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乃一國之主,大王重傷臥榻,若不是祖太後坐鎮曲台宮,秦國指不定會亂成什麽樣。借此良機與楚國言和羋棘並不反對,雖然她恨極殺她親侄兒的熊荊。左右丞相心裏更是高興,唯獨國尉桓齮支支吾吾,衛繚明言反對,但他們兩個人並不能扭轉大局。
當日,使節和兵符便從曲台宮發出,一路日夜兼程從武關道趕往楚國城陽,由昌文君熊爰親任主使;一路順渭水經船司空入黃河至新鄭和大梁,提醒前線將帥做好撤軍準備。比郢都早一步,河間封地的文信侯呂不韋先聽到了趙政重傷的消息。
“大王傷重?大王因而傷重?”呂不韋渾身酒氣,日日縱酒的他難有完全清醒的時刻。
“稟主君,大王於少府觀工師煉钜,煉爐炸裂,胯股濺中鐵水,故而傷重。”門客苦成常同樣衰老。昔日呂不韋養士三千,而今身邊的門客寥寥無幾,能出謀劃策的人那就更少。
“煉钜?”呂不韋終於清醒了一些,“煉钜之術乃荊國所有,秦國豈……”
“主君,想來是侯者竊了荊國钜術之秘,又未能竊全,故而炸爐。”苦成常度測道。這也是秦國常情,沒什麽好奇怪的。“小人以為主君當赴鹹陽。”
“赴鹹陽?”呂不韋將手上的酒缶扔在一邊,可一旦凝神思索,心意剛動的他把剛放下酒缶又拾了迴去。“不可也,大王知我離河間至鹹陽,必殺我。”
“主君何至於此!”苦成常把呂不韋手上的酒缶奪下,“主君乃大王之仲父,而今大王重傷,那些荊人把持朝政,還放出王後有孕之謠言,主君不至鹹陽,秦國必大亂也。”
仲父二字好似靈丹妙藥,瞬間就讓呂不韋徹底清醒了過來,他喃喃道:“我乃大王之仲父?我乃大王之仲父……”
“主君乃大王之仲父,國中軍中,皆有效死之士,至鹹陽,風雲立變也。大王若薨,可視王後子嗣之有無,以再立新君;大王傷愈,不過是再返封地。”
苦成常繼續進言,聽聞他說再返封地,呂不韋哈哈笑道:“何須再返?大王殺我便殺吧。”
苦成常聽著呂不韋的笑聲一陣不安,主君若真是有去無迴,死在了鹹陽,那就再也不能東山再起了。
*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後世每當聽說這個論斷熊荊都會笑,但目睹自己三年來的所作所為,再對照原有的曆史和當下的曆史,他再也笑不出來。
他是楚國的王,他的一舉一動都會釀成風暴。隻是風暴不是發生得克薩斯州,而是反卷楚國自己。如今,他終於明白一個極容易忽視卻又最為致命的問題:
楚國是天下的一部分,就好似近代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隻要不符合世界霸主的利益,近代中國的任何變動都會被外界幹涉,左右逢源、韜光養晦才是唯一正確的道路。楚國亦然,楚國的任何舉動都要符合秦國的利益,討好秦國才是唯一正確的出路,對抗那是自取滅亡。
可惜,他明白這一點的時候已經晚了。
除去他內心深處的不妥協,本就仇秦恨秦的楚人已和秦人不共戴天,而秦王也意識到了楚國將是秦國統一天下的最大障礙,所以非要打垮楚國不可。這次是八十萬,那一下次是多少萬?淮上的楚民遷徙於江東,如果秦軍緊接著進攻江東,楚民又能遷到哪裏?
激動的時候豪情萬丈,不懼秦國百萬大軍,誓與秦人鏖戰到底;夜裏一個人孤零零睡在塌上,腦子裏想著白日見到聽到的那些困難和問題,再追溯這些困難和問題的根源,又恨不得罵自己愚蠢。
好在,熊荊不是一個未齔之人,他經曆過戰場的生死搏殺、體會過四百米土城的狹小圍困,他能承受住這些壓力。不過是睡不著而已、不過是移民而已、不過是戰爭而已。
郢都王宮,正寢、正朝、若英宮、春陽宮、秋華宮……,乃至陽雲台、蘭台宮、各縣各邑私人府邸,隻要木料是硬木或者是檜木,隻要能造大翼戰舟,全都拆除送去造船廠造船。所不同的是,私人府邸木料造出的大翼戰舟私人(私卒)所有,不過要支付建造費用;其餘木料造出來的大翼則歸縣卒、王卒所有。楚國從此再無陵師(即陸上部隊),隻有舟師。
拆下的木料一舫一舫的送至造船廠,都柱、廊柱、房梁、櫞子堆成了山,代價就是早前華美無比的王宮仿佛經曆一場浩劫,隻留下一個又一個孤零零的高台。寺人、宮女不說,太後趙妃和熊荊自己也隻能住在帳篷或者馬車裏。
除此,民眾極為恐慌——郢都僅剩社廟沒拆,整個王宮都拆的一幹二淨,這是再度遷都的征兆。即便大楚新聞不斷刊登新聞辟謠也無濟於事,熊荊不得不在昭黍建議下擇日以啟外朝,向國人宣布大司馬廢府陵師改舟師之決定。
外朝開啟的前夜,帳篷裏的燈一支亮著,熊荊睡不著。調整過後心態平靜的他手裏拿著一張楚國地圖,目光落在長江以南。
移民至浙江……,浙江在農業時代除了北部,其他地區大多很窮。窮不是因為懶或者笨,而是因為沒有地。莠尹以為每戶如果授一百小畝(百步畝,一百步畝等於0.273市畝,即每戶二十七市畝)土地,移民十五萬戶至越地是極限。剩餘的人隻能安排在吳地,圍澤為田,如此還能安排二十多萬戶。
兩地加起來有四十萬戶,幾等於楚國現有的戶數——移民隻針對淮上的楚民,淮南尚有諸多縣邑,這些人暫時不必遷徙,除非秦軍橫渡淮水占領郢都。
由熊荊授意、大司馬府擬定的軍事計劃裏,魏都大梁是第一道防線,郢都是第二道,長江是第三道,越北是第四道,也是最後一道。
把二、三十萬戶楚民留在第四道防線之外斷不可行,遷入越地又無地可授,東洲三穀、海外貿易那是鏡花水月,遙不可及。是以在藍尹(管理山澤)屈淦的建議下,大司馬府的軍事計劃做了一部分調整,即,將彭蠡澤以南的番邑平原納入最後防線。
彭蠡澤並非後世的鄱陽湖。彭蠡澤以楚國地圖顯示是在長江(九江)以北,直逼大行山餘脈,往東幾乎一直綿延到鬆陽(今安徽樅陽)邑境,這是依著長江北岸,一個西東偏北方向的大澤;後世鄱陽湖與長江無涉,它僅僅是沿著贛江,在番邑大平原上一個南北方向的湖泊。
湖澤與後世不同,但地理要害仍然在九江。隻要在後世的九江設立城邑,遏製住贛江口,那就能阻止秦軍進入贛江流域。九江以北有大片的平原,即後世的鄱陽湖平原。
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是後世長江流域三大平原,永修、都昌、戶口、波陽、德安、星子、餘幹、進賢、樟樹都處於這個平原之上。淮北移民安置在這裏,加上贛江中上遊兩岸的土地,安置四十萬戶綽綽有餘。
且與越地不同的是,越地要與越人共分越地,姑蔑盆地還涉及到浙江(富春江)以北的土地,那是越君開的土地。贛地不同,贛地為楚國獨有,現在已有的城邑不過是番邑(今波陽縣,因番君吳申謀反而被收迴)、艾邑(今修水縣)、柴桑(今九江市西南)、餘汗(今餘幹)、金阝邑(今樟樹)、上贛(今贛州)數邑,並無多少丁口。
安置確實可行,隻是一旦江淮防線失守,贛地再無防線。浙北防線是熊荊參照南宋設置的。元滅宋分三路:一路從長江入海,由東海登陸杭州灣。這一路熊荊最不擔心,海與江兩個概念,即便秦軍仿造了大翼戰舟,也未必敢進入東海與楚軍舟師決戰,但以密集的舟楫,不顧傷亡、不顧後勤橫渡長江是有可能的。
第二路則是度長江後,越過震澤從百尺瀆入越。這是吳越兩國交戰的路徑,吳攻越是走這條路,越滅吳也是走這條路,所以吳越之間的戰爭全部發生在百尺瀆一線,以兩次檇李之戰最為著名。越北看上去很寬大,但除了這條路都是大澤,所以秦軍隻能走這條路,特別是檇李,深處穀地,有兵也難以擺開。
第三條路則是溧陽南下至廣德,廣德過獨鬆關便是餘杭、臨安。這條路暫時隻有越人知道,獨鬆關、百丈關、幽嶺關也還未建立。退至越地,這三關是一定要建的。秦軍如果扣關其情況將和檇李一樣,礙於地形兵力無法展開。
越北有這樣的關隘才能作為第四道防線,贛地九江全然是個開口,一旦九江失守,秦軍便能長驅直入,還能繞道贛東北進攻姑蔑。可不把移民安排在贛地,長江一被突破江東全部將完蛋。或許——還不知道秦國炸爐的熊荊看著楚國地圖——九江失守後,楚民能退入越地或者南下贛南,如果能打通大庾嶺的話,還能順北江進入南越。
當日,使節和兵符便從曲台宮發出,一路日夜兼程從武關道趕往楚國城陽,由昌文君熊爰親任主使;一路順渭水經船司空入黃河至新鄭和大梁,提醒前線將帥做好撤軍準備。比郢都早一步,河間封地的文信侯呂不韋先聽到了趙政重傷的消息。
“大王傷重?大王因而傷重?”呂不韋渾身酒氣,日日縱酒的他難有完全清醒的時刻。
“稟主君,大王於少府觀工師煉钜,煉爐炸裂,胯股濺中鐵水,故而傷重。”門客苦成常同樣衰老。昔日呂不韋養士三千,而今身邊的門客寥寥無幾,能出謀劃策的人那就更少。
“煉钜?”呂不韋終於清醒了一些,“煉钜之術乃荊國所有,秦國豈……”
“主君,想來是侯者竊了荊國钜術之秘,又未能竊全,故而炸爐。”苦成常度測道。這也是秦國常情,沒什麽好奇怪的。“小人以為主君當赴鹹陽。”
“赴鹹陽?”呂不韋將手上的酒缶扔在一邊,可一旦凝神思索,心意剛動的他把剛放下酒缶又拾了迴去。“不可也,大王知我離河間至鹹陽,必殺我。”
“主君何至於此!”苦成常把呂不韋手上的酒缶奪下,“主君乃大王之仲父,而今大王重傷,那些荊人把持朝政,還放出王後有孕之謠言,主君不至鹹陽,秦國必大亂也。”
仲父二字好似靈丹妙藥,瞬間就讓呂不韋徹底清醒了過來,他喃喃道:“我乃大王之仲父?我乃大王之仲父……”
“主君乃大王之仲父,國中軍中,皆有效死之士,至鹹陽,風雲立變也。大王若薨,可視王後子嗣之有無,以再立新君;大王傷愈,不過是再返封地。”
苦成常繼續進言,聽聞他說再返封地,呂不韋哈哈笑道:“何須再返?大王殺我便殺吧。”
苦成常聽著呂不韋的笑聲一陣不安,主君若真是有去無迴,死在了鹹陽,那就再也不能東山再起了。
*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後世每當聽說這個論斷熊荊都會笑,但目睹自己三年來的所作所為,再對照原有的曆史和當下的曆史,他再也笑不出來。
他是楚國的王,他的一舉一動都會釀成風暴。隻是風暴不是發生得克薩斯州,而是反卷楚國自己。如今,他終於明白一個極容易忽視卻又最為致命的問題:
楚國是天下的一部分,就好似近代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隻要不符合世界霸主的利益,近代中國的任何變動都會被外界幹涉,左右逢源、韜光養晦才是唯一正確的道路。楚國亦然,楚國的任何舉動都要符合秦國的利益,討好秦國才是唯一正確的出路,對抗那是自取滅亡。
可惜,他明白這一點的時候已經晚了。
除去他內心深處的不妥協,本就仇秦恨秦的楚人已和秦人不共戴天,而秦王也意識到了楚國將是秦國統一天下的最大障礙,所以非要打垮楚國不可。這次是八十萬,那一下次是多少萬?淮上的楚民遷徙於江東,如果秦軍緊接著進攻江東,楚民又能遷到哪裏?
激動的時候豪情萬丈,不懼秦國百萬大軍,誓與秦人鏖戰到底;夜裏一個人孤零零睡在塌上,腦子裏想著白日見到聽到的那些困難和問題,再追溯這些困難和問題的根源,又恨不得罵自己愚蠢。
好在,熊荊不是一個未齔之人,他經曆過戰場的生死搏殺、體會過四百米土城的狹小圍困,他能承受住這些壓力。不過是睡不著而已、不過是移民而已、不過是戰爭而已。
郢都王宮,正寢、正朝、若英宮、春陽宮、秋華宮……,乃至陽雲台、蘭台宮、各縣各邑私人府邸,隻要木料是硬木或者是檜木,隻要能造大翼戰舟,全都拆除送去造船廠造船。所不同的是,私人府邸木料造出的大翼戰舟私人(私卒)所有,不過要支付建造費用;其餘木料造出來的大翼則歸縣卒、王卒所有。楚國從此再無陵師(即陸上部隊),隻有舟師。
拆下的木料一舫一舫的送至造船廠,都柱、廊柱、房梁、櫞子堆成了山,代價就是早前華美無比的王宮仿佛經曆一場浩劫,隻留下一個又一個孤零零的高台。寺人、宮女不說,太後趙妃和熊荊自己也隻能住在帳篷或者馬車裏。
除此,民眾極為恐慌——郢都僅剩社廟沒拆,整個王宮都拆的一幹二淨,這是再度遷都的征兆。即便大楚新聞不斷刊登新聞辟謠也無濟於事,熊荊不得不在昭黍建議下擇日以啟外朝,向國人宣布大司馬廢府陵師改舟師之決定。
外朝開啟的前夜,帳篷裏的燈一支亮著,熊荊睡不著。調整過後心態平靜的他手裏拿著一張楚國地圖,目光落在長江以南。
移民至浙江……,浙江在農業時代除了北部,其他地區大多很窮。窮不是因為懶或者笨,而是因為沒有地。莠尹以為每戶如果授一百小畝(百步畝,一百步畝等於0.273市畝,即每戶二十七市畝)土地,移民十五萬戶至越地是極限。剩餘的人隻能安排在吳地,圍澤為田,如此還能安排二十多萬戶。
兩地加起來有四十萬戶,幾等於楚國現有的戶數——移民隻針對淮上的楚民,淮南尚有諸多縣邑,這些人暫時不必遷徙,除非秦軍橫渡淮水占領郢都。
由熊荊授意、大司馬府擬定的軍事計劃裏,魏都大梁是第一道防線,郢都是第二道,長江是第三道,越北是第四道,也是最後一道。
把二、三十萬戶楚民留在第四道防線之外斷不可行,遷入越地又無地可授,東洲三穀、海外貿易那是鏡花水月,遙不可及。是以在藍尹(管理山澤)屈淦的建議下,大司馬府的軍事計劃做了一部分調整,即,將彭蠡澤以南的番邑平原納入最後防線。
彭蠡澤並非後世的鄱陽湖。彭蠡澤以楚國地圖顯示是在長江(九江)以北,直逼大行山餘脈,往東幾乎一直綿延到鬆陽(今安徽樅陽)邑境,這是依著長江北岸,一個西東偏北方向的大澤;後世鄱陽湖與長江無涉,它僅僅是沿著贛江,在番邑大平原上一個南北方向的湖泊。
湖澤與後世不同,但地理要害仍然在九江。隻要在後世的九江設立城邑,遏製住贛江口,那就能阻止秦軍進入贛江流域。九江以北有大片的平原,即後世的鄱陽湖平原。
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是後世長江流域三大平原,永修、都昌、戶口、波陽、德安、星子、餘幹、進賢、樟樹都處於這個平原之上。淮北移民安置在這裏,加上贛江中上遊兩岸的土地,安置四十萬戶綽綽有餘。
且與越地不同的是,越地要與越人共分越地,姑蔑盆地還涉及到浙江(富春江)以北的土地,那是越君開的土地。贛地不同,贛地為楚國獨有,現在已有的城邑不過是番邑(今波陽縣,因番君吳申謀反而被收迴)、艾邑(今修水縣)、柴桑(今九江市西南)、餘汗(今餘幹)、金阝邑(今樟樹)、上贛(今贛州)數邑,並無多少丁口。
安置確實可行,隻是一旦江淮防線失守,贛地再無防線。浙北防線是熊荊參照南宋設置的。元滅宋分三路:一路從長江入海,由東海登陸杭州灣。這一路熊荊最不擔心,海與江兩個概念,即便秦軍仿造了大翼戰舟,也未必敢進入東海與楚軍舟師決戰,但以密集的舟楫,不顧傷亡、不顧後勤橫渡長江是有可能的。
第二路則是度長江後,越過震澤從百尺瀆入越。這是吳越兩國交戰的路徑,吳攻越是走這條路,越滅吳也是走這條路,所以吳越之間的戰爭全部發生在百尺瀆一線,以兩次檇李之戰最為著名。越北看上去很寬大,但除了這條路都是大澤,所以秦軍隻能走這條路,特別是檇李,深處穀地,有兵也難以擺開。
第三條路則是溧陽南下至廣德,廣德過獨鬆關便是餘杭、臨安。這條路暫時隻有越人知道,獨鬆關、百丈關、幽嶺關也還未建立。退至越地,這三關是一定要建的。秦軍如果扣關其情況將和檇李一樣,礙於地形兵力無法展開。
越北有這樣的關隘才能作為第四道防線,贛地九江全然是個開口,一旦九江失守,秦軍便能長驅直入,還能繞道贛東北進攻姑蔑。可不把移民安排在贛地,長江一被突破江東全部將完蛋。或許——還不知道秦國炸爐的熊荊看著楚國地圖——九江失守後,楚民能退入越地或者南下贛南,如果能打通大庾嶺的話,還能順北江進入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