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冬天,彭大的兒子彭旱住自稱魯淮王,趙均用自稱永義王,而郭子興等仍是元帥。
朱元璋見這些人半年沒出濠州城,於是他從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選了心腹徐達、湯和等二十四人離開濠州,南略定遠。在南略定遠途中,朱元璋先招撫了張家堡驢牌寨民兵三千人,後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頭的八百人。統率著這支隊伍,朱元璋向東進發,乘夜攻破定遠橫澗山的元軍營地,元帥繆大亨投降。朱元璋從降軍中挑選了精壯漢人二萬人編入了自己的隊伍,並南下滁州(今安徽滁縣)。
在南下滁州途中,定遠名人李善長到軍門求見。李善長和朱元璋一見如故,李善長以漢高祖劉邦為例勸說朱元璋:隻要效法劉邦知人善任,不亂殺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朱元璋認為很有道理,於是留李善長做了幕府的書記,並囑咐李善長好好協調將領間的關係,共創大業。
朱元璋很快攻下了滁州,其親侄兒文正、姐夫李貞帶著外甥保兒(後來取名文忠)前來投靠。從他們口中,朱元璋得知二哥、三哥、姐姐都去世了,不免傷心。其時還有定遠孤兒沐英,甚是可憐,於是,朱元璋就將這三個孩子收作養子,改姓朱。後來,朱元璋又收養了二十幾個義子。
在朱元璋進攻滁州時,郭子興受到趙均用、孫德崖等人的排擠,所以,朱元璋攻下滁州城不多久,郭子興也來到了滁州。朱元璋立即交出兵權,三萬人的隊伍,紀律嚴明,軍容肅整,郭子興見了十分歡喜。
1353年,朱元璋任命虹縣(今安徽泗縣)人胡大海為前鋒,一舉攻克了和州。消息傳來,郭子興即刻任命朱元璋為總兵官,鎮守和州。一次,朱元璋外出,看到一個小孩在哭,朱元璋問他為什麽哭,答說是等父親。朱元璋仔細一詢問才知道,原來孩子的父親和母親都在軍營,父親在營中養馬,母親和父親不敢相認,隻好以兄妹相稱。朱元璋意識到,部隊軍紀存在問題,他們攻破城池後,擾民滋事,擄掠婦女,這樣下去,部隊將失去民心。於是,朱元璋召集眾將,申明紀律,下令歸還軍中有夫之婦,讓城中許多被拆散的夫妻團圓。此事廣為傳頌,朱元璋深得民心。
此年三月,郭子興病逝,小明王韓林兒任命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妻弟張天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名義上,都元帥是軍中之主,右副元帥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帥高。但是滁州和和州的軍隊,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編的,而且朱元璋比郭天敘和張天有勇有謀,並且手下又有人才。所以,朱元璋事實上成了這支隊伍的主帥。
在朱元璋稱帝之前,所奉行的策略是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高築牆是指加強軍事防備,鞏固後方;廣積糧是指發展經濟生產,儲備糧食,增強經濟實力;緩稱王則是指不要過早稱帝,以免樹敵過多。這三條建議極具戰略眼光,是朱元璋發展初期的指導思想。
朱元璋在和州駐守幾個月後,糧食供應成了問題。與和州相對,緊靠長江南岸的太平(今安徽當塗)、蕪湖是盛產稻米的地方,但是沒有船隻,隻能望江興歎。這時恰好兩支紅巾軍的巢湖水軍前來歸附,朱元璋親自處理合並事宜。七月間,巢湖水軍千餘隻戰艦突破元軍封鎖抵達和州。朱元璋的步馬軍登上巢湖水軍的船隻,從和州東渡長江。到達對岸的采石,常遇春一馬當先,率軍衝殺,攻克采石,獲得大量糧食。將士想把糧食和戰利品運迴和州慢慢享用。見此,朱元璋果斷地命人砍斷船纜,任船順流而下,斷絕退路。將士們見無路可退,一鼓作氣,在朱元璋率領下攻克太平。進入太平,朱元璋重申軍紀,嚴禁擄掠,有個別兵士犯禁,立即處死,因此,朱元璋的軍隊受到當地百姓的擁護。朱元璋於是置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自己做元帥,任命李善長為帥府都事。這樣,朱元璋便開始了穩固根據地的工作。
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張士誠在長江三角洲地帶發起攻勢,進攻江南元軍。乘此機會,朱元璋親自統率水陸大軍,第三次進攻集慶(今江蘇南京)。在第三天,攻破城外的陳兆先軍營,其部三萬六千人歸降朱元璋。但是,朱元璋看出降軍心存疑慮,軍心不定。於是朱元璋就從降軍中挑選了五百名勇士當親軍,在夜裏守衛,而自己身邊,隻留有親兵統領馮國用一人。
第二天,降軍知道此事,都十分感動,疑慮全消,甘願跟隨朱元璋打天下。於是,戰爭進行得十分順利,不到十天,朱元璋便攻下集慶。
朱元璋進城後,下令安撫百姓,改集慶為應天府。小明王韓林兒獲報後,升朱元璋為樞密院同僉,不久又升為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朱元璋在應天則設天興建康翼大元帥府,以廖小安為統軍元帥,李善長為左右司郎中。
此時,盡管朱元璋擁有十萬兵力,聲勢比過去大了很多,但是占有的地盤仍然很少,而且四麵受敵。東麵和南麵是元軍,東南是張士誠,西麵是徐壽輝,雖然同是反元武裝,但是張、徐二人同小明王卻相互敵視。不過,北麵小明王、劉福通率領的紅巾軍主力,大大牽製了元軍,而且,張士誠、徐壽輝的力量還不足以兼並朱元璋。這樣一來,朱元璋暫時沒有對付不了的敵人,並且麵臨著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
朱元璋目前首要的任務是鞏固以應天為中心的根據地。於是在占領應天不久,朱元璋立即派徐達攻取鎮江。出戰前,為了嚴明軍紀,朱元璋故意以放縱士卒的罪名將徐達抓起來,並準備以軍法處斬。此時,李善長出來求情,眾將不知是計,也一起求情。於是朱元璋就順水推舟,說看在眾人的麵上,暫時免去徐達死罪,不過要徐達攻下鎮江後,做到不燒不搶,方可完全赦免徐達之罪。眾將見對待主將尚且如此嚴厲,因此,無不嚴守軍紀,鎮江很快攻下。
到1357年冬,朱元璋在一年的時間裏先後攻下了金壇、丹陽、江陰、常州、常熟、揚州等地,控製了應天周圍的戰略據點。到1359年,從現在的地圖看,朱元璋已經占領了江蘇南京、太湖以西,往南經江蘇、安徽、浙江三省交界處,到浙東的一塊長方形地區。與四年前剛占領應天時相比,形勢已大有改觀。
在完成了“高築牆”的部署後,朱元璋便著手實行“廣積糧”了。在初期,軍糧的解決主要是靠強征,即征收“寨糧”。但是長此以往,軍隊就會成為純粹的破壞力量,失去民心。為了解決糧食問題,朱元璋除了動員百姓進行生產外,決定推行屯田法,大力開展軍隊屯田,任命元帥康茂才為都水營用使,負責興修水利,又分派諸將在各地開墾種田。幾年工夫,到處興屯,府庫充盈,軍糧充足。
在1360年,朱元璋下令不再征收“寨糧”,以減輕農民負擔。為了積糧,朱元璋明令禁酒,但是其手下大將胡大海的兒子胡三舍與別人違法犯禁,私自釀酒獲利,朱元璋知道後,下令殺了胡三舍,有人進諫說胡大海此時正在攻打紹興,希望朱元璋可以看在胡大海的麵子上放了胡三舍。朱元璋大怒,堅決嚴明軍紀,於是自己動手將胡三舍殺掉。
在爭取民心的同時,朱元璋還不斷網羅人才,特別是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朱元璋在應天還專門修建了禮賢館來接待他們。這些人在朱元璋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如李善長、朱升。朱元璋十分尊重儒士,他曾在1358年召見儒生唐解實,詢問漢高帝、漢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平定天下之道,這也表明朱元璋決心要開創一個新的封建皇朝。
朱元璋建立以應天為中心的根據地,在長江上遊有陳友諒,長江下遊有張士誠,東南鄰方國珍,南鄰陳友定。方國珍、陳友定的目標在於保土割據,張士誠則對元朝首鼠兩端,沒有多大雄心;陳友諒最強,是朱元璋占領應天後遇到的最危險的敵人。
陳友諒本是徐壽輝手下大將倪文俊的部下。後來他殺死倪文俊,並於1360年挾持徐壽輝,攻占了太平、采石。於是陳友諒以為應天唾手可得,就殺了徐壽輝,在采石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
接著,陳友諒約張士誠東西夾擊應天,平分朱元璋的領地,應天大震。朱元璋隻好召集眾將商量對策,一時眾說紛紜。惟有劉基默不作聲,朱元璋知道劉基有主張,於是征求他的意見,劉基認為目前最危險的敵人莫過於陳友諒,必須集中力量消滅他。雖然陳友諒勢力強大,但是他殺君自立,部眾離心,人民疲敝,故而不難戰勝,隻要等他們深入,再以伏兵擊之,不難取勝。
朱元璋同意劉基的判斷,於是設計誘敵深入,製造戰機。朱元璋的部將康茂才和陳友諒是老朋友,於是康茂才修書一封,派人送到陳友諒營中,約陳攻擊應天,並說願意在江東橋作內應。
六月二十三日早晨,陳友諒率艦隊主力趕到應天郊外的江東橋,才發現橋是石橋而非木橋,方知受騙中計。但為時已晚,朱元璋的伏兵奮起攻擊,陳友諒大敗。朱元璋收太平,占領信州、安慶。陳友諒敗逃九江,第二年八月攻下安慶,於是朱元璋率軍直取陳友諒的老巢江州,陳友諒逃往武昌,朱元璋攻克江西和湖北東南部。
正在這時,中原紅巾軍發生分裂,力量削弱。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張士誠乘人之危,派部將呂珍進攻安豐,劉福通向朱元璋求救。待到朱元璋率軍趕到安豐時,劉福通已被呂珍殺死,朱元璋隻救出小明王韓林兒,把他安排在滁州居住。
朱元璋率主力營救小明王時,陳友諒認為反攻時機已到,於是率兵進攻洪都(今江西南昌)。
朱元璋見這些人半年沒出濠州城,於是他從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選了心腹徐達、湯和等二十四人離開濠州,南略定遠。在南略定遠途中,朱元璋先招撫了張家堡驢牌寨民兵三千人,後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頭的八百人。統率著這支隊伍,朱元璋向東進發,乘夜攻破定遠橫澗山的元軍營地,元帥繆大亨投降。朱元璋從降軍中挑選了精壯漢人二萬人編入了自己的隊伍,並南下滁州(今安徽滁縣)。
在南下滁州途中,定遠名人李善長到軍門求見。李善長和朱元璋一見如故,李善長以漢高祖劉邦為例勸說朱元璋:隻要效法劉邦知人善任,不亂殺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朱元璋認為很有道理,於是留李善長做了幕府的書記,並囑咐李善長好好協調將領間的關係,共創大業。
朱元璋很快攻下了滁州,其親侄兒文正、姐夫李貞帶著外甥保兒(後來取名文忠)前來投靠。從他們口中,朱元璋得知二哥、三哥、姐姐都去世了,不免傷心。其時還有定遠孤兒沐英,甚是可憐,於是,朱元璋就將這三個孩子收作養子,改姓朱。後來,朱元璋又收養了二十幾個義子。
在朱元璋進攻滁州時,郭子興受到趙均用、孫德崖等人的排擠,所以,朱元璋攻下滁州城不多久,郭子興也來到了滁州。朱元璋立即交出兵權,三萬人的隊伍,紀律嚴明,軍容肅整,郭子興見了十分歡喜。
1353年,朱元璋任命虹縣(今安徽泗縣)人胡大海為前鋒,一舉攻克了和州。消息傳來,郭子興即刻任命朱元璋為總兵官,鎮守和州。一次,朱元璋外出,看到一個小孩在哭,朱元璋問他為什麽哭,答說是等父親。朱元璋仔細一詢問才知道,原來孩子的父親和母親都在軍營,父親在營中養馬,母親和父親不敢相認,隻好以兄妹相稱。朱元璋意識到,部隊軍紀存在問題,他們攻破城池後,擾民滋事,擄掠婦女,這樣下去,部隊將失去民心。於是,朱元璋召集眾將,申明紀律,下令歸還軍中有夫之婦,讓城中許多被拆散的夫妻團圓。此事廣為傳頌,朱元璋深得民心。
此年三月,郭子興病逝,小明王韓林兒任命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妻弟張天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名義上,都元帥是軍中之主,右副元帥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帥高。但是滁州和和州的軍隊,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編的,而且朱元璋比郭天敘和張天有勇有謀,並且手下又有人才。所以,朱元璋事實上成了這支隊伍的主帥。
在朱元璋稱帝之前,所奉行的策略是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高築牆是指加強軍事防備,鞏固後方;廣積糧是指發展經濟生產,儲備糧食,增強經濟實力;緩稱王則是指不要過早稱帝,以免樹敵過多。這三條建議極具戰略眼光,是朱元璋發展初期的指導思想。
朱元璋在和州駐守幾個月後,糧食供應成了問題。與和州相對,緊靠長江南岸的太平(今安徽當塗)、蕪湖是盛產稻米的地方,但是沒有船隻,隻能望江興歎。這時恰好兩支紅巾軍的巢湖水軍前來歸附,朱元璋親自處理合並事宜。七月間,巢湖水軍千餘隻戰艦突破元軍封鎖抵達和州。朱元璋的步馬軍登上巢湖水軍的船隻,從和州東渡長江。到達對岸的采石,常遇春一馬當先,率軍衝殺,攻克采石,獲得大量糧食。將士想把糧食和戰利品運迴和州慢慢享用。見此,朱元璋果斷地命人砍斷船纜,任船順流而下,斷絕退路。將士們見無路可退,一鼓作氣,在朱元璋率領下攻克太平。進入太平,朱元璋重申軍紀,嚴禁擄掠,有個別兵士犯禁,立即處死,因此,朱元璋的軍隊受到當地百姓的擁護。朱元璋於是置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自己做元帥,任命李善長為帥府都事。這樣,朱元璋便開始了穩固根據地的工作。
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張士誠在長江三角洲地帶發起攻勢,進攻江南元軍。乘此機會,朱元璋親自統率水陸大軍,第三次進攻集慶(今江蘇南京)。在第三天,攻破城外的陳兆先軍營,其部三萬六千人歸降朱元璋。但是,朱元璋看出降軍心存疑慮,軍心不定。於是朱元璋就從降軍中挑選了五百名勇士當親軍,在夜裏守衛,而自己身邊,隻留有親兵統領馮國用一人。
第二天,降軍知道此事,都十分感動,疑慮全消,甘願跟隨朱元璋打天下。於是,戰爭進行得十分順利,不到十天,朱元璋便攻下集慶。
朱元璋進城後,下令安撫百姓,改集慶為應天府。小明王韓林兒獲報後,升朱元璋為樞密院同僉,不久又升為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朱元璋在應天則設天興建康翼大元帥府,以廖小安為統軍元帥,李善長為左右司郎中。
此時,盡管朱元璋擁有十萬兵力,聲勢比過去大了很多,但是占有的地盤仍然很少,而且四麵受敵。東麵和南麵是元軍,東南是張士誠,西麵是徐壽輝,雖然同是反元武裝,但是張、徐二人同小明王卻相互敵視。不過,北麵小明王、劉福通率領的紅巾軍主力,大大牽製了元軍,而且,張士誠、徐壽輝的力量還不足以兼並朱元璋。這樣一來,朱元璋暫時沒有對付不了的敵人,並且麵臨著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
朱元璋目前首要的任務是鞏固以應天為中心的根據地。於是在占領應天不久,朱元璋立即派徐達攻取鎮江。出戰前,為了嚴明軍紀,朱元璋故意以放縱士卒的罪名將徐達抓起來,並準備以軍法處斬。此時,李善長出來求情,眾將不知是計,也一起求情。於是朱元璋就順水推舟,說看在眾人的麵上,暫時免去徐達死罪,不過要徐達攻下鎮江後,做到不燒不搶,方可完全赦免徐達之罪。眾將見對待主將尚且如此嚴厲,因此,無不嚴守軍紀,鎮江很快攻下。
到1357年冬,朱元璋在一年的時間裏先後攻下了金壇、丹陽、江陰、常州、常熟、揚州等地,控製了應天周圍的戰略據點。到1359年,從現在的地圖看,朱元璋已經占領了江蘇南京、太湖以西,往南經江蘇、安徽、浙江三省交界處,到浙東的一塊長方形地區。與四年前剛占領應天時相比,形勢已大有改觀。
在完成了“高築牆”的部署後,朱元璋便著手實行“廣積糧”了。在初期,軍糧的解決主要是靠強征,即征收“寨糧”。但是長此以往,軍隊就會成為純粹的破壞力量,失去民心。為了解決糧食問題,朱元璋除了動員百姓進行生產外,決定推行屯田法,大力開展軍隊屯田,任命元帥康茂才為都水營用使,負責興修水利,又分派諸將在各地開墾種田。幾年工夫,到處興屯,府庫充盈,軍糧充足。
在1360年,朱元璋下令不再征收“寨糧”,以減輕農民負擔。為了積糧,朱元璋明令禁酒,但是其手下大將胡大海的兒子胡三舍與別人違法犯禁,私自釀酒獲利,朱元璋知道後,下令殺了胡三舍,有人進諫說胡大海此時正在攻打紹興,希望朱元璋可以看在胡大海的麵子上放了胡三舍。朱元璋大怒,堅決嚴明軍紀,於是自己動手將胡三舍殺掉。
在爭取民心的同時,朱元璋還不斷網羅人才,特別是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朱元璋在應天還專門修建了禮賢館來接待他們。這些人在朱元璋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如李善長、朱升。朱元璋十分尊重儒士,他曾在1358年召見儒生唐解實,詢問漢高帝、漢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平定天下之道,這也表明朱元璋決心要開創一個新的封建皇朝。
朱元璋建立以應天為中心的根據地,在長江上遊有陳友諒,長江下遊有張士誠,東南鄰方國珍,南鄰陳友定。方國珍、陳友定的目標在於保土割據,張士誠則對元朝首鼠兩端,沒有多大雄心;陳友諒最強,是朱元璋占領應天後遇到的最危險的敵人。
陳友諒本是徐壽輝手下大將倪文俊的部下。後來他殺死倪文俊,並於1360年挾持徐壽輝,攻占了太平、采石。於是陳友諒以為應天唾手可得,就殺了徐壽輝,在采石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
接著,陳友諒約張士誠東西夾擊應天,平分朱元璋的領地,應天大震。朱元璋隻好召集眾將商量對策,一時眾說紛紜。惟有劉基默不作聲,朱元璋知道劉基有主張,於是征求他的意見,劉基認為目前最危險的敵人莫過於陳友諒,必須集中力量消滅他。雖然陳友諒勢力強大,但是他殺君自立,部眾離心,人民疲敝,故而不難戰勝,隻要等他們深入,再以伏兵擊之,不難取勝。
朱元璋同意劉基的判斷,於是設計誘敵深入,製造戰機。朱元璋的部將康茂才和陳友諒是老朋友,於是康茂才修書一封,派人送到陳友諒營中,約陳攻擊應天,並說願意在江東橋作內應。
六月二十三日早晨,陳友諒率艦隊主力趕到應天郊外的江東橋,才發現橋是石橋而非木橋,方知受騙中計。但為時已晚,朱元璋的伏兵奮起攻擊,陳友諒大敗。朱元璋收太平,占領信州、安慶。陳友諒敗逃九江,第二年八月攻下安慶,於是朱元璋率軍直取陳友諒的老巢江州,陳友諒逃往武昌,朱元璋攻克江西和湖北東南部。
正在這時,中原紅巾軍發生分裂,力量削弱。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張士誠乘人之危,派部將呂珍進攻安豐,劉福通向朱元璋求救。待到朱元璋率軍趕到安豐時,劉福通已被呂珍殺死,朱元璋隻救出小明王韓林兒,把他安排在滁州居住。
朱元璋率主力營救小明王時,陳友諒認為反攻時機已到,於是率兵進攻洪都(今江西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