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商獻的不死藥真是害人不淺。若非不死藥,齊王不會許諾會盟;齊王不許諾會盟,也就沒有退娉;沒有退娉,就沒有現在這種聯姻糾紛,更不會釀成一場戰爭。
諸敖有五人支持伐齊——騶開對齊人也無好感,齊國以前擋住越國的擴張,又唆使先王無疆伐楚,不然越國何至於此。當天,正朝就開始商議伐齊之事,大司馬府這邊也要求立即拿出伐齊之策,這是一場懲戒式的戰爭,非奪城滅國之戰。
出郢都南下至番禺的航程日久,身在番禺城的熊荊還不知到齊楚兩國竟然要開戰。十多天的等待後,整個艦隊終於抵達番禺灣,季風將至,他有很多事情還要交代。
“由番禺乘季風南下,航向取二九〇,大約月餘可至紅洋海峽,不至海峽也將到海峽西側諸島……”地圖就擺在案上,熊荊在交代航路。
出番禺灣往西南是沒有太多問題的,最不濟也能被爪哇這個南洋釜底兜住。問題是他不知道馬六甲海峽的和斯裏蘭卡緯度哪個更低,以及,季風如果是北風,那通過馬六甲海峽就是往西北而行,幾乎等於逆風。
熊荊停頓了一下,看著饕餮號的謬枳和山鬼號的思畋,問道,“你等可知此行難處在哪?”
“稟大王,我等不知。”通向紅洋的海峽遠在幾千裏外,兩人根本不了解那裏的海況。
“此處。”熊荊指著海峽,“航向西北,季風若從西北而來,恐無法通過;其二,”熊荊又指向孟加拉灣北部的恆河入海口。“若風從正北而來,逆風恐難以到達。其三,此處緯度與海峽出口孰高孰低未知,若是海峽高,正西而行可至;若是海峽低,正西航向將至南洲。再則,南海之上,礁石眾多,海峽之中,礁石也不少。”
“敢問大王,當如何選取航道?”緯度、礁石這些都可以克服,頂風航行那就太頭疼了。謬枳看著地圖,西北走向的紅洋海峽,位於孟加拉灣北部的恆河入海口,這兩個確實是問題。
“不佞亦不知,隻能你們去探。”熊荊無奈中畫出了印度洋洋流,這是他們必須知道的知識。“紅洋之南,洋流逆行環流,常年如此。之北,因季風之故,冬日洋流也逆行,形成環流;夏日相反,洋流順行,形成環流。冬日行至最南之島不難,因洋流逆行,由東往西。
再則,與東海類,紅洋每年夏秋有颶風,返航不應在五、六、七、八月,而應在三、四月。”
印度洋航路,熊荊記得的也就是這些。橫帆貨船一年往返,到達斯裏蘭卡是可能的,但要到達孟加拉灣北部的恆河入海口,因為逆風的原因,一年之內是沒辦法到達的。
這讓他開始憂心另一件事情:一年不能一返,以後運糧怎麽辦?
這個時代印度人口有兩千餘萬,多住在印度河、恆河流域。他設想的是貨船直接從恆河內港運糧迴國,如果冬季貨船無法抵達恆河河口,那就事情就難辦了。隻能寄希望於斯裏蘭卡北方、印度次大陸的東麵有大一些的港口。
或者,在冬季季風結束前抵達斯裏蘭卡,等到明年春天季風轉向時,順著季風抵達恆河入海口,然後在冬季季風到來前,設法離開恆河河口,進入馬六甲海峽,返航。
熊荊開始杞人憂天起來,實際上印度次大陸東海岸和西海岸一樣有著眾多的港口,商船並不需要前往孟加拉灣北部進入恆河與印度人貿易。三百年後的羅馬曆史學者普林尼抱怨道:‘每年從我們帝國流入印度、塞裏斯和阿拉伯的金錢不下一億塞斯退斯。’其中,‘有五千五百萬塞斯退斯流入了印度。’
1塞斯退思=1/4羅馬狄納裏=1德拉馬克。五千五百萬塞斯退斯就是一千三百七十五萬德拉克馬,合兩千兩百九十一塔蘭特,相當於五十九噸半銀。
這是一筆大錢。雖然這是三百年後的貿易,但在十八世紀以前,世界人口繁衍極為緩慢。比較公認的數字是公元前一百萬年人口一到兩萬,公元前十萬年舊石器時代後期為三百萬,公元前一萬年四百萬,公元前一千年五千萬,到公元前五百年,才突破一億。
公元前兩百年,也就是熊荊稍後一點的時代,人口達到一億五千萬,普林尼所處的時代人口不過多了兩千萬,即一億七千多萬人。相差三百年,但人口變化並算不大。並且,世界主要人口都集中東亞以及南亞,歐洲在這三百年間隻增加了大約五百萬人口,從公元前兩百年的兩千六百萬上升到公元一世界的三千一百萬。
由此也能判斷此時世界貿易所需的商船噸位。大航海中期,即十六世紀八十年代,世界人口大概在五億三千萬,而這時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商船噸位總計約一百萬噸(不包括阿拉伯、印度、東亞諸國的商船噸位)。按這個比例,同等生產水平的一億五千萬人最少需要二十八萬噸商船,即便考慮到生產技術落後,但因為航海技術、造船技術的提升使得運輸成本下降,全世界商船噸位也不應少於十五萬噸。
印度與波斯、阿拉伯、東地中海的貿易隻要不發生戰爭,一直都很頻繁。熊荊對上古時期的印度洋也不了解,以為印度次大陸東海岸沒有港口。思考之後,他建議艦隊直駛斯裏蘭卡,可能的情況下越靠北越好,因為越北就越接近恆河入海口。
而如果錯過了斯裏蘭卡,那就索性前往亞丁灣,去看一看法老運河是否可以通航。紅海季風他僥幸記得:秋冬季可抵達蘇伊士,夏季抵達可亞丁灣,春天基本不能航行。波斯灣也是考察目標之一,按照半個希臘人毋忌的說法,這裏自古就是繁榮之地,商貿雲集。可惜熊荊並不清楚波斯灣的季風情況,隻能由艦隊自己去摸索。
“馬匹最為重要,若有八尺高之種馬,務必購迴。”航路討論完後,對艦長無勾長,熊荊又一次交代馬匹。
“唯。若有種馬,必當帶迴。”無勾長很認真的答道,馬八尺為龍,就是熊荊不提醒,他見到八尺種馬也會弄迴來。
“商賈之事,交由專人處置即可。”熊荊轉而說起了貿易,“不求牟利多寡,但求打開銷路。尤以農具、兵甲、陸離、瓷器、紙張為要。亦要戒備海盜,”說到這裏熊荊問道,“你可知何謂海盜船?”
“海賊之舟,舟大,甲士眾多,相搏以奪他人之錢貨,”無勾長的判斷大致準確。海盜的目的就是搶船搶貨,必須人多才能實現這一目的。
“此為專業海盜。”熊荊用了一個生僻詞,“普通海商,亦商亦盜,不可懈怠。”
“唯。”無勾長以為盜就是盜,從未聽過亦商亦盜,但話是大王說的,他立即選擇相信。
“若遇不測,務必要傳書迴郢。”熊荊再道。“明年有朱雀海舟下水,此時可至紅海、波斯、印度諸地。”
說起海盜,熊荊不知道怎麽很不吉利的說起了不測。實際上山鬼號、饕餮號都有裝有充足的武備兵器,水手也是翻倍的,其中三分之二是舟師士卒,他們除了使用長矛,還特別練習了羅馬人的龜甲盾陣。
“唯。”無勾長心裏一熱,背上熱流直衝腦際,身上起了雞皮疙瘩。
“不佞太過謹慎了。”熊荊自嘲的笑了笑。“當今世上,想來沒有海盜能奪下不佞的海舟。最擔心的莫過於大翼戰舟。”
“大翼戰舟?”無勾長很是驚訝,他以為隻有楚國有大翼戰舟。
“大翼戰舟地中之海多矣。”熊荊點點頭,並不覺得承認大翼戰舟來自地中海有什麽不好。“橫帆航速不及大翼,如果遭到大翼阻截,登舟搏殺還好,若是撞擊……,勿要謹慎行事。各港有譯者最善,使錢聘請即可。”
“唯。”無勾長再答,這次神色是真的沉了下去。
“若有西瓜,務必帶些迴,瓜腐後有籽,無瓜便帶籽。”熊荊故意說了一個好吃的東東,有很多年沒有吃過西瓜了。“棉花也是如此,帶棉籽即可,紡紗織布之器也一並帶迴。其餘凡是天下未有、楚國未有之物皆可帶迴。”
除了馬匹,棉花的重要性也不能低估。有棉花就能做棉衣,取代用絲做的絮,再就是可以用棉花紡布。葛麻可以織布,但葛麻有一道工序,那就是脫膠,所謂‘東門之池,可以漚麻’說的就是脫膠工序,晚上還得使勁搗。與其如此,不如種棉。棉花軋製比脫膠、搗衣省事。楚人不種,可以教給齊人種。
“還有亞麻。”熊荊又提到一重要的事情。“風帆所用,麻布也。然天下之麻與西洲之麻不同。西洲之麻或強與天下之麻,以此織帆,也許更牢。”
“唯。”無勾長重重點頭。帆是海舟航行的唯一動力,因為縫製技術不到位,破帆之事屢屢發生。若西洲之麻真能更強,那務必要帶迴亞麻籽。
諸敖有五人支持伐齊——騶開對齊人也無好感,齊國以前擋住越國的擴張,又唆使先王無疆伐楚,不然越國何至於此。當天,正朝就開始商議伐齊之事,大司馬府這邊也要求立即拿出伐齊之策,這是一場懲戒式的戰爭,非奪城滅國之戰。
出郢都南下至番禺的航程日久,身在番禺城的熊荊還不知到齊楚兩國竟然要開戰。十多天的等待後,整個艦隊終於抵達番禺灣,季風將至,他有很多事情還要交代。
“由番禺乘季風南下,航向取二九〇,大約月餘可至紅洋海峽,不至海峽也將到海峽西側諸島……”地圖就擺在案上,熊荊在交代航路。
出番禺灣往西南是沒有太多問題的,最不濟也能被爪哇這個南洋釜底兜住。問題是他不知道馬六甲海峽的和斯裏蘭卡緯度哪個更低,以及,季風如果是北風,那通過馬六甲海峽就是往西北而行,幾乎等於逆風。
熊荊停頓了一下,看著饕餮號的謬枳和山鬼號的思畋,問道,“你等可知此行難處在哪?”
“稟大王,我等不知。”通向紅洋的海峽遠在幾千裏外,兩人根本不了解那裏的海況。
“此處。”熊荊指著海峽,“航向西北,季風若從西北而來,恐無法通過;其二,”熊荊又指向孟加拉灣北部的恆河入海口。“若風從正北而來,逆風恐難以到達。其三,此處緯度與海峽出口孰高孰低未知,若是海峽高,正西而行可至;若是海峽低,正西航向將至南洲。再則,南海之上,礁石眾多,海峽之中,礁石也不少。”
“敢問大王,當如何選取航道?”緯度、礁石這些都可以克服,頂風航行那就太頭疼了。謬枳看著地圖,西北走向的紅洋海峽,位於孟加拉灣北部的恆河入海口,這兩個確實是問題。
“不佞亦不知,隻能你們去探。”熊荊無奈中畫出了印度洋洋流,這是他們必須知道的知識。“紅洋之南,洋流逆行環流,常年如此。之北,因季風之故,冬日洋流也逆行,形成環流;夏日相反,洋流順行,形成環流。冬日行至最南之島不難,因洋流逆行,由東往西。
再則,與東海類,紅洋每年夏秋有颶風,返航不應在五、六、七、八月,而應在三、四月。”
印度洋航路,熊荊記得的也就是這些。橫帆貨船一年往返,到達斯裏蘭卡是可能的,但要到達孟加拉灣北部的恆河入海口,因為逆風的原因,一年之內是沒辦法到達的。
這讓他開始憂心另一件事情:一年不能一返,以後運糧怎麽辦?
這個時代印度人口有兩千餘萬,多住在印度河、恆河流域。他設想的是貨船直接從恆河內港運糧迴國,如果冬季貨船無法抵達恆河河口,那就事情就難辦了。隻能寄希望於斯裏蘭卡北方、印度次大陸的東麵有大一些的港口。
或者,在冬季季風結束前抵達斯裏蘭卡,等到明年春天季風轉向時,順著季風抵達恆河入海口,然後在冬季季風到來前,設法離開恆河河口,進入馬六甲海峽,返航。
熊荊開始杞人憂天起來,實際上印度次大陸東海岸和西海岸一樣有著眾多的港口,商船並不需要前往孟加拉灣北部進入恆河與印度人貿易。三百年後的羅馬曆史學者普林尼抱怨道:‘每年從我們帝國流入印度、塞裏斯和阿拉伯的金錢不下一億塞斯退斯。’其中,‘有五千五百萬塞斯退斯流入了印度。’
1塞斯退思=1/4羅馬狄納裏=1德拉馬克。五千五百萬塞斯退斯就是一千三百七十五萬德拉克馬,合兩千兩百九十一塔蘭特,相當於五十九噸半銀。
這是一筆大錢。雖然這是三百年後的貿易,但在十八世紀以前,世界人口繁衍極為緩慢。比較公認的數字是公元前一百萬年人口一到兩萬,公元前十萬年舊石器時代後期為三百萬,公元前一萬年四百萬,公元前一千年五千萬,到公元前五百年,才突破一億。
公元前兩百年,也就是熊荊稍後一點的時代,人口達到一億五千萬,普林尼所處的時代人口不過多了兩千萬,即一億七千多萬人。相差三百年,但人口變化並算不大。並且,世界主要人口都集中東亞以及南亞,歐洲在這三百年間隻增加了大約五百萬人口,從公元前兩百年的兩千六百萬上升到公元一世界的三千一百萬。
由此也能判斷此時世界貿易所需的商船噸位。大航海中期,即十六世紀八十年代,世界人口大概在五億三千萬,而這時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商船噸位總計約一百萬噸(不包括阿拉伯、印度、東亞諸國的商船噸位)。按這個比例,同等生產水平的一億五千萬人最少需要二十八萬噸商船,即便考慮到生產技術落後,但因為航海技術、造船技術的提升使得運輸成本下降,全世界商船噸位也不應少於十五萬噸。
印度與波斯、阿拉伯、東地中海的貿易隻要不發生戰爭,一直都很頻繁。熊荊對上古時期的印度洋也不了解,以為印度次大陸東海岸沒有港口。思考之後,他建議艦隊直駛斯裏蘭卡,可能的情況下越靠北越好,因為越北就越接近恆河入海口。
而如果錯過了斯裏蘭卡,那就索性前往亞丁灣,去看一看法老運河是否可以通航。紅海季風他僥幸記得:秋冬季可抵達蘇伊士,夏季抵達可亞丁灣,春天基本不能航行。波斯灣也是考察目標之一,按照半個希臘人毋忌的說法,這裏自古就是繁榮之地,商貿雲集。可惜熊荊並不清楚波斯灣的季風情況,隻能由艦隊自己去摸索。
“馬匹最為重要,若有八尺高之種馬,務必購迴。”航路討論完後,對艦長無勾長,熊荊又一次交代馬匹。
“唯。若有種馬,必當帶迴。”無勾長很認真的答道,馬八尺為龍,就是熊荊不提醒,他見到八尺種馬也會弄迴來。
“商賈之事,交由專人處置即可。”熊荊轉而說起了貿易,“不求牟利多寡,但求打開銷路。尤以農具、兵甲、陸離、瓷器、紙張為要。亦要戒備海盜,”說到這裏熊荊問道,“你可知何謂海盜船?”
“海賊之舟,舟大,甲士眾多,相搏以奪他人之錢貨,”無勾長的判斷大致準確。海盜的目的就是搶船搶貨,必須人多才能實現這一目的。
“此為專業海盜。”熊荊用了一個生僻詞,“普通海商,亦商亦盜,不可懈怠。”
“唯。”無勾長以為盜就是盜,從未聽過亦商亦盜,但話是大王說的,他立即選擇相信。
“若遇不測,務必要傳書迴郢。”熊荊再道。“明年有朱雀海舟下水,此時可至紅海、波斯、印度諸地。”
說起海盜,熊荊不知道怎麽很不吉利的說起了不測。實際上山鬼號、饕餮號都有裝有充足的武備兵器,水手也是翻倍的,其中三分之二是舟師士卒,他們除了使用長矛,還特別練習了羅馬人的龜甲盾陣。
“唯。”無勾長心裏一熱,背上熱流直衝腦際,身上起了雞皮疙瘩。
“不佞太過謹慎了。”熊荊自嘲的笑了笑。“當今世上,想來沒有海盜能奪下不佞的海舟。最擔心的莫過於大翼戰舟。”
“大翼戰舟?”無勾長很是驚訝,他以為隻有楚國有大翼戰舟。
“大翼戰舟地中之海多矣。”熊荊點點頭,並不覺得承認大翼戰舟來自地中海有什麽不好。“橫帆航速不及大翼,如果遭到大翼阻截,登舟搏殺還好,若是撞擊……,勿要謹慎行事。各港有譯者最善,使錢聘請即可。”
“唯。”無勾長再答,這次神色是真的沉了下去。
“若有西瓜,務必帶些迴,瓜腐後有籽,無瓜便帶籽。”熊荊故意說了一個好吃的東東,有很多年沒有吃過西瓜了。“棉花也是如此,帶棉籽即可,紡紗織布之器也一並帶迴。其餘凡是天下未有、楚國未有之物皆可帶迴。”
除了馬匹,棉花的重要性也不能低估。有棉花就能做棉衣,取代用絲做的絮,再就是可以用棉花紡布。葛麻可以織布,但葛麻有一道工序,那就是脫膠,所謂‘東門之池,可以漚麻’說的就是脫膠工序,晚上還得使勁搗。與其如此,不如種棉。棉花軋製比脫膠、搗衣省事。楚人不種,可以教給齊人種。
“還有亞麻。”熊荊又提到一重要的事情。“風帆所用,麻布也。然天下之麻與西洲之麻不同。西洲之麻或強與天下之麻,以此織帆,也許更牢。”
“唯。”無勾長重重點頭。帆是海舟航行的唯一動力,因為縫製技術不到位,破帆之事屢屢發生。若西洲之麻真能更強,那務必要帶迴亞麻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