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心服口服,秦將軍也贊同這法子,燕琅將麵前文書一合,道:「既如此,我這便帶人前往,三日之內,必有捷報傳來!」
眾人聽得變色,正想出聲去勸,但一想到皇太女戰場之上所向睥睨的勢頭,到底也沒敢說出聲,哼哧了半天,隻得幹巴巴的說了句:「殿下萬萬保重自身,不要犯險才是……」
燕琅頷首應了,將諸事交付於秦將軍之手,揀選了五千精兵,便揚鞭北上,直達上京。
小公子與甄言和都在這場戰事中受了傷,雖然沒有性命之憂,但醫官看過之後,也叫好生歇息。
那日皇太女殿下的英姿他們都曾親眼目睹,驚詫之餘,又頗覺與有榮焉。
他們都是東宮的人,說的清楚一點——都是皇太女的人,既然如此,某些事情上也不必矯情,出門在外,皇太女身邊就兩個男人,不趁這個時候把事情給辦了,那還等什麽時候?
小公子想起小時候在親娘身邊耳濡目染的事情,眼珠子轉了轉,就有主意了,雖然傷的是胳膊,但也假模假樣的歪在床上養傷,對外就說是傷得挺重,須得臥床靜養才行。
從前他親娘隻要這麽來上一出,他爹就忙不迭湊過去了,端茶倒水好不殷勤,現在他親身上陣,應該也有用……吧?
他這麽想著,還真是耐著性子在床上躺了幾個時辰,從晌午到傍晚,再到深夜,到最後他覺得自己都要長蘑菇了,皇太女殿下的人影也沒出現。
到了這時候,小公子就察覺到不對勁兒了,問侍從說:「皇太女殿下呢?」
侍從跟他大眼瞪小眼一會兒,出去打探過消息之後,迴去說:「殿下親率五千精銳北進,今天午後就走了。」
小公子:「……」
真是拋媚眼給瞎子看了。
生氣。
相對來說,甄言和便要平靜得多,因為受了傷的緣故,他麵色微白,聲音較之平日更輕,人倚在隱囊上詢問了幾句軍情如何,又詢問道:「殿下是做什麽去了?」
不等那侍從迴話,他便瞭然道:「想來是往上京去了吧。」
侍從詫異道:「您怎麽知道?」
甄言和淺笑道:「殿下如若留在豐州,必然會慰問受傷士卒,如何也會來小坐片刻,現下既然未曾到此,想必是不在此處,遼國大敗,遼帝伏誅,她那樣銳意進取的秉性,如何肯放過這樣的良機……」
侍從欽佩道:「您果真厲害,猜的半點不錯。」
甄言和笑著搖搖頭,目光溫和,道:「既如此,咱們便隻管等著吧,不出五日,便要為殿下慶功了。」
此戰豐城損失頗重,但遼國的損失更大,遼帝耶律雄安的人頭,在軍營裏邊兒傳了一圈之後,就裹上石灰封存,軍方特供快遞到京城去了。
秦將軍那口氣挺了幾十年,驟然鬆下去之後,臉上的笑意也多了,看著年青一代的將領們,目光慈愛的像是老農在注視自己菜園子裏茁壯成長的小白菜。
「時間已經爭取到了,歷練的時機也有了,」皇太女不在此處,當晚便由他主持慶功宴,秦將軍舉杯向眾人致意,老懷安慰道:「年輕人,要好好幹!」
這話既沒有詩意,也不附有文采,坐下的年輕人們聽完,眼眶卻情不自禁的熱了,他們舉杯致意,高聲稱:「是!」借著仰頭飲酒的時候,叫即將溢出來的眼淚倒退迴去。
皇太女奔赴豐城之後,京城之內,太極殿上的氣氛一直有些凝重,雖然這場戰爭開始之前女帝便做好了準備,也清楚戰敗的可能性很小,但這畢竟是戰爭,抵達那裏的也的確是這偌大帝國的繼承人。
無論是出於母親對孩子的關愛,還是出於帝王對後繼者的擔憂,都很難叫她心平氣和的等待最後的結果。
邊關捷報傳到京城那日,女帝正與百官朝議,忽聽殿外層層唱喏,及到最後一層,內侍揚聲道:「豐城大捷,信使前來通傳勝報!」
朝堂之上霎時間安靜起來,饒是女帝,也靜默了幾瞬,這才聲音有力道:「傳!」
信使急步登上玉階,進殿之後便跪伏於地,震聲道:「豐城大捷!皇太女殿下及大將軍斬首十萬,俘敵十五萬,遼帝耶律雄安伏誅,遼兵大敗!」
伴隨著他難掩震顫的聲音,朝堂上的空氣似乎也顫抖起來,鴉雀無聲被打碎,正殿裏的氣氛忽然熱切起來。
百官低聲議論起來,幾位宰輔臉上也難掩笑意,短暫的紛亂過去,眾臣齊齊出列見禮,跪賀道:「豐城大捷,大榮安矣,臣等為陛下賀!」
「眾卿平身,」女帝強忍住激動的心緒,向信使道:「豐城現下如何?」
信使道:「皇太女殿下正與秦將軍一道清點傷亡情況,處置俘虜,豐城平安,陛下勿慮!」
說完,他取出封在盒子裏的遼帝人頭,震聲道:「此為皇太女殿下親臨戰場,揮刀斬下,令送入太極殿,為陛下賀!」
女帝大喜過望,下令開蓋驗看,又降旨褒讚豐城士卒,末了,又令禮官持遼帝人頭往太廟去,獻於歷代先祖靈前。
豐城大捷的消息傳到京城時,豐城這邊已經把戰場清掃完了,秦將軍年高德劭,公正無私,麾下向來無人敢貪墨軍功,加之又有甄言和這個政務能手襄助,事情自然辦的極快。
而遠赴上京的燕琅,也已經順利的站在了上京的城頭上。
</br>
眾人聽得變色,正想出聲去勸,但一想到皇太女戰場之上所向睥睨的勢頭,到底也沒敢說出聲,哼哧了半天,隻得幹巴巴的說了句:「殿下萬萬保重自身,不要犯險才是……」
燕琅頷首應了,將諸事交付於秦將軍之手,揀選了五千精兵,便揚鞭北上,直達上京。
小公子與甄言和都在這場戰事中受了傷,雖然沒有性命之憂,但醫官看過之後,也叫好生歇息。
那日皇太女殿下的英姿他們都曾親眼目睹,驚詫之餘,又頗覺與有榮焉。
他們都是東宮的人,說的清楚一點——都是皇太女的人,既然如此,某些事情上也不必矯情,出門在外,皇太女身邊就兩個男人,不趁這個時候把事情給辦了,那還等什麽時候?
小公子想起小時候在親娘身邊耳濡目染的事情,眼珠子轉了轉,就有主意了,雖然傷的是胳膊,但也假模假樣的歪在床上養傷,對外就說是傷得挺重,須得臥床靜養才行。
從前他親娘隻要這麽來上一出,他爹就忙不迭湊過去了,端茶倒水好不殷勤,現在他親身上陣,應該也有用……吧?
他這麽想著,還真是耐著性子在床上躺了幾個時辰,從晌午到傍晚,再到深夜,到最後他覺得自己都要長蘑菇了,皇太女殿下的人影也沒出現。
到了這時候,小公子就察覺到不對勁兒了,問侍從說:「皇太女殿下呢?」
侍從跟他大眼瞪小眼一會兒,出去打探過消息之後,迴去說:「殿下親率五千精銳北進,今天午後就走了。」
小公子:「……」
真是拋媚眼給瞎子看了。
生氣。
相對來說,甄言和便要平靜得多,因為受了傷的緣故,他麵色微白,聲音較之平日更輕,人倚在隱囊上詢問了幾句軍情如何,又詢問道:「殿下是做什麽去了?」
不等那侍從迴話,他便瞭然道:「想來是往上京去了吧。」
侍從詫異道:「您怎麽知道?」
甄言和淺笑道:「殿下如若留在豐州,必然會慰問受傷士卒,如何也會來小坐片刻,現下既然未曾到此,想必是不在此處,遼國大敗,遼帝伏誅,她那樣銳意進取的秉性,如何肯放過這樣的良機……」
侍從欽佩道:「您果真厲害,猜的半點不錯。」
甄言和笑著搖搖頭,目光溫和,道:「既如此,咱們便隻管等著吧,不出五日,便要為殿下慶功了。」
此戰豐城損失頗重,但遼國的損失更大,遼帝耶律雄安的人頭,在軍營裏邊兒傳了一圈之後,就裹上石灰封存,軍方特供快遞到京城去了。
秦將軍那口氣挺了幾十年,驟然鬆下去之後,臉上的笑意也多了,看著年青一代的將領們,目光慈愛的像是老農在注視自己菜園子裏茁壯成長的小白菜。
「時間已經爭取到了,歷練的時機也有了,」皇太女不在此處,當晚便由他主持慶功宴,秦將軍舉杯向眾人致意,老懷安慰道:「年輕人,要好好幹!」
這話既沒有詩意,也不附有文采,坐下的年輕人們聽完,眼眶卻情不自禁的熱了,他們舉杯致意,高聲稱:「是!」借著仰頭飲酒的時候,叫即將溢出來的眼淚倒退迴去。
皇太女奔赴豐城之後,京城之內,太極殿上的氣氛一直有些凝重,雖然這場戰爭開始之前女帝便做好了準備,也清楚戰敗的可能性很小,但這畢竟是戰爭,抵達那裏的也的確是這偌大帝國的繼承人。
無論是出於母親對孩子的關愛,還是出於帝王對後繼者的擔憂,都很難叫她心平氣和的等待最後的結果。
邊關捷報傳到京城那日,女帝正與百官朝議,忽聽殿外層層唱喏,及到最後一層,內侍揚聲道:「豐城大捷,信使前來通傳勝報!」
朝堂之上霎時間安靜起來,饒是女帝,也靜默了幾瞬,這才聲音有力道:「傳!」
信使急步登上玉階,進殿之後便跪伏於地,震聲道:「豐城大捷!皇太女殿下及大將軍斬首十萬,俘敵十五萬,遼帝耶律雄安伏誅,遼兵大敗!」
伴隨著他難掩震顫的聲音,朝堂上的空氣似乎也顫抖起來,鴉雀無聲被打碎,正殿裏的氣氛忽然熱切起來。
百官低聲議論起來,幾位宰輔臉上也難掩笑意,短暫的紛亂過去,眾臣齊齊出列見禮,跪賀道:「豐城大捷,大榮安矣,臣等為陛下賀!」
「眾卿平身,」女帝強忍住激動的心緒,向信使道:「豐城現下如何?」
信使道:「皇太女殿下正與秦將軍一道清點傷亡情況,處置俘虜,豐城平安,陛下勿慮!」
說完,他取出封在盒子裏的遼帝人頭,震聲道:「此為皇太女殿下親臨戰場,揮刀斬下,令送入太極殿,為陛下賀!」
女帝大喜過望,下令開蓋驗看,又降旨褒讚豐城士卒,末了,又令禮官持遼帝人頭往太廟去,獻於歷代先祖靈前。
豐城大捷的消息傳到京城時,豐城這邊已經把戰場清掃完了,秦將軍年高德劭,公正無私,麾下向來無人敢貪墨軍功,加之又有甄言和這個政務能手襄助,事情自然辦的極快。
而遠赴上京的燕琅,也已經順利的站在了上京的城頭上。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