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配備夷矛钜甲以來,楚軍就從未遇見過敵手。身著钜甲的他們不畏敵人的兵戈,陣戰中隻有他們捅死敵人,敵人卻難傷他們分毫。而這一次遭遇戰,他們已經脫下了大部分钜甲,一些士卒因為疲憊,最後連胸甲也脫下。


    甫一交鋒,夷矛捅在秦軍的鐵甲上,酋矛則捅在楚卒的軀體裏。這時候諸人才知道,沒有钜甲的保護,血肉之軀是如何的脆弱。


    雖然隻是雙方小規模的遭遇戰,可秦軍的二五百主瞬間發現這些楚軍竟然未著钜甲,並且一交鋒他們就被己方士卒衝的大退。中尉士卒的身高皆在七尺六寸以上,楚軍卻不過七尺。高大者身披魚鱗鐵甲,矮小者隻著長襦,因為身體本能的畏懼,楚軍被秦軍殺的大退。


    方形的菟和山東麵兩個角對準了兩條通道,北麵對準了武關官道,南麵的對準了丹水穀道。隻要秦軍殺退楚軍,將他們往南趕出這個長不過四裏、寬不過幾百米的山坳,就能封死丹水穀道;反過來,如果楚軍能殺退秦軍,一直衝到方山的東北角,同樣也能封死武關道。


    楚軍士卒多未著甲,二五百主一時大喜,他奪過鼓人的鼓槌親自敲起車上的建鼓,命令秦軍前進。經過剛才的衝殺,此時雙方已是木柲錯著木柲,矛頭指向矛頭。眼見身披鐵甲的秦軍陣列緩緩向前,尚不習慣無甲作戰的楚軍本能的後退。然而,當看到傷亡的同袍被秦軍吞沒,聽聞他們在秦軍軍陣中發出怒喝和慘叫,他們又馬上駐步。


    “殺!”陣中的譽士爆出一聲怒吼。不顧身上隻有一件胸甲,猛衝向矛陣林立的秦軍陣列。跟著他們,楚軍士卒也對秦軍陣列猛衝,任由酋矛將自己戳穿。


    魚鱗鐵甲甲片護著甲片,因為衝擊距離過短,銳利的矛尖隻能在鱗甲上打滑。除了幾個未死的譽士棄矛拔劍,近身刺倒了數名秦卒,衝上去的楚卒多數戰死。


    楚軍衝擊時,若敖獨行又在奔行。跟著他,矛卒前舉著夷矛,疾奔在山坳東麵的山林裏。建鼓聲不絕,但這不是楚軍的鼓聲,這是秦人的鼓聲。槁草和林木的阻擋讓他們看不清山下的戰況,可聽聞這鼓聲,眾人皆心知不妙。


    若敖獨行大致能猜到山下的情勢。隻剩下胸甲、有些士卒連胸甲都沒有的楚軍一旦與中尉、衛尉之軍矛鋒相對,占優勢的肯定是秦軍。夷矛雖然長了四尺,但兩軍握矛方法的不同——楚軍矛手並不握矛端,那裏是配重;秦軍矛手則握著矛端,沒有配重——矛尖前伸的長度也不一樣。最要的是秦軍身著鱗甲,沒有胸甲的楚軍碰上同樣手持長矛的秦軍,必然會被殺的大退。


    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側擊。縱隊的楚軍奔行在山林間,隊列絲毫不亂,如果從秦軍側後衝矛而下,必能將這股秦軍殺退。如果能集中全師所有甲士,在將秦軍趕出山坳,等友軍上來,己方就能獲得勝利。


    奔行在悶熱的山林,草葉割在臉頰和手臂上,被汗水一浸,火辣辣的痛。這隻是小痛,最難受的是胯腿間的肌肉酸痛。這種酸痛讓人不自覺想放棄對雙腳的控製,任由步伐高一腳低一腳踩棉花那般踩在小小的山徑上。這些顯然是不被允許的,無數次訓練表明,一旦放鬆對雙腳的控製,即便不會跌倒,隊列也難以保持整齊。


    為此,九百名矛手,一百四十四名弓手咬緊牙關,極力控製著自己步伐,以保持著隊列的整齊。不知奔行了多遠,隊列才慢了下來,然後又急速奔行了一陣,最終止步。


    “聽我口令:列陣。”隊列最後轉而下山,快接近山坳時,旅長鬥蜃沉悶的聲音響起,九百矛手列成一個長寬皆三十人的陣列。


    “負甲者在外,無甲者在內。”若敖獨行的聲音,透過林木間的縫隙,他能看到楚軍正被秦軍步步逼退。好在山坳南麵較北麵狹窄。


    有人扔了胸甲,有些人卻咬牙背負。若敖獨行的命令下達,他奇跡的發現全旅士卒沒有任何變動。這些士卒全都穿著胸甲,而且腰上還佩著钜劍。


    “善!大善!”他大喜道,目光掃過陣列中的所有人。


    “貪功而拔荊紫關,我之罪也。”他道。“而今秦人已覺,若不能速速拔下商邑、不能奪下菟和山,我軍便不能擊破藍田,便不能攻拔鹹陽,便不能滅秦!


    秦人之惡,非吞天下滅列國而不可,唯有滅秦,天下方得安寧,楚地才得安寧……”


    大司馬府的作戰計劃極為保密,即便是若敖獨行,也是成通來荊紫關問罪那一日才知道所有細節。而軍中士卒,知道的不過是複郢,往西進攻也是為了保護楚地,從來沒想到西進的目的是為了滅秦。得聞若敖獨行相告,每個人驚訝後全都站直了身子。


    “山下秦軍乃秦國中尉、衛尉之軍,”若敖獨行既是在相告,也是在讓士卒休息調整。“所謂中尉、衛尉,秦國之王卒也。其身披鱗甲,手持酋矛,皆遴選之士。君等若無先死之誌,不可複生……”


    “將軍勿需多言,滅秦衛楚,死而無憾。”有人打斷,這是名譽士,他返身看向身側同袍,不屑道:“若敖之軍,豈懼王卒?乃王卒懼我矣。”


    矛陣裏傳出一陣劍擊木柲的聲音。身在敵側,這種敲擊就是所有士卒的讚同。


    “請將軍下令!”譽士喊道。


    “請將軍下令!!”九百名矛卒、一百四十四名弓手也喊,他們的血已經沸騰,急不可耐。


    “聽我口令,端矛。”旅長鬥蜃喊起了口令,如林的夷矛端起。


    “放!”在他的示意下,等候已久的弓手開始放箭,這是矛陣衝擊前的預備。


    ‘嗖、嗖……’箭矢從靠近山坳的密林飛出。站在這條山脊北端觀戰的齊褐看見楚軍箭矢大吃一驚,喊道:“荊人在林中……”


    齊褐話音未落,九百名矛手已經呐喊著衝向了山坳裏的秦軍陣側。箭矢除非命中率麵門、手腳,對秦卒毫無殺傷,但銳利的夷矛順勢衝來,狠狠地捅在鱗甲上,一旦勾串小鐵片的銅絲延展斷裂,甲衣就穿了。三十排矛手接連不斷的衝矛,這一段秦軍軍陣盡毀。


    被秦軍逼得步步後退的楚軍見友軍猛衝秦軍側翼,也不顧身死的反衝。夾在兩支楚軍中間的秦軍雖想穩住陣勢,可身後的楚軍已棄矛拔劍,貼著背心殺來,他們隻能潰散。


    殺死最後一名抵抗的秦卒,整個隨師都高喊起來,“若敖!若敖!若敖……”


    “將軍?”齊褐看著楚軍矛卒從山林裏鑽出、看著他們衝入秦軍軍陣、看著秦軍陣列被他們擊潰。雖然難以想象矛陣可以穿林而過,可以做到這種程度的機動,但事實就擺在眼前。


    “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揮手攔住焦急的秦軍都尉,齊褐說起了一名趙軍將領的名言。


    “荊人將勇,我軍怎能示弱?”都尉以為齊褐是在說秦軍不勇敢。“末將願請一戰。”


    “勇隻能奪陣,卻不能奪勢。”齊褐指著自己站的這條山脊道:“虞都尉,我要你領卒五千,以占此山脊。”


    “山脊?”此前大家爭奪的隻是山坳,沒想到齊褐要自己爭奪腳下這條山脊。


    “然。”齊褐越想越覺得自己的想法正確。“唯有占此山脊,方可迂迴荊人之後,方可阻荊人穿林而攻。再則,荊人無甲,帶上所有弓手,見荊人即射之。”


    弩是平民武器,訓練幾個月即可用,隻是弩機昂貴;弓在秦軍中已近絕跡,但中尉之軍作為禁衛軍,仍然保留三千弓手,這三千弓手可以要楚軍的命。


    “趙都尉,”齊褐接著下令,“你亦率五千人,增援菟和山,務必守住營寨,若營寨有失,定斬不饒。”


    “末將敬受命!”山坳為兩軍共有,西甌之師可以進攻菟和山,中尉之軍也可以增援。雙方鏖戰於這片狹窄的山地,必要一方徹底倒下,戰鬥才會結束。


    “稟將軍,秦人……”靠著剛才的側後衝擊,楚軍穩住了陣腳,但秦軍的動作接連不斷。一軍竟然爬上了左側山脊,順著山脊攻來;另一軍則增援廝殺不斷的菟和山,山坳中的秦軍也在重整陣勢,意圖再戰。


    “炮兵、炮兵何在?”若敖獨行想起了殺手鐧,四門火炮隻要並排放列,一開炮山坳裏的秦軍就會潰散。


    “炮兵、炮兵?”諸人也才想起來炮兵。正要急傳炮兵時,一個滿臉哭喪的炮卒擠開人群走了上來:“稟將軍,四門火炮,炮架皆毀也!”


    炮車奔行百裏,臨近菟和山的時候,潘軒等人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近六百公斤的炮筒因為劇烈的顛簸撕裂了兩側的卡座,從炮架上掉落下來。


    “潘軒何在?”若敖獨行揪住了來人的衣領。


    “潘連長在數裏外抬炮。”炮手相告道。一聽說在數裏外,若敖獨行便無力地放開了他。這一戰,隻能靠血肉之軀硬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荊楚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貳零肆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貳零肆柒並收藏荊楚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