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被曆史湮沒的謀逆
“公與先生,你對此次調整的冀、幽二州的州牧人選,可有什麽想法沒?”
薊縣大營中,劉璋似是漫不經心的,向沮授問起本次州牧人選的問題。
沮授蹙了蹙眉頭,沉吟道:“這冀州牧王芬,我實在不太了解。隻聽說其人原本乃是朝中議郎,向來耿直,喜交豪傑之士。與南陽名士許攸許子遠、沛國周旌周子羽等人為友。其他的,便無所知之了。不過,那幽州牧劉虞嘛………”
說到這兒,沮授微微一頓,劉璋眼中卻劃過一道銳利的光芒,隨即斂去,仍是靜坐不語。[
“此人乃東海郯人,字伯安。東海恭王之後,亦為漢之宗室。自先帝時,由博平令、甘陵相直到今日的尚書令之職,掌宗正之責。寬仁愛士,清名素著。此次,朝廷以此公為幽州牧,估計多半是要借助其人之名,以安撫烏桓。
前陣子太平道剛剛起事之初,烏桓曾有異動,幸虧有公孫瓚鎮守才未出事。然公孫伯圭剛直暴戾,對付異族全是鎮之以威,長此下去,隻怕必起反複。此時調劉伯安來此,倒也算題中之意了。”沮授娓娓道來,說起劉虞,麵上不由顯出一絲敬慕。
劉璋微微點頭,沉默半響,忽然道:“先生可還記得前時管亥所言?”
沮授聽劉璋忽然提起管亥,先是一愕,隨即麵色微變,動容道:“主公之意,莫非………”說到此處,頓住話頭,臉上卻是一副震驚不信之色。
“當絕無可能!”看了一眼沉靜如故的劉璋,沮授微微遲疑一下,又再接著說道。
“伯安公謙恭溫良,便算想要出掌州郡,也定然不會與黃巾賊有所勾連。期間隻怕多是巧合,主公毋須多慮。”沮授頗有些肯定的說道。
劉璋嘴角微微勾起,浮起一絲哂笑。抬眼看了看他,心中暗歎。沮授的謀略眼光不必懷疑,對劉虞的認識也絲毫不差。隻可惜,這樁公案隱秘至極,便算他再高的智慧,若是不明其中緣由,也是想不到的。
劉璋之所以明白其中關竅,也是因為後世偶然從一段資料上了解到的。那段資料記載的也不多,又因為那事兒最終沒能形成事實,故而並沒在曆史上引起人們的注意。
據曆史記載,這是漢末首次醞釀的一次政變。發起人,便是現在這位榮任冀州牧的王芬王使君。而同謀者,正是那位南陽名士許攸許子遠,和沛國周旌周子羽。
至於其中所牽扯的豪傑之士,記載上並未留下具體姓名,但如今,劉璋已然知道,這所謂的豪傑,正是以管亥為首的廣陽黃巾。
事件起因自是因為那位漢靈帝的昏聵。對於漢靈帝的治政,當時不滿的人車載鬥量。而王芬便謀劃推翻他,並重新推舉一位賢明的君主上位。
在他心目中,稱得上賢明之君的,卻是被封為合肥候的另一位漢室宗親。
隻是不知這位王使君是不是天生缺根筋,還是實在從沒真正經曆過大事。他想法是好的,處理的手段,卻讓人跌落一地的眼鏡。
“公與先生,你對此次調整的冀、幽二州的州牧人選,可有什麽想法沒?”
薊縣大營中,劉璋似是漫不經心的,向沮授問起本次州牧人選的問題。
沮授蹙了蹙眉頭,沉吟道:“這冀州牧王芬,我實在不太了解。隻聽說其人原本乃是朝中議郎,向來耿直,喜交豪傑之士。與南陽名士許攸許子遠、沛國周旌周子羽等人為友。其他的,便無所知之了。不過,那幽州牧劉虞嘛………”
說到這兒,沮授微微一頓,劉璋眼中卻劃過一道銳利的光芒,隨即斂去,仍是靜坐不語。[
“此人乃東海郯人,字伯安。東海恭王之後,亦為漢之宗室。自先帝時,由博平令、甘陵相直到今日的尚書令之職,掌宗正之責。寬仁愛士,清名素著。此次,朝廷以此公為幽州牧,估計多半是要借助其人之名,以安撫烏桓。
前陣子太平道剛剛起事之初,烏桓曾有異動,幸虧有公孫瓚鎮守才未出事。然公孫伯圭剛直暴戾,對付異族全是鎮之以威,長此下去,隻怕必起反複。此時調劉伯安來此,倒也算題中之意了。”沮授娓娓道來,說起劉虞,麵上不由顯出一絲敬慕。
劉璋微微點頭,沉默半響,忽然道:“先生可還記得前時管亥所言?”
沮授聽劉璋忽然提起管亥,先是一愕,隨即麵色微變,動容道:“主公之意,莫非………”說到此處,頓住話頭,臉上卻是一副震驚不信之色。
“當絕無可能!”看了一眼沉靜如故的劉璋,沮授微微遲疑一下,又再接著說道。
“伯安公謙恭溫良,便算想要出掌州郡,也定然不會與黃巾賊有所勾連。期間隻怕多是巧合,主公毋須多慮。”沮授頗有些肯定的說道。
劉璋嘴角微微勾起,浮起一絲哂笑。抬眼看了看他,心中暗歎。沮授的謀略眼光不必懷疑,對劉虞的認識也絲毫不差。隻可惜,這樁公案隱秘至極,便算他再高的智慧,若是不明其中緣由,也是想不到的。
劉璋之所以明白其中關竅,也是因為後世偶然從一段資料上了解到的。那段資料記載的也不多,又因為那事兒最終沒能形成事實,故而並沒在曆史上引起人們的注意。
據曆史記載,這是漢末首次醞釀的一次政變。發起人,便是現在這位榮任冀州牧的王芬王使君。而同謀者,正是那位南陽名士許攸許子遠,和沛國周旌周子羽。
至於其中所牽扯的豪傑之士,記載上並未留下具體姓名,但如今,劉璋已然知道,這所謂的豪傑,正是以管亥為首的廣陽黃巾。
事件起因自是因為那位漢靈帝的昏聵。對於漢靈帝的治政,當時不滿的人車載鬥量。而王芬便謀劃推翻他,並重新推舉一位賢明的君主上位。
在他心目中,稱得上賢明之君的,卻是被封為合肥候的另一位漢室宗親。
隻是不知這位王使君是不是天生缺根筋,還是實在從沒真正經曆過大事。他想法是好的,處理的手段,卻讓人跌落一地的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