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坐在明堂裏的建信君正在想,以何種言辭才能打動說服平原君趙營,想著想著,一抬頭就看到趙營疾步而來。有道是室內不翔,趙營疾步而來,建信君有些怪異,當看到他手上拿的竟然是把劍,人立刻從蒻席上跳將起來。
“背盟小人,佞我!我、我……”趙營是真想殺了建信君。
朝堂上熙熙攘攘,迴到正寢之後,趙營才微微靜了靜心。正朝上他當眾表達了出兵之意,卻未確定出兵的日期,但也算是給了鶡冠子以及楚國使我有了一個交代,表明了趙楚之間仍然交好,親如手足。然而,鶡冠子這樣的野賢怎知大國之間秘而不泄的博弈?秦、楚、趙三國的關係又哪會像螓首想的那麽簡單——隻有善惡、隻分黑白、隻見忠奸?
獨坐於燕朝中廷,趙營在等一個人。
“見過君上。”比趙營預計的晚,郭開來了。這個趙國的佞我,年紀已經不小,委貌玄衣之下,長的是一副賢我模樣,隻是眼睛有些小。
“免禮。”趙營即位,功在郭開,便如熊元即位,功在黃歇。但與黃歇不同的是,郭開隻願為左師,不願為相邦,相邦讓給建信君。當然,他還有一個頭銜是太子傅。“今日鶡冠先生朝堂之言,君上以為如何?若是呂相……”
“君上噤聲。”郭開目光四轉,好在中廷並無他人。“敬告君上:相邦之行,既為私利,亦為我國。若成,我國可得喘息之機,不成,當有滅國之禍;若成,萬不可出兵救楚,亂相邦之策;不成,必救楚以求其日後援趙,其中之分寸,孰難把握。”
“君上之所言,甚是有理。然則、然則……”郭開是精明的,沒有他,趙營不可能即位,三年後趙營薨,沒有他,趙遷同樣不可能即位。對他,趙營是言聽計從。
“君上,可使建信君以會軍備糧為名拖延時日,以緩楚國之急。我則將遣使再入鹹陽,明告相邦救楚實為權宜推諉之言,非我真要救楚。”郭開出了一個主意。此時他遊離的目光恰好和趙營對望,幾秒鍾後兩人錯開。看出趙營滿是憂慮的郭開不得不道:“秦國政局難測,嫪毐亂後,太後失勢,遷入雍城而不見,昌平君又為右相,相邦已危之危矣。若楚人能阻相邦伐楚,或可逆轉局勢,若楚人對相邦伐楚不聞不問……”
黯然中郭開聲音越說越小,到最後已細不可聞。長平戰後,趙國已是弱國。即是弱國,自然要看強國的臉色,然與其看強國的臉色,不如左右強國的政治。戰國時期如此,古羅馬時期、不列顛時期、美利堅時期全是如此。各國皆卑躬屈膝,遣使厚幣以遊說、收買強國的內部勢力。玩得好的,便如李承晚,區區博士弄出個大韓民國;玩得差的,便如常某某,四大領袖終淪為桃花島主。
趙姬是趙人,秦莊襄王死後,呂不韋依靠趙姬的支持方能繼續執掌相邦之位。與鶡冠子在朝堂上所言不同,秦王政即位後的這九年,除三年前報複趙國合縱攻秦外,秦國攻伐的一直是魏國。惋惜的是,嫪毐失策,滿盤皆輸,趙國好日子很快便不再有了。
郭開助趙營為王,趙營獨寵郭開。趙國的燕朝沒有群我廷議,隻有君我獨對,半壺水都沒漏完的時間,事情便已然定了,當日,郭開便遣密使入秦見相邦呂不韋。
由趙國邯鄲至鹹陽隻能走陸路,秦道寬大平坦,使者可日行四舍,十餘日便可到鹹陽城下。密使到鹹陽那日,忽見秦人手舞足蹈、遊街大慶,‘君上萬歲’的唿喊不絕以耳,整個鹹陽都在震動,細問才知是秦軍前線大捷,大破荊人,斬首兩萬。
“小人賀喜相邦大敗荊人。”是夜,相邦府邸內廷,密使送上禮物的同時還笑臉相賀。相邦呂不韋不再是白日朝堂打扮,而是換了一件深衣箕坐於席,臉上無半點喜意。
“左師何言?”呂不韋陰沉的臉讓密使笑不起來,他並無問候之語,直問郭開如何。
“左師言趙國定踐其諾,必不救荊。今雖許之,然大軍不出,空言而已,請相邦毋以為意。”密使收斂了笑容,據實相答。
“善。”伐楚,楚國自然求救於趙,這是必然,所以決定伐楚的那一刻,呂不韋便要郭開不得救楚。至於此舉礙於趙楚邦交如何如何,那便是趙營和郭開的事情了。心不在焉的答話,想送客的呂不韋見密使似有未盡之言,不得不打起精神再道:
“我雖是衛人,卻成業於趙,與趙國休戚。時至今日,猶念昔年孝成王之義。怎奈君上聽信讒言,以趙為仇,又誤長信侯,多年經營,毀於旦夕。今伐楚大勝,當再伐之,不如此無以逆勢。請告左師,伐楚大軍護軍乃我舍人司空馬,有此人在,秦軍當攻伐不息,宮中之人必現其行。那時,君上太後或重歸於好。”
“小人必告以左師。”密使讒笑,後又道:“小人出邯鄲之日,荊國大子傅鶡冠先生入趙,說寡君出兵救楚,左師以為其所言或能助相邦。”
“請講。”呂不韋稍微打起些精神。
“鶡冠子言,荊王心疾已深,又率師親征,或將薨落,趙不救荊日後荊國將無人救趙。”密使說道,但話的重點不在於此,他繼續說:“左師請告相邦,或可於鹹陽言荊王已薨。”
聰明人總是能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特別是雙方休戚與共的情況下。聽聞此言,呂不韋終於不是勉強打起了精神,而是真打起了精神。這股精神勁一直持續當第三日早朝,這一天,來郢半月有餘的楚國使我唐雎終得以覲見秦王。
“召,荊國使我覲見。”於巍巍章台宮中,儐者召楚國使我的聲音依次傳至宮外。秦莊襄王名楚,故秦國避其諱稱楚國為荊。天子五門外屏,諸侯三門內屏,此時楚使唐雎正在皋門外側的屏牆前等候,旌節上的羽毛隨風飄舞。
來鹹陽半月有餘而不得見,今日秦軍大勝忽然召自己覲見,真不是個好時機。
“外使唐雎見過君上。”麵積倍於楚國的大廷裏,秦我看向唐雎皆有蔑色,更有人低語荊國遣使必為求和割地。老而矍鑠的唐雎不為所動,隻對秦王政行禮。
朝堂上秦王政意氣風發,他穿的依舊是一身韋弁服,不如此無以示秦國之戰意。待唐雎跪坐於席,他方微笑著問:“外使此來,可否獻荊國城邑之圖?”
“本使未攜荊國城邑之圖。”獻圖即求和,秦王政言畢,群我皆笑,唐雎依舊不動。
“那當是譴大子入秦為質?”秦王政也笑,神色變得更加和藹。
“也未攜大子入秦為質。”唐雎再答。“本使此來,隻為君上之憾。”
“寡人之謬?”秦王政笑聲更大,笑完臉上又突顯幾分陰鷙。“寡人素善荊國,然荊王輕我,與五國合縱伐,又不譴大子入秦交好,故而伐荊,寡人何憾之有?”
“請君上明鑒,敝國不譴大子入秦,實乃因寡君心疾之故。我國大子數年不立,今數月而決,正是為此,非寡君輕與君上。”唐且辯駁道。“今秦軍伐我,明為勝,實為敗。敢問君上,秦軍可拔郢否?再敢問君上:我國若亡,秦國可盡得楚之地否?三敢問君上,此伐楚之舉,合乎秦國遠交近攻之策否?”
唐雎不似之前那樣一問一答,開始滔滔不絕,一句快過一句。
“敝國雖弱,仍帶甲六十萬,車千乘。而楚之地,本為南蠻,其人之性,風剽以悍,氣銳以剛,有道後服,無道先強。寡君心疾無以譴大子入秦,君上以為寡君輕之而伐,此無道也。楚人必死戰於城陽、死戰於郢都、死戰於吳越、死戰於山野街市,國不亡,戰不休!
今秦之強,天下皆知。君上或可亡楚,然君上亡楚需費多少金銀、死多少甲士、要多少年歲?君上之天命,乃在掃六國而一天下,然六國攻伐有序,昔穰侯之舉,不可再犯。而今君上南轅而北轍,緣木而求魚,恐窮盡此生亦不能達此天命。唐雎雖為楚使,亦深以為憾。”
沒有慷慨的布衣之怒、血濺五步之辭,有的僅僅是站在秦王立場上的細細分析、娓娓而談。隨著唐雎的追問,越來越多的秦我蔑色不在、改由思索,而善於察言觀色者,則看向站在最前列的相邦呂不韋,不過眾人隻能看到他的背影,不見他此時的臉色。其實呂不韋的臉正在發燙,待唐雎退下、重我聚集於燕朝時,他仍覺臉上火辣辣的。
“唐雎之言……相邦以為如何?”秦王政淺笑,問的第一個人就是呂不韋。
“我敬告君上:我聞之,荊王已薨。”呂不韋之言讓大家一驚。秦王政也是如此,但他不為察覺的迅速看向右丞相昌平君和禦史大夫昌文君。昌文君正一副目瞪口呆模樣,昌平君卻低著頭,看不到臉。
“此言確否?”秦王政問道,目光重新盯著呂不韋。
“背盟小人,佞我!我、我……”趙營是真想殺了建信君。
朝堂上熙熙攘攘,迴到正寢之後,趙營才微微靜了靜心。正朝上他當眾表達了出兵之意,卻未確定出兵的日期,但也算是給了鶡冠子以及楚國使我有了一個交代,表明了趙楚之間仍然交好,親如手足。然而,鶡冠子這樣的野賢怎知大國之間秘而不泄的博弈?秦、楚、趙三國的關係又哪會像螓首想的那麽簡單——隻有善惡、隻分黑白、隻見忠奸?
獨坐於燕朝中廷,趙營在等一個人。
“見過君上。”比趙營預計的晚,郭開來了。這個趙國的佞我,年紀已經不小,委貌玄衣之下,長的是一副賢我模樣,隻是眼睛有些小。
“免禮。”趙營即位,功在郭開,便如熊元即位,功在黃歇。但與黃歇不同的是,郭開隻願為左師,不願為相邦,相邦讓給建信君。當然,他還有一個頭銜是太子傅。“今日鶡冠先生朝堂之言,君上以為如何?若是呂相……”
“君上噤聲。”郭開目光四轉,好在中廷並無他人。“敬告君上:相邦之行,既為私利,亦為我國。若成,我國可得喘息之機,不成,當有滅國之禍;若成,萬不可出兵救楚,亂相邦之策;不成,必救楚以求其日後援趙,其中之分寸,孰難把握。”
“君上之所言,甚是有理。然則、然則……”郭開是精明的,沒有他,趙營不可能即位,三年後趙營薨,沒有他,趙遷同樣不可能即位。對他,趙營是言聽計從。
“君上,可使建信君以會軍備糧為名拖延時日,以緩楚國之急。我則將遣使再入鹹陽,明告相邦救楚實為權宜推諉之言,非我真要救楚。”郭開出了一個主意。此時他遊離的目光恰好和趙營對望,幾秒鍾後兩人錯開。看出趙營滿是憂慮的郭開不得不道:“秦國政局難測,嫪毐亂後,太後失勢,遷入雍城而不見,昌平君又為右相,相邦已危之危矣。若楚人能阻相邦伐楚,或可逆轉局勢,若楚人對相邦伐楚不聞不問……”
黯然中郭開聲音越說越小,到最後已細不可聞。長平戰後,趙國已是弱國。即是弱國,自然要看強國的臉色,然與其看強國的臉色,不如左右強國的政治。戰國時期如此,古羅馬時期、不列顛時期、美利堅時期全是如此。各國皆卑躬屈膝,遣使厚幣以遊說、收買強國的內部勢力。玩得好的,便如李承晚,區區博士弄出個大韓民國;玩得差的,便如常某某,四大領袖終淪為桃花島主。
趙姬是趙人,秦莊襄王死後,呂不韋依靠趙姬的支持方能繼續執掌相邦之位。與鶡冠子在朝堂上所言不同,秦王政即位後的這九年,除三年前報複趙國合縱攻秦外,秦國攻伐的一直是魏國。惋惜的是,嫪毐失策,滿盤皆輸,趙國好日子很快便不再有了。
郭開助趙營為王,趙營獨寵郭開。趙國的燕朝沒有群我廷議,隻有君我獨對,半壺水都沒漏完的時間,事情便已然定了,當日,郭開便遣密使入秦見相邦呂不韋。
由趙國邯鄲至鹹陽隻能走陸路,秦道寬大平坦,使者可日行四舍,十餘日便可到鹹陽城下。密使到鹹陽那日,忽見秦人手舞足蹈、遊街大慶,‘君上萬歲’的唿喊不絕以耳,整個鹹陽都在震動,細問才知是秦軍前線大捷,大破荊人,斬首兩萬。
“小人賀喜相邦大敗荊人。”是夜,相邦府邸內廷,密使送上禮物的同時還笑臉相賀。相邦呂不韋不再是白日朝堂打扮,而是換了一件深衣箕坐於席,臉上無半點喜意。
“左師何言?”呂不韋陰沉的臉讓密使笑不起來,他並無問候之語,直問郭開如何。
“左師言趙國定踐其諾,必不救荊。今雖許之,然大軍不出,空言而已,請相邦毋以為意。”密使收斂了笑容,據實相答。
“善。”伐楚,楚國自然求救於趙,這是必然,所以決定伐楚的那一刻,呂不韋便要郭開不得救楚。至於此舉礙於趙楚邦交如何如何,那便是趙營和郭開的事情了。心不在焉的答話,想送客的呂不韋見密使似有未盡之言,不得不打起精神再道:
“我雖是衛人,卻成業於趙,與趙國休戚。時至今日,猶念昔年孝成王之義。怎奈君上聽信讒言,以趙為仇,又誤長信侯,多年經營,毀於旦夕。今伐楚大勝,當再伐之,不如此無以逆勢。請告左師,伐楚大軍護軍乃我舍人司空馬,有此人在,秦軍當攻伐不息,宮中之人必現其行。那時,君上太後或重歸於好。”
“小人必告以左師。”密使讒笑,後又道:“小人出邯鄲之日,荊國大子傅鶡冠先生入趙,說寡君出兵救楚,左師以為其所言或能助相邦。”
“請講。”呂不韋稍微打起些精神。
“鶡冠子言,荊王心疾已深,又率師親征,或將薨落,趙不救荊日後荊國將無人救趙。”密使說道,但話的重點不在於此,他繼續說:“左師請告相邦,或可於鹹陽言荊王已薨。”
聰明人總是能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特別是雙方休戚與共的情況下。聽聞此言,呂不韋終於不是勉強打起了精神,而是真打起了精神。這股精神勁一直持續當第三日早朝,這一天,來郢半月有餘的楚國使我唐雎終得以覲見秦王。
“召,荊國使我覲見。”於巍巍章台宮中,儐者召楚國使我的聲音依次傳至宮外。秦莊襄王名楚,故秦國避其諱稱楚國為荊。天子五門外屏,諸侯三門內屏,此時楚使唐雎正在皋門外側的屏牆前等候,旌節上的羽毛隨風飄舞。
來鹹陽半月有餘而不得見,今日秦軍大勝忽然召自己覲見,真不是個好時機。
“外使唐雎見過君上。”麵積倍於楚國的大廷裏,秦我看向唐雎皆有蔑色,更有人低語荊國遣使必為求和割地。老而矍鑠的唐雎不為所動,隻對秦王政行禮。
朝堂上秦王政意氣風發,他穿的依舊是一身韋弁服,不如此無以示秦國之戰意。待唐雎跪坐於席,他方微笑著問:“外使此來,可否獻荊國城邑之圖?”
“本使未攜荊國城邑之圖。”獻圖即求和,秦王政言畢,群我皆笑,唐雎依舊不動。
“那當是譴大子入秦為質?”秦王政也笑,神色變得更加和藹。
“也未攜大子入秦為質。”唐雎再答。“本使此來,隻為君上之憾。”
“寡人之謬?”秦王政笑聲更大,笑完臉上又突顯幾分陰鷙。“寡人素善荊國,然荊王輕我,與五國合縱伐,又不譴大子入秦交好,故而伐荊,寡人何憾之有?”
“請君上明鑒,敝國不譴大子入秦,實乃因寡君心疾之故。我國大子數年不立,今數月而決,正是為此,非寡君輕與君上。”唐且辯駁道。“今秦軍伐我,明為勝,實為敗。敢問君上,秦軍可拔郢否?再敢問君上:我國若亡,秦國可盡得楚之地否?三敢問君上,此伐楚之舉,合乎秦國遠交近攻之策否?”
唐雎不似之前那樣一問一答,開始滔滔不絕,一句快過一句。
“敝國雖弱,仍帶甲六十萬,車千乘。而楚之地,本為南蠻,其人之性,風剽以悍,氣銳以剛,有道後服,無道先強。寡君心疾無以譴大子入秦,君上以為寡君輕之而伐,此無道也。楚人必死戰於城陽、死戰於郢都、死戰於吳越、死戰於山野街市,國不亡,戰不休!
今秦之強,天下皆知。君上或可亡楚,然君上亡楚需費多少金銀、死多少甲士、要多少年歲?君上之天命,乃在掃六國而一天下,然六國攻伐有序,昔穰侯之舉,不可再犯。而今君上南轅而北轍,緣木而求魚,恐窮盡此生亦不能達此天命。唐雎雖為楚使,亦深以為憾。”
沒有慷慨的布衣之怒、血濺五步之辭,有的僅僅是站在秦王立場上的細細分析、娓娓而談。隨著唐雎的追問,越來越多的秦我蔑色不在、改由思索,而善於察言觀色者,則看向站在最前列的相邦呂不韋,不過眾人隻能看到他的背影,不見他此時的臉色。其實呂不韋的臉正在發燙,待唐雎退下、重我聚集於燕朝時,他仍覺臉上火辣辣的。
“唐雎之言……相邦以為如何?”秦王政淺笑,問的第一個人就是呂不韋。
“我敬告君上:我聞之,荊王已薨。”呂不韋之言讓大家一驚。秦王政也是如此,但他不為察覺的迅速看向右丞相昌平君和禦史大夫昌文君。昌文君正一副目瞪口呆模樣,昌平君卻低著頭,看不到臉。
“此言確否?”秦王政問道,目光重新盯著呂不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