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毓冷冷的甩開她的手:「你拿什麽證明!」
「我,我……」
阮梨嘴唇張開,動了一動,卻沒說出什麽來。
李元毓見狀嗤笑:「你跟李元術,一直不都很聊得來嗎?他還把自己母妃留下的遺物送給你了——」
「哦,」他低下頭,便見那枚玉佩正掛在阮梨腰間,笑容中嘲諷之意更盛:「今天也帶著呢,或許,他可以幫你解釋這件事情?」
阮梨滿心委屈,再聽昔日情郎這般冷語相向,心都寒了,發瘋似的撲過去打他:「李元毓,你混蛋!你不得好死!滾!」
李元毓心頭怒火遠比她盛,從心愛女人的背叛,到身中奇毒的身體,再加上明顯對自己表露不滿的帝後和須得安撫的郭家,哪一個都要把他壓垮,更不必說四個問題累積到一起了。
阮梨素日裏也愛撒嬌胡鬧,那時候他覺得是小女兒情態,自然格外愛憐,但如今困境臨頭,她還如此作態,就叫人覺得厭煩了。
李元毓幾乎是把她從自己身上扒下去的,見阮梨還是叫罵不休,又是一記耳光打了過去。
「阮梨,你好自為之!」李元毓冷笑道:「我不想再見你,也懶得再說什麽,你就在這兒自生自滅吧!」說完,揚長而去。
阮梨望著他冷漠離去的背影,心如刀絞,又是氣恨,又是憤怒,還夾雜了難以言喻的委屈與羞辱,她伏在被子上,失聲痛哭。
……
李元毓在微涼的夜風中走迴正殿,便見寢殿裏的燈已經熄了,正準備放輕動作過去,卻見妻子身邊的宮人在外等候,手裏還捧著披風。
「殿下迴來了?小皇孫鬧的緊,娘娘便先哄著睡了,」宮人侍奉著他把披風穿上,又恭謹道:「娘娘說今日之事鬧的甚大,皇後娘娘那裏怕是不甚安樂,穆良媛是她的表侄女,雖然素日裏不甚親近,但畢竟打斷骨頭連著筋,殿下去加以撫慰,良媛歡喜,皇後娘娘也能寬心。」
被夜風吹冷的身體溫暖過來,李元毓的心也同樣暖意融融:「太子妃有心了,你代孤謝過她。」
說完,便向那宮人點點頭,意欲離去,走出幾步,又重新迴來,由衷道:「有阿蕤這樣賢淑的妻子,是孤三生有幸,把這句話也一併告訴她。」
宮人微笑道:「是。」
這場風波就這樣無聲無息的過去了,後宮噤聲,朝臣們也不曾得知,事後臨川長公主曾進宮問罪,李元毓不得不向這位姑母兼嶽母的尊長下跪致歉,最後才在太子妃的勸慰之下,將此事了結。
東宮妃嬪們原本還因阮梨入宮而憂心,畢竟此前她有著專寵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即便有皇後盯著,也礙不住太子殿下寵愛。
不想阮梨進宮之後,太子殿下卻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再沒有到她那間偏僻的屋子裏邊兒去過,反倒是昔日的東宮妃嬪,都隔三差五的去坐坐,一個個兒春光滿麵。
眾人知道這是太子妃勸說的結果,自然對燕琅感激涕零,再見阮梨那裏門戶緊閉,幾乎從不外出,便知道她已然失了李元毓的寵愛,自然也就懶得理會了。
江南治水初見成果,李元毓在朝野中聲威頗盛,隻是事後卻暴露出好些瑣碎問題,不一而足。
李元毓在書房中與心腹幕僚議事,燕琅帶人送了茶點過去,聽聞此事,便笑道:「我祖父有幾個弟子出身江南大族,根基深厚,或許可以一助……」
李元毓自無不應的道理,又跟她說了好些,這才發現自己的妻子不禁溫良賢淑,於政事上也頗有見地。
他有些欣喜,又有些先前識人不明的愧疚,搭著妻子的手,道:「之前是我眼盲,明珠在側,竟也不曾發覺。」
一眾幕僚也紛紛出言讚譽。
燕琅隻是謙遜的笑,卻沒再說什麽,但從此之後,李元毓若有政務不絕,便時常前去詢問,燕琅也總能在最適當的時候,給予他最好的建議與方法。
自此,政務之上,李元毓日漸倚重於她。
一場紛擾落幕,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燕琅,她既得到了李元毓的真心敬重,也得到了他不得不為之的倚重。
李元毓已經聽太醫說了,他的身體很難再好起來,既然如此,從前打算過的廢妻子廢太孫,都隻能不了了之,相反,他還要主動幫扶妻兒,以免叫他們受到幕後黑手的傷害。
左右他的位置要傳到太孫手裏,郭蕤又溫良謙順,沒有過大的野心,那還有什麽信不過的?
皇帝對於太子的轉變很是欣慰,皇後見他沒有再癡迷於阮氏,也是暗自點頭,眾人平靜的度過了這個夏天,但燕琅暗地裏究竟收穫了什麽,誰也不知道。
一場秋雨一場寒,剛入秋的時候,皇帝受了一場涼,便病了起來。
他身體一直不好,這些年忙於政務,積鬱成疾,忽然間爆發出來,便是一發不可收拾。
皇後與他夫妻多年,感情深厚,自然守候在側,李元毓心中還惦念著那個對自己暗下黑手的兄弟,更不敢有所疏忽,也做足了孝子的態,每日守在床前,侍奉的極為盡心。
皇帝少年登基,總覽大權,夫妻和睦,兒女俱全,知道自己大限將至,也並不覺得有多少遺憾。
臨終前一日,他召見了幾名重臣,加以叮囑,其中赫然包括燕琅的父親延平郡王郭瑋,見過幾人之後,又叫了妻子兒女到近前。
</br>
「我,我……」
阮梨嘴唇張開,動了一動,卻沒說出什麽來。
李元毓見狀嗤笑:「你跟李元術,一直不都很聊得來嗎?他還把自己母妃留下的遺物送給你了——」
「哦,」他低下頭,便見那枚玉佩正掛在阮梨腰間,笑容中嘲諷之意更盛:「今天也帶著呢,或許,他可以幫你解釋這件事情?」
阮梨滿心委屈,再聽昔日情郎這般冷語相向,心都寒了,發瘋似的撲過去打他:「李元毓,你混蛋!你不得好死!滾!」
李元毓心頭怒火遠比她盛,從心愛女人的背叛,到身中奇毒的身體,再加上明顯對自己表露不滿的帝後和須得安撫的郭家,哪一個都要把他壓垮,更不必說四個問題累積到一起了。
阮梨素日裏也愛撒嬌胡鬧,那時候他覺得是小女兒情態,自然格外愛憐,但如今困境臨頭,她還如此作態,就叫人覺得厭煩了。
李元毓幾乎是把她從自己身上扒下去的,見阮梨還是叫罵不休,又是一記耳光打了過去。
「阮梨,你好自為之!」李元毓冷笑道:「我不想再見你,也懶得再說什麽,你就在這兒自生自滅吧!」說完,揚長而去。
阮梨望著他冷漠離去的背影,心如刀絞,又是氣恨,又是憤怒,還夾雜了難以言喻的委屈與羞辱,她伏在被子上,失聲痛哭。
……
李元毓在微涼的夜風中走迴正殿,便見寢殿裏的燈已經熄了,正準備放輕動作過去,卻見妻子身邊的宮人在外等候,手裏還捧著披風。
「殿下迴來了?小皇孫鬧的緊,娘娘便先哄著睡了,」宮人侍奉著他把披風穿上,又恭謹道:「娘娘說今日之事鬧的甚大,皇後娘娘那裏怕是不甚安樂,穆良媛是她的表侄女,雖然素日裏不甚親近,但畢竟打斷骨頭連著筋,殿下去加以撫慰,良媛歡喜,皇後娘娘也能寬心。」
被夜風吹冷的身體溫暖過來,李元毓的心也同樣暖意融融:「太子妃有心了,你代孤謝過她。」
說完,便向那宮人點點頭,意欲離去,走出幾步,又重新迴來,由衷道:「有阿蕤這樣賢淑的妻子,是孤三生有幸,把這句話也一併告訴她。」
宮人微笑道:「是。」
這場風波就這樣無聲無息的過去了,後宮噤聲,朝臣們也不曾得知,事後臨川長公主曾進宮問罪,李元毓不得不向這位姑母兼嶽母的尊長下跪致歉,最後才在太子妃的勸慰之下,將此事了結。
東宮妃嬪們原本還因阮梨入宮而憂心,畢竟此前她有著專寵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即便有皇後盯著,也礙不住太子殿下寵愛。
不想阮梨進宮之後,太子殿下卻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再沒有到她那間偏僻的屋子裏邊兒去過,反倒是昔日的東宮妃嬪,都隔三差五的去坐坐,一個個兒春光滿麵。
眾人知道這是太子妃勸說的結果,自然對燕琅感激涕零,再見阮梨那裏門戶緊閉,幾乎從不外出,便知道她已然失了李元毓的寵愛,自然也就懶得理會了。
江南治水初見成果,李元毓在朝野中聲威頗盛,隻是事後卻暴露出好些瑣碎問題,不一而足。
李元毓在書房中與心腹幕僚議事,燕琅帶人送了茶點過去,聽聞此事,便笑道:「我祖父有幾個弟子出身江南大族,根基深厚,或許可以一助……」
李元毓自無不應的道理,又跟她說了好些,這才發現自己的妻子不禁溫良賢淑,於政事上也頗有見地。
他有些欣喜,又有些先前識人不明的愧疚,搭著妻子的手,道:「之前是我眼盲,明珠在側,竟也不曾發覺。」
一眾幕僚也紛紛出言讚譽。
燕琅隻是謙遜的笑,卻沒再說什麽,但從此之後,李元毓若有政務不絕,便時常前去詢問,燕琅也總能在最適當的時候,給予他最好的建議與方法。
自此,政務之上,李元毓日漸倚重於她。
一場紛擾落幕,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燕琅,她既得到了李元毓的真心敬重,也得到了他不得不為之的倚重。
李元毓已經聽太醫說了,他的身體很難再好起來,既然如此,從前打算過的廢妻子廢太孫,都隻能不了了之,相反,他還要主動幫扶妻兒,以免叫他們受到幕後黑手的傷害。
左右他的位置要傳到太孫手裏,郭蕤又溫良謙順,沒有過大的野心,那還有什麽信不過的?
皇帝對於太子的轉變很是欣慰,皇後見他沒有再癡迷於阮氏,也是暗自點頭,眾人平靜的度過了這個夏天,但燕琅暗地裏究竟收穫了什麽,誰也不知道。
一場秋雨一場寒,剛入秋的時候,皇帝受了一場涼,便病了起來。
他身體一直不好,這些年忙於政務,積鬱成疾,忽然間爆發出來,便是一發不可收拾。
皇後與他夫妻多年,感情深厚,自然守候在側,李元毓心中還惦念著那個對自己暗下黑手的兄弟,更不敢有所疏忽,也做足了孝子的態,每日守在床前,侍奉的極為盡心。
皇帝少年登基,總覽大權,夫妻和睦,兒女俱全,知道自己大限將至,也並不覺得有多少遺憾。
臨終前一日,他召見了幾名重臣,加以叮囑,其中赫然包括燕琅的父親延平郡王郭瑋,見過幾人之後,又叫了妻子兒女到近前。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