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池是幕府腹心,劉池都被甲士帶走,幕府一時人人驚慌。王翦不在於謀士們的反應,趁著大雪稍歇,他又命鼓人擊鼓,召將軍都尉入幕。大雪稍歇,也隻是稍歇而已。沙海大營長寬二十多裏,將軍都尉冒雪走上十幾裏估計要半天時間。昨日外出的偵查斥候稟告說營外積雪沒膝,身著數件羊裘絮袍都寒冷刺骨,幸好楚軍營帳就在二十裏外,不然一日無法來迴。
等待中想到斥候,王翦又很自然的想到楚軍。他本以為天降暴雪,氣溫驟冷——哪怕在白日,士卒的手隻要一觸砰到矛頭,便會粘在上麵拔不下來,強拔下來也是血肉模糊。這樣的天氣楚軍遠道而來,必然無備。不想斥候卻稟告說楚軍無虞,營內還不時傳來歌聲。
這種天氣下唱歌,而不是縮在烏幕裏彼處抱著取暖,楚軍定然沒有什麽不備。再念及那年的風雪追擊,王翦忍不住失笑,那場誰也想不到的追擊楚軍不用造飯便有熱燙燙的飯羹,而今他們有備而來,楚王又怎會讓他的寶貴士卒凍著餓著?
楚國,楚軍,楚王。王翦轉頭看向蘭琦上的寶劍,想起當年陳城外賜劍的熊荊。他曾未想過當年那個未齔之童會在此與自己對峙決戰,這一戰決定秦楚兩國的存亡,也決定著天下的歸屬。
王翦迴憶的時候,急促的腳步聲由帳外而來,來人看見大幕內隻有王翦一日獨坐,止住腳步連忙後退。王翦喊了一句:“白將軍。”
白林左臂吊在頸脖子上,見王翦喊自己,他強揖道:“末將聽聞聚將,不想早來……”
“早來又如何?”王翦含笑。“坐。”見白林坐的遠遠的,也不勉強他靠前,隻道:“白將軍臂傷如何?”
白林聞言又揖了一揖。他摔下城牆並非無恙,弩將射穿他的布甲,但擦腰而過。掉下時被雲梯撞了一下,落入死人堆裏這才僥幸存活。“謝大將軍,臂傷數月便可愈。”
“昔年尊祖父在時,亦如你這般當敵勇敢,常為士卒之先。”王翦很會誇獎人,有時候是敷衍,有時候卻極為認真。武安君白起是秦人心中的戰神,提起白起,王翦揚起頭,又迴憶起來。
“小子豈能與家祖相提並論!”白林朝王翦大拜頓首,他沒拔下魏國王城已有負王翦所托,王翦竟然還誇獎他,這讓他很是忐忑。
白林想著自己未完成的軍命,王翦卻也想著自己的責任,他大聲道:“尊祖父在時,攻必克,戰必勝,聲震天下,諸侯聞其名色變,聽其風破膽。嗚唿!大秦將軍哉。又怎似、又怎似……”
白林此時才聽出王翦的意思,他提起大父武安君不是讚美大父,而是在嫌棄自己。王賁大敗,自己攻拔王城未下,疲敵之計又被天時阻斷,秦軍人數雖眾,但與新勝的楚軍再戰在白林看來並沒沒有什麽勝算。
沒有勝算的戰就不應該打,然而道路積雪沒膝,帳外又奇寒無比,秦軍根本不可能像當年臨淄那般全軍而退。最多,也就是十幾萬人、二十萬人撤到黃河以北。重要的不是能撤出多少人,重要的這是爭天下的決戰,秦軍如果撤了,天下就是楚國的了。
王翦追憶著白起,責備著自己。白林以將率的眼光思索秦軍當下秦軍的困境,他的選擇與王翦並無二致,秦軍不能撤隻能戰。他正想著該如何建言時,王翦道:“與荊人之終戰,我欲以白將軍為前軍,可乎?”
白林的十萬人攻拔大梁死傷了兩三萬,其中又有三、四萬人是新征召的少年,並不是什麽精銳。王翦要他率軍為前陣,不免讓他錯愕。在他看來前軍必須是精銳,不然前軍一潰殃及後軍,士氣肯定會大跌。白林抬頭看向王翦,王翦恰好也看過來。感覺到一股殺氣的白林忙道:“可、可。末將受大將軍之命。”
聽聞白林答可,王翦才收迴自己的眼神,他又告誡道:“白將軍既為前軍立於首陣,寧可前衝亦不可潰後,不然,當如鴻溝之潰軍。”
王賁戰敗,二十五萬大軍趁夜逃迴六萬多人,這六萬人單獨立營,仍在關押。以秦律,‘不死者歸,以為隸臣’,這雖然針對的是降虜,但對戰場上戰敗而逃的潰卒同樣適應,因為他們的同袍全都戰死了。可接下來仍有大戰,六萬士卒如果參戰,勢必有利於戰局,故而一些將率謀士不斷陳情,請王翦能免於處罰,最好是戴罪立功。王翦此時說起這些潰卒,顯然是下定決心要嚴懲。
對話很快就結束,大幕內的寂靜山一樣壓在白林身上,讓他額頭禁不住冒汗。前軍首陣他知道,就是以十萬人為一陣,立於軍陣的最前方。楚軍將要擊破時,百步外的後陣會上前補陣。即便補陣,補的也是後陣,前陣基本消耗光了。
“末將以為……”白林深唿一口氣,王翦閉著的眼睛打開了。“我軍不能以騎軍勾擊荊人,何不以步卒勾擊?”
“步卒勾擊?”王翦看著白林,臉上並沒有驚奇的表情。如何擊破楚軍陣列,幕府謀士已經絞盡腦汁了。
“荊人陣寬兩千列,我以兩千五百列而陣。為何不能以三千列、四千列而陣?”白林的想法隻是他自己的想法,沒有經過任何嚐試。“我軍陣寬三千列,左右五百列可勾擊荊人也。”
“荊人矛陣何時畏懼勾擊?”白林還未說完自己的設想,王翦就興趣聊聊了。類似的想法幕府謀士也曾設想過,並且設想的更加絕妙——步卒陣寬四千五百列,可以將楚軍兩千列寬的軍陣全部包圍。包圍聽起來是一個不得了的詞,但真正的將率對包圍素來謹慎。
十則圍之,沒有十倍的兵力不要包圍,因為一包圍,陣列寬度將是敵軍的三、四倍,陣列縱深則會變成對陣時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這還不算,被包圍的敵人困獸猶鬥,求生意誌的驅使下,必須以對陣時兩到三倍的兵力縱深頂住他們的決死反撲,這才有十則圍之的說法。
王翦一句話把白林問住,白林未言時他再道:“荊人皆著钜甲,我軍士卒多皮甲、多劣矛,勾擊又如何?勾擊能殺荊人否?”
“那我軍何以……”一說起劣矛白林便再度低頭,這不是陣法的問題,這是兵甲的問題。
“大秦必勝!”王翦斷喝。他知道白林想問什麽,在他還沒將問題問出口之前,便毫無理由的下了一個定論。
王翦是秦國的大將軍,但在幾十年他剛剛入伍的時候,隻是一名普通的秦卒。他曾在胡陽的麾下,曾在白起的麾下,曾在蒙驁的麾下。幾十年的戎戰和廝殺讓他無師自通的擁有一名步卒最為珍貴的品格:勝利從來不是依靠什麽謀略或者兵甲,而是依靠深入骨髓的信念。
沒有任何理由,王翦就是深信此戰秦軍必勝。這種信念與斯巴達國王埃吉斯二世那句‘斯巴達人從來不問敵人有多少,隻問他們在哪裏’名言中的無畏不謀而合。王翦的斷喝中,白林渾身一震,看向王翦的目光立刻不同。
“末將見過大將軍……”踏著沒膝的積雪,終於有將率都尉趕到了幕府。
*
同一個時刻,鴻溝北岸的楚軍大幕也坐滿了將率。與凝重昏暗的秦軍幕府相比,大幕內不時歡聲笑語,絕大多數人的臉上都掛著笑容。
連降暴雪使得楚軍不能趁勝攻拔沙海,可也有不少好處。首先一個便是全軍士卒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如秦軍所想,一些輕傷的士卒已經歸建。楚軍真正損失的隻有六千多人,其中戰死三千兩百餘人,大半是騎士;重傷三千五百餘人,其他傷患可以再度披甲上陣;
其次便是援軍。趙魏兩軍參戰,一百多裏外的齊軍如果趕得及,決戰將是十七萬人對陣四十萬人,壓力頓時大減;最後就是戰術。王翦分陣與戰的辦法與蒙恬加深縱深的辦法本質上是一樣的,這是防止楚軍火藥炸陣的對策。
下雪這幾日,楚軍幕府內討論最多的是如何擊破秦軍越來越厚的陣列。衝矛實在是太艱難了,矛卒需要長時間的衝擊才能衝破秦軍越來越厚的陣列。沙水之戰秦軍縱深是一百行,王賁的陣列也是一百行,與王翦決戰,那時的秦軍陣列可能厚達兩百行。
這已不是能不能破陣的問題,這是矛卒有沒有這麽多體力衝矛的問題;再就是秦軍陣後的投石機。此戰楚軍矛卒大部分傷亡都是投石機造成的——沒有破陣之前,楚軍矛陣要一直遭受投石機的打擊,這很難抵禦。之所以以倒‘品’字型陣列,是有些矛陣頂住秦軍陣列,有些矛陣專注衝矛。要頂住秦軍陣列的矛陣,自然不能分散陣列躲避從天而降的火油彈。
騎兵也可以破陣,但重騎隻有一師,一師隻能列出三個楔形陣。秦軍十萬人一陣,四十萬可能會有四陣甚至是五陣,重騎顯然不夠。而且重騎寶貴,如果步卒衝矛可以擊破秦軍陣列,自然是選擇步卒破陣。
等待中想到斥候,王翦又很自然的想到楚軍。他本以為天降暴雪,氣溫驟冷——哪怕在白日,士卒的手隻要一觸砰到矛頭,便會粘在上麵拔不下來,強拔下來也是血肉模糊。這樣的天氣楚軍遠道而來,必然無備。不想斥候卻稟告說楚軍無虞,營內還不時傳來歌聲。
這種天氣下唱歌,而不是縮在烏幕裏彼處抱著取暖,楚軍定然沒有什麽不備。再念及那年的風雪追擊,王翦忍不住失笑,那場誰也想不到的追擊楚軍不用造飯便有熱燙燙的飯羹,而今他們有備而來,楚王又怎會讓他的寶貴士卒凍著餓著?
楚國,楚軍,楚王。王翦轉頭看向蘭琦上的寶劍,想起當年陳城外賜劍的熊荊。他曾未想過當年那個未齔之童會在此與自己對峙決戰,這一戰決定秦楚兩國的存亡,也決定著天下的歸屬。
王翦迴憶的時候,急促的腳步聲由帳外而來,來人看見大幕內隻有王翦一日獨坐,止住腳步連忙後退。王翦喊了一句:“白將軍。”
白林左臂吊在頸脖子上,見王翦喊自己,他強揖道:“末將聽聞聚將,不想早來……”
“早來又如何?”王翦含笑。“坐。”見白林坐的遠遠的,也不勉強他靠前,隻道:“白將軍臂傷如何?”
白林聞言又揖了一揖。他摔下城牆並非無恙,弩將射穿他的布甲,但擦腰而過。掉下時被雲梯撞了一下,落入死人堆裏這才僥幸存活。“謝大將軍,臂傷數月便可愈。”
“昔年尊祖父在時,亦如你這般當敵勇敢,常為士卒之先。”王翦很會誇獎人,有時候是敷衍,有時候卻極為認真。武安君白起是秦人心中的戰神,提起白起,王翦揚起頭,又迴憶起來。
“小子豈能與家祖相提並論!”白林朝王翦大拜頓首,他沒拔下魏國王城已有負王翦所托,王翦竟然還誇獎他,這讓他很是忐忑。
白林想著自己未完成的軍命,王翦卻也想著自己的責任,他大聲道:“尊祖父在時,攻必克,戰必勝,聲震天下,諸侯聞其名色變,聽其風破膽。嗚唿!大秦將軍哉。又怎似、又怎似……”
白林此時才聽出王翦的意思,他提起大父武安君不是讚美大父,而是在嫌棄自己。王賁大敗,自己攻拔王城未下,疲敵之計又被天時阻斷,秦軍人數雖眾,但與新勝的楚軍再戰在白林看來並沒沒有什麽勝算。
沒有勝算的戰就不應該打,然而道路積雪沒膝,帳外又奇寒無比,秦軍根本不可能像當年臨淄那般全軍而退。最多,也就是十幾萬人、二十萬人撤到黃河以北。重要的不是能撤出多少人,重要的這是爭天下的決戰,秦軍如果撤了,天下就是楚國的了。
王翦追憶著白起,責備著自己。白林以將率的眼光思索秦軍當下秦軍的困境,他的選擇與王翦並無二致,秦軍不能撤隻能戰。他正想著該如何建言時,王翦道:“與荊人之終戰,我欲以白將軍為前軍,可乎?”
白林的十萬人攻拔大梁死傷了兩三萬,其中又有三、四萬人是新征召的少年,並不是什麽精銳。王翦要他率軍為前陣,不免讓他錯愕。在他看來前軍必須是精銳,不然前軍一潰殃及後軍,士氣肯定會大跌。白林抬頭看向王翦,王翦恰好也看過來。感覺到一股殺氣的白林忙道:“可、可。末將受大將軍之命。”
聽聞白林答可,王翦才收迴自己的眼神,他又告誡道:“白將軍既為前軍立於首陣,寧可前衝亦不可潰後,不然,當如鴻溝之潰軍。”
王賁戰敗,二十五萬大軍趁夜逃迴六萬多人,這六萬人單獨立營,仍在關押。以秦律,‘不死者歸,以為隸臣’,這雖然針對的是降虜,但對戰場上戰敗而逃的潰卒同樣適應,因為他們的同袍全都戰死了。可接下來仍有大戰,六萬士卒如果參戰,勢必有利於戰局,故而一些將率謀士不斷陳情,請王翦能免於處罰,最好是戴罪立功。王翦此時說起這些潰卒,顯然是下定決心要嚴懲。
對話很快就結束,大幕內的寂靜山一樣壓在白林身上,讓他額頭禁不住冒汗。前軍首陣他知道,就是以十萬人為一陣,立於軍陣的最前方。楚軍將要擊破時,百步外的後陣會上前補陣。即便補陣,補的也是後陣,前陣基本消耗光了。
“末將以為……”白林深唿一口氣,王翦閉著的眼睛打開了。“我軍不能以騎軍勾擊荊人,何不以步卒勾擊?”
“步卒勾擊?”王翦看著白林,臉上並沒有驚奇的表情。如何擊破楚軍陣列,幕府謀士已經絞盡腦汁了。
“荊人陣寬兩千列,我以兩千五百列而陣。為何不能以三千列、四千列而陣?”白林的想法隻是他自己的想法,沒有經過任何嚐試。“我軍陣寬三千列,左右五百列可勾擊荊人也。”
“荊人矛陣何時畏懼勾擊?”白林還未說完自己的設想,王翦就興趣聊聊了。類似的想法幕府謀士也曾設想過,並且設想的更加絕妙——步卒陣寬四千五百列,可以將楚軍兩千列寬的軍陣全部包圍。包圍聽起來是一個不得了的詞,但真正的將率對包圍素來謹慎。
十則圍之,沒有十倍的兵力不要包圍,因為一包圍,陣列寬度將是敵軍的三、四倍,陣列縱深則會變成對陣時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這還不算,被包圍的敵人困獸猶鬥,求生意誌的驅使下,必須以對陣時兩到三倍的兵力縱深頂住他們的決死反撲,這才有十則圍之的說法。
王翦一句話把白林問住,白林未言時他再道:“荊人皆著钜甲,我軍士卒多皮甲、多劣矛,勾擊又如何?勾擊能殺荊人否?”
“那我軍何以……”一說起劣矛白林便再度低頭,這不是陣法的問題,這是兵甲的問題。
“大秦必勝!”王翦斷喝。他知道白林想問什麽,在他還沒將問題問出口之前,便毫無理由的下了一個定論。
王翦是秦國的大將軍,但在幾十年他剛剛入伍的時候,隻是一名普通的秦卒。他曾在胡陽的麾下,曾在白起的麾下,曾在蒙驁的麾下。幾十年的戎戰和廝殺讓他無師自通的擁有一名步卒最為珍貴的品格:勝利從來不是依靠什麽謀略或者兵甲,而是依靠深入骨髓的信念。
沒有任何理由,王翦就是深信此戰秦軍必勝。這種信念與斯巴達國王埃吉斯二世那句‘斯巴達人從來不問敵人有多少,隻問他們在哪裏’名言中的無畏不謀而合。王翦的斷喝中,白林渾身一震,看向王翦的目光立刻不同。
“末將見過大將軍……”踏著沒膝的積雪,終於有將率都尉趕到了幕府。
*
同一個時刻,鴻溝北岸的楚軍大幕也坐滿了將率。與凝重昏暗的秦軍幕府相比,大幕內不時歡聲笑語,絕大多數人的臉上都掛著笑容。
連降暴雪使得楚軍不能趁勝攻拔沙海,可也有不少好處。首先一個便是全軍士卒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如秦軍所想,一些輕傷的士卒已經歸建。楚軍真正損失的隻有六千多人,其中戰死三千兩百餘人,大半是騎士;重傷三千五百餘人,其他傷患可以再度披甲上陣;
其次便是援軍。趙魏兩軍參戰,一百多裏外的齊軍如果趕得及,決戰將是十七萬人對陣四十萬人,壓力頓時大減;最後就是戰術。王翦分陣與戰的辦法與蒙恬加深縱深的辦法本質上是一樣的,這是防止楚軍火藥炸陣的對策。
下雪這幾日,楚軍幕府內討論最多的是如何擊破秦軍越來越厚的陣列。衝矛實在是太艱難了,矛卒需要長時間的衝擊才能衝破秦軍越來越厚的陣列。沙水之戰秦軍縱深是一百行,王賁的陣列也是一百行,與王翦決戰,那時的秦軍陣列可能厚達兩百行。
這已不是能不能破陣的問題,這是矛卒有沒有這麽多體力衝矛的問題;再就是秦軍陣後的投石機。此戰楚軍矛卒大部分傷亡都是投石機造成的——沒有破陣之前,楚軍矛陣要一直遭受投石機的打擊,這很難抵禦。之所以以倒‘品’字型陣列,是有些矛陣頂住秦軍陣列,有些矛陣專注衝矛。要頂住秦軍陣列的矛陣,自然不能分散陣列躲避從天而降的火油彈。
騎兵也可以破陣,但重騎隻有一師,一師隻能列出三個楔形陣。秦軍十萬人一陣,四十萬可能會有四陣甚至是五陣,重騎顯然不夠。而且重騎寶貴,如果步卒衝矛可以擊破秦軍陣列,自然是選擇步卒破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