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防盜章, 歡迎大家支持正版 身著綻青官袍的中年男子輕輕搖晃了手中的酒杯,乜了眼身側的人, 將酒杯放至桌上,看著戲台上的歌舞翩遷,輕輕歎了一口氣,側耳言道:“郭大人為官多載, 雖說我朝選秀向來多在官家女兒中擇選,可立朝至今, 何曾如此次這般鋪設這般廣泛?這其中道理大人還用小弟提醒麽?”
郭翔勳看著使官意有所指的眼神, 微微低垂了雙眸。
三年前, 皇上大婚,至今仍無所出。此次這般鋪設看起來時皇太後為皇嗣故, 卻又偏偏限定三品以下的官家女兒方可參選,其中究竟為何,是人都看得清楚。正因如此, 他才更不想讓女兒參選,隻恨消息來得太過突然, 讓他沒有時間應對!
廊簷上的紅燈被吹的來迴搖晃, 郭翔勳隻覺得一陣陣的寒涼,定定的看著劉燦銘的側顏,眼裏俱是失望。
****
英氏坐在正堂, 眼神渙散的盯著前方, 仿佛要穿透著道台府的亭台樓閣看清楚外麵的情況一般。房內十分安靜, 燭花爆出的聲響讓英氏緩緩收迴了目光, 眨了眨略有些酸澀的雙眼,垂眸看著地上花紋繁複的地毯,幾不可聞的歎出一口氣。
“娘……”
女兒的聲音在門外響起,英氏連忙扯出一個笑來,喚道:“快進來。”
郭宜平笑盈盈的走進來,將披風交給一邊的婢女,環視了房內一圈,沒見父親在內,帶著幾分疑惑道:“爹不在麽?”
英氏笑著拉過女兒,看著她嬌豔明麗的麵龐,喉頭一陣酸澀,輕輕應了聲:“你爹爹在外應付客人,估計要迴來的晚些了。”
宜平臉上的笑容微微頓了下,“京中派來的使官還未走?”
英氏點頭,看女兒微微蹙起的眉頭,試探道:“你可知他來此作何?”
“今日出門,聽街上說了。”宜平點了點頭,看了看旁邊站著的丫鬟婢女,靠近了英氏壓低聲音道:“聽說是為皇上廣擇秀女的。”
英氏一頓,怔怔的看著女兒,眼圈瞬時就紅了起來。
宜平被母親這番模樣唬了一跳,連忙抓住她的手,忙不迭的問道:“這是怎麽了?娘可是覺得哪裏不舒服?”
英氏牢牢抓著女兒探向自己額頭的手,這幾日一直憂愁的的情緒再也忍受不住,猛地將女兒抱進懷裏哭了起來:“我的嬌兒啊……”
宜平聽母親斷斷續續說完此次選秀的旨意,不由愣住,半響後才喃喃道:“怎麽會這般,不是以往都隻在三品以上官家擇選嗎?為何此次竟在三品以下的官家擇選呢?”
英氏拉著女兒的手,嗚咽著搖頭,此次選秀旨意實在是來的讓人措手不及。
昇朝立朝至今不足一甲子,太、祖將江山改換了謝姓,登基不足四年便崩了;文宗在位四十二年,先是三年大旱,又是兩浙蝗災,西北、東南還有外夷時時不安分,文宗又要於民生息,又要征戰討伐,在位期間,隻零零星星選了兩次秀女,也從未鋪設天下,隻在幾個武將和肱骨大臣中擇選了幾位女兒入宮;因著文宗在位時間太長,先帝登基時已過而立,先帝自幼身子就不太康健,繼位後日夜操勞,身子更是勞損的厲害,在位不過五年,便殯天而逝,更是連一次選秀都未曾辦過。
當今皇上幼年繼位,選秀是一定的,三年前大婚未曾大選,本以為便是後來再選也隻會如文宗那般小選,卻不想竟是這般大選。
最初的震驚過了之後,宜平很快便冷靜下來,小聲勸慰著母親,英氏卻哭的更加厲害了,引得宜平很快便也是淚水漣漣。
郭翔勳步履沉重的送別劉燦銘,滿腹心事的他不知要如何向妻子言說,卻在正院門口聽到了妻子的哭聲。
母女兩人相擁而涕的身影被明亮的燭光投射在他腳下,讓他向前的步履更加艱難。
“平兒……”
聽到父親的唿喚,宜平慢慢轉頭看向立於門口的高大身影,昏黃的燭光下,父親無奈又無力的目光看的她心裏一陣揪疼,低低哽咽道:“父親……”
郭翔勳上前將妻女勸住,等妻子情緒緩和下來,才將屋內伺候的人盡數打發出去,轉頭看著女兒道:“劉大人說按旨冬月前便要入京,算算隻怕是這兩三日便要離家了,這幾日你好好陪陪你母親。”
郭翔勳輕拍女兒的後背,見妻子又流了眼淚,又拿帕子遞給妻子,示意她拭去眼淚。繼續道:“此事已成定數,不管入京後如何,有些話為父都要好好與你交待一番。”
宜平剛剛被母親的情緒感染,此刻在父親的安撫下,情緒已然冷靜下來,見母親又要流淚,連忙道:“母親莫要這般難過,女兒此次隻是入京而已,京中好女兒眾多,女兒這般並不一定會入選宮中,母親還是莫要太過擔憂。”
郭翔勳見女兒心中惴惴卻還在安撫妻子,也是一陣心痛。女兒的話聽起來十分有理,備選人數眾多,最終得選的也不過數十人而已,可不管從哪方麵看,隻怕女兒此次進京十之八九都會得以入選。
他垂了垂眼眸,將女兒拉在自己身邊坐下,肅聲道:“平兒,不管此次進京結果如何,宮中的一些情況你都需知道。”
見父親這般,宜平也斂起心神,點頭稱是。
“當今皇上四歲幼齡即位,辜太後便臨朝聽政,如今朝堂之上分成兩個派係,一派是承恩公為首的外戚黨,一派便是以首輔大臣王正道為首的魯安黨,雙方爭鬥十分激烈,便是為父為官在外,有時也難免會被波及。”郭翔勳輕輕抿了一口茶,看著女兒緩緩道:“地方尚且如此,京中局勢可見一斑。”
宜平微微擰了擰眉,道:“三年前皇上大婚,難道不該親政嗎?”
郭翔勳盯著女兒看了許久,緩緩移開視線道:“皇上大婚之後一月,便有人上書請皇上親政,然而卻被辜太後以 ‘皇上尚未為父,不算成人’而駁迴,向來與太後意見不合的王正道居然默認了太後的決定,並以妄議朝政的罪名將上書之人梃杖,自此以後便不再有人提此事了。”
朝堂複雜,後宮情形隻怕更是波詭雲翳。他雖遠在京都以外,卻也知道三年前皇帝大婚娶得便是辜太後的嫡親侄女,半年不到,又以貴妃之位迎納首輔大臣王正道的嫡親孫女,雖還有別的妃嬪同年入宮,可大婚三年仍無子嗣,便能猜到後宮爭鬥絕不亞於前朝。
宜平瞪大眼睛,隻覺得心裏一陣一陣發涼。
見女兒仿佛被嚇到一般,郭翔勳心中不忍,卻還是硬下心腸道:“此番大選看是聖旨,其實是太後的意思,如此這般行事究竟為何,你細想一二便知。若你此次得選入宮,為父不求你飛黃騰達,隻願你一世平安,你要謹記在心。”
宜平好半響才緩緩吐出一口氣,看向父親點頭應下:“父親的話女兒定會記在心中,絕不會忘。”
房間內氣氛壓抑,英氏的眼淚滴在了宜平的手上,郭翔勳扭頭看著女兒,終是無力的歎出一口氣,重重的垂下了頭。
****
京城,皇宮寶慶殿
謝樟翻看著手裏的書卷,思緒早已飛遠,直到感覺到眼前的光線又明亮一些,才轉頭看了眼新換的燭火,問:“什麽時辰了?”
劉洪轉頭看了看一旁的沙漏,迴道:“迴皇上,戌時了。”
謝樟看著跳動的燭焰,許久才輕輕的應了聲,將手中的書卷丟到一旁,道:“天好似又冷了。”
劉洪微微抬眼看了眼他,隻見謝樟拿起銀簽漫不經心的挑了挑燭心,表情十分平靜。
“迴皇上,是比前幾日冷了些。”劉洪躬身迴道:“早上地上都結了霜。”
謝樟帶著幾分驚訝一般的“哦?”了一聲,將手中銀簽丟到一旁,道:“朕倒還未曾注意過。”
劉洪連忙陪笑道:“皇上事多,豈會注意這般小事。”
空蕩蕩的大殿裏傳來低低的一聲哼笑,謝樟從案桌前起來,向內殿走去,帶著幾分嘲諷道:“朕哪有許多事,這宮中隻怕就朕最閑了。”
劉洪連忙垂了頭,跟在後麵,不敢再發一言。
謝樟伸開手臂,讓宮人為他解衣,就聽到外麵一陣吵嚷。他眯了眯眼,對著劉洪道:“出去看看!”
劉洪連忙匆匆出去,須臾,就見他腳步匆匆而來,稍一抬頭,就看到謝樟麵無表情的看著自己,他的腰彎的更低了,聲音帶著幾分小心:“皇上,皇後派人來問皇上您何時過去……”
謝樟定定的看著將頭恨不能窩到懷裏的劉洪,眸色如墨,看不出情緒。
劉洪隻覺得雙腿發軟,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大滴大滴的汗順著額頭落在了禦書房的青磚上。正在伺候他解衣的宮人瞬間也不知要如何做,連忙也跟著跪了下來。
“備攆,去坤德殿。”
半響後,聽到謝樟聲音平平的吩咐,劉洪連忙手腳並用的從地上爬起來,佝僂著身子跑出了書房,很快殿外就想起了一陣響動。
謝樟轉頭看著書案上依然明亮跳躍的燭火,慢慢捏緊了拳頭。
看著深色案桌上鋪滿的花花綠綠,宜平再次輕笑出了聲音。
謝樟被她笑的心中氣惱,猛地從榻上站起來,對著劉洪喝到:“給朕拿雙便鞋來!”
宜平被他突然拔高的聲音嚇了一跳,笑聲是收住了,可是眉眼之中的笑意卻怎麽都掩蓋不住。
謝樟穿著襪子立在榻前,直直的看著宜平,微抿著唇角,覺得自己今天晚上真是做了個大笑話!本想發脾氣,卻在看到宜平眉眼閃亮,紅唇翹起的模樣時,瞬間一點脾氣也發不出來了。
宜平也覺得自己剛剛笑的有些氣人,緩緩的收了笑,看向謝樟,柔聲道:“多謝皇上惦記著妾身。”
“誰惦記你了!”謝樟覺得臉頰有些發熱,趿拉著劉洪拿進來的便鞋,走到她前麵輕哼一聲:“不過是些占地方的東西,隨便拿給你用用罷了!”說罷閃躲開目光,扭頭走到案桌前,隨手扒拉著扔在桌上的布料,道:“過來看看可有中意的。”
宜平上前兩步,側頭看他,見他目光像是定在眼前的布料上一般,不由勾起了唇角,順著他的指尖看過去,道:“皇上現在看的這匹就不錯。”
謝樟得意的挑了挑眉腳,斜看了她一眼,點頭道:“這個藍色確實好看。”說著拿起了一匹青色的細紗在宜平身前比劃了下。
宜平有些詫異的看著他,有些不確定的看著他手裏的紗,“這匹……藍色?”
宜平看了看謝樟手中的細紗,又看了眼桌上的另一匹紗,眨了眨眼睛,將謝樟手中的布匹接過來,遲疑的伸手指著桌上的另一匹天藍色,問道:“藍色難道不是這匹嗎?”
謝樟一頓,轉頭看向她,見她將那青色的細紗斜抱在懷裏,那清亮亮的顏色趁著她的臉蛋越發的洗白,在燭光下像是奶豆腐一般細膩,讓他的手指尖有些發癢。
“嗯,這個色果真稱你。”謝樟抬手伸向宜平,卻最終落在她懷中的細紗上,微微摩挲了兩下。才又想起她剛剛的那個問題,轉頭看到她手指剛剛落下的地方,擰了下眉,將那匹天藍色的細紗拿起,端詳了下,道:“這個湖青色不適合你。”
“湖……湖青色?”宜平左右打量著兩人手裏拿著的細紗,半響後突然彎唇一笑,抬手撫著自己懷裏青色的細紗,點頭應道:“既如此,那妾身就用這匹藍色做件衣衫穿。”
謝樟覺得她笑的有些奇怪,皺眉看她:“你笑什麽?”
宜平將那匹青色的紗放到一邊,聽到他的話,斜睨了他一眼,道:“皇上送給妾身這麽多不用的東西,妾身高興。”
謝樟看著她臉上嬌俏的笑,心知她未說真話,卻也不想追究,隻是輕哼一聲:“朕才不信你的話呢!”說著轉身向榻前走去,在榻上坐下後,看著她還低頭看著桌上的那些布料,唇角不由慢慢彎起。
宜平將細紗微微收拾了下,轉頭看著謝樟道:“妾身這就給皇上衝茶……”
話還未完,就被男人此刻的笑容看的心中一顫,話語漸漸低了下去。
屋內閃動的燭火映在他臉上,鼻梁挺俊,唇角還噙著親和的笑意,整個人看起來溫潤柔和,華光流轉。
宜平呆呆的立在那裏,心中漸漸升騰起一種奇怪的感覺。明明見他不過兩次,可卻從一開始就好像並不陌生,便是這樣處在一室,也像是兩人相識許久一般,這種熟悉感讓她對他竟然沒有一絲絲的戒備。
宜平突然覺得有些心慌,這種心慌的感覺突如其來,讓她尋不出原因,也不知如何排解,隻能慌亂的轉身去一旁找尋茶具。
謝樟本被她呆看自己的目光看的心情愉悅,卻突然感覺到了她的疏離,這讓他的心情也好似蒙住了一層烏雲一般,有些不舒暢起來。
宜平緩緩吐出一口氣,重新在臉上掛上笑容,轉身端著茶具走向謝樟,“妾身這裏沒什麽好茶,隻有入宮時,家中給帶的一點本地茶,還請皇上莫要嫌棄。”
謝樟注視著她,看她語態又如早上那般恭敬客氣,眉心不由擰了起來,半響後才道:“江北雲霧便是貢茶,算得上好茶了。”
宜平正準備取茶,聽到謝樟的話,手微微一頓,但很快反應過來,用茶匙取出一平匙茶,往謝樟麵前送了送,一股清新鮮爽的茶香瞬間溢開,讓人神怡。
“這是今年的新茶,父親當時恰巧在茶山不遠公幹,便尋機買了些。”宜平的聲音溫軟,配著她手下不疾不徐的動作,像是一幅優美嫻靜的畫兒。
謝樟在漸漸溢開的茶香中,放鬆了身體,靠著身後軟軟的迎枕,聲音也有些懶了起來,“聞著好像比貢茶好。”
宜平正在燙杯,聽到謝樟的話,抬眼看著謝樟,帶著幾分嗔怪道:“皇上這話我可不敢應。”
謝樟見她這般,低低笑了一聲,緩緩做起了身體,看著她太壺衝泡的動作,低低道:“茶許是真不及那貢茶,可一杯好茶,茶隻占五分,剩下五分是要看衝茶人的技藝的。”
宜平抿唇一笑,抬手傾斜茶壺,清澈明亮的茶水很快注滿了雨青色的茶盞,清鮮的香味帶出一絲絲說不出的澀味,更添迴味。
謝樟慢慢端起麵前的茶杯,輕輕抿了一口,讚了聲“好茶”說罷想了下,又補充道:“手藝也好。”
宜平含笑看他,想了想,道:“皇上那麽辛苦的到園子裏給妾身撿了那麽些占地方的東西,卻隻讓妾身奉杯茶,若是妾身再做不好,豈不是有愧?”
謝樟剛剛含進嘴裏的一口茶差點嗆到,將茶湯咽下,抬眼瞪向她:“不許再提那些東西!”
宜平裝作驚訝的睜大眼睛,很快便又做出一副乖順狀,道:“是,妾身記住了。”
謝樟見她這般作怪,真想狠狠教訓她兩句,卻見她眼神狡黠的看著自己,俏麗靈動的模樣讓他忍不住抬手彈了下她的腦門。宜平連忙抬手撫向自己被彈敲的地方,瞪大眼睛氣鼓鼓的看著他,這般生動的表情,讓謝樟忍不住心情大好,笑出了聲。
宜平瞪了他一眼,才恍然想起他的身份,剛想要收斂下自己,卻聽到了謝樟極其愉悅的笑聲。
男人的笑聲有些低沉,帶著年輕男子特有的朝氣,十分悅耳。
宜平看著麵前低笑的男人,唇角也一絲絲的揚起,兩人就這般相互對看著、笑著……
燭芯結成一團圓圓的燭花,屋內的光線更加明亮了,雲霧茶隻有頭三道味道最好,宜平真準備換第三次茶葉時,被謝樟攔住了。
謝樟看著眼前姿容明麗的姑娘,輕聲問道:“你……為何不願入宮?”
宜平手一抖,茶匙中形狀完美的茶葉便散了出來,她連忙掩飾般低頭打掃散落在案桌上的茶葉,卻被一隻大手按住了動作。
“你們在毓秀宮複選那日,朕看到你了,當時你手中拿著選中的絨花,卻一臉悶悶的站在毓秀宮前的一處山石旁,告訴朕,為何不願入宮?”謝樟的聲音低緩溫和,沒有一絲絲不滿,隻是想知道她心中所想。
宜平抬頭,就看到了那雙沉靜幽深的黑眸,隻是此刻那雙眼眸並不似之前那般深沉難懂,而是帶著淺白的讓人能夠一眼看懂。
他是真的在意這個問題。宜平緩緩將手從他掌下抽出,轉頭看向窗戶方向,眼神好似一點一點的飄散。
謝樟見她久久不答,又問道:“你可是覺得這宮中不好?因此不願入宮?”謝樟細細看著她的臉,目光專注認真。
”
宜平一怔,轉頭看他,張了張嘴,道:“人人都說宮中富貴,又豈會不好?”
謝樟見她這般,心中有些不暢,將手從榻桌上收迴,平靜道:“那你如何覺得?你也覺得這宮中富貴便是極好?”
宜平瞅了謝樟一眼,搖了搖頭:“這宮中富貴自然極好,隻是妾身不願入宮是因為舍不得家人。妾身從未離開過父母,此次進京一別卻不知何時再見,因此心中惆悵難過……”
謝樟定定的看著宜平,不知過了多久,才哼了一聲,道:“借口!你已十五,便是我朝女子出閣略晚,最多一兩年,也會嫁與別家,那時不是也要與家人父母分開?”
“那如何一樣!”宜平想都未想的開口辯駁:“嫁與別人與入選進宮如何一樣……”
“哪裏不一樣,不是都要離開父母的麽?”謝樟看著她,不滿道:“你便是老實對朕說就是覺得這宮裏不好,又能如何呢?朕便這般讓你覺得不能坦誠嗎?”
宜平被謝樟說的一口氣堵在胸口,悶悶的,又見他眼神訕譎的掃過自己,當即瞪著他道:“便是都要離開父母,可嫁與別家,逢節總是可以見上幾麵,可入了宮又豈能與父母家人相見?更何況……嫁與入選又如何一樣!便是再不好的人家,也是八抬大轎娶進門,可入選呢?便是再好,還不是一個包袱進了宮門?這如何一樣?”
郭翔勳看著使官意有所指的眼神, 微微低垂了雙眸。
三年前, 皇上大婚,至今仍無所出。此次這般鋪設看起來時皇太後為皇嗣故, 卻又偏偏限定三品以下的官家女兒方可參選,其中究竟為何,是人都看得清楚。正因如此, 他才更不想讓女兒參選,隻恨消息來得太過突然, 讓他沒有時間應對!
廊簷上的紅燈被吹的來迴搖晃, 郭翔勳隻覺得一陣陣的寒涼,定定的看著劉燦銘的側顏,眼裏俱是失望。
****
英氏坐在正堂, 眼神渙散的盯著前方, 仿佛要穿透著道台府的亭台樓閣看清楚外麵的情況一般。房內十分安靜, 燭花爆出的聲響讓英氏緩緩收迴了目光, 眨了眨略有些酸澀的雙眼,垂眸看著地上花紋繁複的地毯,幾不可聞的歎出一口氣。
“娘……”
女兒的聲音在門外響起,英氏連忙扯出一個笑來,喚道:“快進來。”
郭宜平笑盈盈的走進來,將披風交給一邊的婢女,環視了房內一圈,沒見父親在內,帶著幾分疑惑道:“爹不在麽?”
英氏笑著拉過女兒,看著她嬌豔明麗的麵龐,喉頭一陣酸澀,輕輕應了聲:“你爹爹在外應付客人,估計要迴來的晚些了。”
宜平臉上的笑容微微頓了下,“京中派來的使官還未走?”
英氏點頭,看女兒微微蹙起的眉頭,試探道:“你可知他來此作何?”
“今日出門,聽街上說了。”宜平點了點頭,看了看旁邊站著的丫鬟婢女,靠近了英氏壓低聲音道:“聽說是為皇上廣擇秀女的。”
英氏一頓,怔怔的看著女兒,眼圈瞬時就紅了起來。
宜平被母親這番模樣唬了一跳,連忙抓住她的手,忙不迭的問道:“這是怎麽了?娘可是覺得哪裏不舒服?”
英氏牢牢抓著女兒探向自己額頭的手,這幾日一直憂愁的的情緒再也忍受不住,猛地將女兒抱進懷裏哭了起來:“我的嬌兒啊……”
宜平聽母親斷斷續續說完此次選秀的旨意,不由愣住,半響後才喃喃道:“怎麽會這般,不是以往都隻在三品以上官家擇選嗎?為何此次竟在三品以下的官家擇選呢?”
英氏拉著女兒的手,嗚咽著搖頭,此次選秀旨意實在是來的讓人措手不及。
昇朝立朝至今不足一甲子,太、祖將江山改換了謝姓,登基不足四年便崩了;文宗在位四十二年,先是三年大旱,又是兩浙蝗災,西北、東南還有外夷時時不安分,文宗又要於民生息,又要征戰討伐,在位期間,隻零零星星選了兩次秀女,也從未鋪設天下,隻在幾個武將和肱骨大臣中擇選了幾位女兒入宮;因著文宗在位時間太長,先帝登基時已過而立,先帝自幼身子就不太康健,繼位後日夜操勞,身子更是勞損的厲害,在位不過五年,便殯天而逝,更是連一次選秀都未曾辦過。
當今皇上幼年繼位,選秀是一定的,三年前大婚未曾大選,本以為便是後來再選也隻會如文宗那般小選,卻不想竟是這般大選。
最初的震驚過了之後,宜平很快便冷靜下來,小聲勸慰著母親,英氏卻哭的更加厲害了,引得宜平很快便也是淚水漣漣。
郭翔勳步履沉重的送別劉燦銘,滿腹心事的他不知要如何向妻子言說,卻在正院門口聽到了妻子的哭聲。
母女兩人相擁而涕的身影被明亮的燭光投射在他腳下,讓他向前的步履更加艱難。
“平兒……”
聽到父親的唿喚,宜平慢慢轉頭看向立於門口的高大身影,昏黃的燭光下,父親無奈又無力的目光看的她心裏一陣揪疼,低低哽咽道:“父親……”
郭翔勳上前將妻女勸住,等妻子情緒緩和下來,才將屋內伺候的人盡數打發出去,轉頭看著女兒道:“劉大人說按旨冬月前便要入京,算算隻怕是這兩三日便要離家了,這幾日你好好陪陪你母親。”
郭翔勳輕拍女兒的後背,見妻子又流了眼淚,又拿帕子遞給妻子,示意她拭去眼淚。繼續道:“此事已成定數,不管入京後如何,有些話為父都要好好與你交待一番。”
宜平剛剛被母親的情緒感染,此刻在父親的安撫下,情緒已然冷靜下來,見母親又要流淚,連忙道:“母親莫要這般難過,女兒此次隻是入京而已,京中好女兒眾多,女兒這般並不一定會入選宮中,母親還是莫要太過擔憂。”
郭翔勳見女兒心中惴惴卻還在安撫妻子,也是一陣心痛。女兒的話聽起來十分有理,備選人數眾多,最終得選的也不過數十人而已,可不管從哪方麵看,隻怕女兒此次進京十之八九都會得以入選。
他垂了垂眼眸,將女兒拉在自己身邊坐下,肅聲道:“平兒,不管此次進京結果如何,宮中的一些情況你都需知道。”
見父親這般,宜平也斂起心神,點頭稱是。
“當今皇上四歲幼齡即位,辜太後便臨朝聽政,如今朝堂之上分成兩個派係,一派是承恩公為首的外戚黨,一派便是以首輔大臣王正道為首的魯安黨,雙方爭鬥十分激烈,便是為父為官在外,有時也難免會被波及。”郭翔勳輕輕抿了一口茶,看著女兒緩緩道:“地方尚且如此,京中局勢可見一斑。”
宜平微微擰了擰眉,道:“三年前皇上大婚,難道不該親政嗎?”
郭翔勳盯著女兒看了許久,緩緩移開視線道:“皇上大婚之後一月,便有人上書請皇上親政,然而卻被辜太後以 ‘皇上尚未為父,不算成人’而駁迴,向來與太後意見不合的王正道居然默認了太後的決定,並以妄議朝政的罪名將上書之人梃杖,自此以後便不再有人提此事了。”
朝堂複雜,後宮情形隻怕更是波詭雲翳。他雖遠在京都以外,卻也知道三年前皇帝大婚娶得便是辜太後的嫡親侄女,半年不到,又以貴妃之位迎納首輔大臣王正道的嫡親孫女,雖還有別的妃嬪同年入宮,可大婚三年仍無子嗣,便能猜到後宮爭鬥絕不亞於前朝。
宜平瞪大眼睛,隻覺得心裏一陣一陣發涼。
見女兒仿佛被嚇到一般,郭翔勳心中不忍,卻還是硬下心腸道:“此番大選看是聖旨,其實是太後的意思,如此這般行事究竟為何,你細想一二便知。若你此次得選入宮,為父不求你飛黃騰達,隻願你一世平安,你要謹記在心。”
宜平好半響才緩緩吐出一口氣,看向父親點頭應下:“父親的話女兒定會記在心中,絕不會忘。”
房間內氣氛壓抑,英氏的眼淚滴在了宜平的手上,郭翔勳扭頭看著女兒,終是無力的歎出一口氣,重重的垂下了頭。
****
京城,皇宮寶慶殿
謝樟翻看著手裏的書卷,思緒早已飛遠,直到感覺到眼前的光線又明亮一些,才轉頭看了眼新換的燭火,問:“什麽時辰了?”
劉洪轉頭看了看一旁的沙漏,迴道:“迴皇上,戌時了。”
謝樟看著跳動的燭焰,許久才輕輕的應了聲,將手中的書卷丟到一旁,道:“天好似又冷了。”
劉洪微微抬眼看了眼他,隻見謝樟拿起銀簽漫不經心的挑了挑燭心,表情十分平靜。
“迴皇上,是比前幾日冷了些。”劉洪躬身迴道:“早上地上都結了霜。”
謝樟帶著幾分驚訝一般的“哦?”了一聲,將手中銀簽丟到一旁,道:“朕倒還未曾注意過。”
劉洪連忙陪笑道:“皇上事多,豈會注意這般小事。”
空蕩蕩的大殿裏傳來低低的一聲哼笑,謝樟從案桌前起來,向內殿走去,帶著幾分嘲諷道:“朕哪有許多事,這宮中隻怕就朕最閑了。”
劉洪連忙垂了頭,跟在後麵,不敢再發一言。
謝樟伸開手臂,讓宮人為他解衣,就聽到外麵一陣吵嚷。他眯了眯眼,對著劉洪道:“出去看看!”
劉洪連忙匆匆出去,須臾,就見他腳步匆匆而來,稍一抬頭,就看到謝樟麵無表情的看著自己,他的腰彎的更低了,聲音帶著幾分小心:“皇上,皇後派人來問皇上您何時過去……”
謝樟定定的看著將頭恨不能窩到懷裏的劉洪,眸色如墨,看不出情緒。
劉洪隻覺得雙腿發軟,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大滴大滴的汗順著額頭落在了禦書房的青磚上。正在伺候他解衣的宮人瞬間也不知要如何做,連忙也跟著跪了下來。
“備攆,去坤德殿。”
半響後,聽到謝樟聲音平平的吩咐,劉洪連忙手腳並用的從地上爬起來,佝僂著身子跑出了書房,很快殿外就想起了一陣響動。
謝樟轉頭看著書案上依然明亮跳躍的燭火,慢慢捏緊了拳頭。
看著深色案桌上鋪滿的花花綠綠,宜平再次輕笑出了聲音。
謝樟被她笑的心中氣惱,猛地從榻上站起來,對著劉洪喝到:“給朕拿雙便鞋來!”
宜平被他突然拔高的聲音嚇了一跳,笑聲是收住了,可是眉眼之中的笑意卻怎麽都掩蓋不住。
謝樟穿著襪子立在榻前,直直的看著宜平,微抿著唇角,覺得自己今天晚上真是做了個大笑話!本想發脾氣,卻在看到宜平眉眼閃亮,紅唇翹起的模樣時,瞬間一點脾氣也發不出來了。
宜平也覺得自己剛剛笑的有些氣人,緩緩的收了笑,看向謝樟,柔聲道:“多謝皇上惦記著妾身。”
“誰惦記你了!”謝樟覺得臉頰有些發熱,趿拉著劉洪拿進來的便鞋,走到她前麵輕哼一聲:“不過是些占地方的東西,隨便拿給你用用罷了!”說罷閃躲開目光,扭頭走到案桌前,隨手扒拉著扔在桌上的布料,道:“過來看看可有中意的。”
宜平上前兩步,側頭看他,見他目光像是定在眼前的布料上一般,不由勾起了唇角,順著他的指尖看過去,道:“皇上現在看的這匹就不錯。”
謝樟得意的挑了挑眉腳,斜看了她一眼,點頭道:“這個藍色確實好看。”說著拿起了一匹青色的細紗在宜平身前比劃了下。
宜平有些詫異的看著他,有些不確定的看著他手裏的紗,“這匹……藍色?”
宜平看了看謝樟手中的細紗,又看了眼桌上的另一匹紗,眨了眨眼睛,將謝樟手中的布匹接過來,遲疑的伸手指著桌上的另一匹天藍色,問道:“藍色難道不是這匹嗎?”
謝樟一頓,轉頭看向她,見她將那青色的細紗斜抱在懷裏,那清亮亮的顏色趁著她的臉蛋越發的洗白,在燭光下像是奶豆腐一般細膩,讓他的手指尖有些發癢。
“嗯,這個色果真稱你。”謝樟抬手伸向宜平,卻最終落在她懷中的細紗上,微微摩挲了兩下。才又想起她剛剛的那個問題,轉頭看到她手指剛剛落下的地方,擰了下眉,將那匹天藍色的細紗拿起,端詳了下,道:“這個湖青色不適合你。”
“湖……湖青色?”宜平左右打量著兩人手裏拿著的細紗,半響後突然彎唇一笑,抬手撫著自己懷裏青色的細紗,點頭應道:“既如此,那妾身就用這匹藍色做件衣衫穿。”
謝樟覺得她笑的有些奇怪,皺眉看她:“你笑什麽?”
宜平將那匹青色的紗放到一邊,聽到他的話,斜睨了他一眼,道:“皇上送給妾身這麽多不用的東西,妾身高興。”
謝樟看著她臉上嬌俏的笑,心知她未說真話,卻也不想追究,隻是輕哼一聲:“朕才不信你的話呢!”說著轉身向榻前走去,在榻上坐下後,看著她還低頭看著桌上的那些布料,唇角不由慢慢彎起。
宜平將細紗微微收拾了下,轉頭看著謝樟道:“妾身這就給皇上衝茶……”
話還未完,就被男人此刻的笑容看的心中一顫,話語漸漸低了下去。
屋內閃動的燭火映在他臉上,鼻梁挺俊,唇角還噙著親和的笑意,整個人看起來溫潤柔和,華光流轉。
宜平呆呆的立在那裏,心中漸漸升騰起一種奇怪的感覺。明明見他不過兩次,可卻從一開始就好像並不陌生,便是這樣處在一室,也像是兩人相識許久一般,這種熟悉感讓她對他竟然沒有一絲絲的戒備。
宜平突然覺得有些心慌,這種心慌的感覺突如其來,讓她尋不出原因,也不知如何排解,隻能慌亂的轉身去一旁找尋茶具。
謝樟本被她呆看自己的目光看的心情愉悅,卻突然感覺到了她的疏離,這讓他的心情也好似蒙住了一層烏雲一般,有些不舒暢起來。
宜平緩緩吐出一口氣,重新在臉上掛上笑容,轉身端著茶具走向謝樟,“妾身這裏沒什麽好茶,隻有入宮時,家中給帶的一點本地茶,還請皇上莫要嫌棄。”
謝樟注視著她,看她語態又如早上那般恭敬客氣,眉心不由擰了起來,半響後才道:“江北雲霧便是貢茶,算得上好茶了。”
宜平正準備取茶,聽到謝樟的話,手微微一頓,但很快反應過來,用茶匙取出一平匙茶,往謝樟麵前送了送,一股清新鮮爽的茶香瞬間溢開,讓人神怡。
“這是今年的新茶,父親當時恰巧在茶山不遠公幹,便尋機買了些。”宜平的聲音溫軟,配著她手下不疾不徐的動作,像是一幅優美嫻靜的畫兒。
謝樟在漸漸溢開的茶香中,放鬆了身體,靠著身後軟軟的迎枕,聲音也有些懶了起來,“聞著好像比貢茶好。”
宜平正在燙杯,聽到謝樟的話,抬眼看著謝樟,帶著幾分嗔怪道:“皇上這話我可不敢應。”
謝樟見她這般,低低笑了一聲,緩緩做起了身體,看著她太壺衝泡的動作,低低道:“茶許是真不及那貢茶,可一杯好茶,茶隻占五分,剩下五分是要看衝茶人的技藝的。”
宜平抿唇一笑,抬手傾斜茶壺,清澈明亮的茶水很快注滿了雨青色的茶盞,清鮮的香味帶出一絲絲說不出的澀味,更添迴味。
謝樟慢慢端起麵前的茶杯,輕輕抿了一口,讚了聲“好茶”說罷想了下,又補充道:“手藝也好。”
宜平含笑看他,想了想,道:“皇上那麽辛苦的到園子裏給妾身撿了那麽些占地方的東西,卻隻讓妾身奉杯茶,若是妾身再做不好,豈不是有愧?”
謝樟剛剛含進嘴裏的一口茶差點嗆到,將茶湯咽下,抬眼瞪向她:“不許再提那些東西!”
宜平裝作驚訝的睜大眼睛,很快便又做出一副乖順狀,道:“是,妾身記住了。”
謝樟見她這般作怪,真想狠狠教訓她兩句,卻見她眼神狡黠的看著自己,俏麗靈動的模樣讓他忍不住抬手彈了下她的腦門。宜平連忙抬手撫向自己被彈敲的地方,瞪大眼睛氣鼓鼓的看著他,這般生動的表情,讓謝樟忍不住心情大好,笑出了聲。
宜平瞪了他一眼,才恍然想起他的身份,剛想要收斂下自己,卻聽到了謝樟極其愉悅的笑聲。
男人的笑聲有些低沉,帶著年輕男子特有的朝氣,十分悅耳。
宜平看著麵前低笑的男人,唇角也一絲絲的揚起,兩人就這般相互對看著、笑著……
燭芯結成一團圓圓的燭花,屋內的光線更加明亮了,雲霧茶隻有頭三道味道最好,宜平真準備換第三次茶葉時,被謝樟攔住了。
謝樟看著眼前姿容明麗的姑娘,輕聲問道:“你……為何不願入宮?”
宜平手一抖,茶匙中形狀完美的茶葉便散了出來,她連忙掩飾般低頭打掃散落在案桌上的茶葉,卻被一隻大手按住了動作。
“你們在毓秀宮複選那日,朕看到你了,當時你手中拿著選中的絨花,卻一臉悶悶的站在毓秀宮前的一處山石旁,告訴朕,為何不願入宮?”謝樟的聲音低緩溫和,沒有一絲絲不滿,隻是想知道她心中所想。
宜平抬頭,就看到了那雙沉靜幽深的黑眸,隻是此刻那雙眼眸並不似之前那般深沉難懂,而是帶著淺白的讓人能夠一眼看懂。
他是真的在意這個問題。宜平緩緩將手從他掌下抽出,轉頭看向窗戶方向,眼神好似一點一點的飄散。
謝樟見她久久不答,又問道:“你可是覺得這宮中不好?因此不願入宮?”謝樟細細看著她的臉,目光專注認真。
”
宜平一怔,轉頭看他,張了張嘴,道:“人人都說宮中富貴,又豈會不好?”
謝樟見她這般,心中有些不暢,將手從榻桌上收迴,平靜道:“那你如何覺得?你也覺得這宮中富貴便是極好?”
宜平瞅了謝樟一眼,搖了搖頭:“這宮中富貴自然極好,隻是妾身不願入宮是因為舍不得家人。妾身從未離開過父母,此次進京一別卻不知何時再見,因此心中惆悵難過……”
謝樟定定的看著宜平,不知過了多久,才哼了一聲,道:“借口!你已十五,便是我朝女子出閣略晚,最多一兩年,也會嫁與別家,那時不是也要與家人父母分開?”
“那如何一樣!”宜平想都未想的開口辯駁:“嫁與別人與入選進宮如何一樣……”
“哪裏不一樣,不是都要離開父母的麽?”謝樟看著她,不滿道:“你便是老實對朕說就是覺得這宮裏不好,又能如何呢?朕便這般讓你覺得不能坦誠嗎?”
宜平被謝樟說的一口氣堵在胸口,悶悶的,又見他眼神訕譎的掃過自己,當即瞪著他道:“便是都要離開父母,可嫁與別家,逢節總是可以見上幾麵,可入了宮又豈能與父母家人相見?更何況……嫁與入選又如何一樣!便是再不好的人家,也是八抬大轎娶進門,可入選呢?便是再好,還不是一個包袱進了宮門?這如何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