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的知道怎麽打天下,不知道怎麽坐天下。  就如同李自成,不過李自成更倒黴,就當了四十二天的皇帝。  民間還有非常迷信的流言。  說那時候有一句老話,叫“頓頓吃肉,天天過年。”  百姓們一年隻吃得上一頓肉。  算命的告訴李自成,他能當四十二年的皇帝。  結果李自成當了皇帝之後天天吃肉,所以四十二年就變成了四十二天。  這個流言更像是笑話。  但也可想而知李自成是有多慘。  他結束了明朝的統治,也是一名優秀的農民起義領袖,最終卻因為狂妄自大奢靡無度失去了原有的民心。  成為了清政府入駐中原的踏腳石。  相比之下,元朝好歹還坐了九十八年的江山。  算是運氣不錯了。  常熟亂成了一鍋粥,百姓四散奔逃,卻不知逃往何處,士兵們也沒有見過這個陣勢,他們茫然無措,隻能拿著武器走上城牆。  弓箭手剛剛舉起弓,對方卻早就架好了弩。  無論是經驗還是作戰能力,或者是身體素質,林家軍都比他們強的多。  這是一場單方麵的吊打。  安老四現在已經完全放下心來,他衝站在一邊不敢出去的蔣正說:“同知,投降,南菩薩雖然心善,但你若是不降,一旦被俘,逃不過一死,你現在投降,還有我在你手上,一定能保住性命。”  蔣正現在已經完全慌了。  他顫抖著跑出去。  他得去問伯父,去問家裏人,他們現在該怎麽辦?  是硬撐還是投降……或是找朝廷求援?  蔣正握緊拳頭,腦子裏想的全是:我不能死,絕不能死。  要麽找朝廷求援,要麽投降,要麽想辦法逃走。  隻有這三條路。  而這三條路,都伴隨著巨大的風險。  他們必須找一條對他們來說最有利的路。  ——  此時的林淵正在看宋石昭拿給他的賬本,記賬方式還是林淵教給宋石昭的,以前高郵和泰州留下的賬本簡直就是一團亂麻,整理起來非常麻煩,林淵實在沒辦法,隻能自己花時間教宋石昭怎麽記賬,再讓宋石昭教整理賬本的賬房。  表格記賬,不同的支出記在不同的本子上,查起來也方便。  今年高郵的支出大頭還是在百姓身上,最開始的時候,林淵是把高郵和泰州的存糧全部拿出來養百姓,還有湧入的流民,這一筆開銷最大,然後就是軍需儲備和軍餉,再然後才是官吏們的薪酬支出。  宋石昭對林淵說:“東家,沒錢了。”  林淵:“泰州那邊的鹽還沒賣?”  宋石昭點頭:“一直沒賣。”  林淵從椅子上站起來:“叫商人們來,可以賣了。”  再不賣就得窮死了。  賣鹽用的是競標方式,由大商人一口價把所有鹽標下,他再定價自己賣。  林淵懶得散賣,太麻煩了。  商人們也很激動,他們終於能幹一場大的了。  也有人想盡辦法去探聽別人的標價,林淵是定了最低標價的,如果到時候沒超過林淵定的價格,那競標就作廢,等下次,商人們聯合起來壓價這個操作就被杜絕了。  小商人們想一起競價,大商人們則各自為政。  周福就準備好了競標的錢,覺得除了自己以外,隻剩下謝自常有那個能力和自己拚一拚,他花了不少錢想撬開謝自常從人的嘴,可惜肉包子打狗,對方錢是收了,透露出來的錢卻雖然不少,但是那個價格顯然不可能是謝自常定的,明顯是瞎說的,就是為了糊弄他。  “老爺!”仆從站在門口,“馬車備好了。”  周福打開房門:“還沾著幹嘛,快走啊!”  鹽被一筐筐的擺在地上,這些鹽都被磨得很細,是非常優質的細鹽,鹽民們把鹽搬過來的時候自己都嚇了一跳,他們明明覺得現在比以前輕鬆得多,怎麽鹽卻沒有變少?不僅沒變少,反而變得更好了?  商人們坐在椅子上,他們可以公開競標,每個人的手裏都被發了一個小木牌,舉一次木牌就加價。  林淵就在旁邊看著。  他想看看現在的鹽價如何。  最後拿下競標的果然是周福,他和謝自常簡直就是比著加價,把旁邊的小商人都嚇住了。  大商人的財力常人幾乎無法想象。  競拍結束後,林淵還抽空見了周福。  “南菩薩。”周福臉上帶著笑。  林淵先讓他坐下,才奇怪的問:“周會長花這麽大的價錢,還有錢掙?”  現在的鹽價雖然高,但產鹽的畢竟不止興化,全國產鹽的地方不多,但也不少。  周福歎了口氣:“南菩薩不知道,現在官鹽的價格。”  元朝財政危機,鹽價翻了幾番,現在小富之家都快吃不上鹽了,不僅價格貴,有時候拿著錢都不一定能買到。  周福說:“這批鹽沒出高郵我就能賣光。”  小商人們隻能從周福手裏買,謝自常自然也隻能從周福手裏買。  他不僅有賺頭,賺頭還不小。  其他商人負擔不起那麽龐大的量,但散買就買得起了。  林淵點頭,衝周福說:“辛苦。”  周福連忙擺手:“不辛苦不辛苦。”  “倒是南菩薩,管著這麽多事,才是真辛苦。”  林淵笑眯眯的看著他,心裏想著:要不是抓不到壯丁,你以為我想管嗎?  這個時代想讀書認字可不是一兩個月就能速成的,林淵規定的是隻要學會三百字,就算是半文盲,學會八百字,就脫離文盲隊伍。  現在新增的,脫離文盲隊伍的人,泰州和高郵加起來也才不到一千人。  這一千人中,大部分還是學習能力較強的孩子,大多不到十五歲。  十歲以上的林淵已經讓他們做事去了。  十歲以下的……林淵隻能讓他們去給自己的小夥伴繼續掃盲。  林淵現在非常想找找哪裏有書院,然後帶兵打過去,把所有讀書人全部抓壯丁。  但隻是這麽想一想。  林淵並不想得罪讀書人,有時候讀書人的筆比刀子更狠,尤其是古人。  和現代不同,現代大部分人接觸的東西不僅僅源於書籍,還來源於網絡,辯解的信息獲取,讓現代人接受五花八門的思想。  而古人,大多數道理都來自於書本,書本會確立他們的三觀,同時他們也會繼承書中的思想。  所以每當改朝換代,讀書人總是跪的最晚的。  忠君愛國,也是讀書人接受的教育。  隻是不知道現在的讀書人愛不愛元朝了。  周福忽然說:“鄙人倒是有個想法。”  林淵連忙說:“周會長道來。”  周福笑道:“南菩薩既然缺讀書人,何不發求賢令?”  林淵眉頭一皺:“朝廷那邊……”  紅巾軍現在慢慢成氣候了,吸引了元軍的大部分火力,但林淵還是不想現在就跟元軍對上。  周福:“南菩薩若信得過鄙人,此事便交由鄙人來辦,必辦得妥帖漂亮。”  林淵看著周福,他不信他。  周福也知道現在是表忠心的最佳時間,他連忙跪下:“鄙人乃行商,居無定所,父母兄弟一應早接到了高郵,鄙人以全家性命擔保,此事必為南菩薩辦好!”  林淵這才發現,最近忙昏頭了,竟然沒看商人們的家屬匯報。  周福的老父老母和兄長全都在高郵,他最近還娶了高郵當地的妻子,妻子已經懷孕四個月了。  “那就全交托給周會長了。”林淵上手把周福扶起來,滿臉微笑,“此事若成,必有重賞。”  周福鬆了口氣。  “還有一事。”林淵說道。  周福連忙做禮:“南菩薩請講。”  林淵眼睛微眯:“我要知道蘄水的兵力。”  周福恍然大悟:“絕不負大人所托。”  如今的蘄水正被徐壽輝占領,徐壽輝在去年八月起義反元,占據了蘄水,自立為帝,國號天完,打得也是紅巾軍的大旗。  林淵之所以注意他,原因在於等到至正十五年,徐壽輝的手裏會多一員大將。  那員大將的名字將永留史冊——陳友諒。  林淵思考的是,如果他派兵打下蘄水,陳友諒還會不會出現。  不過他至今都沒有做出決定。  如果他不去管徐壽輝,那麽他至少會知道陳友諒以後的動向。  如果他管了,往好處想,陳友諒說不定就不會參加起義——林淵覺得這不太可能,陳友諒不是被逼的,他當過官,有家底,他是自己選擇的道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明初搞慈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七並收藏迴到明初搞慈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