”又一人從朝列中站出,“洛大人的一席話,臣甚是讚同,請王上出兵助荊。”
數十人持笏走出,跪伏在地,齊聲道:“臣等請王上出兵。”
“眾位愛卿請起。”淩準揚了揚手,“既然如此,孤決定出兵助荊勤王!”
“我主英明!”座下傳來激動的喊聲。
“韓愛卿。”青王低低叫道。
韓月殺從武將那列走出,持笏應聲,“臣在。”
“孤命你率十萬精兵,三日後起程。”青王站起身,威嚴地望向座下,“務必要趕在雍軍之前解除荊王之危!”
“臣領命!”
“至於監軍一職,”淩準似笑非笑地看向座下,“不知道哪一位愛卿願意奔赴前線啊?”
監軍啊,真是一個好差事。眾臣暗忖:這仗若是打贏了,論功行賞之時,定少不了監軍一份。若是輸了,隻要將過錯推給將帥,亦可獨善其身。不過,有那兩位在,這樣的好活兒哪裏輪得上我們這些臣子啊?想到這裏,一些人不禁看了看侯列。
老三和老七對看一眼,同時出聲,“兒臣願為父王分憂。”
“哦?”淩準理了理黃袍,慢慢坐下,“淮然你年長,先讓徹然說。”
“是。”老三不情願地站迴侯列。
“不到沙場不見血,哪裏算是好兒郎?”淩徹然笑得溫和,“還請父王賞兒臣一個機會,讓兒臣到邊關見識見識,長長血性。”
“嗯,孤這一生成長最快的時候便是當年與王兄戍邊的那段日子。”青王點了點頭,看向身體緊繃的老三,“淮然,你說吧。”
“謝父王。”烈侯淩淮然挺直身體,挑釁地看向榮侯淩徹然,“七弟若想體味軍旅生活,不如像父王那樣去戍邊,拿行軍打仗來長見識這是不是有點兒兒戲?”他輕笑一聲,朗聲說道,“父王,兒臣在西北兵營中待過些時日,對軍中事宜算是熟悉。兒臣願助韓將軍一臂之力,擔任監軍一職。”
“三殿下。”容克洵拱了拱手,笑笑地看著淩淮然,“沒帶過兵,不意味著一定不合適。”
這話反過來說就是……帶過兵的也未必合適。還沒有“選邊站”的中立朝臣紛紛倒吸一口涼氣,容相這話說得太尖銳了。
淩淮然黑著臉,狠狠地瞪向容克洵,鷹目狠戾。
“容相說得不錯。”一聲附和打破了僵持的局麵,卻讓朝臣更加迷惑了:今日董相是吃錯了藥?怎麽總是幫著死對頭說話?
董建林揚了揚短眉,慢悠悠地說道:“隻不過啊,話可要說全。這沒帶過兵的都可以勝任監軍一職,可見這帶過兵的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啊!”
青王微微眯眼,老三是什麽時候和他搭上夥的?哼,台閣的兩位一品大員是各歸其主了。
“王上!”董建林望向禦座,“軍國大事豈能兒戲,這監軍一職非三殿下莫屬!”
“王上!”容克洵瞪了老對頭一眼,急急開口,“七殿下為人寬厚親和,定能和韓將軍配合得當、一舉破敵!”
“那,列位卿家的意思呢?”淩準緩緩出聲。
“王上,臣覺得三殿下能夠勝任監軍一職。”
“臣願意以身家性命保薦七殿下!”
朝列一分為二,你一言,我一語,你賭咒,我發誓。吹胡子瞪眼,持笏對罵,真是比市集還要熱鬧。
戰圈之外聿寧涼涼地掃視爭鬥中的兩派,不經意的掃視卻讓他捕捉到一絲愜意的微笑。聿寧定睛望去,隻見侯列中那位傳說中的閑散侯爺臉上流露出幾分興味。眨眼之後再看,九殿下卻已恢複成疏懶之色。當日他閑居市井,寧侯可是三顧茅廬、力邀出仕。到如今他官居高位,這位卻不動聲色,每每碰到也隻是點頭一笑,全不似烈侯和榮侯的急邀之意。聿寧輕攏眉頭,暗自揣度,卻始終猜不透他的心思。他輕輕地搖了搖頭,無意間抬目,隻見禦座上的那位嘴角泛出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表情像極了……不,應該說寧侯像極了那位啊。
一粒香餌,不僅引出了數尾大魚,就連平時潛在塘底的都浮了上來。看清了,這下可全都看清了,隻剩下……青王定定地看了看座下,而後偏過頭,向得顯使了個眼色。
“嗯哼!”禦座上傳來一道尖細的清嗓聲。
剛才還爭得麵紅耳赤的朝臣陡然間沒了聲響。拿著白笏,偷偷看去,王上目光沉沉、麵色甚暗。眾臣戰戰兢兢地迴到朝列中,惴惴不安地低下頭。殿內安靜得隻能聽見風聲。
直到列位大臣的頭上浮起了虛汗,憋得快不能唿吸,青王才低低開口道:“翼然。”
寧侯眉梢微動,慢步走出,“兒臣在。”
“孤命你為此次北上助荊的監軍。”此言一出,眾臣均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睛。
“王上!”董、容二相急急出聲。
“二位卿家有意見?”淩準語調微揚,雙目危險地眯起,幽幽看向兩目流火的老三和老七,“抑或是,徹然和淮然對孤心懷不滿?”
“臣不敢。”
“兒臣不敢。”
四人皆退,不再言語。
“此次入荊,必經前幽之地,翼然在那裏生活了三年,對地貌人情更為熟悉。”淩準沉聲道,“翼然,韓愛卿。”
“兒臣在。”
“臣在。”
“出兵助荊,不容有失。”青王聲音微沉,“朝會後到禦書房來,孤再與你們細細商議。”
“兒臣遵旨。”
“臣遵旨。”
韓月殺偏過頭,向九殿下微微頷首。淩翼然隻是淡淡迴禮,很是生疏。
“至於外使一職,”青王掃視座下,“不知哪位卿家願意成為孤的口舌,向荊王討一口甜湯呢?”
列位大臣左顧右盼,躊躇不前。談判這活兒可不好幹,談成了那是應該的,要是談不成,迴來受罰事小,要是在異國丟了腦袋那可就冤枉了。
“臣願往。”清亮的聲音打破了沉悶的氣氛,眾人幸災樂禍地看向出言者。
聿寧朗聲說道:“臣願為使,為韓將軍和九殿下鋪好前途。”
“好!”青王讚許地看向他,“孤賜聿愛卿寶車一輛、金笏一把,禦林軍千人護駕。愛卿可放心大膽地前往荊地,孤在這裏等著你的好消息。”
“謝主隆恩,臣遵旨。”
日上三竿,青穹殿外朝臣們三三兩兩地並肩而行,小聲討論著剛才的朝議。
烈侯和榮侯一前一後跨出殿門,互視一眼,同時冷哼,轉身朝相反的兩個方向走去。
容克洵邁著步子,向南邊追去,“殿下慢點兒走,老夫跟不上了!”
淩徹然停下腳步,並不迴頭,整個人散發出揮之不去的怒氣。容克洵走到他身邊,小聲說道:“殿下應該高興才是。”
淩徹然擰著眉,迷惑地看向他。容克洵微微一笑,目露精光,“今日朝會有兩個驚喜。”右相伸出兩個手指,“其一,董建林那個老匹夫不再裝蒜,跳出來護主。老夫偷偷窺探了王上的神情,聖顏微異啊。”淩徹然踱步向前,容克洵跟在身側,繼續說道,“王上最恨暗中結黨,殿下與老夫那是甥舅關係,滿朝皆知。當日王上之所以保住董氏一派,那也是看在他尚未卷入奪嫡之爭,想用他來製約老夫。可如今這個老匹夫竟然和三殿下走到了一起,哼,王上一定悔不當初。如此看來,董建林那個老匹夫是在自掘墳墓。”
淩徹然微微頷首,“那第二個驚喜呢?”
“殿下也應該明白,若論資曆,監軍一職三殿下是誌在必得。”容克洵用白笏敲了敲掌心,“到嘴的鴨子就這麽飛了,想必此時,三殿下一定氣得想吐血啊。”淩徹然嘴角微揚,表情甚是愜意。“自從九殿下從幽國迴來,王後和老夫就一直盯著他,沒見有任何異動。再加上九殿下的母族隻是一方富紳,朝中全無支持,在十幾位殿下中算是最無害的一位。老夫幾番揣摩,覺得王上是為了平衡兩方勢力,才將監軍一職給了毫無利益牽扯的九殿下。這樣算來,還是我們賺了。”
“可是,”淩徹然嘴角微沉,“不能隨軍,那又怎麽拉攏韓將軍呢?此人甚是剛直,他那個妹妹又不解風情,這下可難辦了。”
“即便我們拉攏不成,也要確保韓月殺不為他人所用!”容克洵麵露狠色,“殿下別忘了,蛟城韓氏多戰鬼!”
淩徹然仰望藍天,輕輕地歎了口氣,“隻是可惜了!”
禦書房裏,青王端坐在桌案前,直直地望向牆上的地圖,“聿愛卿啊,你說荊王要怎樣迴禮才能答謝孤這次的傾力相助呢?”他眼眸微轉,瞥向站在最左邊的戶部尚書、此次出征的前使聿寧。
聿寧微微頷首,朗聲道:“臣以為,荊王唯有獻出沛、蘄、鋒三州方能顯出誠意。”
“沛、蘄、鋒三州?”青王略微詫異,與他同立的淩翼然和韓月殺也露出幾分訝色。
“是。”聿寧走到神鯤地圖前,拱了拱手,“談判其實就是在雙方的底線前進行妥協,臣竊以為荊王的底線應該在這一帶。”他的手指沿著國界向荊國境內縱深了約一指之遙,“若超過了這個範圍,荊王恐怕要另尋他助了。”
青王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嗯。”
“這五州之中,”聿寧指了指最西麵的土地,“桐州雖然有鐵礦,貢州雖然多金,但都與雍國接壤,得之恐為隱患。臣以為不如讓荊國留著這兩個州作為我國與雍國的緩衝地帶,不出三年此地必生事端,待這兩國兵戎相見之時,王上可就占了先手,幫誰都是贏,助誰都有利。”
淩準不住頷首,“愛卿真是深謀遠慮。”
“謝王上誇獎。”聿寧指著另外三州說道,“這沛州是樂水和酹河的交匯處,若取了此地,便可盤活前幽之地了。”
“盤活?”韓月殺低聲道。
“是,盤活。”聿寧指了指青國的東南四州,“韓將軍,蓮、蓉、芒、苜四州雖然盛產穀粱,但是農業的命脈卻一直掌握在雍國手中。昔日三家分幽,雍國可是占了先手。他們取得的西南四州均在酹河中遊,而我國所取的東南四州皆在下遊。若到了戰時,雍王設法斷了酹河,那糧倉也會變成蠻荒。如今若得了處於上遊的沛州,不僅可以解蓮、蓉、芒、苜四州之圍,而且還能扼住雍國的咽喉。因為酹河的上遊亦是樂水的上遊,樂水可是雍國的水脈啊!”
“妙,妙!”青王撫掌大笑。
“至於蘄州和鋒州,要這兩地不為其他隻為繁城。位於兩州交界處的繁城是前幽遺民心心念念的都城,是一個標誌。荊王取了此地卻沒有善加治理,引得前幽遺民怨聲載道。”
聽聞此言,韓月殺暗暗握緊拳頭,不自覺地挺直了身體。
“若王上能著力恢複繁城舊貌,那便可贏得前幽子民的心。更何況,繁城是佛教聖地,在佛教徒心中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修繕繁城,廣迎八方來客,王上的賢明必將遍傳天下。亂世之中,得民心者可事半功倍。”
“好!”青王猛地站起,“愛卿啊,你有如此智謀,為何不早點兒出山助孤啊,害得孤苦等了五年。”
聿寧微微傾身,“昔時臣執著於一紙家訓,空耗了數載時光。而後幸得佳友點醒,方才恍然大悟。”
青王仰首將滿滿一杯茶一口喝下,而後急急問道:“佳友?想必也是謀略非凡之人,能否為孤引薦?”
聿寧麵帶愁色,“那位友人才智應在臣之上,隻可惜我們隻有一麵之緣。此後臣四處尋找,渴望深交,那人卻再無消息。”
“可惜啊。”青王慢慢坐下,歎了口氣,“愛卿啊,你要早大軍一步趕到荊國,明日就要起程。今日孤就不留你了,等到你功成歸來,孤再擺下酒宴與你秉燭夜談。”
“臣遵旨。”聿寧向淩準行了個禮,看向另外二人,“九殿下、韓將軍,聿某就先行一步了。”
“大人保重。”韓月殺拱了拱手。
淩翼然頷首而笑,“本侯在前方等著聿尚書的好消息。”
聿寧走後,青王倚在長椅上並未出聲,隻是習慣性地敲起手指,直到茶盞裏的水涼了,方才幽幽開口道:“韓愛卿。”
“臣在。”韓月殺抱拳傾身。
“實話實說,此次出兵你有幾分勝算?”
“六分。”
“六分?”青王停止敲指,目光微沉。
韓月殺挺直胸膛,深邃的眼中流溢出懇切之色,“此次出兵雖然是荊王所請,但在荊國民眾心中我軍依舊不義,反抗必不可少。不過為了王上的英名,為了長遠大計,臣是斷不能對手無寸鐵的荊民下狠手的。”
青王擰著眉,不時頷首。
“朝議中臣有一句話沒能來得及說。”韓月殺抱拳道。
“哦?”青王來了興致,“愛卿請說。”
“列位同僚皆說雍國可能與我軍搶著助荊勤王,可是據臣對雍國明王的了解,雍軍與荊國外戚聯手的可能性更大。”
青王驚得猛地站起,在偌大的禦書房裏來迴踱步。半晌,他停下腳步,沉聲問道:“愛卿所說的六分,可考慮到這點了?”
韓月殺抬起頭,目光堅定,“是。”
“嗯,還好,還好。”淩準慢慢坐迴長椅,目光淩厲地看向一言不發的兒子,“翼然,作為監軍,你有何計策?”
淩翼然迎著暖暖的秋陽微微一笑,眉宇之間滿是自信,“兒臣又為韓將軍增添三分把握。”
“三分?”青王語帶興奮,“說說。”
“雍國的國主不是明王陳紹,而是雍王陳煒。”淩翼然眼波流轉,看向地圖,“先前養城之事已經鬧得沸沸揚揚,隻是明王力保前幽二侯,此事才漸漸平息。兒臣認為火焰雖熄,星火仍在。父王不如往上加一堆柴,讓火勢重燃。一旦國內不穩,雍王又何談助荊勤王,抑或是幫助荊國外戚呢?”
青王眼含興味,對淩翼然是看了又看,瞧了又瞧。
果然啊,果然!
“至於荊國之民,”淩翼然麵對青王探究的目光不閃不避,“也可為我所用啊。”
“月殺不才,請殿下賜教。”
“若是外戚之軍四處殺人放火、殘殺無辜百姓,那會怎麽樣呢?”淩翼然笑得輕快。
“可是敵方若是不殺呢?”韓月殺眉梢微動,恍然大悟道,“殿下的意思是……”
“將軍果然是聰明人。”
“還有一分呢?”淩準沒了先前的急色,慢悠悠地拿起茶盞。
“還有一分便是地利。”淩翼然優雅地欠了欠身,“兒臣在前幽時,無意中得到了前幽的重寶,六國坤輿圖。”
此言一出,驚得淩準手上一滑,嘩的一聲杯盞落地。
韓月殺亦愣在原地,瞠目結舌地望著笑意淺淺的主子。
六國坤輿圖是震朝地學家章廣利曆時三十六載,踏遍千山萬水,方才繪成的地圖。此圖在軍事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荊王攻入繁都之時,曾派人四處搜尋此圖,結果並未發現。原來這個寶貝早就落入了淩翼然的手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小九啊,孤真是小看你了。”淩準輕聲道。
淩翼然恭順地低下頭,並不出聲。
“很好,很好。”青王略顯疲憊地靠在椅背上,“得顯,把那份詔書拿給韓愛卿。”
“是。”得顯從書架上取下一卷黃絹,恭敬地遞給韓月殺,“將軍。”
韓月殺皺了皺眉,接過剛要打開,隻聽青王低啞的聲音傳來,“迴去再看,孤累了,你們下去吧。”
“是。”
人去殿空,青王淩準坐在桌案前,顯出幾分老態。
暖兒啊,孤答應你的怕是不能實現了。他半喜半憂地望向湛藍的天空,允之允之,你的意思是讓翼然放下一切,離開孤獨的王宮,將禦座允給他人。可是,事實卻恰恰相反啊,允之允之,允之翼然,孤也在不知不覺中著了兒子的道啊。
青王深深地歎了口氣,“得顯。”
“王上。”內侍柔聲答應。
“孤是不是老了?”他語調低沉。
得顯瞪圓眼睛,望向座中。淩準花白的頭發隨著殿中的流風輕輕地飄起,臉上深深淺淺地刻著時間的足跡。同樣的一張臉,同樣的一個人,以前瞧著也不覺得,今日怎麽忽然見老了?得顯低下頭,違心道:“在奴才眼中,王上永遠年輕。”
“哼,油嘴滑舌。”淩準站起身走到殿外,望著遠去的那道英姿勃發的身影,嘴角微微勾起,“孤老了,是老了。”
香餌一粒縠紋起,水深魚滑白鷺饑。
日落西山飽腹時,卻成他人網中禽。
漁翁,得利。
青穹殿裏,朝臣恭立,頷首持笏,悄然不語。
“各位卿家都聽到荊王的求援書了,有何看法?”座上,青王淩準睨視下方。
左右兩列各站出一個人來,異口同聲道:“臣以為……”
兩人互視一眼,目光纏鬥。半晌,站於右邊的人揚了揚手,溫聲道:“董相先請。”短眉男子搖了搖手,“不不不,容相先說。”
庫府僉事偷偷地瞥了眼座上,隻見青王挑著眉,並不開口,隻是略帶興味地看著二人推讓。聖意難測啊,先前帛修院兩位尚書聯名上書彈劾左相,就在眾人都以為董建林官運已盡之際,峰迴路轉,負責查辦此事的刑獄寺太卿洛寅竟然宣布左相無辜,罪名皆是捏造。上書的兩位大人皆被罷官解職,右相一派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帛修院朝官雖有不滿,但亦不敢多言,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王上的意思。而後……
“兩位大人再客氣下去,列位同僚可是要等急了。”一個身著紫色官袍的清俊男子笑道。
而後,朝堂裏暗流洶湧,凡四品以上的官員無不覬覦帛修院空下來的尚書一職,尤其是戶部的那個肥缺。誰知,就在眾人四處奔走之時,一紙詔書將戶部尚書的官帽戴在了這位江東名士聿寧的頭上。
“既然如此,”容克洵窺視了一下青王的臉色,向董建林拱了拱手,“那老夫便先拋磚引玉了。”
“請。”董建林向後退了兩步。
“王上。”容克洵抬起頭,“臣以為此為天賜良機!”
“哦?”青王垂眼笑看,“良機?”
“是,荊國內禍堪比前幽大亂,實在是我王開疆辟土的大好時機!”容克洵語氣略顯興奮,“文氏一族把持朝政已逾十載,可謂是天怒人怨。荊王此次怒殺文貴妃,親斬太後胞弟,文太後大怒,整其舊部逼王退位。而荊王因無實權,隻能求助我國。若能出兵,那可是打著助荊平亂的旗號,是名正言順啊!”
“嗯,此言極是!”
“是啊。”
周圍不時有人小聲附和。
青王不驚不喜,看向另一人,“董愛卿覺得呢?”
“啟稟王上,臣認為容相所言甚是。”
“怎麽?”青王語調微揚,似有三分戲謔,“今日你們不爭了?”
此言一出,容、董微愣,心中惴惴,垂首而立。
“王上。”一名瘦削男子出列,聲音略顯沙啞,“臣認為不可。”
“何愛卿,說說。”青王以拳掩口,忍住咳嗽,胸膛起伏,臉頰憋紅。座下射來一道了然的目光,青王眉頭輕皺,再看去,卻已消失不見。
監察院禦史何岩挺直脊背,掃視四周,一板一眼地說道:“諸位難道忘了前幽的教訓了嗎?”
朝列中,韓月殺微微一怔,不自覺地捏緊白笏。
“當年荊雍設局,巧誘前幽倉皇出兵。結果呢,幹州一役,前幽損兵折將,直接走上了亡國之路。”何岩的麵部線條很是方直,像極了他耿直不屈的個性,“兩位丞相切不可為眼前的蠅頭小利而喪失警惕。”
容克洵臉上流露出些許尷尬,偷偷瞥了一眼座上。青王麵容淡淡,看不出喜怒。在王上沒發話之前,先靜觀其變吧。
“哦?何禦史是怕曆史重演?”董建林挑了挑短眉。
“是!”何岩清晰地應道。
“其實最有資格說這話的並不是何大人啊。”董建林走到朝列之前,對著一名紅袍官員拱了拱手,“是不是啊,洛大人?”
容克洵冷笑一聲。自從洛寅被七殿下納入麾下,這老匹夫非但忘了他的救命之恩,反而三番五次地暗指他的降臣身份,借以籠絡那些朝中的本土中堅派,真是忘恩負義。
洛寅慢慢抬起頭,清清淡淡地一笑,“董相太抬舉老夫了。”
“唉,洛大人可是親身經曆過那次國恥的,”董建林笑得親和,“就以過來人的身份給我們說說吧。”
“洛愛卿。”空曠的大殿裏迴蕩著青王低沉的聲音,“孤準你暢所欲言。”
洛寅心頭微動,深深地低下頭行了個禮,“謝王上隆恩。”再抬起頭,卻見他的眼中閃動著睿智神采,“前幽之所以中計原因不外有三,其一,荊雍謀劃甚久,計謀毒辣。其二,幽王秦褚好大喜功,疑心良將。其三,”他斂容正色,“朝有佞臣,宮藏奸妃,不得不亡。”他抬起頭,目光清澈,語氣堅定,“今觀之,這三點均不成立。”
“哦?”青王坐直身體,興致盎然。
“臣今日研讀了荊國律法,發現荊國大亂已是注定,不過是早晚之事。法乃是國之骨架,若這個骨架從一開始就向一邊歪斜,那國之崩壞就是必然。”響亮的聲音迴蕩在殿內,“雖然荊王生性懦弱,但如今他殺妻弑舅之舉已是覆水難收。兩國交戰求助第三國,那可以算是尋常之舉。然國之內亂,竟懇求他國平定,這就是非常之舉了。荊王此舉說明,他已危矣。由此觀之,若是以出兵相誘,荊王情急之下或許會割地求全。”
此言一出,青王的眼中流溢出激賞之意。
“若王上遲疑,這個便宜恐被雍國占去。”洛寅微微頷首,“畢竟為保萬全,荊王一定會向各國求援。而梁翼二國多半會想到前幽的經曆而稍稍遲疑,隻有那雍國,乃是虎狼之邦,一定會毅然前往。”
眾臣不住頷首,流露出幾分急色。隻有戶部尚書聿寧一臉欣喜,他目帶興奮地看向洛寅,心中滿是惺惺相惜之情。
“再說這第二點。”洛寅言辭懇切,“臣經曆兩朝,侍奉過兩位王上,自有心得。臣口拙,最不擅歌功頌德。然,有一句話臣不得不說,且發自肺腑。”他抬起頭,直直地望向禦座,深深地一揖,“幸得明主!”
青王淩準眼眸微動,嘴邊的線條有一絲柔和。
洛寅慢慢起身,聲音微厲,“這第三點,草草觀之,三閣各行其是,朝內甚是祥和。待細察之,才發現隱憂仍在。雖然王上廣納賢才,但朝內卻有阻逆之流。”眾人不禁看向麵色微窘的董相,“王上,臣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能等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那一天。”
淩準兩手緊握禦座,不住悶咳。
“王上。”得顯捧來一塊絹帕,青王不耐煩地揮揮手,急急咽下喉中的甜腥,直直地看向座下。
洛寅環視周圍,“老夫妄自揣度,這應該是列位同僚的共同願望吧。”
百官窺視青王的麵色,聞言不住頷首。
“試問,若從東海到西疆,從北地到南灣皆為我主之土,那又何談異鄉客、他邦臣呢?”洛寅轉過身,目光淩厲,“董相,您說呢?”
董建林訕訕一笑,“對,甚對。”
青王垂目看向朝列正中的侯列,十幾個兒子神態各異,煞是有趣。老七麵色依舊溫煦,隻是眼中有藏不住的得意。老三臉色微青,看來對董相的表現甚是不滿。嗯?青王略微坐直身體,隻見老十二淩默然的濃眉微皺。這孩子不是對朝議向來提不起興致嗎?怎麽今日倒用心起來了?難道,他也加入黨爭了?真是有意思。青王摸了摸下巴,瞧見淩翼然懶懶地打了個哈欠,青王玩味地注視著他,心道:小九啊,孤唯一看不透的就是你。
“王上。”又一人從朝列中站出,“洛大人的一席話,臣甚是讚同,請王上出兵助荊。”
數十人持笏走出,跪伏在地,齊聲道:“臣等請王上出兵。”
“眾位愛卿請起。”淩準揚了揚手,“既然如此,孤決定出兵助荊勤王!”
“我主英明!”座下傳來激動的喊聲。
“韓愛卿。”青王低低叫道。
韓月殺從武將那列走出,持笏應聲,“臣在。”
“孤命你率十萬精兵,三日後起程。”青王站起身,威嚴地望向座下,“務必要趕在雍軍之前解除荊王之危!”
“臣領命!”
“至於監軍一職,”淩準似笑非笑地看向座下,“不知道哪一位愛卿願意奔赴前線啊?”
監軍啊,真是一個好差事。眾臣暗忖:這仗若是打贏了,論功行賞之時,定少不了監軍一份。若是輸了,隻要將過錯推給將帥,亦可獨善其身。不過,有那兩位在,這樣的好活兒哪裏輪得上我們這些臣子啊?想到這裏,一些人不禁看了看侯列。
老三和老七對看一眼,同時出聲,“兒臣願為父王分憂。”
“哦?”淩準理了理黃袍,慢慢坐下,“淮然你年長,先讓徹然說。”
“是。”老三不情願地站迴侯列。
“不到沙場不見血,哪裏算是好兒郎?”淩徹然笑得溫和,“還請父王賞兒臣一個機會,讓兒臣到邊關見識見識,長長血性。”
“嗯,孤這一生成長最快的時候便是當年與王兄戍邊的那段日子。”青王點了點頭,看向身體緊繃的老三,“淮然,你說吧。”
“謝父王。”烈侯淩淮然挺直身體,挑釁地看向榮侯淩徹然,“七弟若想體味軍旅生活,不如像父王那樣去戍邊,拿行軍打仗來長見識這是不是有點兒兒戲?”他輕笑一聲,朗聲說道,“父王,兒臣在西北兵營中待過些時日,對軍中事宜算是熟悉。兒臣願助韓將軍一臂之力,擔任監軍一職。”
“三殿下。”容克洵拱了拱手,笑笑地看著淩淮然,“沒帶過兵,不意味著一定不合適。”
這話反過來說就是……帶過兵的也未必合適。還沒有“選邊站”的中立朝臣紛紛倒吸一口涼氣,容相這話說得太尖銳了。
淩淮然黑著臉,狠狠地瞪向容克洵,鷹目狠戾。
“容相說得不錯。”一聲附和打破了僵持的局麵,卻讓朝臣更加迷惑了:今日董相是吃錯了藥?怎麽總是幫著死對頭說話?
董建林揚了揚短眉,慢悠悠地說道:“隻不過啊,話可要說全。這沒帶過兵的都可以勝任監軍一職,可見這帶過兵的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啊!”
青王微微眯眼,老三是什麽時候和他搭上夥的?哼,台閣的兩位一品大員是各歸其主了。
“王上!”董建林望向禦座,“軍國大事豈能兒戲,這監軍一職非三殿下莫屬!”
“王上!”容克洵瞪了老對頭一眼,急急開口,“七殿下為人寬厚親和,定能和韓將軍配合得當、一舉破敵!”
“那,列位卿家的意思呢?”淩準緩緩出聲。
“王上,臣覺得三殿下能夠勝任監軍一職。”
“臣願意以身家性命保薦七殿下!”
朝列一分為二,你一言,我一語,你賭咒,我發誓。吹胡子瞪眼,持笏對罵,真是比市集還要熱鬧。
戰圈之外聿寧涼涼地掃視爭鬥中的兩派,不經意的掃視卻讓他捕捉到一絲愜意的微笑。聿寧定睛望去,隻見侯列中那位傳說中的閑散侯爺臉上流露出幾分興味。眨眼之後再看,九殿下卻已恢複成疏懶之色。當日他閑居市井,寧侯可是三顧茅廬、力邀出仕。到如今他官居高位,這位卻不動聲色,每每碰到也隻是點頭一笑,全不似烈侯和榮侯的急邀之意。聿寧輕攏眉頭,暗自揣度,卻始終猜不透他的心思。他輕輕地搖了搖頭,無意間抬目,隻見禦座上的那位嘴角泛出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表情像極了……不,應該說寧侯像極了那位啊。
一粒香餌,不僅引出了數尾大魚,就連平時潛在塘底的都浮了上來。看清了,這下可全都看清了,隻剩下……青王定定地看了看座下,而後偏過頭,向得顯使了個眼色。
“嗯哼!”禦座上傳來一道尖細的清嗓聲。
剛才還爭得麵紅耳赤的朝臣陡然間沒了聲響。拿著白笏,偷偷看去,王上目光沉沉、麵色甚暗。眾臣戰戰兢兢地迴到朝列中,惴惴不安地低下頭。殿內安靜得隻能聽見風聲。
直到列位大臣的頭上浮起了虛汗,憋得快不能唿吸,青王才低低開口道:“翼然。”
寧侯眉梢微動,慢步走出,“兒臣在。”
“孤命你為此次北上助荊的監軍。”此言一出,眾臣均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睛。
“王上!”董、容二相急急出聲。
“二位卿家有意見?”淩準語調微揚,雙目危險地眯起,幽幽看向兩目流火的老三和老七,“抑或是,徹然和淮然對孤心懷不滿?”
“臣不敢。”
“兒臣不敢。”
四人皆退,不再言語。
“此次入荊,必經前幽之地,翼然在那裏生活了三年,對地貌人情更為熟悉。”淩準沉聲道,“翼然,韓愛卿。”
“兒臣在。”
“臣在。”
“出兵助荊,不容有失。”青王聲音微沉,“朝會後到禦書房來,孤再與你們細細商議。”
“兒臣遵旨。”
“臣遵旨。”
韓月殺偏過頭,向九殿下微微頷首。淩翼然隻是淡淡迴禮,很是生疏。
“至於外使一職,”青王掃視座下,“不知哪位卿家願意成為孤的口舌,向荊王討一口甜湯呢?”
列位大臣左顧右盼,躊躇不前。談判這活兒可不好幹,談成了那是應該的,要是談不成,迴來受罰事小,要是在異國丟了腦袋那可就冤枉了。
“臣願往。”清亮的聲音打破了沉悶的氣氛,眾人幸災樂禍地看向出言者。
聿寧朗聲說道:“臣願為使,為韓將軍和九殿下鋪好前途。”
“好!”青王讚許地看向他,“孤賜聿愛卿寶車一輛、金笏一把,禦林軍千人護駕。愛卿可放心大膽地前往荊地,孤在這裏等著你的好消息。”
“謝主隆恩,臣遵旨。”
日上三竿,青穹殿外朝臣們三三兩兩地並肩而行,小聲討論著剛才的朝議。
烈侯和榮侯一前一後跨出殿門,互視一眼,同時冷哼,轉身朝相反的兩個方向走去。
容克洵邁著步子,向南邊追去,“殿下慢點兒走,老夫跟不上了!”
淩徹然停下腳步,並不迴頭,整個人散發出揮之不去的怒氣。容克洵走到他身邊,小聲說道:“殿下應該高興才是。”
淩徹然擰著眉,迷惑地看向他。容克洵微微一笑,目露精光,“今日朝會有兩個驚喜。”右相伸出兩個手指,“其一,董建林那個老匹夫不再裝蒜,跳出來護主。老夫偷偷窺探了王上的神情,聖顏微異啊。”淩徹然踱步向前,容克洵跟在身側,繼續說道,“王上最恨暗中結黨,殿下與老夫那是甥舅關係,滿朝皆知。當日王上之所以保住董氏一派,那也是看在他尚未卷入奪嫡之爭,想用他來製約老夫。可如今這個老匹夫竟然和三殿下走到了一起,哼,王上一定悔不當初。如此看來,董建林那個老匹夫是在自掘墳墓。”
淩徹然微微頷首,“那第二個驚喜呢?”
“殿下也應該明白,若論資曆,監軍一職三殿下是誌在必得。”容克洵用白笏敲了敲掌心,“到嘴的鴨子就這麽飛了,想必此時,三殿下一定氣得想吐血啊。”淩徹然嘴角微揚,表情甚是愜意。“自從九殿下從幽國迴來,王後和老夫就一直盯著他,沒見有任何異動。再加上九殿下的母族隻是一方富紳,朝中全無支持,在十幾位殿下中算是最無害的一位。老夫幾番揣摩,覺得王上是為了平衡兩方勢力,才將監軍一職給了毫無利益牽扯的九殿下。這樣算來,還是我們賺了。”
“可是,”淩徹然嘴角微沉,“不能隨軍,那又怎麽拉攏韓將軍呢?此人甚是剛直,他那個妹妹又不解風情,這下可難辦了。”
“即便我們拉攏不成,也要確保韓月殺不為他人所用!”容克洵麵露狠色,“殿下別忘了,蛟城韓氏多戰鬼!”
淩徹然仰望藍天,輕輕地歎了口氣,“隻是可惜了!”
禦書房裏,青王端坐在桌案前,直直地望向牆上的地圖,“聿愛卿啊,你說荊王要怎樣迴禮才能答謝孤這次的傾力相助呢?”他眼眸微轉,瞥向站在最左邊的戶部尚書、此次出征的前使聿寧。
聿寧微微頷首,朗聲道:“臣以為,荊王唯有獻出沛、蘄、鋒三州方能顯出誠意。”
“沛、蘄、鋒三州?”青王略微詫異,與他同立的淩翼然和韓月殺也露出幾分訝色。
“是。”聿寧走到神鯤地圖前,拱了拱手,“談判其實就是在雙方的底線前進行妥協,臣竊以為荊王的底線應該在這一帶。”他的手指沿著國界向荊國境內縱深了約一指之遙,“若超過了這個範圍,荊王恐怕要另尋他助了。”
青王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嗯。”
“這五州之中,”聿寧指了指最西麵的土地,“桐州雖然有鐵礦,貢州雖然多金,但都與雍國接壤,得之恐為隱患。臣以為不如讓荊國留著這兩個州作為我國與雍國的緩衝地帶,不出三年此地必生事端,待這兩國兵戎相見之時,王上可就占了先手,幫誰都是贏,助誰都有利。”
淩準不住頷首,“愛卿真是深謀遠慮。”
“謝王上誇獎。”聿寧指著另外三州說道,“這沛州是樂水和酹河的交匯處,若取了此地,便可盤活前幽之地了。”
“盤活?”韓月殺低聲道。
“是,盤活。”聿寧指了指青國的東南四州,“韓將軍,蓮、蓉、芒、苜四州雖然盛產穀粱,但是農業的命脈卻一直掌握在雍國手中。昔日三家分幽,雍國可是占了先手。他們取得的西南四州均在酹河中遊,而我國所取的東南四州皆在下遊。若到了戰時,雍王設法斷了酹河,那糧倉也會變成蠻荒。如今若得了處於上遊的沛州,不僅可以解蓮、蓉、芒、苜四州之圍,而且還能扼住雍國的咽喉。因為酹河的上遊亦是樂水的上遊,樂水可是雍國的水脈啊!”
“妙,妙!”青王撫掌大笑。
“至於蘄州和鋒州,要這兩地不為其他隻為繁城。位於兩州交界處的繁城是前幽遺民心心念念的都城,是一個標誌。荊王取了此地卻沒有善加治理,引得前幽遺民怨聲載道。”
聽聞此言,韓月殺暗暗握緊拳頭,不自覺地挺直了身體。
“若王上能著力恢複繁城舊貌,那便可贏得前幽子民的心。更何況,繁城是佛教聖地,在佛教徒心中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修繕繁城,廣迎八方來客,王上的賢明必將遍傳天下。亂世之中,得民心者可事半功倍。”
“好!”青王猛地站起,“愛卿啊,你有如此智謀,為何不早點兒出山助孤啊,害得孤苦等了五年。”
聿寧微微傾身,“昔時臣執著於一紙家訓,空耗了數載時光。而後幸得佳友點醒,方才恍然大悟。”
青王仰首將滿滿一杯茶一口喝下,而後急急問道:“佳友?想必也是謀略非凡之人,能否為孤引薦?”
聿寧麵帶愁色,“那位友人才智應在臣之上,隻可惜我們隻有一麵之緣。此後臣四處尋找,渴望深交,那人卻再無消息。”
“可惜啊。”青王慢慢坐下,歎了口氣,“愛卿啊,你要早大軍一步趕到荊國,明日就要起程。今日孤就不留你了,等到你功成歸來,孤再擺下酒宴與你秉燭夜談。”
“臣遵旨。”聿寧向淩準行了個禮,看向另外二人,“九殿下、韓將軍,聿某就先行一步了。”
“大人保重。”韓月殺拱了拱手。
淩翼然頷首而笑,“本侯在前方等著聿尚書的好消息。”
聿寧走後,青王倚在長椅上並未出聲,隻是習慣性地敲起手指,直到茶盞裏的水涼了,方才幽幽開口道:“韓愛卿。”
“臣在。”韓月殺抱拳傾身。
“實話實說,此次出兵你有幾分勝算?”
“六分。”
“六分?”青王停止敲指,目光微沉。
韓月殺挺直胸膛,深邃的眼中流溢出懇切之色,“此次出兵雖然是荊王所請,但在荊國民眾心中我軍依舊不義,反抗必不可少。不過為了王上的英名,為了長遠大計,臣是斷不能對手無寸鐵的荊民下狠手的。”
青王擰著眉,不時頷首。
“朝議中臣有一句話沒能來得及說。”韓月殺抱拳道。
“哦?”青王來了興致,“愛卿請說。”
“列位同僚皆說雍國可能與我軍搶著助荊勤王,可是據臣對雍國明王的了解,雍軍與荊國外戚聯手的可能性更大。”
青王驚得猛地站起,在偌大的禦書房裏來迴踱步。半晌,他停下腳步,沉聲問道:“愛卿所說的六分,可考慮到這點了?”
韓月殺抬起頭,目光堅定,“是。”
“嗯,還好,還好。”淩準慢慢坐迴長椅,目光淩厲地看向一言不發的兒子,“翼然,作為監軍,你有何計策?”
淩翼然迎著暖暖的秋陽微微一笑,眉宇之間滿是自信,“兒臣又為韓將軍增添三分把握。”
“三分?”青王語帶興奮,“說說。”
“雍國的國主不是明王陳紹,而是雍王陳煒。”淩翼然眼波流轉,看向地圖,“先前養城之事已經鬧得沸沸揚揚,隻是明王力保前幽二侯,此事才漸漸平息。兒臣認為火焰雖熄,星火仍在。父王不如往上加一堆柴,讓火勢重燃。一旦國內不穩,雍王又何談助荊勤王,抑或是幫助荊國外戚呢?”
青王眼含興味,對淩翼然是看了又看,瞧了又瞧。
果然啊,果然!
“至於荊國之民,”淩翼然麵對青王探究的目光不閃不避,“也可為我所用啊。”
“月殺不才,請殿下賜教。”
“若是外戚之軍四處殺人放火、殘殺無辜百姓,那會怎麽樣呢?”淩翼然笑得輕快。
“可是敵方若是不殺呢?”韓月殺眉梢微動,恍然大悟道,“殿下的意思是……”
“將軍果然是聰明人。”
“還有一分呢?”淩準沒了先前的急色,慢悠悠地拿起茶盞。
“還有一分便是地利。”淩翼然優雅地欠了欠身,“兒臣在前幽時,無意中得到了前幽的重寶,六國坤輿圖。”
此言一出,驚得淩準手上一滑,嘩的一聲杯盞落地。
韓月殺亦愣在原地,瞠目結舌地望著笑意淺淺的主子。
六國坤輿圖是震朝地學家章廣利曆時三十六載,踏遍千山萬水,方才繪成的地圖。此圖在軍事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荊王攻入繁都之時,曾派人四處搜尋此圖,結果並未發現。原來這個寶貝早就落入了淩翼然的手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小九啊,孤真是小看你了。”淩準輕聲道。
淩翼然恭順地低下頭,並不出聲。
“很好,很好。”青王略顯疲憊地靠在椅背上,“得顯,把那份詔書拿給韓愛卿。”
“是。”得顯從書架上取下一卷黃絹,恭敬地遞給韓月殺,“將軍。”
韓月殺皺了皺眉,接過剛要打開,隻聽青王低啞的聲音傳來,“迴去再看,孤累了,你們下去吧。”
“是。”
人去殿空,青王淩準坐在桌案前,顯出幾分老態。
暖兒啊,孤答應你的怕是不能實現了。他半喜半憂地望向湛藍的天空,允之允之,你的意思是讓翼然放下一切,離開孤獨的王宮,將禦座允給他人。可是,事實卻恰恰相反啊,允之允之,允之翼然,孤也在不知不覺中著了兒子的道啊。
青王深深地歎了口氣,“得顯。”
“王上。”內侍柔聲答應。
“孤是不是老了?”他語調低沉。
得顯瞪圓眼睛,望向座中。淩準花白的頭發隨著殿中的流風輕輕地飄起,臉上深深淺淺地刻著時間的足跡。同樣的一張臉,同樣的一個人,以前瞧著也不覺得,今日怎麽忽然見老了?得顯低下頭,違心道:“在奴才眼中,王上永遠年輕。”
“哼,油嘴滑舌。”淩準站起身走到殿外,望著遠去的那道英姿勃發的身影,嘴角微微勾起,“孤老了,是老了。”
香餌一粒縠紋起,水深魚滑白鷺饑。
日落西山飽腹時,卻成他人網中禽。
漁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