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作為中國第一位皇帝,無論在生前還在死後,都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人們從不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出發,評價秦始皇的功過是非,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結論。有人說他是曠世暴君,認為“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賈誼:《新書-過秦下》。;有人說他是“千古一帝”,認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是聖是魔,未可輕議”李贄:《史綱評要-後秦記》……這真是褒貶異趣,毀譽徑庭。所以,現在必須從功過兩方麵,對於秦始皇做出客觀的評價。

    先說秦始皇的功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完成統一的大業,二是維護統一的建製。

    秦之所以能統一天下,主要有三個基本條件:首先,統一是社會進步的要求,是曆史發展的大趨勢。春秋戰國以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加強了各地區的經濟聯係;各諸侯國實行中央集權製,為建立統一國家創造了條件;華夏族和周邊各部族不斷融合,形成了一個穩定的民族共同體;社會各階層經受長期的戰爭,都希望得到和平與統一的局麵;中國在完成區域統一之後,正朝著天下統一的目標邁進。

    其次,秦國曆代君主的政治成就,奠定了秦統一天下的基礎。春秋戰國時代,秦國的發展壯大,經曆了三個重要時期:秦穆公時期,以關中地區為根基,融合西北少數民族,“開地千裏,遂霸西戎”《史記-秦本紀》。,秦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秦孝公時期,任用商鞅進行變法,加強中央集權,厲行農戰方略,使秦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秦昭襄王時期,依靠國家綜合實力,實行遠交近攻方略,四處攻城奪地,確立了對山東六國的優勢。所以,誠如前賢所論,秦統一天下是秦國幾代人努力的結果,不過在秦始皇手上得以實現,隻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三,秦始皇的雄才大略,直接完成了秦統一大業。秦王嬴政親政期間,不僅善於用人,像李斯、王翦、尉繚、蒙恬等人作為當時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都團結在他的周圍,不遺餘力地為統一效勞;而且善於改過,如鄭國渠修成之後,暴露了鄭國的陰謀,嬴政下令驅逐所有外來賓客,但得李斯的《諫逐客令》,馬上收迴成命,還提拔李斯為廷尉。又如對楚國的戰爭,因為誤用李信遭致失敗,就親自請求王翦掛帥,並且根據王翦的意見,調動兵力和指揮作戰,最終取得了勝利。秦始皇與山東六國君主相比,確有許多過人之處。所以,無論怎麽說,秦統一大業的完成,有秦始皇的一份功勞。

    秦統一天下之後,秦始皇注重製度建設,在短短數年時間裏,就創立了一套完整的製度體係,即以專製主義中央集權為特點的政治體製,以土地私有製為基礎的經濟體製和以法家思想為主導的文化體製。這與同時代的征服者(如亞力山大大帝)隻注重武力征服,不重視製度建設相比較,明顯地高出一籌。秦始皇創立的製度體係,雖然沒能保證秦朝長治久安,但為中國曆代王朝提供了政治框架。所謂“漢承秦製”,“中國兩千年之政,秦政也”,都說明中國曆代王朝沿襲了秦朝的製度體係。特別是縣級建製保存至今,是唯一不變的地方行政機構。

    當然,秦始皇的一些舉措,具有明顯的兩重性。如修築長城,一方麵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增添了廣大人民的苦難,另一方麵加強了秦朝的防禦力量,保障了北部邊疆的安全。又如修築馳道、直道和棧道,一方麵征調了大批軍隊、民工和罪犯,造成許多人命死傷,另一方麵推進了各地的交通建設,有助於全國經濟的發展,有助於各民族的融合。因此,從長遠的眼光來看,對於這些帶有兩重性的舉措,也不能完全加以否定。

    再論秦始皇的過錯,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驕縱的生活作派,二是奢靡的喪葬排場。

    在現實生活中,秦始皇是一個極為驕縱的人。秦統一六國期間,秦始皇總是大興土木,每當滅掉一個國家,都要按照該國宮殿的樣式,在鹹陽北麵的山坡上進行仿造,南邊瀕臨渭水,雍門以東至涇水一帶都是宮殿,宮殿之間有天橋、長廊互相連接。據記載,“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餘”《史記-秦始皇本紀》。,在鹹陽周圍200裏內,還有270座宮觀。特別是修建阿房宮,根據當時的設計,可以容納10萬人,其中前殿東西長693米,南北寬116米,台基高達11.65米,可以坐上1萬人。為了修建阿房宮,秦朝廷征調民工數十萬人。這些人據說都是罪犯,約占全國總人口的4%,這個比例令人驚詫。據考古工作者證實,直到秦王朝滅亡,阿房宮還沒有建成。

    這一龐大的宮殿群,又要大批美女來填充。秦始皇吞並六國,每當滅掉一個國家,都把該國的宮女擄掠到鹹陽,安置在各個宮殿裏。據記載,當時“後宮列女萬餘人,氣上衝於天”《史記-秦始皇本紀》注引《三輔舊事》……後來,劉邦領兵攻取鹹陽,宮中的美女仍有數千人。這說明秦始皇妻妾極多,是一位驕奢淫逸的皇帝。

    在死後安排上,秦始皇又是一個極盡奢靡的人,自從繼任秦王之後,就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墓。經過考古勘探,秦始皇陵園分內城、外城兩部分,內城呈方形,周長3000米左右,外城呈矩形,周長6200米。兩城之間有葬馬坑、珍禽異獸坑、陶俑坑;陵外有馬廄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員墓葬400多處,所占麵積56.25平方千米。陵墓地宮作為安放秦始皇棺槨的地方,裝修極其豪華,據說是“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史記-秦始皇本紀》……即使這些記載眼下無法證實,看一眼已經出土的兵馬俑,不難想象這座陵墓的奢靡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秦始皇的各種舉措中,“焚書坑儒”最為後人詬病。曆代學者眾口一詞,無不斥責這一行為,更有詩人抒發感慨:“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章碣:《焚書坑》,《全唐詩》卷669,中華書局1960年。這是一種無情的曆史嘲諷。不過,有人不同意這種看法,把秦始皇與孔子相比較,認為秦始皇比孔子偉大得多,還作詩勸告他人說:“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毛澤東:《讀〈封建論〉呈郭老》,作於1973年8月5日。甚至有學者跟著論證,“焚書坑儒”有利於秦朝統一思想,因而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但是,曆史事實不容質疑,“焚書”毀掉了數以千計的典籍,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文化浩劫;“坑儒”戕害了四百多人的生命,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政治暴行。無論從政策或策略上看,焚書坑儒都是一次嚴重的政治失誤。

    也許,曆史存在的真實價值,就在於它被反複地解釋。人們從不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出發,評價一位曆史人物或一個曆史事件,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所以,有關秦始皇的功過是非,不僅現在有著不同的看法,將來還會繼續討論下去,恐怕難以找到一個定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國皇帝之龍起中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夜流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夜流光並收藏開國皇帝之龍起中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