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堂上張縣爺還在那嘮嘮叨叨地向眾人訴說著他為官的這兩年是如何勤勉、如何辛苦,一旁陪坐的李師爺和鄭雁鳴雖然都有些聽得不大耐煩,卻還能強忍著裝作一副受教的模樣仔細聆聽著。
鄭彥卿看著眼前滑稽的一幕,不禁覺得有些可笑。看著堂兄的那副窘樣,忍不住瞅個空子給他遞了個俏皮的眼色,堂兄發現後也隻能微微抽搐了下嘴角勉強露出一個苦笑出來。
鄭彥卿其實已經想好了要背那首詩詞了,不過他卻沒有著急打斷正把故事講到興頭上的張縣爺。他覺得人家憋了這麽久,這好不容易才打開話匣子,這不合時宜的打斷人家實在有些不地道,當然了更重要的也是怕再得罪了他。
張縣爺或是許久不曾向外人吐露心事憋壞了,一個簡簡單單的科舉畢業後被分配到外地務工的故事,在他口參蓮花的描述之下竟然要比九九八十一難還要驚心動魄、離奇曲折。鄭彥卿和鄭雁鳴兩兄弟這兩個不知內情的,還聽的津津有味,覺得怪新奇的。可是人家李師爺是打老家就跟著過來的,啥事不清楚,能忍著厭煩靜下心來好好聽下去就挺不錯的了。可這張縣爺倒是奇葩,隻顧著自己快活,全然不顧老友的無奈,講到他剛到汝陰縣時,就一個勁的鼓吹自己多麽英明識破了前任縣官留下的爛攤子,自己如何臨危不懼,如何化腐朽為神奇,好像隻要他自己一個人就能運作整個縣衙一般;直把自己手下的幕僚們貶低的一無是處。
聽到恩主的言論,李師爺不禁在心中撇了撇嘴,十分不屑這個當初遇到困難就兩手摸瞎,隻會找自己問計的家夥了!當然了,最讓他生氣的不是恩主在外人麵前抹消自己的功績這件事,而是他每每說的太過浮誇讓兩位鄭公子都不大相信的時候,還一個勁的讓自己給他作證,幫他圓過去,還一副本該如此的模樣。
唉!這都讓我該怎麽幫你圓啊!老張啊,老張!你倒是把話說的靠譜些啊,沒看到那位小鄭公子的最都快笑歪了麽!
……………….
張縣爺總算把自己離開家鄉出外為官幾年的事巨細無遺的向眾人說了一遍。經此一役,鄭彥卿等人仿佛有種虎口逃生的感覺,他們實在怕了張縣爺的腦洞了,一個故事他能扒開、揉碎,從各個角度分成好幾種模式給你說出權然不同的味道來,更可怕的是文采飛揚的張縣爺沒說三句話總能從話中找出個典故來,還一個勁的以此考校在坐的幾人知不知道典故的出處,你要是答對了,他嗬嗬一笑誇你讀書勤勉,然後一番勉勵勸學的話還是少不了的;你要是假裝不知那也無妨,張縣爺有容乃大不會因此斥責你,但是他會耐著性子給你好好地補習下課堂上落下的課業,然後在以一番“我看好你,別讓我失望”的複雜目光結尾。
鄭彥卿原本打算把想好的詩詞先藏上一會,等張縣爺向自己詢問幾次後,再順勢地給“作”出來,這樣也不會顯得自己太過妖孽,但是再看到坐在上首猛灌茶水的張縣爺又蠢蠢欲動的想要開講後,他覺得這不是什麽明智的抉擇。
“叔父,侄兒聽完您老這個讓聞者傷心,見者落淚的傳奇經曆後,已是想到了一闕詞來,隻是不知是否適合您老的心意。”鄭彥卿忙拱手出列說道。
“奧!當真?”還沉浸在自己編撰的故事當中意猶未盡的張縣爺有些不敢相信地問道,“賢侄可莫要誆叔父,適才老夫才剛把這兩年叔父為官的經曆提了個頭,還沒詳盡地與你說完。賢侄竟這般急才,這就填好了一闋詞?”
鄭雁鳴與李師爺雖然也有些不大相信鄭彥卿能在張縣爺的呱噪之下這麽快就填完一闋詞,但實在不像再忍受折磨,看向鄭彥卿的眼神卻都是充滿了期望與鼓勵。
“東翁,既然雁卿公子說已經填好了一闋詞,何不讓他與我等道來一觀,或許雁卿公子如東翁剛剛說的李太白一般身懷詞心也說不定呢!”
“嗯?”張縣爺沒有想到一慣老成的李師爺竟一反常態地為素未謀麵的鄭家小兒說話,一時掂不清他這話中深意,“李師爺此言有理,隻是雁卿賢侄是否真的領會了老夫的思鄉知情呢?萬一賢侄隻是囫圇的懂了個大概,作的那闕詞豈不是要是水準麽!”
鄭雁鳴見張縣爺還有些不決,趕緊勸道:“唉,叔父此言差矣!吾弟作詞向來好急而厭緩,天生脾性如此,就如那李太白與賈島大師一般,一人杯酒盞茶詩出百篇傳天下,一人推敲經日不敢決。若叔父今朝駁了雁卿的此篇詩詞,隻怕後來者還遠不如前呐!”
“嗯!”張縣爺聞言恍然地點了點頭,“既然李師爺與雁鳴賢侄都這般的說了,老夫也不好再過堅持,省的再誤了觀閱雁卿賢侄此闕詩詞的良辰可就不美了!既如此,雁卿賢侄這便快快將那闕填好的詞與我等道來吧!”
見張縣爺肯定了此事,三人頓時覺得如釋負重一般慶幸起來,不約而同地在心中長籲了一口氣。
鄭雁鳴與李師爺都怕張縣爺再臨時變卦,趕緊向還在醞釀情緒的鄭彥卿連遞眼色。鄭彥卿當即心領神會,向上首的張縣爺拱手道:“雁卿剛剛從叔父的話中得知您老家鄉是在河南鄭州,與我汝陰縣也有五六百裏的路程。雖然不似天涯海角之距,但叔父畢竟在任為官也實難返家。這咫尺天涯一般的愁情,也如牽連這兩地的淮水一般寸寸都侵蝕著叔父的心肝。既然叔父允準,那雁卿這便籍此獻醜了,山一程,水一程,身墜淮陰彼岸營,夜深百盞燈。”
“好、好、好!”鄭彥卿這才念了上闕,原本還有些懷疑的張縣爺臉色就“嗖”地一下漲紅了,他神情甚是激動,整個人魔障了一般連道了三個好字,“好一個山一程,水一程,身墜淮陰彼岸營,夜深百盞燈。端是字字都說道老夫的心坎裏去了!”
鄭雁鳴有些不可思議的打量著一年多未曾見麵的堂弟,實在不敢相信這精妙絕倫的上闕詩詞竟出自當年隻會纏著自己耍鬧的頑童,一時不察竟端起早已空了的茶杯又遞到嘴邊大口地喝了起來,卻不知有沒有品出滋味來。
“嗯!不錯、不錯、真不錯,比起宋人也是不差的!”同樣老家是鄭州的李師爺畢竟年歲較之張縣爺要年長許多,還能克製住情緒,隻是通紅的雙目、哆嗦的嘴唇以及緊攥拳頭用力過猛而有些發白指關節,卻表露出此人心中的不平靜。“雁卿公子這上闋詞作得著實不差,字字句句都說道老朽與東翁這兩個遊子的心坎裏去了。隻是不知下闕如何,還請雁卿公子不吝相告,這隻半闕不上不下的,著實吊足了我等的胃口,讓人等的不耐心癢!”
“李兄說的極是!雁卿賢侄,趕緊的!快將那下闕速速與叔父說來,老夫實在等得急了!”張縣爺也附和說道。
“並不是自己要吊你們胃口,明明是那姓張的大爺突然瘋了似的打斷自己,幹餘毛事!”鄭彥卿無奈的安安扶額,隻是迫於在座眾人的壓勢,隻得再次醞釀情緒頌道:“山一程,水一程,身墜淮陰彼岸營,夜深百盞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李師爺像是癔症了一樣,喃喃自語道:“…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張縣爺像是癡了一般搖頭晃腦地一遍又一遍的念叨著。
“…..”鄭雁鳴好像活在夢中一般,仍不敢相信這是自己族弟臨場作得,端著空茶杯一個勁的大口吞咽著裏麵仿佛飲用不盡的茶水。
“額!”鄭彥卿實在不好打攪這些人迥異的沉思,隻好也學著堂兄那般端起桌上的茶水喝了起來,隻是他的杯中不似堂兄那般空的便是了。
鄭彥卿為了應付過關,又再次抄襲了納蘭性德的一首《長相思》,隻是原詞的上闋後兩句“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寫的是他老人家當年戍守邊塞的情景,鄭彥卿覺得不大合適,隻好照著張縣爺講的故事信手給改了一下,隻是這樣一來就遠不如原句那般大氣了,反而透著一股子女性那般的婉約氣息。他實在不明白一闕被自己改的麵目全非的劣質產品,為何會讓這幾人這般失態。
看慣了李太白、毛太祖那般大氣磅礴詩詞的鄭彥卿覺得這個時代的明朝讀書人過的太心塞了!處在這個時代的他們,詩比不過唐人,詞比不過宋人,就連曲較之蒙元亦多有不如。唯獨留給他們發揮的也僅是《三國》、《西遊記》、《金瓶梅》之類前人未曾怎麽看重的課外小說了!
“看來餘又在繼明朝神怪話本作家外,不知不覺間竟成為了婉約派騷人了!”
堂上張縣爺還在那嘮嘮叨叨地向眾人訴說著他為官的這兩年是如何勤勉、如何辛苦,一旁陪坐的李師爺和鄭雁鳴雖然都有些聽得不大耐煩,卻還能強忍著裝作一副受教的模樣仔細聆聽著。
鄭彥卿看著眼前滑稽的一幕,不禁覺得有些可笑。看著堂兄的那副窘樣,忍不住瞅個空子給他遞了個俏皮的眼色,堂兄發現後也隻能微微抽搐了下嘴角勉強露出一個苦笑出來。
鄭彥卿其實已經想好了要背那首詩詞了,不過他卻沒有著急打斷正把故事講到興頭上的張縣爺。他覺得人家憋了這麽久,這好不容易才打開話匣子,這不合時宜的打斷人家實在有些不地道,當然了更重要的也是怕再得罪了他。
張縣爺或是許久不曾向外人吐露心事憋壞了,一個簡簡單單的科舉畢業後被分配到外地務工的故事,在他口參蓮花的描述之下竟然要比九九八十一難還要驚心動魄、離奇曲折。鄭彥卿和鄭雁鳴兩兄弟這兩個不知內情的,還聽的津津有味,覺得怪新奇的。可是人家李師爺是打老家就跟著過來的,啥事不清楚,能忍著厭煩靜下心來好好聽下去就挺不錯的了。可這張縣爺倒是奇葩,隻顧著自己快活,全然不顧老友的無奈,講到他剛到汝陰縣時,就一個勁的鼓吹自己多麽英明識破了前任縣官留下的爛攤子,自己如何臨危不懼,如何化腐朽為神奇,好像隻要他自己一個人就能運作整個縣衙一般;直把自己手下的幕僚們貶低的一無是處。
聽到恩主的言論,李師爺不禁在心中撇了撇嘴,十分不屑這個當初遇到困難就兩手摸瞎,隻會找自己問計的家夥了!當然了,最讓他生氣的不是恩主在外人麵前抹消自己的功績這件事,而是他每每說的太過浮誇讓兩位鄭公子都不大相信的時候,還一個勁的讓自己給他作證,幫他圓過去,還一副本該如此的模樣。
唉!這都讓我該怎麽幫你圓啊!老張啊,老張!你倒是把話說的靠譜些啊,沒看到那位小鄭公子的最都快笑歪了麽!
……………….
張縣爺總算把自己離開家鄉出外為官幾年的事巨細無遺的向眾人說了一遍。經此一役,鄭彥卿等人仿佛有種虎口逃生的感覺,他們實在怕了張縣爺的腦洞了,一個故事他能扒開、揉碎,從各個角度分成好幾種模式給你說出權然不同的味道來,更可怕的是文采飛揚的張縣爺沒說三句話總能從話中找出個典故來,還一個勁的以此考校在坐的幾人知不知道典故的出處,你要是答對了,他嗬嗬一笑誇你讀書勤勉,然後一番勉勵勸學的話還是少不了的;你要是假裝不知那也無妨,張縣爺有容乃大不會因此斥責你,但是他會耐著性子給你好好地補習下課堂上落下的課業,然後在以一番“我看好你,別讓我失望”的複雜目光結尾。
鄭彥卿原本打算把想好的詩詞先藏上一會,等張縣爺向自己詢問幾次後,再順勢地給“作”出來,這樣也不會顯得自己太過妖孽,但是再看到坐在上首猛灌茶水的張縣爺又蠢蠢欲動的想要開講後,他覺得這不是什麽明智的抉擇。
“叔父,侄兒聽完您老這個讓聞者傷心,見者落淚的傳奇經曆後,已是想到了一闕詞來,隻是不知是否適合您老的心意。”鄭彥卿忙拱手出列說道。
“奧!當真?”還沉浸在自己編撰的故事當中意猶未盡的張縣爺有些不敢相信地問道,“賢侄可莫要誆叔父,適才老夫才剛把這兩年叔父為官的經曆提了個頭,還沒詳盡地與你說完。賢侄竟這般急才,這就填好了一闋詞?”
鄭雁鳴與李師爺雖然也有些不大相信鄭彥卿能在張縣爺的呱噪之下這麽快就填完一闋詞,但實在不像再忍受折磨,看向鄭彥卿的眼神卻都是充滿了期望與鼓勵。
“東翁,既然雁卿公子說已經填好了一闋詞,何不讓他與我等道來一觀,或許雁卿公子如東翁剛剛說的李太白一般身懷詞心也說不定呢!”
“嗯?”張縣爺沒有想到一慣老成的李師爺竟一反常態地為素未謀麵的鄭家小兒說話,一時掂不清他這話中深意,“李師爺此言有理,隻是雁卿賢侄是否真的領會了老夫的思鄉知情呢?萬一賢侄隻是囫圇的懂了個大概,作的那闕詞豈不是要是水準麽!”
鄭雁鳴見張縣爺還有些不決,趕緊勸道:“唉,叔父此言差矣!吾弟作詞向來好急而厭緩,天生脾性如此,就如那李太白與賈島大師一般,一人杯酒盞茶詩出百篇傳天下,一人推敲經日不敢決。若叔父今朝駁了雁卿的此篇詩詞,隻怕後來者還遠不如前呐!”
“嗯!”張縣爺聞言恍然地點了點頭,“既然李師爺與雁鳴賢侄都這般的說了,老夫也不好再過堅持,省的再誤了觀閱雁卿賢侄此闕詩詞的良辰可就不美了!既如此,雁卿賢侄這便快快將那闕填好的詞與我等道來吧!”
見張縣爺肯定了此事,三人頓時覺得如釋負重一般慶幸起來,不約而同地在心中長籲了一口氣。
鄭雁鳴與李師爺都怕張縣爺再臨時變卦,趕緊向還在醞釀情緒的鄭彥卿連遞眼色。鄭彥卿當即心領神會,向上首的張縣爺拱手道:“雁卿剛剛從叔父的話中得知您老家鄉是在河南鄭州,與我汝陰縣也有五六百裏的路程。雖然不似天涯海角之距,但叔父畢竟在任為官也實難返家。這咫尺天涯一般的愁情,也如牽連這兩地的淮水一般寸寸都侵蝕著叔父的心肝。既然叔父允準,那雁卿這便籍此獻醜了,山一程,水一程,身墜淮陰彼岸營,夜深百盞燈。”
“好、好、好!”鄭彥卿這才念了上闕,原本還有些懷疑的張縣爺臉色就“嗖”地一下漲紅了,他神情甚是激動,整個人魔障了一般連道了三個好字,“好一個山一程,水一程,身墜淮陰彼岸營,夜深百盞燈。端是字字都說道老夫的心坎裏去了!”
鄭雁鳴有些不可思議的打量著一年多未曾見麵的堂弟,實在不敢相信這精妙絕倫的上闕詩詞竟出自當年隻會纏著自己耍鬧的頑童,一時不察竟端起早已空了的茶杯又遞到嘴邊大口地喝了起來,卻不知有沒有品出滋味來。
“嗯!不錯、不錯、真不錯,比起宋人也是不差的!”同樣老家是鄭州的李師爺畢竟年歲較之張縣爺要年長許多,還能克製住情緒,隻是通紅的雙目、哆嗦的嘴唇以及緊攥拳頭用力過猛而有些發白指關節,卻表露出此人心中的不平靜。“雁卿公子這上闋詞作得著實不差,字字句句都說道老朽與東翁這兩個遊子的心坎裏去了。隻是不知下闕如何,還請雁卿公子不吝相告,這隻半闕不上不下的,著實吊足了我等的胃口,讓人等的不耐心癢!”
“李兄說的極是!雁卿賢侄,趕緊的!快將那下闕速速與叔父說來,老夫實在等得急了!”張縣爺也附和說道。
“並不是自己要吊你們胃口,明明是那姓張的大爺突然瘋了似的打斷自己,幹餘毛事!”鄭彥卿無奈的安安扶額,隻是迫於在座眾人的壓勢,隻得再次醞釀情緒頌道:“山一程,水一程,身墜淮陰彼岸營,夜深百盞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李師爺像是癔症了一樣,喃喃自語道:“…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張縣爺像是癡了一般搖頭晃腦地一遍又一遍的念叨著。
“…..”鄭雁鳴好像活在夢中一般,仍不敢相信這是自己族弟臨場作得,端著空茶杯一個勁的大口吞咽著裏麵仿佛飲用不盡的茶水。
“額!”鄭彥卿實在不好打攪這些人迥異的沉思,隻好也學著堂兄那般端起桌上的茶水喝了起來,隻是他的杯中不似堂兄那般空的便是了。
鄭彥卿為了應付過關,又再次抄襲了納蘭性德的一首《長相思》,隻是原詞的上闋後兩句“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寫的是他老人家當年戍守邊塞的情景,鄭彥卿覺得不大合適,隻好照著張縣爺講的故事信手給改了一下,隻是這樣一來就遠不如原句那般大氣了,反而透著一股子女性那般的婉約氣息。他實在不明白一闕被自己改的麵目全非的劣質產品,為何會讓這幾人這般失態。
看慣了李太白、毛太祖那般大氣磅礴詩詞的鄭彥卿覺得這個時代的明朝讀書人過的太心塞了!處在這個時代的他們,詩比不過唐人,詞比不過宋人,就連曲較之蒙元亦多有不如。唯獨留給他們發揮的也僅是《三國》、《西遊記》、《金瓶梅》之類前人未曾怎麽看重的課外小說了!
“看來餘又在繼明朝神怪話本作家外,不知不覺間竟成為了婉約派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