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和芫荽都是用作配料的,杜芊芊打算摘了些,燒個魚,再做個白菜燉肉,最後出鍋時撒上些蒜段和芫荽碎,既提色又提味,非常下飯。
正挑著摘,屋裏打掃著的季桂月出了屋門,手裏拿著笤帚,囑咐蹲著的二人:“緊著一處摘啊,下剩的我還要留著長蒜頭。”
已經精打細算過日子慣了的季桂月早就將自己這片小菜地安排得明明白白了,“八月不下地,五月不進家”,這說的就是大蒜的脾性了,季桂月預備著一些大蒜長蒜頭,大概要長到轉過年的端午前後,這期間,若是饞了還能提前吃到蒜薹,燒啊燒啊都夠味兒。
杜芊芊緊著一個小角拔了幾頭,起土後,一頭頭蒜潔白鮮嫩,又抓了吧芫荽,重口兒的人聞著這兩樣剛出地的東西就能流口水。
又順手將蒜旁的萵苣掉下來的葉子撿了些,切碎了餵家裏的雞和兔子。
在杜家,兔子的待遇是要高於雞的,就比如這萵苣葉子,雞隻能吃枯萎或者被霜雪打下來的破葉子,因為內裏完好的嫩萵苣葉,切絲和肉同炒,切了青椒紅椒,脆嫩開胃,或者撕巴了同嫩豆腐一同熬湯,也是青青白白的一海碗,季桂月是捨不得來餵雞的。
直到蒜剝好了、芫荽摘幹淨了,杜芊芊和櫻子也沒想好要送阿青什麽。
第341章 扶杖西行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杜芊芊和櫻子的禮物到底還沒想出來、阿青的奶奶也還沒有等到親眼看到自家孫女兒出嫁,就先一步走了。
聽到消息的時候杜芊芊正送了第二盒祛疤膏給裴華,上次去阿青家看到了嫁妝裏有個柳條編的籃子,個頭不大也不是很起眼,是阿青娘自己編的,不過杜芊芊覺得有趣兒又別致。
這種編織的東西不拘難易大小,村裏人多少都會些,隻是這個寒冬臘月裏到哪兒弄柳條去?藤條後山裏倒有的是各種枯藤,可是手裏事兒多,若是打藤、洗藤、曬藤一番折騰下來,自己那三腳貓功夫就太浪費了。
想了想,去了紅薯窖,拉扯下十來根幹薯秧,用杜大山木匠房裏頭的木賊草磨了順溜,在季桂月的指點下歪歪扭扭編了個小小的花器,雖然樣子實在說不上工整,但好歹也出了個大致的樣子,十來根薯秧子也編不了多大,幾個拳頭大小罷了,不過敝帚自珍,杜芊芊還是樂滋滋地拿給裴華瞧。
“第一次做成這樣,挺不錯的!”裴華拿在手裏,含笑左瞧右看著。
聽裴華這般捧場,杜芊芊愈發高興起來,藤編、草編的花器不比瓷器,不適合插放鮮花,可是杜芊芊也不願意放幹花,於是去山上采了幾小截鬆柏枝並三五個鬆果,一個是木色的果實,一個是綠色的針形葉,更勝在出自同一棵樹,植物屬性上很是接近,搭配著放入藤編花器中十分和諧,較之嬌嫩的鮮花別具風韻,用這個將裴華窗台邊的臘梅給換了。
多出來兩個鬆果,裏頭還裹著鬆子兒,裴華捏開了一顆,遞給杜芊芊:“這鬆塔是油鬆的,不用炒直接就能吃。”
杜芊芊依言嚐了,果然一股清香沁入心脾,“這倒是我第一次生吃鬆子兒,還真挺好吃的。”
“我小時候倒常吃。”裴華邊說邊給杜芊芊剝,杜芊芊吃一顆下一顆就送過去了,“那時候肚子裏缺油水,這裏頭有油分,又好吃又解饞。”
“馬尾鬆長得那麽高,直衝上天,樹幹又壯,鬆子兒卻比油鬆的小不少。敢情光顧著參天忘了長果兒了。”眨眼杜芊芊就吃盡了一個鬆塔了,接著第二個。
裴華被杜芊芊這個說法給逗笑了。
倆人正說著話,櫻子滿臉淚痕門也沒敲,直接沖了進來,看到櫻子這情形,杜芊芊就暗道不好,隱隱猜到是怎麽迴事了。
“芊芊,快同我去,阿青奶奶沒了!”果然,櫻子說得哽咽,仿佛鞋下的地燙腳一般,一刻也不能等,拉著杜芊芊就往外跑。
裴華在身後也皺了眉頭,輕輕嘆了一口氣,老人家到底還是沒熬得過今冬。
杜芊芊和櫻子一路狂奔,櫻子一路上眼淚就沒停過,到了阿青家時,圓圓的臉蛋兒凍得青紫一片,而阿青坐在奶奶床沿邊哭得眼腫的桃兒一般,阿青爺爺整個人也仿佛瞬間老了好幾歲,背佝僂地半彎。
家裏一片忙亂,又是阿青的聘禮和準備中的嫁妝,眼下又出了喪事。阿青的爹娘作為頂樑柱,越是這時候越要忍著悲傷挑起大梁,總不能所有人都光顧著哭,於是抹著淚,強撐著裏外張羅。
第342章 遵禮成服
這個時候親家就幫上大忙了,兩個姑姑家送信是曹鬆去的,而阿青和爺爺一老一小,諸多事宜,幸好家裏人早有準備,壽衣已經備好。
老人家屋裏的窗子大開著,這是習俗。按照迷信的說法,是讓煞氣往出走,所謂“煞氣”,指的是人死後的靈魂,當地人也稱之為“殃”,這道子“殃氣”必得要放出去,否則對家人不利。
可是杜芊芊怎麽也不覺得眼前這位祥和如睡著的奶奶有什麽煞氣,許是因為最後一層心事都了了的緣故,口眼都安詳地緊閉,不用家裏人幫忙“揞眼”或者“合口”。衣袍袖口裏鼓鼓囊囊,裝好了“打狗餅子”,白麵做好烤熟的小餅,數量和死者歲數相等,額外再加兩個,“天一個,地一個”,鞋底貼蓮花,阿青的娘準備地很細心周到。
</br>
正挑著摘,屋裏打掃著的季桂月出了屋門,手裏拿著笤帚,囑咐蹲著的二人:“緊著一處摘啊,下剩的我還要留著長蒜頭。”
已經精打細算過日子慣了的季桂月早就將自己這片小菜地安排得明明白白了,“八月不下地,五月不進家”,這說的就是大蒜的脾性了,季桂月預備著一些大蒜長蒜頭,大概要長到轉過年的端午前後,這期間,若是饞了還能提前吃到蒜薹,燒啊燒啊都夠味兒。
杜芊芊緊著一個小角拔了幾頭,起土後,一頭頭蒜潔白鮮嫩,又抓了吧芫荽,重口兒的人聞著這兩樣剛出地的東西就能流口水。
又順手將蒜旁的萵苣掉下來的葉子撿了些,切碎了餵家裏的雞和兔子。
在杜家,兔子的待遇是要高於雞的,就比如這萵苣葉子,雞隻能吃枯萎或者被霜雪打下來的破葉子,因為內裏完好的嫩萵苣葉,切絲和肉同炒,切了青椒紅椒,脆嫩開胃,或者撕巴了同嫩豆腐一同熬湯,也是青青白白的一海碗,季桂月是捨不得來餵雞的。
直到蒜剝好了、芫荽摘幹淨了,杜芊芊和櫻子也沒想好要送阿青什麽。
第341章 扶杖西行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杜芊芊和櫻子的禮物到底還沒想出來、阿青的奶奶也還沒有等到親眼看到自家孫女兒出嫁,就先一步走了。
聽到消息的時候杜芊芊正送了第二盒祛疤膏給裴華,上次去阿青家看到了嫁妝裏有個柳條編的籃子,個頭不大也不是很起眼,是阿青娘自己編的,不過杜芊芊覺得有趣兒又別致。
這種編織的東西不拘難易大小,村裏人多少都會些,隻是這個寒冬臘月裏到哪兒弄柳條去?藤條後山裏倒有的是各種枯藤,可是手裏事兒多,若是打藤、洗藤、曬藤一番折騰下來,自己那三腳貓功夫就太浪費了。
想了想,去了紅薯窖,拉扯下十來根幹薯秧,用杜大山木匠房裏頭的木賊草磨了順溜,在季桂月的指點下歪歪扭扭編了個小小的花器,雖然樣子實在說不上工整,但好歹也出了個大致的樣子,十來根薯秧子也編不了多大,幾個拳頭大小罷了,不過敝帚自珍,杜芊芊還是樂滋滋地拿給裴華瞧。
“第一次做成這樣,挺不錯的!”裴華拿在手裏,含笑左瞧右看著。
聽裴華這般捧場,杜芊芊愈發高興起來,藤編、草編的花器不比瓷器,不適合插放鮮花,可是杜芊芊也不願意放幹花,於是去山上采了幾小截鬆柏枝並三五個鬆果,一個是木色的果實,一個是綠色的針形葉,更勝在出自同一棵樹,植物屬性上很是接近,搭配著放入藤編花器中十分和諧,較之嬌嫩的鮮花別具風韻,用這個將裴華窗台邊的臘梅給換了。
多出來兩個鬆果,裏頭還裹著鬆子兒,裴華捏開了一顆,遞給杜芊芊:“這鬆塔是油鬆的,不用炒直接就能吃。”
杜芊芊依言嚐了,果然一股清香沁入心脾,“這倒是我第一次生吃鬆子兒,還真挺好吃的。”
“我小時候倒常吃。”裴華邊說邊給杜芊芊剝,杜芊芊吃一顆下一顆就送過去了,“那時候肚子裏缺油水,這裏頭有油分,又好吃又解饞。”
“馬尾鬆長得那麽高,直衝上天,樹幹又壯,鬆子兒卻比油鬆的小不少。敢情光顧著參天忘了長果兒了。”眨眼杜芊芊就吃盡了一個鬆塔了,接著第二個。
裴華被杜芊芊這個說法給逗笑了。
倆人正說著話,櫻子滿臉淚痕門也沒敲,直接沖了進來,看到櫻子這情形,杜芊芊就暗道不好,隱隱猜到是怎麽迴事了。
“芊芊,快同我去,阿青奶奶沒了!”果然,櫻子說得哽咽,仿佛鞋下的地燙腳一般,一刻也不能等,拉著杜芊芊就往外跑。
裴華在身後也皺了眉頭,輕輕嘆了一口氣,老人家到底還是沒熬得過今冬。
杜芊芊和櫻子一路狂奔,櫻子一路上眼淚就沒停過,到了阿青家時,圓圓的臉蛋兒凍得青紫一片,而阿青坐在奶奶床沿邊哭得眼腫的桃兒一般,阿青爺爺整個人也仿佛瞬間老了好幾歲,背佝僂地半彎。
家裏一片忙亂,又是阿青的聘禮和準備中的嫁妝,眼下又出了喪事。阿青的爹娘作為頂樑柱,越是這時候越要忍著悲傷挑起大梁,總不能所有人都光顧著哭,於是抹著淚,強撐著裏外張羅。
第342章 遵禮成服
這個時候親家就幫上大忙了,兩個姑姑家送信是曹鬆去的,而阿青和爺爺一老一小,諸多事宜,幸好家裏人早有準備,壽衣已經備好。
老人家屋裏的窗子大開著,這是習俗。按照迷信的說法,是讓煞氣往出走,所謂“煞氣”,指的是人死後的靈魂,當地人也稱之為“殃”,這道子“殃氣”必得要放出去,否則對家人不利。
可是杜芊芊怎麽也不覺得眼前這位祥和如睡著的奶奶有什麽煞氣,許是因為最後一層心事都了了的緣故,口眼都安詳地緊閉,不用家裏人幫忙“揞眼”或者“合口”。衣袍袖口裏鼓鼓囊囊,裝好了“打狗餅子”,白麵做好烤熟的小餅,數量和死者歲數相等,額外再加兩個,“天一個,地一個”,鞋底貼蓮花,阿青的娘準備地很細心周到。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