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旭、甘輝,甚至是鄭芝龍的兄弟鄭芝虎、鄭芝豹都在海軍,隻是官職不高。當然,他們也還年輕,有著成長空間。


    而現在的大明海軍,這幾年通過聘請葡籍教官,打造西式戰艦,添置新式火炮。不僅在近海有著數量上的優勢,即便是遠海,也有了一定的戰力。


    盡管這樣的規模離皇帝的要求還相距甚遠,可海陸分置,還是要開始實施。


    皇帝決定了,孫承宗有些不理解,可也沒太大的反對。


    對於征服大海,對於強大的海軍,皇帝比誰都看得深遠,心中比誰都急切。


    海外,哪怕隻是東海和南海,都有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財富。


    弱肉強食的世界,誰搶到就是誰的。大明雄踞亞洲,豈能隻局限於這陸地之上?


    “萬歲,西南再次增兵,財政恐怕並不寬鬆。”孫承宗躬身奏道:“遼東平定,奢安叛賊也苟延殘喘,正是國泰民安、太平盛世,加強武備似可稍緩。”


    皇帝搖了搖頭,沒告訴孫老師,他要“窮兵黜武”,在西南準備主動出擊東籲王朝。


    “北方邊鎮通過將兵的調動,戰力能得到提升,防線基本穩定。可西南,卻甚是薄弱。金花銀,還是調拔西南,以國事為重。”皇帝緩緩開口,卻不透露最終的計劃。


    今年的金花銀不要了,皇帝早有這樣的覺悟,所謂的財政不寬鬆,也不能阻止他的計劃。


    何況,沐啟元的死,創造了一個多麽好的機會,怎麽能夠放過?


    至於緬甸東籲王朝的實力,皇帝並不太看在眼裏。


    想想曆史上的南明,晉王李定國率幾千殘兵就能打到阿瓦城下,可見東籲王朝也不能逃脫周期律,正由盛轉衰。


    唯一顧忌的,就是複雜的熱帶亞熱帶的叢林環境,以及那個時候令人恐懼的瘴癘。


    而在西南就地招兵擴充軍備,則最大限度地適應了環境。至於瘴癘,皇帝也有了應對之法。


    什麽花露水、蚊香、蚊帳、茶葉,乃至青嵩,雖然不能完全防治,可也使瘴癘對明軍的威脅降到了最低。


    皇帝連金花銀都不要了,而且是幾年都不要,孫承宗還能說什麽,躬身領命,告退而去。


    “現在隻是投資,將來的迴報是十倍、百倍、千萬倍。”皇帝自失地笑了笑,象是安慰自己,笑容中帶著無奈。


    渡過大災害的物資儲備、重建遼東的投入、陸軍海軍的加強…….花費都是必可少,且是相當重要。


    很多人可能都以為平遼之後,財政能夠一下子寬鬆。就象孫承宗所說的國泰民安、太平盛世,可皇帝要的卻是蒸蒸日上、雄霸縱橫。


    隻有在磨礪中振作前行,大明帝國才能長盛不衰。而承平日久,就象腐蝕劑,給帝國造成的傷害往往是不易覺察的。


    大明帝國並不是皇帝的目標,強明才是他的理想。


    皇帝站起身,走到殿邊,透過結霜的玻璃窗向外眺望,仿佛看到了萬裏江山,眼睛微微眯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真是大昏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樣樣稀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樣樣稀鬆並收藏我真是大昏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