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澄放下奏折,眼角看向一念,道:“國師怎麽看?”“陛下命格奇異,”一念一手枕額,一手勾著梁澄垂至臀部的烏發,姿態慵懶,看似渾不在意,慢悠悠道:“天下莫有女子可堪相配,如若不然……”“不然會怎樣?”梁澄跟著配合道,露出一副又驚又怒的神情。一念眼裏閃過一絲笑意,將人摟進懷裏,低聲威嚇道:“不然國師大人就要發怒了,到時直接把陛下帶走關進山洞裏日日操幹,讓你還敢納後。”“哈哈哈,”梁澄捧住腹部大笑數聲,他抹掉眼角笑出的濕意,忍笑道:“說罷,這事該怎麽迴?”“迴什麽迴,當做沒看到!”一念左臉寫著煩人,右臉畫著嫌棄,難得情緒如此外露。梁澄看著心中一暖,起身跪在一念腿間,撫著他的臉頰,對著他的鼻尖輕輕一吻,道:“我明日親自駁迴,這下開心了罷。”一念一手向後撐著床榻,一手抬起按住梁澄後腰,抬頭望著梁澄,輕聲道:“我知道你不會納後的,這事還是暫且壓下,石尚書為人耿直,不過是被人推出來的出頭鳥,曾經還是你的老師,你也不好駁他的麵子。”梁澄明白一念的顧慮,自他即位以來,朝堂經過一番清理,難免動及一些世族,為求穩妥,一些人就打起了後宮的主意,畢竟後宮素來就是朝堂的縮影。他緩緩地摩挲著一念的眉眼,聲音裏帶著安撫,“我知道了,你別擔心。”一念抱住梁澄的腰身,將頭靠在他的小腹上,閉著雙眼,輕輕地蹭了下,神色安謐而寧和,仿佛此刻所依是個可以讓放他卸下一切煩憂紛雜的隔世山穀。……翌日,石尚書果然出列請奏納後一事,一時滿朝複議。梁澄嘴角保持著一絲恰到好處的弧度,既讓人覺得仁厚寬和,又帶著高高在上不可冒犯的尊貴,眼神平靜無波,讓人猜不出喜怒,他一直沉默地聽著底下眾臣的討論,不言不語,朝臣漸漸發覺一絲怪異,聲音也跟著小了下去。終於,梁澄雙唇微啟,聲音中正平和,卻又不失威嚴。“眾愛卿……”他緩緩得停了下來,視線淡淡地掃過底下,在幾處停留得久了些,被他注視著的大臣不由將臉低得更低,見狀梁澄這才繼續說道:“所言極是。”還不等眾人彎腰大唿“陛下英明”,就聽得梁澄一聲擲地有聲的“但是”,聲音裏透著威勢和果決。“大齊經年天災,民生凋敝,又有外虜虎視眈眈,正是危急之秋,朝堂上下,本該宮中府中,俱為一體,卻出了個二王之亂,蓋因朝中牽涉後宮過甚,世族各自結黨擁護各王,以期從龍之功,才有從此亂!”梁澄把畫說得這麽直白,頓時有不少打算將族中適齡女子送入宮中的大臣汗流浹背。“禍起蕭牆,同室操戈,”梁澄一字一字地吐出這八字來,庭下眾臣於是一個個跪倒在地,這種事情從來都不新鮮,大家向來諱莫如深,隻因皇家總要維持著體麵,他們怎會料到,梁澄竟會如此直言不諱地說了出來,還是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麵!“曆朝曆代,兄弟鬩牆屢屢可見,眾愛卿,你們說此事該如何避免?”庭下一片寂靜,梁澄輕笑一聲,道:“愛卿們若是想不出,朕倒是有個主意。”不等眾人反應,梁澄直接朗聲定錘道:“朕宣旨,後宮廢除妃製,僅餘中宮後位,皇後一族,三服之內,不得領實職,朕意已決,若有異議,革職勿論,散朝。”言畢,梁澄起身離殿,留下滿庭大臣麵麵相覷。第83章直到梁澄的身影完全消失在大殿之後,滿朝文武這才開始議論紛紛,一念身為國師,被賜出庭議政,獨獨立於皇位下方左手邊,是最靠近梁澄的地方。他將跟在梁澄背上的目光收迴,看似隨意的一個轉頭,卻直直對上李度秋探究的視線,方才梁澄一說出旨意,他便察覺到李度秋落在他身上的目光。看來李度秋以為這是他出的主意,一念心中蕩過一圈柔波,想到梁澄這麽做都是為了自己,嘴角就忍不住往上一翹,這般神情,看在李度秋眼裏,倒像是一種承認,於是李度秋點了點頭,便轉身離殿,一些打算向李度秋打探消息的朝臣也跟著往外走去。這時也有幾人向一念圍了上去,開口刺探道:“也不知陛下此念是何時就有的,此等大事,我等事前竟不曾聽聞絲毫風聲,國師大人深得陛下信重,伴駕左右,可知陛下這迴是……”一念迴以一記高深莫測的眼神,嘴角不著痕跡地微微一勾,雙掌合十道:“陛下既有決斷,我等臣子,自當謹遵聖諭。”“這……”那幾人麵麵相覷,其中一人不甘心道:“事關天家子嗣,大齊社稷,怎可如此兒戲?”一念撩起眼皮,淡淡地看了眼說話之人,對方正是禦史中丞溫匡,膝下嫡長孫女剛剛及笄不久,正是入宮的好年紀。“溫禦史此言差矣,陛下自幼恭儉仁厚,謙讓穩重,此令必是經過深思熟慮,又怎會這拿天下社稷當做兒戲?”最後一句,一念說得又緩又慢,語氣中頗有閑庭信步的隨適,溫禦史卻忽然覺得脊背一涼,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隻好以為是自個兒心虛。見一念這兒刀槍不入,眾人又看向石尚書,這人剛直不阿,又最是看重禮法規矩,大家都以為他會站出來反對梁澄,結果對方從剛才道現在,竟一句話也沒有,手裏端著玉笏,低頭沉思。“石尚書,您看這……”石光遠撫了把白須,道:“待老夫求見陛下。”眾人心裏頓時舒了一口氣。散朝不久後,梁澄迴到勤政殿,還沒喝上幾口茶,侍監便傳石尚書求見。梁澄並不意外,在石尚書行過禮後,便吩咐侍監看座。“謝陛下體恤。”石尚書不卑不亢謝過,緩緩落座,脊背自然挺直,正是老鬆尤有勁節。“老師可是為了廢除妃製一事而來?”“陛下英明,”石尚書上身俯了俯,道:“後宮幹涉重大,如今朝中人心浮動,此事還請陛下三思。”梁澄眉尾一挑,有些驚訝石尚書對他今早有違禮法的旨意竟然不是非常抵製,對方所慮,正是朝堂人心不穩一事。“如今天物不豐,黎民維艱,正是開源節流之時,妃製一除,皇宮便可減下許多開支,下月各地便會選送良女男童入宮,亦可一率裁去,正是夏收之時,也好稍緩百姓人丁之難。”“陛下仁厚,”石尚書眼裏流露出一絲讚賞,當初在大相國寺沒能勸住梁澄出家,他便落下了心病,自己教出的儲君,仁明賢德,不出意外將來定是一代明君,結果竟然當眾出家,若非他心智堅定,隻怕早已吐血倒地,臥床不起。好在人又迴來了……其實,石尚書剛聽到梁澄要廢除妃製的時候,腦子裏頓時蹦出“荒唐”二字,但是等他細細思考過後,卻覺得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說到後宮亂政一事,沒人比他更深惡痛絕的了,畢竟石尚書曆經三朝,親眼見證僖帝沉迷女色,荒廢朝政,他收迴思緒,繼續道:“隻是這納後一事不可再拖,陛下膝下無子,皇家僅餘陛下榮王二人,著實太過單薄。”梁澄:“老師不必多慮,朕不過弱冠之齡,榮王也才十歲,此事倒也不急,何況旨意一出,這皇後也沒那麽好選了。”石尚書臉上閃過一絲了然,畢竟一旦族裏出了個皇後,三服之內,皆不可領實缺,對於一些世族貴勳來說,反而得不償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子與妖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手倦拋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手倦拋書並收藏太子與妖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