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莽低下頭,應了一聲,然後指揮著剩餘的人收拾殘局。 他當了那麽多年的侍衛統領,宮裏的侍衛都服他,何況那王統領已經成了叛徒,自然不會有人挑戰這位前統領的權威。 滕譽一路慢悠悠地走著,空氣中飄散著濃鬱的血腥味和淡淡的煙味,刺鼻難聞。 太醫齊聚養心殿,一個個替皇帝診過脈後,臉色都有些難看。 “如何?直說吧。” “陛下怒火攻心……” “這本殿知道,隻說該如何治,用什麽藥!”滕譽擺擺手,不想聽那一長串的描述。 李太醫眼珠子一轉,說:“還是應該以靜養為主,各位同僚覺得呢?” “確實如此,萬萬不可再讓陛下受刺激了。”皇帝的病情還沒有嚴重到不能理事的地步,但幾位太醫深怕承擔責任,自然選擇最保守的話說。 如果皇上能靜養,對他的病情再好不過了。 滕譽點點頭,“祈將軍也聽到了吧,這宮裏宮外一團亂,父皇如果醒來肯定又要大受刺激,不如祈將軍就帶人守著這養心殿吧。” 祈鑫沒有察覺到哪裏不對,很痛快地答應了。 滕譽又問了四皇子的病情,幾位太醫均搖頭,表示隻能聽天命了。 滕譽讓他們分成兩組,分別照看皇上和四皇子,務必盡心盡力,這個安排很合理,沒人拒絕。 處理好這些事情,得到消息的大臣們也紛紛進宮了,雲鶴然原本是叫他們來見證自己的成功的,誰知道等人來了後,看到的卻是他狼狽的敗象。 一群老臣看到承德殿內外堆滿的屍體還有那燒了一半的大殿,一個個痛哭流涕,將雲鶴然的祖宗十八代都咒罵了一遍。 “亂臣賊子啊!實在膽大妄為!” “不知皇上此刻在哪?臣等想先去探望。” “這雲將軍造反,大皇子怕是脫不了幹係,不知皇上要如何處置。” “話不是這麽說,萬一冤枉了大皇子,如何是好?” 群臣議論紛紛,滕譽卻一臉淡定,他讓渠總管出來將事情的經過細無巨細地告訴這些大臣。 雖然從這些描述中沒有直接說大皇子也參與了逼宮,不過從大皇子和雲貴妃事先得了消息離宮就能看出來,他們脫不開責任。 “殿下,如今皇上病重,臣請殿下主持大局!”戶部尚書提高音量說,吸引了眾人的視線。 不少大臣沉思起來,看這形勢,唯一有可能繼位的隻有三皇子的,還是戶部尚書機靈,竟然被他搶了先。 不少原本就屬意三皇子的官員紛紛附和,提議由三皇子監國,待陛下身體康複後再由陛下做主。 “這不太好吧,畢竟名不正言不順……”中立派的人卻不這麽想,這監國的權利一旦交出去,再想要迴來就難了。 “大皇子叛出,二皇子已死,四皇子病重,各位覺得三皇子還不夠名正言順?那不知各位屬意誰?” “三皇子畢竟年幼,不如還是由內閣主導,六部享負,三殿下從旁學習,如何?” “三殿下畢竟不是太子,除非皇上同意,否則行監國之事有些越權了。” 吵吵鬧鬧了一陣,誰也說服不了誰,隻有原本站在雲家那邊的官員默不吭聲,直到渠總管去而複返,拿著一道聖旨進來。 “各位大人,這聖旨是皇上所書,叮囑咱家平叛後宣讀出來,各位大人不妨一起聽聽。” 眾人唿啦啦地跪了一地,“吾皇萬歲……”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三皇子滕譽,乃正宮嫡子,日表英奇,天資粹美,孝惟德本,周於百行,仁為重任,以安萬物……內外兼修,遐邇屬意,朝野具瞻,宜乘鼎業,允膺守器,今立三皇子滕譽為皇太子,所司具禮,以時冊命,上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大臣們心思各異,有人笑著問:“渠總管,不知陛下這聖旨是何時所書?之前並未聽陛下提過。”應該說,之前皇帝屬意的人一直是四皇子,突然封三皇子為太子,有點突然了。 “咱家知道各位大人猜疑什麽,此聖旨是皇上親筆所書,就在雲將軍逼宮之時,請各位大人驗證!” 渠總管將聖旨交出去,抬頭就對上三皇子頗有深意的眼神,他忙低下頭,退了出去。 幾位老臣一一傳閱,再三辨認,確定是皇帝的筆跡無疑。 也有人提出筆跡可以仿造,被人噴了一臉。 “這筆跡可以仿造,玉璽卻不能!而且這聖旨可以確認是今日才寫下的,叛賊逼宮到現在,宮裏不能出入,敢問,三殿下要如何才能事先得知叛賊今曰會逼宮,如何事先將代筆之人帶入宮,又如何能未卜先知做出個假玉璽?” 不過一天時間,除非三皇子真能預知未來,否則怎麽可能一切剛剛好? 而且群臣們相信滕譽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他今日至始自終都陪在皇上身邊,如果他有打著清君側的名號帶兵入宮,那大家還會懷疑他的動機,可是他沒有,所以任何質疑都站不住腳。 三皇子就像是被突然圍困在宮裏,和皇上共度生死,用孝心感動了皇上。 如今有資格繼承大統的隻有三皇子了,皇上在叛賊入宮前寫下詔書,實在是合情合理。 即使有人雞蛋裏挑骨頭,也挑不出來。 戶部尚書堅定地跪在滕譽麵前,高聲說:“請太子監國!” “請太子監國!”此起彼伏的聲音在大殿中傳來,在一片狼藉中顯得尤為慎重。 滕譽目光深邃,落在跪了一地的大臣身上,平靜地說:“平身吧,先派人將叛賊家眷以及大皇子追迴,其餘事情明日再議。” 第284章 捷報 冊封太子是要昭告天下的,第二天的早朝上,渠總管當著所有大臣的麵正式宣讀了冊封的聖旨,能說的上話的官員昨夜都爭論過了,此時除了讚同也沒人反對,滕譽的太子之位也基本穩固了。 同樣的,太子監國的提議也很快通過了,除了部分官員擔心滕譽的能力外,其餘人倒是和平時上朝沒兩樣。 因承德殿燒了,滕譽便新選了一座空曠的宮殿出來作為臨時朝會的場所。 他穿著金黃色的蟒袍,沒有坐在主位上,而是讓人在主位下方加了一把椅子,禮儀周到,讓有心出出風頭的禮部官員也挑不出錯來。 “報……”一道高亢的聲音從殿外傳進來,群臣精神一振,敢在朝會時直接入宮的必定是八百裏加急。 “宣。” 須臾,一名風塵仆仆的士兵大步走進來,低著頭跪在殿中央,“啟稟皇上,水軍傳來捷報,霍元帥第一仗勝了,撃毀敵船二十艘,剿匪一千餘人!” “……”大殿中安靜了片刻,大臣們臉上非但沒有喜色還帶著幾分愁緒,都暗怪外頭帶路的內侍太不濟事,這麽重要的事情竟然沒提醒一下,如今稱唿錯了,他們糾正也不是,不糾正也不是。 特意提醒他喊錯了,豈不是故意落太子殿下的麵子?殿下此時指不定心裏偷著樂呢! “抬起頭來!”滕譽出聲說,“皇上病重,如今是本殿監國,念在你事先不知情,就不追究其責了。” 那士兵傻乎乎地抬頭,看到坐著的滕譽,第一反應是:皇上竟然如此年輕! 然後才醒過神來,連忙磕頭認錯。 “行了,起身吧,先下去休息片刻,等散朝後本殿還有話問你。” 霍元帥打了勝戰自然是喜事,“霍元帥不愧是大梁的不敗之神,這麽大的喜事本殿之後會告知父皇,說不定他老人家一開心病就好了。” 才怪!有心人喑喑嘀咕:皇上的身體雖然一直不太好,但也不至於突然這麽嚴重吧?這其中還不定有什麽貓膩呢。 “皇上洪福齊天,定會早日康複!” 滕譽附和了幾句,繼續說正事,“叛賊家屬可追迴來?大皇兄和雲貴妃人可找到了?” 徐莽穿著一身侍衛服走出來,“啟稟殿下,雲家三十六口人已經全部緝拿歸案,大皇子和雲貴妃被困於郊外別院中,但雲家還有族人久居東北,是否也要一起拿下?” “派人去傳旨,剝奪雲鶴然的兵權,雲家嫡係子弟全緝拿入獄,其餘人等父皇醒後本殿請示了再做定奪!” “東北軍乃關中的重要門戶,不可一日無將,殿下應選一武將暫代東北軍的指揮權。” “依丞相看,派誰去比較合適?” “大梁武將不少,但有統帥之能的不多,臣以為龐偉將軍可當此重任!” 滕譽眉頭一挑,“城衛所的龐統領?” “是。”左丞相眉眼帶著笑,覺得滕譽不可能第一天上朝就反駁自己的意見。 他畢竟還年輕,又是第一次處理國事,肯定不會輕易得罪自己。 “丞相可知昨夜叛賊逼宮時,城衛所的人在做什麽?” “……”左丞相頓了頓,迴答:“自然是在維護京中百姓安全。” “好一個維護京中百姓安全!”滕譽拍案而起,“叛賊領東北軍圍困皇宮,策反京畿營把持城門,好在祈鑫將軍當機立斷斬殺叛將,這才帶領京畿營入宮救駕,而這期間,城衛所的人在哪裏?” 雲鶴然並沒有打算擾亂京都治安,也沒有打算亂殺一通,甚至連眾大臣的府邸也不曾光顧過,那龐偉維護的哪門子治安? 要麽是怕死躲在家裏不敢出來,要麽是想做牆頭草在一旁觀望事態。 “龐偉雖無功但也無過……” “叛賊都逼宮了,他一個負責京都治安的統帥還敢說無過?本殿現在沒空追究這些小人小事,命他在家好好呆著!” 左丞相一張老臉忽白忽紅,連皇帝都很少這麽犀利地反駁他,這個黃口小兒……“此次平亂,祈鑫功不可沒,加上上次秦王叛逃,祈鑫的封賞還沒下,不如這次一起了,東北正好缺個這樣英勇忠義的將領!” “如此大事,應該由皇上定奪!”左丞相嗆了一句。 “這是自然,等父皇醒了,本殿會一並上報。”滕譽正愁不知道把祈鑫放哪去,他這樣的性子,絕不能讓他長期守著皇帝,等他察覺到蹊蹺,一定會成為自己的絆腳石。 其餘人都沒說話,畢竟滕譽選的這個人確實不錯,是個堅定的中立派,己經很難得了。 “原侍衛統領王誠投了叛賊,己經就地處死,徐莽平亂有功,皇上之前許諾過他戴罪立功,這統領一職,還是由徐莽接任,眾位愛卿可有意見?……左丞相可有更好的人選?” 左丞相哪還敢反對,何況這滕譽確實會做事,提拔的都不是自己人,如果是不了解他的人,一定會以為他是真心實意在替皇上分憂解勞。 “既然大家無異議,那就這麽定了。” “謝主榮恩!”徐莽不卑不亢地上前接旨。 他也有些意外,本以為皇上病重,三皇子掌握大權,他是斷沒有起複的一天了,畢竟他當初可沒少為難殷旭,以這位爺對殷旭的疼愛程度,不宰了自己就算大度了。 滕譽之後又提拔了幾個人,都是接替死去的武將,他不可能一下子把皇帝的心腹都鏟除,任人唯才,量才而用,有些人還是值得他任用的,如祈鑫,如徐莽。 “還有何事要奏?” 眾人無話,滕譽便讓渠總管宣布退朝,等他走出大殿,才淡淡地說:“渠總管,你是父皇的心腹,他老人家身邊缺不了你,你還是迴去好好伺候父皇。” 渠總管無法反駁,隻能應下來。 似乎明白他在擔心什麽,滕譽頭也不迴地交代:“你放心,你護駕有功,本殿定會給你個錦繡前程。” “老奴不敢當,老奴隻是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渠總管抖著汗水說。 “能做好分內之事就足夠了,你現在還是父皇的大內總管,不宜跟在本殿身邊。” “是,老奴明白。” 滕譽先去看了皇帝,將霍正權戰勝的消息告訴他,雖然皇帝還在昏迷中,不過他還是忍不住想要和他分享這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