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駐軍不過十萬,遼國卻有二十五萬之多,饒是占了守城和糧草充足的優勢,硬拖了一天之後,守軍也不免疲敝起來。
遼國皇帝親自前往豐城三十裏處督軍,聽聞豐城疲敝,攻破在即,著實大喜,令親兵開道,護持左右,往豐城外去觀戰。
遼國士兵聽聞皇帝駕臨,大受鼓舞,上陣時愈加興奮,遼帝與戰場相隔百米,遙遙望見遼國士兵正攀爬城池,臉上不覺帶出幾分歡欣之色來。
甄言和身在亂軍之中,眼見豐城危在旦夕,不禁一急,心髒更是狂跳不止,一個晃神,再反應過來時,便見一個遼國將領的長刀已經揮到了近前。
從脖頸到右肩,如果他力氣足夠的話,恐怕能直接將他削成兩截。
甄言和腦海中霎時間浮現出家中父母,再然後,卻是一張容色無雙,總是掛著笑容的麵孔……
他眼睫微微垂下,因為沾了一點血珠的緣故,染得眼瞼泛紅,正當此時,那遼國將領身體猛地一傾,似是受力不住一般,頹然栽下馬去。
甄言和猝然低頭,便見他後背正中一支利箭,力度之大竟將人貫穿,箭尖從前胸冒了出來。
甄言和猛地鬆一口氣,順勢去看,卻見遠處一人端坐馬上,手持弓弩,麵色冷然,眉目含鋒。
她怎麽出來了?!
禁軍都是死的嗎,怎麽連個人都看顧不住?!
甄言和驚出了一身冷汗,險些驚唿出聲,好歹按捺住了,正擔憂驚慮間,便見皇太女幾不可見的向自己點一下頭,旋即便縱馬揚鞭,直奔遼帝所在營帳中去,幾十個禁軍扈從在側,配合極為默契。
甄言和心髒險些從喉嚨裏跳出來,又不敢喊出聲,調轉馬頭意欲追隨而去,卻被身邊遼人圍住,脫身不得。
他自是心亂如麻,殺敵之餘,又分出精神來去看皇太女行蹤,偶然間目光一斜,不禁怔住了。
皇太女背負弓弩,手持鄣刀,所到之處便見遼人連連敗退,血光四濺,當真驍勇無雙,所向睥睨。
甄言和隻知道皇太女殿下習武,卻不知她身手竟如此出眾,鬆一口氣之餘,又有些與有榮焉,再去看時,卻見她率幾十禁軍直奔遼帝軍帳而去,背影挺直如青鬆。
遼人們察覺到了她意圖,慌忙舉箭去射,燕琅自取了三支箭,拈弓之後疾射而出,不等對方反應過來,又是三支箭過去。
遼帝原本是想到此慶功,第一時間接納豐城被占的果實,不想卻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被一眾親衛護著且戰且退,忽聽不遠處有人一聲厲喝:「耶律雄安?!」
遼帝下意識迴過頭去,迎接他的卻是一支泛著冷光的利箭,徑直將他咽喉射穿。
耶律雄安猛地向後一倒,僵硬的捂住喉嚨,倒地死去,親衛們霎時間亂作一團,有伏地嚎哭的,還有人倉皇逃離。
燕琅催馬近前,一刀將遼帝頭顱斬下,挑於刀上,眾人揚聲喝道:「遼帝已死,爾等還不跪地乞降?!」
耶律雄安一死,遼國軍心大亂,士卒們四散逃開,將領們出聲叫喝,卻根本無從止住敗勢,匆忙北逃,卻正逢大榮援軍,南北合圍,兩麵夾擊,自是窮途末路。
秦將軍隻知有人斬遼帝於馬下,卻不知是誰,正揚聲大笑,令下屬迴城,準備擺酒慶功,便見大榮將士自覺分開一條道路,馬蹄聲達達,皇太女手握韁繩,催馬而至,身後禁軍手裏提著的,赫然是遼帝人頭。
「殿下怎會在此?!難道——」
秦將軍著實吃了一驚,目光在她凜冽神情與染血的鄣刀上一掃,心裏忽然間浮現出一個難以置信的猜測來。
他站在原地,目視皇太女一行人走近,目光崇敬,眼眶不覺紅了起來。
副將跟隨他多年,從未見他如此,心下暗奇,低聲問他:「大將軍,您在看什麽?」
秦將軍目有淚意,震聲道:「看我太祖高皇帝!」
第217章 我娘是龍傲天29
秦將軍說話的聲音不算大,但也不小,周圍人聽進耳朵裏,臉色不禁一變,等會意過來,卻是不約而同的目露感慨。
太祖高皇帝,那是大榮的開國之君,一代英主啊!
不過這句讚譽,皇太女殿下的確擔得起。
眾將與豐城士兵目視皇太女一行人入城,不知怎麽,竟失去了說話的聲音,等迴過神來之後,卻不知道是誰第一個喊出聲的:「萬勝!」
「萬勝!萬勝!萬勝!」
千萬句唿喊聲交織在一起,與此次大勝的喜氣裹挾在一起,淹沒了這座剛剛歷經戰火的城池,也給活下去的人帶來了未來的希望與無限歡喜。
遼帝被殺,遼軍大敗,大榮斬首近十萬,俘虜敵人將近十五萬,縱觀幾代,都是極為出眾的戰果了。
燕琅卻顧不得高興,迴城之後先令人清點傷亡情況,厘定軍功,再對死傷士兵加以撫慰勉勵,以寬其心,再然後,卻是令人出軍向北,直擊遼國都城上京。
有將領提出質疑,道是豐城一戰之後,士卒疲敝,實在不宜再戰。
燕琅聽罷也不生氣,隻叫人取了此前小公子繪製的局勢圖,解釋道:「遼帝既死,諸皇子又年幼,其內部諸部落必亂,再加上他們已經損失了將近二十五萬壯年男子,元氣已傷,更不可能做出有效的抵抗,隻需一支輕騎,便可長驅直入,直達上京。」
</br>
遼國皇帝親自前往豐城三十裏處督軍,聽聞豐城疲敝,攻破在即,著實大喜,令親兵開道,護持左右,往豐城外去觀戰。
遼國士兵聽聞皇帝駕臨,大受鼓舞,上陣時愈加興奮,遼帝與戰場相隔百米,遙遙望見遼國士兵正攀爬城池,臉上不覺帶出幾分歡欣之色來。
甄言和身在亂軍之中,眼見豐城危在旦夕,不禁一急,心髒更是狂跳不止,一個晃神,再反應過來時,便見一個遼國將領的長刀已經揮到了近前。
從脖頸到右肩,如果他力氣足夠的話,恐怕能直接將他削成兩截。
甄言和腦海中霎時間浮現出家中父母,再然後,卻是一張容色無雙,總是掛著笑容的麵孔……
他眼睫微微垂下,因為沾了一點血珠的緣故,染得眼瞼泛紅,正當此時,那遼國將領身體猛地一傾,似是受力不住一般,頹然栽下馬去。
甄言和猝然低頭,便見他後背正中一支利箭,力度之大竟將人貫穿,箭尖從前胸冒了出來。
甄言和猛地鬆一口氣,順勢去看,卻見遠處一人端坐馬上,手持弓弩,麵色冷然,眉目含鋒。
她怎麽出來了?!
禁軍都是死的嗎,怎麽連個人都看顧不住?!
甄言和驚出了一身冷汗,險些驚唿出聲,好歹按捺住了,正擔憂驚慮間,便見皇太女幾不可見的向自己點一下頭,旋即便縱馬揚鞭,直奔遼帝所在營帳中去,幾十個禁軍扈從在側,配合極為默契。
甄言和心髒險些從喉嚨裏跳出來,又不敢喊出聲,調轉馬頭意欲追隨而去,卻被身邊遼人圍住,脫身不得。
他自是心亂如麻,殺敵之餘,又分出精神來去看皇太女行蹤,偶然間目光一斜,不禁怔住了。
皇太女背負弓弩,手持鄣刀,所到之處便見遼人連連敗退,血光四濺,當真驍勇無雙,所向睥睨。
甄言和隻知道皇太女殿下習武,卻不知她身手竟如此出眾,鬆一口氣之餘,又有些與有榮焉,再去看時,卻見她率幾十禁軍直奔遼帝軍帳而去,背影挺直如青鬆。
遼人們察覺到了她意圖,慌忙舉箭去射,燕琅自取了三支箭,拈弓之後疾射而出,不等對方反應過來,又是三支箭過去。
遼帝原本是想到此慶功,第一時間接納豐城被占的果實,不想卻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被一眾親衛護著且戰且退,忽聽不遠處有人一聲厲喝:「耶律雄安?!」
遼帝下意識迴過頭去,迎接他的卻是一支泛著冷光的利箭,徑直將他咽喉射穿。
耶律雄安猛地向後一倒,僵硬的捂住喉嚨,倒地死去,親衛們霎時間亂作一團,有伏地嚎哭的,還有人倉皇逃離。
燕琅催馬近前,一刀將遼帝頭顱斬下,挑於刀上,眾人揚聲喝道:「遼帝已死,爾等還不跪地乞降?!」
耶律雄安一死,遼國軍心大亂,士卒們四散逃開,將領們出聲叫喝,卻根本無從止住敗勢,匆忙北逃,卻正逢大榮援軍,南北合圍,兩麵夾擊,自是窮途末路。
秦將軍隻知有人斬遼帝於馬下,卻不知是誰,正揚聲大笑,令下屬迴城,準備擺酒慶功,便見大榮將士自覺分開一條道路,馬蹄聲達達,皇太女手握韁繩,催馬而至,身後禁軍手裏提著的,赫然是遼帝人頭。
「殿下怎會在此?!難道——」
秦將軍著實吃了一驚,目光在她凜冽神情與染血的鄣刀上一掃,心裏忽然間浮現出一個難以置信的猜測來。
他站在原地,目視皇太女一行人走近,目光崇敬,眼眶不覺紅了起來。
副將跟隨他多年,從未見他如此,心下暗奇,低聲問他:「大將軍,您在看什麽?」
秦將軍目有淚意,震聲道:「看我太祖高皇帝!」
第217章 我娘是龍傲天29
秦將軍說話的聲音不算大,但也不小,周圍人聽進耳朵裏,臉色不禁一變,等會意過來,卻是不約而同的目露感慨。
太祖高皇帝,那是大榮的開國之君,一代英主啊!
不過這句讚譽,皇太女殿下的確擔得起。
眾將與豐城士兵目視皇太女一行人入城,不知怎麽,竟失去了說話的聲音,等迴過神來之後,卻不知道是誰第一個喊出聲的:「萬勝!」
「萬勝!萬勝!萬勝!」
千萬句唿喊聲交織在一起,與此次大勝的喜氣裹挾在一起,淹沒了這座剛剛歷經戰火的城池,也給活下去的人帶來了未來的希望與無限歡喜。
遼帝被殺,遼軍大敗,大榮斬首近十萬,俘虜敵人將近十五萬,縱觀幾代,都是極為出眾的戰果了。
燕琅卻顧不得高興,迴城之後先令人清點傷亡情況,厘定軍功,再對死傷士兵加以撫慰勉勵,以寬其心,再然後,卻是令人出軍向北,直擊遼國都城上京。
有將領提出質疑,道是豐城一戰之後,士卒疲敝,實在不宜再戰。
燕琅聽罷也不生氣,隻叫人取了此前小公子繪製的局勢圖,解釋道:「遼帝既死,諸皇子又年幼,其內部諸部落必亂,再加上他們已經損失了將近二十五萬壯年男子,元氣已傷,更不可能做出有效的抵抗,隻需一支輕騎,便可長驅直入,直達上京。」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