亙古造物白赤雙輝,星環交錯天際螺旋。
~~~~~~~~~~~~~~~~~~~~~~~~~~~~
當嵐星上的時間緩緩流逝時,在一片遙遠到已經無法定位的黑暗星空中,通過混亂躍遷而來的一艘星際飛船同樣在經曆著看起來似乎會相當有趣的故事,而引力波雷達中特殊的發現讓星嵐也很感興趣,索性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了過來。
星際探索編隊的10號艦,它就和其它編號的那些星際飛船一樣,都是屬於信號子直接操縱型的星際飛行器。由於是通過內置信號子進行直接控製的緣故,它們不需要準備生命維持裝置,不需要精細裝修的內部環境,甚至不需要安裝任何控製台或者專門的顯示器。隻要把程度控製在抗幹擾電路可以承受的影響範圍之內,就算是讓反物質動力爐把大量作為副產物的高能輻射肆意地釋放到飛船內部的每一個角落都沒有任何問題。
已經轉換為普通噴射推進模式的它繼續在黑暗的太空中靜靜地前進著,前後左右每一個方向都隻能看到大量璀璨的星光在黑暗幕布上閃耀著,在附近的太空中看不到有任何明顯的異樣,但是無形中傳播開來的引力擾動卻是已經被飛船上那些敏銳的傳感器所接收到,並且向充當中央處理器的信號子發出了警告:這附近有某種運動的龐大質量體在連續不斷地產生引力擾動。
很顯然這附近的質量體不可能是天然恆星,否則這麽近的距離看起來一定會相當顯眼,況且這種引力波動雖然很明顯,但是比起恆星的龐大質量來說還是差了很多……至於黑洞之類的自然就更不可能,那可不是什麽如此難以察覺的存在。
這不是單一引力源所發出的波動,通過信號子網絡的計算能力來對比引力波之間的差異之後,星嵐很快就得到了這個結論,數據顯示這是由許多不同引力源相互幹擾之後所形成的複雜震蕩,不過借著不同波動強度的區別,她還是很快就鎖定了最近的一個引力源的位置,並且控製著飛船改變軌跡開始以短距躍遷的方式接近那個引力源。
引力圈範圍並不算太大,因此以超光速航行的話也隻需要一分鍾不到就可以到達,最終,當那個在星空中顯得很不起眼的引力源出現在星嵐麵前時,她卻突然有了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是這樣……我早就該想到的,還能是別的什麽呢?”
是啊,遠比飛船或者空間站之類的要龐大,又比不上恆星的質量反應,同時在黑暗星空中遠遠看去並不顯眼的東西,它還能是別的什麽呢?
一顆並不依附於恆星,而是在星空中漂泊流浪的固體行星,就這樣突然出現在了飛船前方,將自己龐大的身軀毫無保留地展現在星嵐的麵前。
那是一顆怎樣的星球哦……當第一眼看到它外表的瞬間,星嵐就知道這絕對不可能是純自然誕生的流浪天體,因為大量文明造物的痕跡實在是太明顯了,完全是毫不遮掩地展現在星嵐麵前。她突然有了一種古怪的預感,那些恢宏壯麗的科技產物似乎隻是某種龐大奇觀剛剛揭開的冰山一角。
飛船退出了短距躍遷模式之後很快就受到了來自這顆行星的萬有引力牽引,以一種曲線的軌跡向著這顆星球不斷靠攏,開始逐漸切入外圍的環繞軌道,而大量由電子設備與信號子構成的探測器則是迅速開始了對於麵前這顆星球的全麵探索。
沒有恆星就沒有明亮的晝半球,幾乎完全籠罩在黑暗中的星球表麵就好像是電影中大反派所居住的黑暗世界,表麵也看不到一絲海洋的痕跡。通過傳感器偵測到的數據表明這顆星球的外層並沒有被大氣層包裹,在真空環境的黑暗陸地上看不到綠色植被的痕跡,隻有大量散亂的白色光點在全球範圍內分布……看起來像是燈光,但這不像是通常意義上的燈光那樣清晰地勾勒出城市與道路的輪廓,而是一種似乎完全平均的散點式分布。
這是城市的燈光嗎?還是什麽特殊建築所發出的光芒?星嵐不知道,不過她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這絕對不會是自然環境所發出的光芒,因為麵前星球外觀所表現出的不同絕對不僅僅是表麵遍布微弱的白色光點而已,其它更加明顯的特征使人想要相信它沒有文明痕跡都不可能。
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在黑暗的星球表麵上有兩個地方顯得格外明亮,哪怕是從太空中也可以清晰地看到那兩團刺眼的巨大光芒。其中一處是一團如有實質的白色光輝,它緊貼著星球表麵,近似於橢球形的白色光芒一直向上延伸刺入天穹,看起來就好像是有一顆氫.彈在星球表麵爆炸的一瞬間陷入了時間靜止一樣,不過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這團白色的光芒並不是毫無變化的,而是在以一定的節奏不斷起伏波動著,就好像是星球表麵出現了一顆正在不斷跳動的白色心髒。
另一處巨大光源則與之截然不同,並非處於一種很鮮明的立體形態,而是一片遠遠看起來好像隕石墜落一樣的暗紅色平麵圖形,它緊緊地貼在星球表麵,就好像是一道正在不斷流血的傷疤一樣猙獰恐怖,甚至可以從圖形中清晰辨認出隕石墜落時前方的衝擊波和後麵的尾焰形狀。這並非是岩漿的那種血紅色,反而比較像是紅色的發光二極管所發出的光芒,雖然遠遠看去這種顏色給人的感覺略黯淡,但是既然都可以從太空中看到這一幕,那麽它的真實亮度顯然也不可能真的那麽黯淡,而是與那團白色的巨大光芒一樣刺眼。
不過比起這兩團巨大的光源,還有一種東西比它們更能證明這顆行星屬於一個科技水平很高的文明,但是這種東西卻不是直接位於星球上,而是分布在近距離的太空軌道中。
星環,圍繞著整顆行星的巨大環形軌道太空城完全可以說是這顆行星最為引人注目的地方,而且這還不止是一環,足足有三個直徑超過環繞軌道的巨大環形建築圍繞著整顆星球在不斷轉動。引力變化造成的潮汐力絲毫不能破壞這些巨型建築的結構,它們相互交錯而過,就好像是早期原子核模型外麵的電子軌道一樣包圍著這顆行星。
這是一種同時結合了壯麗與優雅的造物,那些體型龐大到不可思議的星環卻像是最普通的太空機器人一樣輕盈地改變著自身的姿態,如同在無重力空間中踩著一陣輕快的節奏翩翩起舞。
這些星環遠遠看起似乎很窄很細,但是實際寬度也至少是用公裏來計算的。在那些星環閃爍著金屬光澤的兩側之間,數道赤色的奇異光芒正在以極快的速度環繞著星環旋轉……並非是有什麽東西正在以那種極快的速度運動,而是燈光快速明滅之間所造成的一種視覺幻象,也使得這三個星環看起來顯得更加神秘莫測,充滿了謎團。
沒想到,最近的一個引力源位置竟然是一顆造型如此奇特的行星……星嵐若有所思地看著最近的一道星環從數十公裏遠的地方幾乎可以說是緊貼著轉動過去,感覺這裏的情況似乎有些不對勁。
不應該啊……如果是一個科技發展到如此高超的文明,怎麽可能在一艘陌生飛船幾乎飛到了星環內部的情況下仍然沒有發現她的蹤跡,不論是試圖交流還是直接進行武力威懾,對方都應該有所表示才對,但是麵前的這顆行星完全沒有出現任何變化,就連那些巨大星環的轉動也沒有出現一絲遲疑,而是依舊沿著原先的軌跡繼續轉動著。
建造容易破壞難,除非是硬度堪比曾經見過的那種幾乎貼著恆星表麵運轉的巨大噬星機械,否則這些看起來很巨大的恢宏建築並不難破壞,隻需要一顆當量稍微大一點的核導彈就有可能擊斷一截環帶,然後整個星環都會在失衡的萬有引力下被扭曲粉碎,最後化為流星……啊不對,這顆行星並沒有大氣層,它們甚至不會在大氣層中摩擦減速,而是以極快的速度墜落到那片黑暗大地上。
就算是智慧生物可能出現疏忽和大意,但是他們編寫的自動防禦係統很顯然不可能會有疏忽,而要說這些如此龐大壯觀的星環沒有任何自動防禦係統……這就純粹是胡說八道了,要是沒有任何自動防禦係統,就算是一顆偶爾路過的隕石都可以把這個工程奇跡給毀於一旦。
然而,麵前的這顆行星就像是徹底死了一樣,對於星嵐的靠近並沒有做出任何反應,哪怕是星嵐嚐試著利用武器係統鎖定了那個龐大星環的一部分這種幾乎可以說是挑釁的行為,對方也沒有絲毫的反應,依舊自顧自地不斷運轉著。
這裏有古怪,這絕對不是正常現象,肯定有什麽未知的原因導致了他們完全不理會星嵐。
不過就在這時,通過星際飛船上一部分偵查儀器傳來的數據進行建模之後,星嵐就再一次陷入了震驚中,因為這些偵查數據組合起來之後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形狀,一個她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會在這裏看到的熟悉形狀……那是她永遠也不可能忘記的形狀,蘊含著無窮的奧秘。
雙螺旋形態的dna分子模型,靜靜地旋轉著。
~~~~~~~~~~~~~~~~~~~~~~~~~~~~
當嵐星上的時間緩緩流逝時,在一片遙遠到已經無法定位的黑暗星空中,通過混亂躍遷而來的一艘星際飛船同樣在經曆著看起來似乎會相當有趣的故事,而引力波雷達中特殊的發現讓星嵐也很感興趣,索性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了過來。
星際探索編隊的10號艦,它就和其它編號的那些星際飛船一樣,都是屬於信號子直接操縱型的星際飛行器。由於是通過內置信號子進行直接控製的緣故,它們不需要準備生命維持裝置,不需要精細裝修的內部環境,甚至不需要安裝任何控製台或者專門的顯示器。隻要把程度控製在抗幹擾電路可以承受的影響範圍之內,就算是讓反物質動力爐把大量作為副產物的高能輻射肆意地釋放到飛船內部的每一個角落都沒有任何問題。
已經轉換為普通噴射推進模式的它繼續在黑暗的太空中靜靜地前進著,前後左右每一個方向都隻能看到大量璀璨的星光在黑暗幕布上閃耀著,在附近的太空中看不到有任何明顯的異樣,但是無形中傳播開來的引力擾動卻是已經被飛船上那些敏銳的傳感器所接收到,並且向充當中央處理器的信號子發出了警告:這附近有某種運動的龐大質量體在連續不斷地產生引力擾動。
很顯然這附近的質量體不可能是天然恆星,否則這麽近的距離看起來一定會相當顯眼,況且這種引力波動雖然很明顯,但是比起恆星的龐大質量來說還是差了很多……至於黑洞之類的自然就更不可能,那可不是什麽如此難以察覺的存在。
這不是單一引力源所發出的波動,通過信號子網絡的計算能力來對比引力波之間的差異之後,星嵐很快就得到了這個結論,數據顯示這是由許多不同引力源相互幹擾之後所形成的複雜震蕩,不過借著不同波動強度的區別,她還是很快就鎖定了最近的一個引力源的位置,並且控製著飛船改變軌跡開始以短距躍遷的方式接近那個引力源。
引力圈範圍並不算太大,因此以超光速航行的話也隻需要一分鍾不到就可以到達,最終,當那個在星空中顯得很不起眼的引力源出現在星嵐麵前時,她卻突然有了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是這樣……我早就該想到的,還能是別的什麽呢?”
是啊,遠比飛船或者空間站之類的要龐大,又比不上恆星的質量反應,同時在黑暗星空中遠遠看去並不顯眼的東西,它還能是別的什麽呢?
一顆並不依附於恆星,而是在星空中漂泊流浪的固體行星,就這樣突然出現在了飛船前方,將自己龐大的身軀毫無保留地展現在星嵐的麵前。
那是一顆怎樣的星球哦……當第一眼看到它外表的瞬間,星嵐就知道這絕對不可能是純自然誕生的流浪天體,因為大量文明造物的痕跡實在是太明顯了,完全是毫不遮掩地展現在星嵐麵前。她突然有了一種古怪的預感,那些恢宏壯麗的科技產物似乎隻是某種龐大奇觀剛剛揭開的冰山一角。
飛船退出了短距躍遷模式之後很快就受到了來自這顆行星的萬有引力牽引,以一種曲線的軌跡向著這顆星球不斷靠攏,開始逐漸切入外圍的環繞軌道,而大量由電子設備與信號子構成的探測器則是迅速開始了對於麵前這顆星球的全麵探索。
沒有恆星就沒有明亮的晝半球,幾乎完全籠罩在黑暗中的星球表麵就好像是電影中大反派所居住的黑暗世界,表麵也看不到一絲海洋的痕跡。通過傳感器偵測到的數據表明這顆星球的外層並沒有被大氣層包裹,在真空環境的黑暗陸地上看不到綠色植被的痕跡,隻有大量散亂的白色光點在全球範圍內分布……看起來像是燈光,但這不像是通常意義上的燈光那樣清晰地勾勒出城市與道路的輪廓,而是一種似乎完全平均的散點式分布。
這是城市的燈光嗎?還是什麽特殊建築所發出的光芒?星嵐不知道,不過她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這絕對不會是自然環境所發出的光芒,因為麵前星球外觀所表現出的不同絕對不僅僅是表麵遍布微弱的白色光點而已,其它更加明顯的特征使人想要相信它沒有文明痕跡都不可能。
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在黑暗的星球表麵上有兩個地方顯得格外明亮,哪怕是從太空中也可以清晰地看到那兩團刺眼的巨大光芒。其中一處是一團如有實質的白色光輝,它緊貼著星球表麵,近似於橢球形的白色光芒一直向上延伸刺入天穹,看起來就好像是有一顆氫.彈在星球表麵爆炸的一瞬間陷入了時間靜止一樣,不過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這團白色的光芒並不是毫無變化的,而是在以一定的節奏不斷起伏波動著,就好像是星球表麵出現了一顆正在不斷跳動的白色心髒。
另一處巨大光源則與之截然不同,並非處於一種很鮮明的立體形態,而是一片遠遠看起來好像隕石墜落一樣的暗紅色平麵圖形,它緊緊地貼在星球表麵,就好像是一道正在不斷流血的傷疤一樣猙獰恐怖,甚至可以從圖形中清晰辨認出隕石墜落時前方的衝擊波和後麵的尾焰形狀。這並非是岩漿的那種血紅色,反而比較像是紅色的發光二極管所發出的光芒,雖然遠遠看去這種顏色給人的感覺略黯淡,但是既然都可以從太空中看到這一幕,那麽它的真實亮度顯然也不可能真的那麽黯淡,而是與那團白色的巨大光芒一樣刺眼。
不過比起這兩團巨大的光源,還有一種東西比它們更能證明這顆行星屬於一個科技水平很高的文明,但是這種東西卻不是直接位於星球上,而是分布在近距離的太空軌道中。
星環,圍繞著整顆行星的巨大環形軌道太空城完全可以說是這顆行星最為引人注目的地方,而且這還不止是一環,足足有三個直徑超過環繞軌道的巨大環形建築圍繞著整顆星球在不斷轉動。引力變化造成的潮汐力絲毫不能破壞這些巨型建築的結構,它們相互交錯而過,就好像是早期原子核模型外麵的電子軌道一樣包圍著這顆行星。
這是一種同時結合了壯麗與優雅的造物,那些體型龐大到不可思議的星環卻像是最普通的太空機器人一樣輕盈地改變著自身的姿態,如同在無重力空間中踩著一陣輕快的節奏翩翩起舞。
這些星環遠遠看起似乎很窄很細,但是實際寬度也至少是用公裏來計算的。在那些星環閃爍著金屬光澤的兩側之間,數道赤色的奇異光芒正在以極快的速度環繞著星環旋轉……並非是有什麽東西正在以那種極快的速度運動,而是燈光快速明滅之間所造成的一種視覺幻象,也使得這三個星環看起來顯得更加神秘莫測,充滿了謎團。
沒想到,最近的一個引力源位置竟然是一顆造型如此奇特的行星……星嵐若有所思地看著最近的一道星環從數十公裏遠的地方幾乎可以說是緊貼著轉動過去,感覺這裏的情況似乎有些不對勁。
不應該啊……如果是一個科技發展到如此高超的文明,怎麽可能在一艘陌生飛船幾乎飛到了星環內部的情況下仍然沒有發現她的蹤跡,不論是試圖交流還是直接進行武力威懾,對方都應該有所表示才對,但是麵前的這顆行星完全沒有出現任何變化,就連那些巨大星環的轉動也沒有出現一絲遲疑,而是依舊沿著原先的軌跡繼續轉動著。
建造容易破壞難,除非是硬度堪比曾經見過的那種幾乎貼著恆星表麵運轉的巨大噬星機械,否則這些看起來很巨大的恢宏建築並不難破壞,隻需要一顆當量稍微大一點的核導彈就有可能擊斷一截環帶,然後整個星環都會在失衡的萬有引力下被扭曲粉碎,最後化為流星……啊不對,這顆行星並沒有大氣層,它們甚至不會在大氣層中摩擦減速,而是以極快的速度墜落到那片黑暗大地上。
就算是智慧生物可能出現疏忽和大意,但是他們編寫的自動防禦係統很顯然不可能會有疏忽,而要說這些如此龐大壯觀的星環沒有任何自動防禦係統……這就純粹是胡說八道了,要是沒有任何自動防禦係統,就算是一顆偶爾路過的隕石都可以把這個工程奇跡給毀於一旦。
然而,麵前的這顆行星就像是徹底死了一樣,對於星嵐的靠近並沒有做出任何反應,哪怕是星嵐嚐試著利用武器係統鎖定了那個龐大星環的一部分這種幾乎可以說是挑釁的行為,對方也沒有絲毫的反應,依舊自顧自地不斷運轉著。
這裏有古怪,這絕對不是正常現象,肯定有什麽未知的原因導致了他們完全不理會星嵐。
不過就在這時,通過星際飛船上一部分偵查儀器傳來的數據進行建模之後,星嵐就再一次陷入了震驚中,因為這些偵查數據組合起來之後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形狀,一個她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會在這裏看到的熟悉形狀……那是她永遠也不可能忘記的形狀,蘊含著無窮的奧秘。
雙螺旋形態的dna分子模型,靜靜地旋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