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衡點破碎星島,天球圖紋白煙嫋嫋。
~~~~~~~~~~~~~~~~~~~~~~~~~~~~
悠悠億年的光陰流逝,在無形中逐步蠶食恆星生命的天體級別生物啊……
外表看似驚人,但是在看穿了鎖星囊的生活模式之後,星嵐反而沒有再次把它看成是威脅了,而是完全作為一個單純的宇宙奇觀來欣賞。
原因很簡單,即使鎖星囊確實擁有可以毀滅恆星的能力,但是這個過程實在是太漫長了。根據它利用巨大表麵積吸收光能來轉化為質量的速度增長頻率進行逆推就可以很明顯看出這個過程已經持續了上億年的時間,最初一小塊區域的增長速度從能量與物質轉換的比例就可以看出那將會是多麽緩慢。
就算星嵐隻擁有一顆恆星作為主體,在鎖星囊剛開始增長的前期也可以輕而易舉地毀滅它,甚至於哪怕是鎖星囊已經包圍了整顆恆星,要毀滅它也並不是難事……它的麵積很驚人,但是從恆星上獲得的能量畢竟是有限的,所以前期相對應的體積不會太大,於是結論就是鎖星囊哪怕一直生長到快要完全包裹恆星的程度,它的厚度也不會有太大增長,厚度增長大概是要在完全包裹星體之後才會進行,因此對於這種可以用等離子火焰直接接觸毀滅的存在隻需要有信號子控製著整顆恆星很輕微地暴動一下,持續定向噴射出烈焰燒毀外殼自然就可以了。
當然,天然的恆星不會有自己的意識,哪怕是活動高峰期噴發也不可能跟智慧生物有意識的控製一樣完全清理掉外表的鎖星囊,這些殘缺的破洞也將迅速被生物體的自我增殖所填補。
至於鎖星囊會不會采取有意識的對策?星嵐對此很確信,這是不可能的。鎖星囊那種幾乎完全一致的軀體結構決定了它不可能具有產生高智商思維的基礎條件,事實上比起普通的動物,星嵐覺得鎖星囊更像是海綿或者珊瑚之類的生物,切下任何一小塊都可以存活生長,全身沒有明確的器官劃分,你甚至可以把它歸類為一種光合作用方式比較極端的植物!
所以,星嵐根本就不會對於鎖星囊這種生物感到畏懼,她主要在意的問題有幾個:鎖星囊究竟是怎麽出現在這裏的?是純粹的自然漂流還是出於某種外力的推動?旁邊那顆紅巨星又是怎麽毀滅的?這種破碎之後冷凝成錐形氫氣雲的死法顯然不是鎖星囊會造成的影響,更何況星嵐有充足的理由相信鎖星囊這種生物絕對會更偏愛於藍色恆星,而不是體積龐大亮度卻反而不如前者的紅巨星。
還有最根本的一個問題,也是讓星嵐感到危機感的問題:那些懸浮在鎖星囊上空,被半透明帷幕包裹的神秘紫色圓盤到底是什麽東西?
光是獨自在這裏苦思冥想是永遠不可能得出正確答案的,這也就意味著與那些神秘物體的近距離接觸早晚都會發生,但是星嵐還是覺得在那之前多收集一些情報比較好,畢竟不論如何,了解這裏全麵的信息總是沒有錯的。
她甚至沒有派出信號子對那些奇怪的紫色圓盤進行近距離掃描,雖然對於信號子的隱蔽能力很有信心,但是謹慎的心態讓星嵐放棄了冒失打探的節奏。這世上沒有什麽是無敵的,哪怕是看似無比隱蔽,可以大量擴散分布在各個恆星係的信號子,這一點早在當初暗能量侵入信號子網絡將其同步變異的時候就已經得到充分證實了。
從藍色恆星上一時半會已經得不到更多有用的情報,星嵐自然是準備好好探查一番這個雙星係統另一邊的紅巨星殘骸,但是在這之前,她準備先利用光學探測器觀察一下磁環島。
是的,磁環島,但是老實說星嵐對於磁環島仍然存在的可能性並不看好,暫且不說紅巨星的熄滅使得兩顆恆星之間的磁場對衝局麵早已消失,光是磁環島曾經處於兩顆恆星之間的引力平衡點之上這一點就幾乎可以判了它的死刑:紅巨星破碎導致核反應熄滅,殘留的氫元素氣雲被藍色恆星的引力拉伸為尖銳的錐形,在這種環境下這裏的引力場肯定早已經經過了一場天翻地覆的變化,磁環島沒有被撕碎的可能性簡直就跟高級文明會為了建設一條星際超空間高速公路而強製拆遷地球的概率一樣……咳咳,扯遠了。
茫茫星空沒有明確的定位參考係,就連星嵐也無法確定當年磁環島的坐標在哪裏,因為就連這個雙星係統本身都在宇宙中飛速移動著,但是她還是勉強計算出了現在這個狀態下拉格朗日點的位置,然後控製著信號子將視角轉動了過去。
……
有一個很大,瑰麗而且無比複雜的圖案,它的形狀分布看上去似乎沒有什麽規律,但是當你將它放大到一個局部之後,你會驚訝地發現,這個局部看起來和整體一模一樣,而更神奇的事情還在後麵,這個局部再細分之後又能再次發現和之前一樣的圖案,以此類推無窮無盡地微小下去。
這就是分形學所研究的神秘自對稱現象,當這個畫麵真正出現在宏觀尺度上的時候,它將是一種能夠震撼人心的壯觀與美麗。
星嵐相信了這一點,因為她真正地在現實中見到了這種場景:一片華麗複雜的花紋中每一個細節都被無限放大,如同迎麵相對的兩麵鏡子,在有限中照映出了無限的世界。
雖然有很明顯的一大部分岩石組成已經碎裂開來,磁環島卻還在那個重新建立的微妙引力平衡點上,隻不過它以往所有的絢爛光帶和磁場效應都已經平息,被一個巨大的球形立體花紋層層包裹。這個花紋從風格上來說就好像那些紫色圓盤上的花紋一樣,隻不過是在毫無依托的環境下就這麽存在於宇宙真空中,穩定而又華麗,在三個維度上首尾相連組成了一個緩緩轉動的巨大球體,就像是星空中正在放映著一場宏大的立體投影電影。
不知道算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比起完全無法判斷的組成形態,星嵐至少可以明確觀測到這團球形花紋的源頭,因為在它的上方無比顯眼地懸浮著一個紫色圓盤,一個超級巨大的紫色圓盤。
沒錯,它的形狀就和藍色恆星表麵的那些紫色圓盤幾乎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它的直徑更為巨大,達到了上百公裏!和那些小型圓盤如出一轍的瑰麗花紋在它的表麵刻畫出了神秘的圖案,這種圖案甚至已經不再滿足於平滑的材料表麵,而是在邊緣地帶延伸到了空無一物的太空中,組成了下麵那個龐大的動態立體球形圖紋。
這種詭異的場麵就好像是紙張上的火柴人突兀地站起了身子,電視機中的鬼魂對著現實世界伸出了蒼白的手掌……二維世界與三維世界仿佛在此悄然無聲地連接在一起,與常識完全不符看起來卻又沒有一絲違和感。
除此之外,這個巨大的紫色圓盤外表同樣找不到一絲推進器或者武器露出的痕跡,它那光滑的表麵徹底渾然一體,找不到任何瑕疵。
“真是糟糕,這種狀況讓我想起來那座麻煩的球形太空城啊……”星嵐感到越發糾結了,這裏的狀況徹底超出了她的預期,“但是從外觀上來說,這個文明的技術實力估計不會低,甚至是遠遠高出之前遇到過的文明,那種鎖星囊會和它們有關係嗎?”
信號子不斷地增強著捕獲率,讓遠方的畫麵越放越大,雖然一直沒能找到那種分形圖案的最小尺寸,但是當圖像再次放大了幾百倍之後,星嵐突然發現了一些異樣的東西:“這是……什麽東西?”
微弱的白色絮狀物漸漸在畫麵中浮現出現,那是一些如同絲線般紛亂纏繞的奇特物體,在星空中幾乎是毫無規律地散亂分布著,但是星嵐很清楚在這個尺度上能夠看見的至少也是長度達到上百米的巨大聚合體,而且這些絲絮看不出明確的一根根的形狀,更像是空中偶然聚集在一起繚繞的白色霧氣,那樣雜亂地分布著。
完全失去以往麵貌的磁環島靜靜地飄浮在球形分形圖案的包裹之中,而在這兩者之間,則是大量這些奇特的白色絲絮狀物體。它們並非如同蠶繭一般嚴密地包裹著磁環島,而是就好像泄露的氣體一樣從磁環島的縫隙中延伸出來,直到撞到那一層封鎖了空間的立體圖紋上。
現實再一次無比清晰地證明了那絕對不僅僅是一個虛幻的投影,信號子組成的天文望遠鏡詳細地揭示出了那些絲絮狀白色物體被這層立體圖紋牢牢束縛地束縛在了這個小小的空間中,甚至沿著這層凹麵被無形的力驅使著向上流向那個巨大的紫色圓盤,後者就好像是這個封閉容器的蓋子,封死了最上方的全部通道。
“雖然從運動形態上來看,那種物質應該沒有固定的結構,而是類似於氣體一樣的東西,但是這種程度的情報還是根本無法分析出那種東西到底是什麽。”星嵐不得不承認這種單純遠距離觀察所能夠分析出來的情報相當有限,而且因為那層詭異立體圖紋的緣故,她甚至無法確定從內部出來的光線有沒有遭到過扭曲。
最可怕的敵人不是你明知無法抵擋的敵人,而是徹頭徹尾讓人無法看透的未知敵人。
一個未知超高科技文明的出現讓星嵐開始嚐試著用各種人為的想法來判斷這個雙星係統產生的變化。比如鎖星囊,它會不會就是這個神秘的科技文明故意放養在恆星上的呢?這從時間上來說也完全吻合,但是這樣問題就變得更為奇怪了,他們為什麽要這麽做?鎖星囊是他們人工製造的生物還是從遙遠地方帶來的天然生物?
而且這種行為似乎完全沒有意義,這顆**戴森球不會輸出任何能源,它幾乎全部吸收的光能都被轉化為了質量,更何況在同樣漫長的時間單位內,憑借大量生產科技設備來提取能量或者獲取物質的效率都遠遠超過了鎖星囊。至於用來毀滅恆星?那雙方效率的差距就更明顯了!
星嵐可不相信這個明顯掌握了超高技術的文明會為了獲取那些除了耐熱,韌性很強和擁有質能轉換能力之外一無是處的生物材料而這麽浪費資源和時間,那麽他們到底是為了什麽呢……
~~~~~~~~~~~~~~~~~~~~~~~~~~~~
悠悠億年的光陰流逝,在無形中逐步蠶食恆星生命的天體級別生物啊……
外表看似驚人,但是在看穿了鎖星囊的生活模式之後,星嵐反而沒有再次把它看成是威脅了,而是完全作為一個單純的宇宙奇觀來欣賞。
原因很簡單,即使鎖星囊確實擁有可以毀滅恆星的能力,但是這個過程實在是太漫長了。根據它利用巨大表麵積吸收光能來轉化為質量的速度增長頻率進行逆推就可以很明顯看出這個過程已經持續了上億年的時間,最初一小塊區域的增長速度從能量與物質轉換的比例就可以看出那將會是多麽緩慢。
就算星嵐隻擁有一顆恆星作為主體,在鎖星囊剛開始增長的前期也可以輕而易舉地毀滅它,甚至於哪怕是鎖星囊已經包圍了整顆恆星,要毀滅它也並不是難事……它的麵積很驚人,但是從恆星上獲得的能量畢竟是有限的,所以前期相對應的體積不會太大,於是結論就是鎖星囊哪怕一直生長到快要完全包裹恆星的程度,它的厚度也不會有太大增長,厚度增長大概是要在完全包裹星體之後才會進行,因此對於這種可以用等離子火焰直接接觸毀滅的存在隻需要有信號子控製著整顆恆星很輕微地暴動一下,持續定向噴射出烈焰燒毀外殼自然就可以了。
當然,天然的恆星不會有自己的意識,哪怕是活動高峰期噴發也不可能跟智慧生物有意識的控製一樣完全清理掉外表的鎖星囊,這些殘缺的破洞也將迅速被生物體的自我增殖所填補。
至於鎖星囊會不會采取有意識的對策?星嵐對此很確信,這是不可能的。鎖星囊那種幾乎完全一致的軀體結構決定了它不可能具有產生高智商思維的基礎條件,事實上比起普通的動物,星嵐覺得鎖星囊更像是海綿或者珊瑚之類的生物,切下任何一小塊都可以存活生長,全身沒有明確的器官劃分,你甚至可以把它歸類為一種光合作用方式比較極端的植物!
所以,星嵐根本就不會對於鎖星囊這種生物感到畏懼,她主要在意的問題有幾個:鎖星囊究竟是怎麽出現在這裏的?是純粹的自然漂流還是出於某種外力的推動?旁邊那顆紅巨星又是怎麽毀滅的?這種破碎之後冷凝成錐形氫氣雲的死法顯然不是鎖星囊會造成的影響,更何況星嵐有充足的理由相信鎖星囊這種生物絕對會更偏愛於藍色恆星,而不是體積龐大亮度卻反而不如前者的紅巨星。
還有最根本的一個問題,也是讓星嵐感到危機感的問題:那些懸浮在鎖星囊上空,被半透明帷幕包裹的神秘紫色圓盤到底是什麽東西?
光是獨自在這裏苦思冥想是永遠不可能得出正確答案的,這也就意味著與那些神秘物體的近距離接觸早晚都會發生,但是星嵐還是覺得在那之前多收集一些情報比較好,畢竟不論如何,了解這裏全麵的信息總是沒有錯的。
她甚至沒有派出信號子對那些奇怪的紫色圓盤進行近距離掃描,雖然對於信號子的隱蔽能力很有信心,但是謹慎的心態讓星嵐放棄了冒失打探的節奏。這世上沒有什麽是無敵的,哪怕是看似無比隱蔽,可以大量擴散分布在各個恆星係的信號子,這一點早在當初暗能量侵入信號子網絡將其同步變異的時候就已經得到充分證實了。
從藍色恆星上一時半會已經得不到更多有用的情報,星嵐自然是準備好好探查一番這個雙星係統另一邊的紅巨星殘骸,但是在這之前,她準備先利用光學探測器觀察一下磁環島。
是的,磁環島,但是老實說星嵐對於磁環島仍然存在的可能性並不看好,暫且不說紅巨星的熄滅使得兩顆恆星之間的磁場對衝局麵早已消失,光是磁環島曾經處於兩顆恆星之間的引力平衡點之上這一點就幾乎可以判了它的死刑:紅巨星破碎導致核反應熄滅,殘留的氫元素氣雲被藍色恆星的引力拉伸為尖銳的錐形,在這種環境下這裏的引力場肯定早已經經過了一場天翻地覆的變化,磁環島沒有被撕碎的可能性簡直就跟高級文明會為了建設一條星際超空間高速公路而強製拆遷地球的概率一樣……咳咳,扯遠了。
茫茫星空沒有明確的定位參考係,就連星嵐也無法確定當年磁環島的坐標在哪裏,因為就連這個雙星係統本身都在宇宙中飛速移動著,但是她還是勉強計算出了現在這個狀態下拉格朗日點的位置,然後控製著信號子將視角轉動了過去。
……
有一個很大,瑰麗而且無比複雜的圖案,它的形狀分布看上去似乎沒有什麽規律,但是當你將它放大到一個局部之後,你會驚訝地發現,這個局部看起來和整體一模一樣,而更神奇的事情還在後麵,這個局部再細分之後又能再次發現和之前一樣的圖案,以此類推無窮無盡地微小下去。
這就是分形學所研究的神秘自對稱現象,當這個畫麵真正出現在宏觀尺度上的時候,它將是一種能夠震撼人心的壯觀與美麗。
星嵐相信了這一點,因為她真正地在現實中見到了這種場景:一片華麗複雜的花紋中每一個細節都被無限放大,如同迎麵相對的兩麵鏡子,在有限中照映出了無限的世界。
雖然有很明顯的一大部分岩石組成已經碎裂開來,磁環島卻還在那個重新建立的微妙引力平衡點上,隻不過它以往所有的絢爛光帶和磁場效應都已經平息,被一個巨大的球形立體花紋層層包裹。這個花紋從風格上來說就好像那些紫色圓盤上的花紋一樣,隻不過是在毫無依托的環境下就這麽存在於宇宙真空中,穩定而又華麗,在三個維度上首尾相連組成了一個緩緩轉動的巨大球體,就像是星空中正在放映著一場宏大的立體投影電影。
不知道算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比起完全無法判斷的組成形態,星嵐至少可以明確觀測到這團球形花紋的源頭,因為在它的上方無比顯眼地懸浮著一個紫色圓盤,一個超級巨大的紫色圓盤。
沒錯,它的形狀就和藍色恆星表麵的那些紫色圓盤幾乎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它的直徑更為巨大,達到了上百公裏!和那些小型圓盤如出一轍的瑰麗花紋在它的表麵刻畫出了神秘的圖案,這種圖案甚至已經不再滿足於平滑的材料表麵,而是在邊緣地帶延伸到了空無一物的太空中,組成了下麵那個龐大的動態立體球形圖紋。
這種詭異的場麵就好像是紙張上的火柴人突兀地站起了身子,電視機中的鬼魂對著現實世界伸出了蒼白的手掌……二維世界與三維世界仿佛在此悄然無聲地連接在一起,與常識完全不符看起來卻又沒有一絲違和感。
除此之外,這個巨大的紫色圓盤外表同樣找不到一絲推進器或者武器露出的痕跡,它那光滑的表麵徹底渾然一體,找不到任何瑕疵。
“真是糟糕,這種狀況讓我想起來那座麻煩的球形太空城啊……”星嵐感到越發糾結了,這裏的狀況徹底超出了她的預期,“但是從外觀上來說,這個文明的技術實力估計不會低,甚至是遠遠高出之前遇到過的文明,那種鎖星囊會和它們有關係嗎?”
信號子不斷地增強著捕獲率,讓遠方的畫麵越放越大,雖然一直沒能找到那種分形圖案的最小尺寸,但是當圖像再次放大了幾百倍之後,星嵐突然發現了一些異樣的東西:“這是……什麽東西?”
微弱的白色絮狀物漸漸在畫麵中浮現出現,那是一些如同絲線般紛亂纏繞的奇特物體,在星空中幾乎是毫無規律地散亂分布著,但是星嵐很清楚在這個尺度上能夠看見的至少也是長度達到上百米的巨大聚合體,而且這些絲絮看不出明確的一根根的形狀,更像是空中偶然聚集在一起繚繞的白色霧氣,那樣雜亂地分布著。
完全失去以往麵貌的磁環島靜靜地飄浮在球形分形圖案的包裹之中,而在這兩者之間,則是大量這些奇特的白色絲絮狀物體。它們並非如同蠶繭一般嚴密地包裹著磁環島,而是就好像泄露的氣體一樣從磁環島的縫隙中延伸出來,直到撞到那一層封鎖了空間的立體圖紋上。
現實再一次無比清晰地證明了那絕對不僅僅是一個虛幻的投影,信號子組成的天文望遠鏡詳細地揭示出了那些絲絮狀白色物體被這層立體圖紋牢牢束縛地束縛在了這個小小的空間中,甚至沿著這層凹麵被無形的力驅使著向上流向那個巨大的紫色圓盤,後者就好像是這個封閉容器的蓋子,封死了最上方的全部通道。
“雖然從運動形態上來看,那種物質應該沒有固定的結構,而是類似於氣體一樣的東西,但是這種程度的情報還是根本無法分析出那種東西到底是什麽。”星嵐不得不承認這種單純遠距離觀察所能夠分析出來的情報相當有限,而且因為那層詭異立體圖紋的緣故,她甚至無法確定從內部出來的光線有沒有遭到過扭曲。
最可怕的敵人不是你明知無法抵擋的敵人,而是徹頭徹尾讓人無法看透的未知敵人。
一個未知超高科技文明的出現讓星嵐開始嚐試著用各種人為的想法來判斷這個雙星係統產生的變化。比如鎖星囊,它會不會就是這個神秘的科技文明故意放養在恆星上的呢?這從時間上來說也完全吻合,但是這樣問題就變得更為奇怪了,他們為什麽要這麽做?鎖星囊是他們人工製造的生物還是從遙遠地方帶來的天然生物?
而且這種行為似乎完全沒有意義,這顆**戴森球不會輸出任何能源,它幾乎全部吸收的光能都被轉化為了質量,更何況在同樣漫長的時間單位內,憑借大量生產科技設備來提取能量或者獲取物質的效率都遠遠超過了鎖星囊。至於用來毀滅恆星?那雙方效率的差距就更明顯了!
星嵐可不相信這個明顯掌握了超高技術的文明會為了獲取那些除了耐熱,韌性很強和擁有質能轉換能力之外一無是處的生物材料而這麽浪費資源和時間,那麽他們到底是為了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