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南方的郢都相比,井陘早已是一片冰天雪地。與此後兩千多年每逢改朝換代天必大異相似,戰國末年的氣候也極為反常,大旱、大疫、蝗災、急寒、雪災、地震……,各種災害頻發。其中又以秦國為重災區,繼繼三年前那場持續數個月的大旱後,今年秦國又發地震。


    秦後如果天災頻頻,皇帝必不敢大肆征伐,反而要下罪己詔謝罪於天。戰國時期的秦國還沒有編纂出一套蠱惑人心、受命於天的道統,天災還未直接與君王扯上關係。後方地震,前線仍舊攻伐不斷,甚至,為了盡早攻滅趙國,秦王趙政親赴距離井陘三百裏的晉陽。


    站在井陘秦營高處,荊軻一眼便看到營外兩軍交戰後留下的陣亡士卒,雪下了一夜,卻未掩蓋那些倒伏的屍骸,露出色彩各異的長襦和戈戟。無數烏鴉落在敞露的冰冷血肉上,它們用力地啄,每當有一塊肉、一顆眼珠掉落下來,鴉群就會激烈的搶奪,激起一片鴉鳴。


    “趙軍已成強弩之末。”身上披著白色狐裘的燕丹就站在荊軻身側。前日大戰雖然未分勝負,但秦軍軍力雄厚,後續軍隊正源源不斷從晉陽開來。


    “既如此,何不陣斬李牧?”荊軻收迴目光,不解的看向燕丹。


    “秦軍可敗趙軍,卻不能殺李牧。”燕丹道。“且趙軍勢弱,大可避戰。李牧、廉頗乃趙之雙臂,斷其一臂,趙當亡也。故而君之一刺非但關乎燕、衛兩國之存亡,亦關乎秦國一天下之望,望君慎之又慎。”


    燕丹目光複雜的注視著荊軻。他數刺李牧而不得,太傅鞠武找來了田光,田光又找來了荊軻。荊軻並不氏荊,而是氏慶。慶氏出於齊,後入衛為衛國大夫。八年前五國合縱失敗,荊軻建議衛元君助其刺秦,衛元君不受,結果衛國為秦所吞,遷衛元君於野王。荊軻欲刺殺秦王之事也因此敗露,不得不改氏為荊,遊曆天下結交劍客。


    一個原本打算刺秦之人,忽然間化敵為友,助紂為虐,這並非不可能。那天燕丹請求趙政允諾的另一件事就是答應衛國複國,最少是濮陽複國。荊軻如果是個忠義之臣,自當為此刺殺李牧,荊軻如果是個無義自利之人,重賞厚祿下,刺殺李牧也理所應當。


    燕丹注視的目光最後飽含期翼。這個已過而立之年的男子沒有半分刺客的兇惡和猙獰,有的隻是大夫卿士所獨有的溫和與儒雅,兇厲的斬鼎劍懸在他腰間,人與劍又是那麽的協調自然。若非田光推薦,誰也想不到這樣一個風度翩翩的人會是刺客。


    燕丹的注視下,荊軻臉上一直帶著笑意,他覺得自己胸中有什麽東西堵著,這種東西好似滾燙的鐵水,要將他的腹髒燙傷、灼裂,但他必須堅持,堅持到刺殺成功的那一天。


    “如此軻之家人還望太子足下……”荊軻提到家人時臉上方閃現出一絲悲戚。


    “君之家人便是丹之家人。”燕丹鄭重的答應。“然為取信於趙人,君奔趙後當殺數人。”


    “自當如此。”荊軻重重的點頭,這是刺殺必須付出的代價,他願意承受。“田兄之家人欲赴楚國,亦請太子足下使人送其入楚。”


    荊軻離開鹹陽的當日,被燕丹叮囑‘國之大事也,願先生勿泄’的田光自刎而死。這是燕丹心裏的一個疙瘩,荊軻提起田光的家人欲入楚,他言辭更加鄭重,道:“光之死,我之過也。其家人當世世受燕國之祿,豈能赴楚?”


    “田兄之母畏寒,人皆言楚國冬暖,故欲入楚也。”荊軻揖道。“太子足下欲報田光,可待其母卒後使人接迴燕國。”


    “諾。”刺殺之事不可泄,因此凡是參與此事的,家眷都在鹹陽為質。田光身死,他的家眷是否扣押在鹹陽已經沒有價值了。按下此事,燕丹問道:“以君度之,此事何時可成?”


    “三年可成。”荊軻之言讓燕丹驚訝,他問的是何時,荊軻說的卻是三年。


    “不可。”燕丹連連搖頭。“秦王心切,三年方刺李牧,必怒也。”


    “太子當知李牧乃武將,據聞婁煩之胡為其親衛,旁人不得近其十步。軻之劍術,必要十步,非距十步,刺不成也。”荊軻已是深揖。“軻身死無憾,隻憂誤太子足下複國大事。”


    “三年太久。”燕丹仍然搖頭,三年還是四年他是不在乎,但趙政非常在乎。楚國崛起,四國合盟,他現在急於滅趙。如果不搶在秦軍滅趙前刺殺李牧,因此亡趙,祖廟盟誓定將無效。“期年之後,不過十月,必殺李牧。”


    秦曆以十月為歲首,等於說現在已經是秦王十六年,明年十月起才是秦王十七年,後年十月起是秦王十八年。而以關東諸國之曆,今年、明年,後年(十月之前),這已是三個年份。


    燕丹說的時間與荊軻心裏預計的時間相差並不遠,他再次深揖,道:“敬諾!”


    “善。”燕丹唿了口氣,為示親近,他在荊軻的肩膀上拍了幾拍,道:“君今夜便赴趙營。”


    *


    “如此說來,秦人疇騎無可禦之?”夜晚的幕府燈火通明,李牧看向麾下諸將。前日的交鋒趙軍未能得到什麽便宜,最可懼的是秦軍疇騎。雖然疇騎負重跑不快,可一旦他們衝起來,趙軍士卒即便手持夷矛,也很以難抵擋這種山崩地裂的挾矛衝鋒。


    “疇騎衝陣之法,乃學自楚人。”狐嬰去年赴楚,曾特意要求見識楚軍重騎衝陣,並希望趙軍也有如此鐵騎。可惜的是,楚軍雖然‘傾囊相授’,趙軍騎兵似乎怎麽也學不會。


    “嗯。無可禦之?”李牧目光從狐嬰看到司馬尚、又從司馬尚看到騎兵將領樓厲,最後看到率領趙軍重騎的馬衛。“若無可禦之,再行出戰,我軍必敗。”


    “楚將曾言,重騎摧陣,乃楚王觀海時悟得。海潮連綿不絕,怒擊礁石,柔若水者亦可破天下至堅。喻之軍陣,重騎之列乃海潮也,步卒之陣乃礁石也。重騎衝陣不成可退之左右再擊,步卒受其重擊卻不可退之左右再行列陣……”


    馬衛隨狐嬰一同赴楚,不過他隻知道重騎作戰的原理,並不知道如何訓練戰馬、練成隊列。實際戰術水平和秦軍疇騎相仿,都是一窩蜂的衝陣,衝不進就打馬迴轉。關鍵是秦軍疇騎眾多,哪怕是一窩蜂的衝陣,也足以讓士卒驚駭,從而擊破軍陣。


    “或可以弓弩射之。”司馬尚想到了一個辦法。“楚軍重箭七十步可破皮甲,我軍據上風,八十步或破之,再戰當使弓弩手立矛陣後,疇騎衝我,射馬而不射人,馬驚,疇騎自破。”


    “善!”最憂心的疇騎可以抵禦,李牧再也沒什麽擔心的了。


    “我軍重箭幾何?”司馬尚又問狐嬰。趙軍用的全是兩翼輕箭,四國中唯楚國箭矢最重。


    “上月便已運來一百萬支,弓手惡其太重,至今未用。”狐嬰搖頭苦笑。


    “傳令,明日再戰各尉……”李牧正下令要各尉弓手更換楚國重箭,帳外忽然一聲急報,軍吏喊到:“稟大將軍,秦營有人逃至我軍。”


    “秦營有人逃之我軍?”李牧不解。秦軍逃卒不時出現,這沒有什麽奇怪的,奇怪的是事情會稟報上來。“此事為何報於幕府?”


    “稟大將軍,此人言乃是衛人荊軻,竊得秦軍之秘方逃至我軍。”深夜為了一個秦軍逃卒而驚動主將,軍吏也有些不安。他說完見李牧、司馬尚、狐嬰都未出言,隻好退走。


    “慢!”狐嬰輕笑,“其人既言竊得秦人之秘,還請大將軍一見。”


    “大戰在即,此人必是秦人死間無疑,何須相見。”司馬尚根本就不相信什麽竊得秦人之秘。“請大將軍殺之。”


    “見有何妨。”狐嬰最喜歡鬥智,他不相信秦間能跳的出自己的手掌心。


    “召…衛人。”李牧猶豫了一下,狐嬰既然想見,那他就見一見。


    既然入趙刺殺李牧,自然要有一套可靠的說辭。如何竊得秦軍之秘?又如何逃出秦營,甚至如何進入秦國都要有毫無破綻的理由。這一點在國尉府的編造下,荊軻已經背得滴水不漏,可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入幕府他就遇到了一個熟人。


    “是你……”幕府裏的一個劍士看到荊軻大吃一驚,荊軻這時也心中巨震。他記得這個人,當年在邯鄲他曾與此人數次相博,某次爭論劍式時被其怒叱,嘿而逃去。


    “魯勾踐,你識得他?”李牧身邊有樓煩親衛,也有趙國劍士,魯勾踐就是趙國劍士首領。


    “稟大將軍,”魯勾踐目光一直盯著荊軻,“此人昔年曾在邯鄲與小人擊劍,因為其劍式不正,為小人所怒叱。習劍少有儒雅之人,儒雅之人劍式正而不邪……”


    “稟大將軍,荊軻乃衛人,衛為秦所滅,故恨秦不已,苦練劍法。軻之鄉人為秦將趙完之妾,受其所薦,做了趙完舍人,這兩日秦大將軍楊端和聚將議戰,軻竊聞後趁隙奔入趙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荊楚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貳零肆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貳零肆柒並收藏荊楚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