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到張溥轎子,帶頭的執事高聲問一聲好,接著幾十個人迎下來,問好的問好,作揖的作揖,下拜的下拜。


    在這時,張溥臉上又是那種似笑非笑的驕傲神情。


    太倉張天如,名滿天下的大名士,複社社首,原本就該有這樣的待遇才是。


    他在各地遊曆,向來就是受到如此的款待,隻有在登萊時,人家才拿他當普通人,就算是那些士子生員,聽到張溥時,也隻是微有敬仰的感覺,和那種五體投體,有若天人的感覺相差的太遠了。


    這種感覺,在登萊是全給了張守仁,每當想到這一點時,張溥便是心中一陣失落。[


    天下之大,竟也有他吃不開的地方,可堪一笑,亦可一歎。


    “列位客氣了,我等住於此已經是打擾,不當被列位如此迎接。”


    “先生是我江南文脈之首,應當的,應當的。”


    “這話我可不敢當,錢牧老他們可不答應。”


    “哈哈,是小人言語不當了,有罪,該打。”


    這司事拍馬屁拍的稍微過了頭,張溥點他一句,也就罷了,當下屏退眾人,隻留為首的司事,會館中也是把最好的堂房給騰了出來,仆役和馬匹,轎子,都是有人安頓,廚房也開始作飯,一陣香氣飄了過來。


    吳江會館的廚子當然是江南人,炒菜的口味也同江南一樣,各人都聞的食指大動,感覺胃口大開。


    接著會館中人送上熱水來,張、候二人洗了手和臉,換掉身上染上泥土的衣袍,頓時就是覺得渾身爽利。


    “這是上好的新茶,張先生,候公子,嚐嚐看。”


    會館司事十分殷勤,奉上香茶,也不坐下,就站在一邊伺候。他的心裏確實高興,會館一般是同鄉湊錢公立,包括他們的俸祿開銷都是公攤,但會館主事者總會想辦法多開財源,自己撈幾個不說,上頭也會說他省事,能不能長時間在一個地方主事,還是得看個人的能力如何。


    張天如和候大公子這樣的客人,哄的好了,留下墨寶下來,就是會館的一大噱頭,城中生員士子,過路的人,聞訊慕名而來的肯定不少,也算小小的開辟了一個新財源了。


    會館執事的小小心思,張溥和候方域當然都是明白,也不必道破,臨走時隨便留一筆字也就完事了……張溥喝一口茶,若有所思的向這執事道:“這茶不壞,是今年的新茶,味道也香,以前竟是沒喝過,打哪兒來的?”


    “這個是浮山行運過來的,聽說是打杭州弄過來的,雨前龍井,一兩銀子一兩茶,城中有不少富戶貴人都喝它,若不是兩位過來,小人也是舍不得取出來待客的。”


    “浮山行?”


    “兩位有所不知,浮山行是本城第一大商行,最大的股子是咱們國朝當今第一名將大將軍所有,然後是三好行、利豐行、和豐行,咱們濟南幾個有名的大商行都有股子在裏頭,是一個綜合商行,從米糧到麥子、油、雜糧、豆餅、毛皮、人參、各式罐頭、魚幹什麽的,樣樣都齊全,生意好的不得了。茶葉布匹什麽的,他們叫南貨,貨色全,東西也好,聽說是浮山那邊有海船,不停的打從長江口送到海船上,直放到咱們這兒,沿途不用纖夫,不過卡子,所以價格比普通的南貨行要便宜的多。”


    這執事一邊說,張溥兩人也是想了起來,膠州城中,似乎最大貨物最全的商行也是浮山行。


    張溥苦笑一聲,攤手道:“想不到到了濟南,還得給人家賺膠州沒賺到的錢。”


    候方域也是一笑,道:“大將軍真是伶俐人兒,什麽錢都到手了。”


    “浮山行在濟南的收益,大將軍不往手裏拿的。”[


    聽這兩人的話,會館執事正色道:“兩位先生莫誤會了,浮山商行在濟南的總行要緊的是維持商會的運作,獲利之後,都給商會拿去啦。用不光的,就修路補橋,撫老恤幼,還給濟南府學捐銀子,辦報紙,反正大將軍自己不落手一文錢。”


    越說下去,兩人就越覺得心驚,到此時他們才迴過味來,張守仁明著是沒進濟南,也不曾派人手經營,但這麽一個商行在,還有什麽“商會”,這其中的文章可就大了。


    張溥不動聲色,問道:“這商會是幹什麽使的?”


    “協調商行與官府的關係,訂立行規,約束與盟諸商行,規定各行規費攤派……還有維持地方治安和防備的事兒,現在義勇大社就歸商會管,銀子餉械都打商會領嘛。”


    “好家夥……”張溥這才知道,原來濟南城還有“商會”這樣逆天的存在,越是聽這執事講下去,就是越覺得心驚肉跳。


    一群商人,不僅把持了大宗貨物和生意,還能和官府討價還價,自己約定攤派雜派,大明的賦稅,正經的田賦和商稅是很有限的,要緊的是各種加派和力役,以及免役銀。


    對商行,攤派與和買是向來不改的國策,若非有此,宮廷的用度都會不足,更談不上國用了。而正經用度之外,更多的是攤派。


    比如牙行把持商稅,替商人報銷,商人少交,牙行和官員分大頭,國庫隻有最少的收入。一邊是商行繁華,一邊是皇帝和中樞窮的當褲子,其因就在於此。


    現在這個商會看來是把牙行都推開了,商人直接和官府談判,官員那些見不得光的收入肯定要少很多。


    濟南城中商人能成立行會,對抗官府,這樣的事聽起來便叫人震驚,而做這樣的事,手中沒有武力是肯定不成的。


    張溥很敏銳的問道:“商團是商會養著,算不算正經官兵?”


    “這當然不算了,隻是義勇。”


    “那些城守營的官兵是撫標麽?”


    “那也不算,是副總兵官的標營。”


    “副總兵,是黃胤昌吧?”


    “沒錯,就是黃副總爺。”


    黃胤昌是一個老將,而且很難得的腹中很有墨水,在年初的時候曾經上奏朝廷,請改漕運為海運,奏疏曾經引起轟動,不過肯定是石沉大海了。


    漕運現在還算穩定,就算是弊端十足,耗費極多,比如鬆江白米,一石正賦之外得加八鬥耗費,鬆江人自己雇船送到揚州倉庫,再付運費給駐在揚州的運軍,然後揚州運軍一路送到通州或京師,其中也有相當的耗損。


    這還是簡單的,有一些交辦貢物多的縣或是賦役雜的縣治,一縣漕運物品要送往京師幾十個甚至過百個部門,其中產生的各種費用是難以想象的龐雜……正因如此,漕運也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一張大網,網中也是蘊藏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利益分潤。


    真的改漕運為海運,不知道多少人要丟飯碗,清季都有蒸汽輪船了,漕運海運還爭的厲害,一個廣泛的觀點就是有幾十萬纖夫仰賴漕運為生,所以不能改漕,當然,後來有鐵路和海運後,也沒見幾十萬纖夫餓死,時人觀念落後,也是無可耐何之事。


    黃副總兵原本是臨清副總兵,因為對浮山感興趣,屢次上書,終於得罪朝中大佬,打發他到濟南來了。


    以副總兵暫行總兵官事,手中沒有什麽實力,想不到居然做到如此地步,張溥麵色陰沉,心中隱約也是有無奈之感。[


    浮山,張守仁,加在一起就象是一張無形的大網,他被網絡在其中,無力掙脫了。


    候方域意態悠閑,發問道:“黃總兵聲名不顯,劉總兵是總鎮大將,由他來坐鎮濟南,城中風聲如何啊?”


    “風聲不大好啊。”執事悶聲道:“曹州兵打仗不行,連續丟盔棄甲,軍紀聽說也不好,現在城中文武大員不給他們進內城,隻準在翁城駐紮,軍需由城中供給,聽說這事兒劉總爺和倪撫院在抬扛,爭的十分厲害……”


    正說著,外間張溥的長隨進來,稟報道:“劉帥過來了。”


    話音未落,外頭就是一陣馬蹄的嗒嗒聲響,會館幾個執事麵色立時變白,張溥見此,安慰道:“不妨,是我問你們,有話直說,不是什麽罪過。”


    說罷,自己閑閑起身,也不著履,趿著鞋往外頭迎過去。


    劉澤清已經到了院中了,馬花豹等親將和一些文幕簇擁在左右,他身上穿著一身亮銀鎧甲,顯的十分雄壯威武,看到張溥趿鞋出來,劉澤清將馬鞭交給一個親兵,笑著拱手:“天如兄,好悠閑自在啊。”


    “剛到此地,長途奔波,確實疲憊,請鶴洲原諒則個。”


    “哪裏,天如兄是名士,我怎麽敢計較小節。隻是,心裏煩悶啊……”


    待劉澤清進屋,張溥將候方域介紹給他,劉澤清十分客氣,揖讓見禮,候方域笑道:“小弟不過是一介白丁,哪裏敢當大帥如此禮遇。”


    “這是甚話,俺雖是統兵的粗人,到底也還是知道讀書人身份尊貴些兒。”


    明明是敬的候家的家世,嘴上的話卻是十分好聽,這劉澤清會弄鬼,看著粗豪,其實伶俐,當下眾人都是哈哈大笑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曉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曉風並收藏重生之大明攝政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