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地處西川與東吳之間,是曆來的兵家必爭之地。當初劉備沒有立足的地方,向東吳借荊州暫時棲身,約定以後歸還。赤壁之戰後孫權想討迴荊州,劉備以各種理由再三推拖。而且魯肅一提起歸還荊州的事,劉備就放聲大哭。周瑜勸孫權將妹妹嫁給劉備,以婚姻關係羈絆住他。孫權實在沒有辦法,就想趁劉備喪妻之機會,以其妹孫尚香送給劉備作繼室為誘餌,借口吳國太夫人特別疼愛這個最小的女兒,不願意遠嫁,所以請劉備去東吳完成婚禮。名為東吳與劉備連親,實則趁劉備過江之機加以拘禁,好逼諸葛亮拿荊州換迴劉備。劉備有意聯吳,便遵從了東吳的婚議,建安十四年冬天由趙雲、孫乾陪同進入吳境。
不想孫權反弄巧成拙,在甘露寺吳國太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就真的招他為婿。結婚時劉備已年過半百,孫尚香也就二十來歲。結婚的那一天,一百多個侍婢簇擁著一位珠圍翠繞的嫋娜佳人與劉備參拜天地。待到入了洞房劉備不禁吃了一驚,洞房裏麵刀槍劍戟殺氣騰騰,侍婢都佩劍侍立在一旁,好像要出兵打仗的樣子。劉備忙哆嗦著問:“這是做什麽?”侍婢說:“我們郡主從小喜歡練武,一向是隨身不離兵器。”劉備說:“今夜是洞房花燭的好日子,還是將這些暫時拿開的好。”孫夫人撇嘴說:“你打打殺殺了大半生,難道還怕兵器麽?”
不滿歸於不滿,孫夫人還是脫下戎裝,丟下兵器。這時劉備仔細端詳,這個孫夫人神采奕奕,長得也很端正,於是緊張害怕的心情也消失了一大半。孫夫人橫眉立目的時候確實嚇人,但溫柔起來也是驚天動地的銷魂。於是二人攜手進入幃帳。
劉備一連住一個多月,這才從溫柔鄉中醒過來想起了荊州的部下。他對孫權說曹操眈視荊州不能不迴去,孫權不好說不放的話,況且劉備早將吳國太哄得團團轉,另外他也想讓劉備在荊州作為曹魏和東吳之間的緩衝。等到劉備攜孫夫人迴到了荊州以後,周瑜從江陵來見孫權,問起孫權為何放劉備迴去,孫權說是防備曹操。周瑜隻好無奈歎息。他給孫權分析了形勢,孫權也很後悔,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劉備取得益州後根本不想歸還荊州,孫權便趁劉備西征入川的時候,悄悄給妹妹寫信謊稱吳國太病重,想將孫夫人和阿鬥騙到東吳,然後用阿鬥換迴荊州。好像來來迴迴就這麽一條計策。孫夫人不辨真偽,匆匆攜阿鬥登船迴吳國,諸葛亮派趙雲勒兵斷江留住了阿鬥,隻放孫夫人一人迴東吳。孫夫人到了東吳後才知吳國太根本沒有病。從此以後,孫夫人留在了東吳,被迫還是自願不得而知,隻是與劉備再也沒有見麵,他們的夫妻生活大約就持續了三年。
當初孫夫人雖然也有溫存的一麵,但日常倚仗兄長的勢力不把劉備放在眼裏,一向說一不二,不僅左右大將都怕她三分,劉備也不敢違怫。而且孫夫人從東吳帶來一批吏卒,在蜀地縱橫不法,誰都無法約束,好像是閨中的敵國,時刻還必須加以防備孫夫人手中的刀劍。等孫夫人迴到了東吳,劉備迴想起的隻有那些提心吊膽的感覺,所以也不派使者去東吳迎接孫夫人。
劉備最後一位夫人吳氏是陳留人,少年時失去雙親,她的父親一向與益州牧劉焉有舊交,因此舉家隨劉焉進入蜀地。劉焉心有異誌,他聽看相者說吳氏以後會大貴,便想納吳氏為妾,但是苦於自己與吳氏的父親是莫逆之交,與吳氏的輩分不相當,就隻好讓自己的兒子劉瑁娶了吳氏。劉瑁死後吳氏寡居。公元214年夏天劉備取得益州城,群臣勸劉備聘娶吳氏。劉備心疑自己與劉瑁同族在禮法上不妥。法正說:“若論起親疏,您與劉瑁比得上晉文公與子圉的關係麽?”於是劉備決定納吳氏為夫人。吳氏雖然寡居再嫁,但豔麗不減當年,劉備重新領略了空曠已久的溫柔滋味。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立吳夫人為漢中王後。章武元年夏五月,劉備稱帝立吳後為皇後。
孫權難以收迴荊州,又想與關羽結為兒女親家,但關羽不僅拒絕了孫權,還以“虎女焉配犬子”的話來鄙夷孫權。孫權出離憤怒,派呂蒙攻打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以至於身首異處。
劉備一心要為二弟報仇,不顧諸葛亮等大臣的勸阻,傾全蜀的二十萬兵力連營七百裏進攻東吳。孫權提出“歸還荊州,送還夫人”的講和條件,孫夫人也附密劄,敘述夫妻之情與相思之苦,都被報仇心切的劉備一口迴絕了。東吳大將陸遜用計火燒劉備的連營,劉備與剩下的不到一萬士兵敗潰逃迴白帝城。在彝陵之戰劉備被東吳一把火燒了連營之後,孫尚香聽到傳言以為劉備已經死了,她在長江邊祭奠完劉備後投江殉情而死。今天繡林鎮北郊長江南岸還有一座望夫台,據說是孫夫人曾在此遙望夫歸,望夫台上的腳印至今仍然依稀可辨。
劉備聽到噩耗不禁又想起了孫夫人的好處,加上這一仗使勤苦半生建立起來的蜀國元氣大傷,於是他懨懨成病。六十三歲的劉備自知不起,將阿鬥托付給諸葛亮等五個大臣後離開了人世。劉禪即位,諡劉備為漢昭烈皇帝,秋八月葬於惠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延熙八年吳後去世。起初甘夫人去世後葬在南郡。章武二年追諡為皇思夫人,遷葬於蜀國,靈柩還沒有到,劉備已經在白帝城去世。丞相諸葛亮上表後主劉禪追諡甘夫人為昭烈皇後,與劉備合葬在一起。
《三國誌》蜀書,是這樣評價幼年的劉備的: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餘,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漢晉春秋曰:涿人李定雲:“此家必出貴人。”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叔父子敬謂曰:“汝勿妄語,滅吾門也!”
一個出身於平民家庭的孩子,竟然敢說出想當皇帝的話,這在那個封建社會,是一般的成年人也不敢想的事情,可見幼年的劉備是相當的有抱負的,他並不甘心貧苦,心裏盤算的卻是建立一番頂天立地的事業。這種超人的遠見多半是促使他那種喜怒不形於色,沉默少言的性格的重要因素。因為少年家境貧寒(這點是跟曹操比不了的,他從小是泡在蜜罐子裏長大的),因此在行事上,劉備考慮更多的是百姓的疾苦,這種禮賢下士的作風在一般的封建貴族家庭長大的人是無法辦到的。這是劉備不同於其他封建世族之處:他能以一種尋常的人的眼光來看待所有人。而這點正是一個善於發現人才和利用人才的人應有的道德標準;劉的這種思想境界是當時所有的諸侯包括曹操也無法做到的,這點也使得他在日後的征程裏招攬了一大批甘心為他賣命的死士。劉的部下多半是被他的仁德所感動,而曹的部下多半是投名利而來,或者是家族的勢力,這是兩者根本上的區別。曹操自我就是一個很傑出的軍事家,因此他在人才上更注重武將的培養,所以在敗袁紹,許楮怒殺許攸,也隻是訓斥了一頓而已;而孫權自幼生在豪門之家,很大程度上對下層勞苦大眾並不關心,在正史的記載裏,他所統治的東吳境內常常發生民亂,而正是這種心理作祟才使他轟走前來投奔他的鳳雛龐統。就我個人的眼光來看,劉備在人才的發掘和利用上是遠遠超過曹操,孫權等人的,要不他一個布衣起家的人怎麽平步青雲的成為一代帝王呢。
在說說劉備的個性。劉備的個性是很豪放的,而且這個人很重義氣,所以才會有與關張誓同生死的深厚感情。這點現代人是無法想象也無法做到的。從另一點看劉備為人是比較正直的,在做事圓滑的程度上遠遠不及曹操。起初,劉備組織義兵,跟隨鄒靖討伐黃巾軍,有功,被任為安喜尉。後因不滿因公到來的督郵行事,將其捉拿,又痛打一頓,然後棄官逃亡。而後,大將軍何進派毋丘毅到丹楊募兵,劉備也在途中加入,到下邳時與賊戰鬥有功,任為下密縣丞,不久因不滿朝廷又辭官。在他早年的仕途生涯裏曾經兩度辭官,可以看出他並不是一個苟且於亂世的勢利之人,與其做些違心的事,寧肯放棄自己的誌向;而曹操卻是“寧我負天下人,決不天下人負我”,為人很會看世態時機,兩人的個性一比,優劣自見分曉。
亂世的初期是劉備生平最動蕩的時期,他幾度起兵幾度兵敗流亡,在這樣環境中,他依然不屈不饒,壯誌依然,這樣的毅力是常人無法做到的。在棲身於劉表時,他上茅側時發現自己肋生墜肉,不禁發出感歎,可見其心誌。可惜劉表雖禮待劉備,但對其有所顧忌,而且劉備與荊州很多豪傑結交,更對他猜忌不甚信用。居於新野彈丸之地,在這樣環境下,劉備能三顧草蘆請諸葛亮出山,加以重用,兩敗曹兵,逐步實現三分天下的雄偉戰略。倘若劉備是個意誌薄弱的人,人生怎麽能有日後的輝煌?劉備的成功不僅僅是他的運氣,而是他以頑強的毅力結合眾人的力量一點點打拚出來的,他的江山來之不易。
再說說劉備的性格,嗬嗬,我自己也承認劉備是個很會“作戲”的人,在《三國演義》這部書裏說劉備做戲的故事也很多,最有名的段子就是“煮酒論英雄”,“劉備摔孩子”這兩段。其實在這之前,劉備做戲事還很多,比如投靠袁紹的時候,袁紹有三次想殺他,都是劉備恰到時機的眼淚就了他。他是靠自己的眼淚的“真誠”才免卻一死的。我們從中不應該看這個人物的笑話,應該體諒到這個人物的內心的難處,在一個英雄不得誌的時期,他要是學不會保全自我,又怎麽能實現自己的抱負?英雄的心中也是很無奈的,隻是當時袁紹和曹操都誤解了他的行為,把他錯看成了懦夫,不然曹操漢中兵敗就不會發出:“當初不該不聽荀彧之言,將大耳賊殺之以絕後患。”的感歎了。
劉備是個德才兼備的梗直人,性情豪放,胸懷大度,善於交際,這是他的優點,但他這種仁義思想還是有局限性的,相當的個人情緒化,不然他就不會在關羽死後,放著絕好的滅魏機會不打,而興兵伐吳了。從曆史的角度正確理解一個曆史人物,我覺得是件很快樂的事情;在三國諸多的人物當中,我還是非常欣賞劉備的,他雖然不是一個好皇帝,一個好政治家,但絕對是個蓋世英雄,一個胸懷坦蕩,鐵骨錚錚的亂世梟雄。
不想孫權反弄巧成拙,在甘露寺吳國太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就真的招他為婿。結婚時劉備已年過半百,孫尚香也就二十來歲。結婚的那一天,一百多個侍婢簇擁著一位珠圍翠繞的嫋娜佳人與劉備參拜天地。待到入了洞房劉備不禁吃了一驚,洞房裏麵刀槍劍戟殺氣騰騰,侍婢都佩劍侍立在一旁,好像要出兵打仗的樣子。劉備忙哆嗦著問:“這是做什麽?”侍婢說:“我們郡主從小喜歡練武,一向是隨身不離兵器。”劉備說:“今夜是洞房花燭的好日子,還是將這些暫時拿開的好。”孫夫人撇嘴說:“你打打殺殺了大半生,難道還怕兵器麽?”
不滿歸於不滿,孫夫人還是脫下戎裝,丟下兵器。這時劉備仔細端詳,這個孫夫人神采奕奕,長得也很端正,於是緊張害怕的心情也消失了一大半。孫夫人橫眉立目的時候確實嚇人,但溫柔起來也是驚天動地的銷魂。於是二人攜手進入幃帳。
劉備一連住一個多月,這才從溫柔鄉中醒過來想起了荊州的部下。他對孫權說曹操眈視荊州不能不迴去,孫權不好說不放的話,況且劉備早將吳國太哄得團團轉,另外他也想讓劉備在荊州作為曹魏和東吳之間的緩衝。等到劉備攜孫夫人迴到了荊州以後,周瑜從江陵來見孫權,問起孫權為何放劉備迴去,孫權說是防備曹操。周瑜隻好無奈歎息。他給孫權分析了形勢,孫權也很後悔,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劉備取得益州後根本不想歸還荊州,孫權便趁劉備西征入川的時候,悄悄給妹妹寫信謊稱吳國太病重,想將孫夫人和阿鬥騙到東吳,然後用阿鬥換迴荊州。好像來來迴迴就這麽一條計策。孫夫人不辨真偽,匆匆攜阿鬥登船迴吳國,諸葛亮派趙雲勒兵斷江留住了阿鬥,隻放孫夫人一人迴東吳。孫夫人到了東吳後才知吳國太根本沒有病。從此以後,孫夫人留在了東吳,被迫還是自願不得而知,隻是與劉備再也沒有見麵,他們的夫妻生活大約就持續了三年。
當初孫夫人雖然也有溫存的一麵,但日常倚仗兄長的勢力不把劉備放在眼裏,一向說一不二,不僅左右大將都怕她三分,劉備也不敢違怫。而且孫夫人從東吳帶來一批吏卒,在蜀地縱橫不法,誰都無法約束,好像是閨中的敵國,時刻還必須加以防備孫夫人手中的刀劍。等孫夫人迴到了東吳,劉備迴想起的隻有那些提心吊膽的感覺,所以也不派使者去東吳迎接孫夫人。
劉備最後一位夫人吳氏是陳留人,少年時失去雙親,她的父親一向與益州牧劉焉有舊交,因此舉家隨劉焉進入蜀地。劉焉心有異誌,他聽看相者說吳氏以後會大貴,便想納吳氏為妾,但是苦於自己與吳氏的父親是莫逆之交,與吳氏的輩分不相當,就隻好讓自己的兒子劉瑁娶了吳氏。劉瑁死後吳氏寡居。公元214年夏天劉備取得益州城,群臣勸劉備聘娶吳氏。劉備心疑自己與劉瑁同族在禮法上不妥。法正說:“若論起親疏,您與劉瑁比得上晉文公與子圉的關係麽?”於是劉備決定納吳氏為夫人。吳氏雖然寡居再嫁,但豔麗不減當年,劉備重新領略了空曠已久的溫柔滋味。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立吳夫人為漢中王後。章武元年夏五月,劉備稱帝立吳後為皇後。
孫權難以收迴荊州,又想與關羽結為兒女親家,但關羽不僅拒絕了孫權,還以“虎女焉配犬子”的話來鄙夷孫權。孫權出離憤怒,派呂蒙攻打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以至於身首異處。
劉備一心要為二弟報仇,不顧諸葛亮等大臣的勸阻,傾全蜀的二十萬兵力連營七百裏進攻東吳。孫權提出“歸還荊州,送還夫人”的講和條件,孫夫人也附密劄,敘述夫妻之情與相思之苦,都被報仇心切的劉備一口迴絕了。東吳大將陸遜用計火燒劉備的連營,劉備與剩下的不到一萬士兵敗潰逃迴白帝城。在彝陵之戰劉備被東吳一把火燒了連營之後,孫尚香聽到傳言以為劉備已經死了,她在長江邊祭奠完劉備後投江殉情而死。今天繡林鎮北郊長江南岸還有一座望夫台,據說是孫夫人曾在此遙望夫歸,望夫台上的腳印至今仍然依稀可辨。
劉備聽到噩耗不禁又想起了孫夫人的好處,加上這一仗使勤苦半生建立起來的蜀國元氣大傷,於是他懨懨成病。六十三歲的劉備自知不起,將阿鬥托付給諸葛亮等五個大臣後離開了人世。劉禪即位,諡劉備為漢昭烈皇帝,秋八月葬於惠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延熙八年吳後去世。起初甘夫人去世後葬在南郡。章武二年追諡為皇思夫人,遷葬於蜀國,靈柩還沒有到,劉備已經在白帝城去世。丞相諸葛亮上表後主劉禪追諡甘夫人為昭烈皇後,與劉備合葬在一起。
《三國誌》蜀書,是這樣評價幼年的劉備的: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餘,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漢晉春秋曰:涿人李定雲:“此家必出貴人。”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叔父子敬謂曰:“汝勿妄語,滅吾門也!”
一個出身於平民家庭的孩子,竟然敢說出想當皇帝的話,這在那個封建社會,是一般的成年人也不敢想的事情,可見幼年的劉備是相當的有抱負的,他並不甘心貧苦,心裏盤算的卻是建立一番頂天立地的事業。這種超人的遠見多半是促使他那種喜怒不形於色,沉默少言的性格的重要因素。因為少年家境貧寒(這點是跟曹操比不了的,他從小是泡在蜜罐子裏長大的),因此在行事上,劉備考慮更多的是百姓的疾苦,這種禮賢下士的作風在一般的封建貴族家庭長大的人是無法辦到的。這是劉備不同於其他封建世族之處:他能以一種尋常的人的眼光來看待所有人。而這點正是一個善於發現人才和利用人才的人應有的道德標準;劉的這種思想境界是當時所有的諸侯包括曹操也無法做到的,這點也使得他在日後的征程裏招攬了一大批甘心為他賣命的死士。劉的部下多半是被他的仁德所感動,而曹的部下多半是投名利而來,或者是家族的勢力,這是兩者根本上的區別。曹操自我就是一個很傑出的軍事家,因此他在人才上更注重武將的培養,所以在敗袁紹,許楮怒殺許攸,也隻是訓斥了一頓而已;而孫權自幼生在豪門之家,很大程度上對下層勞苦大眾並不關心,在正史的記載裏,他所統治的東吳境內常常發生民亂,而正是這種心理作祟才使他轟走前來投奔他的鳳雛龐統。就我個人的眼光來看,劉備在人才的發掘和利用上是遠遠超過曹操,孫權等人的,要不他一個布衣起家的人怎麽平步青雲的成為一代帝王呢。
在說說劉備的個性。劉備的個性是很豪放的,而且這個人很重義氣,所以才會有與關張誓同生死的深厚感情。這點現代人是無法想象也無法做到的。從另一點看劉備為人是比較正直的,在做事圓滑的程度上遠遠不及曹操。起初,劉備組織義兵,跟隨鄒靖討伐黃巾軍,有功,被任為安喜尉。後因不滿因公到來的督郵行事,將其捉拿,又痛打一頓,然後棄官逃亡。而後,大將軍何進派毋丘毅到丹楊募兵,劉備也在途中加入,到下邳時與賊戰鬥有功,任為下密縣丞,不久因不滿朝廷又辭官。在他早年的仕途生涯裏曾經兩度辭官,可以看出他並不是一個苟且於亂世的勢利之人,與其做些違心的事,寧肯放棄自己的誌向;而曹操卻是“寧我負天下人,決不天下人負我”,為人很會看世態時機,兩人的個性一比,優劣自見分曉。
亂世的初期是劉備生平最動蕩的時期,他幾度起兵幾度兵敗流亡,在這樣環境中,他依然不屈不饒,壯誌依然,這樣的毅力是常人無法做到的。在棲身於劉表時,他上茅側時發現自己肋生墜肉,不禁發出感歎,可見其心誌。可惜劉表雖禮待劉備,但對其有所顧忌,而且劉備與荊州很多豪傑結交,更對他猜忌不甚信用。居於新野彈丸之地,在這樣環境下,劉備能三顧草蘆請諸葛亮出山,加以重用,兩敗曹兵,逐步實現三分天下的雄偉戰略。倘若劉備是個意誌薄弱的人,人生怎麽能有日後的輝煌?劉備的成功不僅僅是他的運氣,而是他以頑強的毅力結合眾人的力量一點點打拚出來的,他的江山來之不易。
再說說劉備的性格,嗬嗬,我自己也承認劉備是個很會“作戲”的人,在《三國演義》這部書裏說劉備做戲的故事也很多,最有名的段子就是“煮酒論英雄”,“劉備摔孩子”這兩段。其實在這之前,劉備做戲事還很多,比如投靠袁紹的時候,袁紹有三次想殺他,都是劉備恰到時機的眼淚就了他。他是靠自己的眼淚的“真誠”才免卻一死的。我們從中不應該看這個人物的笑話,應該體諒到這個人物的內心的難處,在一個英雄不得誌的時期,他要是學不會保全自我,又怎麽能實現自己的抱負?英雄的心中也是很無奈的,隻是當時袁紹和曹操都誤解了他的行為,把他錯看成了懦夫,不然曹操漢中兵敗就不會發出:“當初不該不聽荀彧之言,將大耳賊殺之以絕後患。”的感歎了。
劉備是個德才兼備的梗直人,性情豪放,胸懷大度,善於交際,這是他的優點,但他這種仁義思想還是有局限性的,相當的個人情緒化,不然他就不會在關羽死後,放著絕好的滅魏機會不打,而興兵伐吳了。從曆史的角度正確理解一個曆史人物,我覺得是件很快樂的事情;在三國諸多的人物當中,我還是非常欣賞劉備的,他雖然不是一個好皇帝,一個好政治家,但絕對是個蓋世英雄,一個胸懷坦蕩,鐵骨錚錚的亂世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