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蘇州,東山,陸巷村。
這裏曾是張大導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外景地。田莊莊當初在選外景的時候一眼就看中了這裏的老房子。
王大倫一大早就從大橫店出發,一路折騰了將近五個小時才摸到了這裏。也幸虧京城出發的時候,田莊莊給他了一張詳盡的草圖,不然在這太湖邊上橫七豎八的各種岔道非迷路不可。
在京城的兩個星期,田莊莊基本上就是安排他們對詞。《小城之春》中的台詞很重,每個人都有大段大段類似戲劇的台詞。
演章誌忱的就是之前田莊莊提過的中戲畢業,來自青藝的辛柏清;飾演女主角玉紋的同樣也來自青藝,上戲的畢業的胡婧凡;再加上王大倫,田莊莊還笑稱三個主角,電影學院、中戲、上戲匯聚一堂,這算齊活了。當時田莊莊說這話時,王大倫還有些小自卑,畢竟人家都是本科,而他卻是大專班出來的。
別看以後很多明星自稱或者在百度百科的資料上說自己是北影或者中戲畢業的,但其實很多人隻是那種培訓班出來的,好一點比如象孫宏雷、黃渤讀那種音樂劇班或者大專班之類的,這好歹學校是認可,正經的大專畢業證書。但很多就是那種象之前王大倫跟女朋友提議的那種學校專門為了創收的培訓班。這種季節性的學期隻有幾個月到一年不等的培訓班,跟人家高大上的本科班壓根就不能比。
辛柏清,他是認識的,上輩子經常在電視熒屏上看到過,胡婧凡則完全不熟悉。玉紋是戲裏最重要的角色,有點象《周漁的火車》中鞏大姐的定位。但第一次見到胡婧凡並沒有給王大倫眼前一亮的感覺。要知道《小城之春》中的玉紋是個極美的女子,1948年費穆版的《小城之春》中玉紋的扮演者韋偉那是上海灘的紅星,五六十年代在香港也是紅極一時。
但仔細看看,無論是五官還是身段都挑不出一絲毛病,尤其是她長著一雙漂亮的丹鳳眼,似乎很符合那個時代的人的審美。她大概就是屬於那種咋一看不漂亮,但看的時間越久就越覺得漂亮的那種。
胡婧凡和辛柏清長期活躍在話劇舞台,之前雖然拍過幾部電視劇,但都不是主角而且質量都一般。相比之下王大倫無疑就是大咖啊。
戲裏從頭到尾一共五個角色,除了他們三人,還有小妹戴秀以及管家老黃。老黃的扮演者是上海人藝的一位老演員,就是一般俗稱的老表演藝術家,因為田莊莊設定的老黃是有一口濃重的滬語口音。小妹的扮演戴秀則是從京城舞蹈附中找來的一個十五歲的小女孩。
老表演藝術家當然不可能跟他們一幫小年輕在一起排練,人家到時候會在蘇州跟劇組會合。當然沒有一點表演經驗的戴秀的扮演者盧絲絲則和他們一起排練對詞。辛柏清和胡婧凡畢竟都是科班出身,又演過不少話劇,台詞方麵的功力還是不錯的,演技相對於同齡的青年演員也在水準之上,隻是在表演技巧方麵,因為話劇和電影的不同,還有些生疏。
唯獨就是盧絲絲,戲裏的戴秀是個漂亮、活潑、可愛的女孩子。這個王大倫的小同鄉,固然是漂亮、活潑、可愛,但說台詞那個腔調以及表演時的浮誇,哎喲,簡直讓人不忍直視。這種就是典型的中國小學生在朗讀課文或者表演時的那種聲情並茂極為誇張的表情。他甚至懷疑這姑娘該不是開後門進來的吧?
兩個星期的排練對詞,王大倫的問題不大,不但自己能演,還能帶動對手,田莊莊讚賞之餘,也讓辛柏清和胡婧凡認識到什麽才是實力,心中僅剩的一點不服氣也瞬間被碾壓。而那個浮誇的小姑娘卻進展不大,田莊莊似乎很有耐心,沒有要換人的意思。
王大倫提前三天離開了京城,主要是看看還在大橫店奮戰的女朋友。從五月下旬一直到八月初,差不多整整一個夏天都在拍古裝戲,著實把丫頭給辛苦壞了。夏天拍古裝戲最遭罪了,那大袍子裹著,一不小心就是一身痱子,弄不好還得中暑。
女朋友還算好,她是女主角,劇組的後勤係統自然優先對待,加之侯莎莎伺候到位,沒出啥問題,就是人瘦了五六斤,這讓她很興奮,總算不用減肥了,但興奮之餘她又發現自己胸前的尺寸似乎也隨之縮水了,多少又有點小鬱悶。
王大倫在大橫店陪了她兩天,好在拍攝已經接近尾聲,沒幾天就要殺青了。雖然範子怡近期沒有片約,但她依舊很忙,積攢下來的兩個代言的廣告要拍,還有一係列的商演活動,加之她還打算利用這次難得的空閑時間把駕照考出來,殺青後得直接迴京城,擠不出時間去看在蘇州拍戲的男朋友,愧疚之餘這兩天把男朋友喂得飽飽的。還各種高難度的動作,讓王大倫驚喜不已。
王大倫這次迴來依舊征用了何聰公司的那輛帕傑羅,其實這輛車就是何聰自己的。跟所有的富二代一樣,何聰喜歡玩車,但他對跑車不感興趣,格外鍾愛越野車,這輛帕傑羅是他大學畢業後的第一輛車,之後又有陸上巡洋艦和悍馬。這不到了杭州,悍馬有點施展不開,他前不久又新買了一輛寶馬x5。
何聰原打算讓這輛帕傑羅就給王大倫開著,省的每次迴來都要到公司借。王大倫呢,也感覺到每次迴老家沒一輛車也不方便,但他又不想欠何聰的人情,就以十萬塊的價格買了下來。四年的車齡雖然有點長,但裏程還不到六萬公裏,當初新車得要三四十萬,十萬塊的價格完全是何聰半賣半送的。
《小城之春》劇組早在一個多月前就派人過來修繕這裏的惠和堂,這座建於清朝的大宅院原是明朝著名宰相王鏊後人的居所,解放後曾作為太湖鄉公社的駐地以及陸巷小學的校舍,雖然前幾年當地政府出資修繕了一番,但也是做做表麵工作,裏麵依舊殘破不堪,空空蕩蕩,啥東西都沒有。牆壁上甚至還留有“東方紅太陽升”的標語和太祖慈祥鼓掌的戎裝畫像。
編劇阿成親自負責這裏的修繕工作,為了力求還原那個時代的烙印,他費盡周折在蘇杭等地苦尋老家具,他連買帶租帶借,終於收集了幾百件“老古董”塞滿了整個大宅院。
王大倫在村裏一路打聽找到這裏的時候,阿成正站在大門口指揮工人搭建門口的殘垣斷壁。這裏曾被日本的飛機炸過,戴家大院運氣好,沒有受到太大的波及,隻損毀了幾處圍牆。
“大倫,你倒是來得早的嘛!”阿成看到他下車,笑嗬嗬道。
“成叔,辛苦。”
一個多月不見,阿成明顯曬黑了許多,理著寸頭,胡子拉碴,眼鏡滑落著,很象村裏的老會計,不過精神卻很好。
“不辛苦,其實啊我就喜歡幹這個。”
阿成除了作家的身份,還是一個技藝極其精湛的木匠,尤其鍾愛中國的古典家具。據說他在美國做的那些木工活常常被譽為藝術品。
“你還沒吃飯吧?嗬嗬,今天你算運氣好,早上我讓房東特意準備了太湖三白,待會一塊兒喝兩杯?”
“好啊,謝謝成叔。”
劇組工作人員下榻在當地鎮上的旅館,阿成卻特意在村裏的一處老宅租了一間房子,房東是一對五十多歲的老夫妻。這裏的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剩下的都是一些老人,村子不複當年的熱鬧,卻是很幽靜。
迴到阿成的住處,菜肴已經擺上桌了,清蒸白魚、銀魚跑蛋、鹽水白蝦,一個清炒時蔬外加一碗絲瓜蛋湯,讓王大倫不由食指大動。
話說田莊莊版的《小城之春》相比演員陣容極其低調,幕後團隊卻是非常豪華,且不說曾經是《芙蓉鎮》的編劇阿成擔綱編劇還兼任道具,三次金馬獎最佳造型獎獲得者葉錦天擔任藝術指導和服裝設計,還有侯孝賢的禦用攝影師,戛納技術大獎獲得者,《樣年華》的攝影師李平賓親自掌鏡。
傍晚的時候田莊莊帶著大隊人馬終於到了東山。鎮上的旅館條件一般,製片人曉婉姐還很貼心地問王大倫是不是下榻到條件很好的市裏的賓館?
不知道為什麽,在聽到曉婉姐問他的時候,他突然想起了當年拍攝《雷雨》時,拿著碗一臉尷尬地站在那鍋冬瓜排骨湯前的袁麗的情景,沒想到五年後他也終於混到了能喝排骨湯的地位。
“不用了,曉婉姐,就跟大夥住一起吧。”他笑了笑迴答。
李曉婉很高興,王大倫做出了表率,即使有人想搞特殊化,恐怕都不好意思提出來了。不但省了開支,最主要的是住的近了,更加有利於拍攝工作。為此她很貼心地給王大倫安排了一間單間。
莊莊導演重出江湖,之前雖然鬧的紛紛揚揚,但真的要拍了,卻很低調。沒有開機發布會,要不是葉錦天和李平賓強烈提出,恐怕連拜神上香的開機儀式都要省略了。
第二天下午,莊莊導演十年重執導筒,翻拍昔日經典之作《小城之春》正式開拍。
王大倫穿著一身深灰色幾乎要淹沒臉上神色的長衫,唇上和下巴貼著須髯,臉上經過化妝師精心裝飾,慘白中帶著病態的灰青。他對著鏡子微微佝僂著背,時不時地輕輕咳嗽兩聲,一陣比劃下來,他很滿意自己的造型。
一旁的辛柏清還在化妝,他梳著當時流行的分頭,淡色麻製軟麵的西裝,同樣軟遝遝的襯衫和背帶褲,顯得生機勃勃。
胡婧凡已經化好了妝,灰白短袖旗袍,她此時也跟王大倫一樣,正對著鏡子默戲,醞釀著哀傷的情緒。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辛柏清穿的無論是西裝也好,襯衣也好,都是鬆鬆垮垮的,絕對沒有一般影視劇當中那種筆挺的感覺。還有胡婧凡身上的旗袍,咋一看有點別扭,有種不太符合人們慣常的審美習慣,原因是旗袍直筒筒的,沒有收腰,開叉也很低,看不出女性特有的婀娜的曲線和白的大腿。但是這恰恰是葉錦天的功力所在,那個時代的西裝、襯衣就是那樣鬆鬆垮垮的,那個時代大戶人家的太太小姐穿的旗袍就是沒有收腰的,開叉很低的,除非如《樣年華》中張嫚玉所扮演的那種不正經的女人才會穿收腰的曲線畢露,露著白大腿的旗袍。
第一個鏡頭是王大倫的戲。
院子裏鋪著軌道,機器架在軌道上,開機後的第一個鏡頭李平賓親自掌控著機器。李平賓粗看跟田莊莊很象,差不多的年齡,差不多的發型,差不多的大胡子。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他的穿著比穿著黑t恤,黑褲子,黑布方口鞋的田莊莊稍微時尚點,至少看起來象個城裏人,而不是跟田莊莊似的穿的比當地的村民還要“農民”。
“action!”
第一個鏡頭,所有工作人員都屏住唿吸,專心致誌於自己的工作,田莊莊帶著耳麥正襟危坐在監視器前,神情竟然也微微有些緊張。
李平賓把控著攝影機,鏡頭一開始並沒有對準正在院子角落翻動殘破木料的王大倫。攝影機的鏡頭微微仰起,掃過並不明朗的藍天,屋頂的飛簷,然後慢慢放低,掠過院中血紅的楓葉,慢慢移到了院落的一角。
這是一個長鏡頭,王大倫正在角落裏搬動收拾院子歸置起來的殘存的破門爛窗,旁邊的牆壁上支著兩塊已經找出來的黑漆木牌,上麵刻著已經褪卻大部分顏色的金字。
王大倫彎著腰,吃力地搬動著壓在另一塊木牌上的破門。
“嘩啦”,破門倒在地上,他隻是迴頭看了看,然後繼續抓住卡在一堆破爛中的木牌,“嗬哧,嗬哧”粗重的唿吸,拔了幾下用了幾次力,終於把木牌拔了出來。
攝影機慢慢地在軌道上移動著,鏡頭掠過血紅的楓葉、從圍牆一角探出了兩條雨打破碎的芭蕉葉,隱約落在牆角邊的王大倫的身上。隻見他拿起木牌看了一遍上麵的字,仔細地吹了吹浮木牌上的灰塵。
盯著監視器的田莊莊看到這一畫麵眼睛頓時一亮,他知道這是演員基於自己的理解對劇本上沒有的東西進行補充。
當他小心翼翼地把木牌移到牆邊時,此時遠處傳來火車汽笛的聲音,他下意識朝圍牆外汽笛傳來的方向看了一眼,搖搖頭輕輕歎了一口氣,吃力地把木牌靠在牆上擺好。
“哢,過!”
田莊莊大喊一聲,臉上的笑意無不表明他對這一個鏡頭的滿意。聽到“過”,工作人員們也無不鬆了一口氣,紛紛露出欣喜之色,開機後的第一個鏡頭一條過,無疑是個開門紅!
破防盜章節,請用搜索引擎搜索關鍵詞uu小說,各種小說任你觀看
蘇州,東山,陸巷村。
這裏曾是張大導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外景地。田莊莊當初在選外景的時候一眼就看中了這裏的老房子。
王大倫一大早就從大橫店出發,一路折騰了將近五個小時才摸到了這裏。也幸虧京城出發的時候,田莊莊給他了一張詳盡的草圖,不然在這太湖邊上橫七豎八的各種岔道非迷路不可。
在京城的兩個星期,田莊莊基本上就是安排他們對詞。《小城之春》中的台詞很重,每個人都有大段大段類似戲劇的台詞。
演章誌忱的就是之前田莊莊提過的中戲畢業,來自青藝的辛柏清;飾演女主角玉紋的同樣也來自青藝,上戲的畢業的胡婧凡;再加上王大倫,田莊莊還笑稱三個主角,電影學院、中戲、上戲匯聚一堂,這算齊活了。當時田莊莊說這話時,王大倫還有些小自卑,畢竟人家都是本科,而他卻是大專班出來的。
別看以後很多明星自稱或者在百度百科的資料上說自己是北影或者中戲畢業的,但其實很多人隻是那種培訓班出來的,好一點比如象孫宏雷、黃渤讀那種音樂劇班或者大專班之類的,這好歹學校是認可,正經的大專畢業證書。但很多就是那種象之前王大倫跟女朋友提議的那種學校專門為了創收的培訓班。這種季節性的學期隻有幾個月到一年不等的培訓班,跟人家高大上的本科班壓根就不能比。
辛柏清,他是認識的,上輩子經常在電視熒屏上看到過,胡婧凡則完全不熟悉。玉紋是戲裏最重要的角色,有點象《周漁的火車》中鞏大姐的定位。但第一次見到胡婧凡並沒有給王大倫眼前一亮的感覺。要知道《小城之春》中的玉紋是個極美的女子,1948年費穆版的《小城之春》中玉紋的扮演者韋偉那是上海灘的紅星,五六十年代在香港也是紅極一時。
但仔細看看,無論是五官還是身段都挑不出一絲毛病,尤其是她長著一雙漂亮的丹鳳眼,似乎很符合那個時代的人的審美。她大概就是屬於那種咋一看不漂亮,但看的時間越久就越覺得漂亮的那種。
胡婧凡和辛柏清長期活躍在話劇舞台,之前雖然拍過幾部電視劇,但都不是主角而且質量都一般。相比之下王大倫無疑就是大咖啊。
戲裏從頭到尾一共五個角色,除了他們三人,還有小妹戴秀以及管家老黃。老黃的扮演者是上海人藝的一位老演員,就是一般俗稱的老表演藝術家,因為田莊莊設定的老黃是有一口濃重的滬語口音。小妹的扮演戴秀則是從京城舞蹈附中找來的一個十五歲的小女孩。
老表演藝術家當然不可能跟他們一幫小年輕在一起排練,人家到時候會在蘇州跟劇組會合。當然沒有一點表演經驗的戴秀的扮演者盧絲絲則和他們一起排練對詞。辛柏清和胡婧凡畢竟都是科班出身,又演過不少話劇,台詞方麵的功力還是不錯的,演技相對於同齡的青年演員也在水準之上,隻是在表演技巧方麵,因為話劇和電影的不同,還有些生疏。
唯獨就是盧絲絲,戲裏的戴秀是個漂亮、活潑、可愛的女孩子。這個王大倫的小同鄉,固然是漂亮、活潑、可愛,但說台詞那個腔調以及表演時的浮誇,哎喲,簡直讓人不忍直視。這種就是典型的中國小學生在朗讀課文或者表演時的那種聲情並茂極為誇張的表情。他甚至懷疑這姑娘該不是開後門進來的吧?
兩個星期的排練對詞,王大倫的問題不大,不但自己能演,還能帶動對手,田莊莊讚賞之餘,也讓辛柏清和胡婧凡認識到什麽才是實力,心中僅剩的一點不服氣也瞬間被碾壓。而那個浮誇的小姑娘卻進展不大,田莊莊似乎很有耐心,沒有要換人的意思。
王大倫提前三天離開了京城,主要是看看還在大橫店奮戰的女朋友。從五月下旬一直到八月初,差不多整整一個夏天都在拍古裝戲,著實把丫頭給辛苦壞了。夏天拍古裝戲最遭罪了,那大袍子裹著,一不小心就是一身痱子,弄不好還得中暑。
女朋友還算好,她是女主角,劇組的後勤係統自然優先對待,加之侯莎莎伺候到位,沒出啥問題,就是人瘦了五六斤,這讓她很興奮,總算不用減肥了,但興奮之餘她又發現自己胸前的尺寸似乎也隨之縮水了,多少又有點小鬱悶。
王大倫在大橫店陪了她兩天,好在拍攝已經接近尾聲,沒幾天就要殺青了。雖然範子怡近期沒有片約,但她依舊很忙,積攢下來的兩個代言的廣告要拍,還有一係列的商演活動,加之她還打算利用這次難得的空閑時間把駕照考出來,殺青後得直接迴京城,擠不出時間去看在蘇州拍戲的男朋友,愧疚之餘這兩天把男朋友喂得飽飽的。還各種高難度的動作,讓王大倫驚喜不已。
王大倫這次迴來依舊征用了何聰公司的那輛帕傑羅,其實這輛車就是何聰自己的。跟所有的富二代一樣,何聰喜歡玩車,但他對跑車不感興趣,格外鍾愛越野車,這輛帕傑羅是他大學畢業後的第一輛車,之後又有陸上巡洋艦和悍馬。這不到了杭州,悍馬有點施展不開,他前不久又新買了一輛寶馬x5。
何聰原打算讓這輛帕傑羅就給王大倫開著,省的每次迴來都要到公司借。王大倫呢,也感覺到每次迴老家沒一輛車也不方便,但他又不想欠何聰的人情,就以十萬塊的價格買了下來。四年的車齡雖然有點長,但裏程還不到六萬公裏,當初新車得要三四十萬,十萬塊的價格完全是何聰半賣半送的。
《小城之春》劇組早在一個多月前就派人過來修繕這裏的惠和堂,這座建於清朝的大宅院原是明朝著名宰相王鏊後人的居所,解放後曾作為太湖鄉公社的駐地以及陸巷小學的校舍,雖然前幾年當地政府出資修繕了一番,但也是做做表麵工作,裏麵依舊殘破不堪,空空蕩蕩,啥東西都沒有。牆壁上甚至還留有“東方紅太陽升”的標語和太祖慈祥鼓掌的戎裝畫像。
編劇阿成親自負責這裏的修繕工作,為了力求還原那個時代的烙印,他費盡周折在蘇杭等地苦尋老家具,他連買帶租帶借,終於收集了幾百件“老古董”塞滿了整個大宅院。
王大倫在村裏一路打聽找到這裏的時候,阿成正站在大門口指揮工人搭建門口的殘垣斷壁。這裏曾被日本的飛機炸過,戴家大院運氣好,沒有受到太大的波及,隻損毀了幾處圍牆。
“大倫,你倒是來得早的嘛!”阿成看到他下車,笑嗬嗬道。
“成叔,辛苦。”
一個多月不見,阿成明顯曬黑了許多,理著寸頭,胡子拉碴,眼鏡滑落著,很象村裏的老會計,不過精神卻很好。
“不辛苦,其實啊我就喜歡幹這個。”
阿成除了作家的身份,還是一個技藝極其精湛的木匠,尤其鍾愛中國的古典家具。據說他在美國做的那些木工活常常被譽為藝術品。
“你還沒吃飯吧?嗬嗬,今天你算運氣好,早上我讓房東特意準備了太湖三白,待會一塊兒喝兩杯?”
“好啊,謝謝成叔。”
劇組工作人員下榻在當地鎮上的旅館,阿成卻特意在村裏的一處老宅租了一間房子,房東是一對五十多歲的老夫妻。這裏的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剩下的都是一些老人,村子不複當年的熱鬧,卻是很幽靜。
迴到阿成的住處,菜肴已經擺上桌了,清蒸白魚、銀魚跑蛋、鹽水白蝦,一個清炒時蔬外加一碗絲瓜蛋湯,讓王大倫不由食指大動。
話說田莊莊版的《小城之春》相比演員陣容極其低調,幕後團隊卻是非常豪華,且不說曾經是《芙蓉鎮》的編劇阿成擔綱編劇還兼任道具,三次金馬獎最佳造型獎獲得者葉錦天擔任藝術指導和服裝設計,還有侯孝賢的禦用攝影師,戛納技術大獎獲得者,《樣年華》的攝影師李平賓親自掌鏡。
傍晚的時候田莊莊帶著大隊人馬終於到了東山。鎮上的旅館條件一般,製片人曉婉姐還很貼心地問王大倫是不是下榻到條件很好的市裏的賓館?
不知道為什麽,在聽到曉婉姐問他的時候,他突然想起了當年拍攝《雷雨》時,拿著碗一臉尷尬地站在那鍋冬瓜排骨湯前的袁麗的情景,沒想到五年後他也終於混到了能喝排骨湯的地位。
“不用了,曉婉姐,就跟大夥住一起吧。”他笑了笑迴答。
李曉婉很高興,王大倫做出了表率,即使有人想搞特殊化,恐怕都不好意思提出來了。不但省了開支,最主要的是住的近了,更加有利於拍攝工作。為此她很貼心地給王大倫安排了一間單間。
莊莊導演重出江湖,之前雖然鬧的紛紛揚揚,但真的要拍了,卻很低調。沒有開機發布會,要不是葉錦天和李平賓強烈提出,恐怕連拜神上香的開機儀式都要省略了。
第二天下午,莊莊導演十年重執導筒,翻拍昔日經典之作《小城之春》正式開拍。
王大倫穿著一身深灰色幾乎要淹沒臉上神色的長衫,唇上和下巴貼著須髯,臉上經過化妝師精心裝飾,慘白中帶著病態的灰青。他對著鏡子微微佝僂著背,時不時地輕輕咳嗽兩聲,一陣比劃下來,他很滿意自己的造型。
一旁的辛柏清還在化妝,他梳著當時流行的分頭,淡色麻製軟麵的西裝,同樣軟遝遝的襯衫和背帶褲,顯得生機勃勃。
胡婧凡已經化好了妝,灰白短袖旗袍,她此時也跟王大倫一樣,正對著鏡子默戲,醞釀著哀傷的情緒。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辛柏清穿的無論是西裝也好,襯衣也好,都是鬆鬆垮垮的,絕對沒有一般影視劇當中那種筆挺的感覺。還有胡婧凡身上的旗袍,咋一看有點別扭,有種不太符合人們慣常的審美習慣,原因是旗袍直筒筒的,沒有收腰,開叉也很低,看不出女性特有的婀娜的曲線和白的大腿。但是這恰恰是葉錦天的功力所在,那個時代的西裝、襯衣就是那樣鬆鬆垮垮的,那個時代大戶人家的太太小姐穿的旗袍就是沒有收腰的,開叉很低的,除非如《樣年華》中張嫚玉所扮演的那種不正經的女人才會穿收腰的曲線畢露,露著白大腿的旗袍。
第一個鏡頭是王大倫的戲。
院子裏鋪著軌道,機器架在軌道上,開機後的第一個鏡頭李平賓親自掌控著機器。李平賓粗看跟田莊莊很象,差不多的年齡,差不多的發型,差不多的大胡子。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他的穿著比穿著黑t恤,黑褲子,黑布方口鞋的田莊莊稍微時尚點,至少看起來象個城裏人,而不是跟田莊莊似的穿的比當地的村民還要“農民”。
“action!”
第一個鏡頭,所有工作人員都屏住唿吸,專心致誌於自己的工作,田莊莊帶著耳麥正襟危坐在監視器前,神情竟然也微微有些緊張。
李平賓把控著攝影機,鏡頭一開始並沒有對準正在院子角落翻動殘破木料的王大倫。攝影機的鏡頭微微仰起,掃過並不明朗的藍天,屋頂的飛簷,然後慢慢放低,掠過院中血紅的楓葉,慢慢移到了院落的一角。
這是一個長鏡頭,王大倫正在角落裏搬動收拾院子歸置起來的殘存的破門爛窗,旁邊的牆壁上支著兩塊已經找出來的黑漆木牌,上麵刻著已經褪卻大部分顏色的金字。
王大倫彎著腰,吃力地搬動著壓在另一塊木牌上的破門。
“嘩啦”,破門倒在地上,他隻是迴頭看了看,然後繼續抓住卡在一堆破爛中的木牌,“嗬哧,嗬哧”粗重的唿吸,拔了幾下用了幾次力,終於把木牌拔了出來。
攝影機慢慢地在軌道上移動著,鏡頭掠過血紅的楓葉、從圍牆一角探出了兩條雨打破碎的芭蕉葉,隱約落在牆角邊的王大倫的身上。隻見他拿起木牌看了一遍上麵的字,仔細地吹了吹浮木牌上的灰塵。
盯著監視器的田莊莊看到這一畫麵眼睛頓時一亮,他知道這是演員基於自己的理解對劇本上沒有的東西進行補充。
當他小心翼翼地把木牌移到牆邊時,此時遠處傳來火車汽笛的聲音,他下意識朝圍牆外汽笛傳來的方向看了一眼,搖搖頭輕輕歎了一口氣,吃力地把木牌靠在牆上擺好。
“哢,過!”
田莊莊大喊一聲,臉上的笑意無不表明他對這一個鏡頭的滿意。聽到“過”,工作人員們也無不鬆了一口氣,紛紛露出欣喜之色,開機後的第一個鏡頭一條過,無疑是個開門紅!
破防盜章節,請用搜索引擎搜索關鍵詞uu小說,各種小說任你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