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人生道路,是一個始終充滿暴力與血腥的過程,是一個逐步走向權力巔峰的過程,從身處異國的王孫到歸國繼任的國王,從受製於人的秦王到唯我獨尊的皇帝,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出生,到秦莊襄王三年(前247年)繼任秦王,是秦始皇的少兒時代。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嬴政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邯鄲)。他是秦昭襄王的曾孫、秦孝文王的孫子、秦莊襄王的兒子。秦莊襄王名叫子楚,早年被派到趙國做質子,結交了大商人呂不韋。呂不韋出於政治野心,認為子楚“奇貨可居”,竟把他身邊的趙姬獻給子楚。趙姬出身於邯鄲豪家,為子楚生下嬴政。因為秦、趙是同一個祖先,嬴政也稱趙政。後來,經過呂不韋的巧妙斡旋,子楚返迴秦國。嬴政和趙姬仍留在趙國,又在邯鄲生活了很長時間。秦孝文王元年(前250年),子楚當上太子之後,才把趙姬和嬴政接迴秦國。秦孝文王在位三日而死,子楚繼承王位,是為莊襄王。秦莊襄王在位時期,嬴政被立為太子,呂不韋擔任相國,秦國已經十分強大,與戰國七雄相比較,占據一國獨強的優勢。

    第二階段,從秦莊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繼任秦王,到秦王政九年(前238年)五月親政,是秦始皇的傀儡時代。

    秦莊襄王三年五月,秦莊襄王去世,嬴政繼承王位,尊奉趙姬為太後,仍由呂不韋任相國。這時嬴政才13歲,還不能親理朝政,所以,秦朝廷由呂不韋把持。呂不韋既掌管朝政,時常與趙太後偷情。但見嬴政日漸長大,呂不韋害怕醜事敗露,想離開趙太後,卻又怕太後怨恨,就把嫪毐推薦給太後。嫪毐假裝一名宦者,進宮陪侍趙太後,深得太後的歡心,竟被封為長信侯,與太後生下兩個孩子,還以王父自居。

    這個時候,秦國統治集團內部存在著三股政治勢力:嬴政雖然貴為國王,尚未掌握實際權力,隻是一個傀儡君主;呂不韋擔任相國,又被嬴政尊稱為“仲父”,掌管著朝廷事務,還廣泛地招賢納士,擁有門客數千人;嫪毐依傍趙太後,在後宮橫行霸道,宮中之事無論大小,都由嫪毐決定。對於嬴政來說,這後兩股勢力的存在,是他親理朝政的障礙。特別是嬴政長大成人之後,更是無法接受這一狀況。因此,各派政治勢力矛盾重重,正醞釀著一場政治風暴。

    第三階段,從秦王政九年(前238年)親理朝政,到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自稱皇帝,是秦始皇的統一時代。

    秦王政九年,嬴政住在雍城蘄年宮,接受給他舉辦的成人禮,開始佩戴王冠和寶劍。這標誌著他已經長大成人,有能力親理朝政了。而在此之前,有人告發嫪毐淫亂後宮,嬴政派人嚴查此事。嫪毐見大事不妙,就假借秦王禦璽和太後璽,公開發動叛亂,攻打蘄年宮、鹹陽宮。嬴政立刻派兵鎮壓,很快撲滅了叛亂者,嫪毐本人也被逮捕。嬴政下令處死嫪毐,把趙太後軟禁起來。十年(前237年),受嫪毐事件的牽連,呂不韋被免除職務,遷居到他的封地。但憑著個人的威望,呂不韋沒有消停下來,仍與各國使者交往頻繁。十二年(前235年),嬴政寫信斥責呂不韋,要把他流放蜀地,呂不韋驚恐自殺。在清除嫪毐、呂不韋之後,嬴政開始親理朝政,任用尉繚、李斯、王翦等人,拉開了統一戰爭的序幕。

    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韓國南陽代理郡守騰投降秦國,被嬴政任命為內史,指揮對韓國作戰。十七年(前230年),內史騰攻取韓都新鄭(今河南新鄭),俘虜了韓王安,韓國滅亡。

    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趙國發生大地震和大災荒,嬴政趁機派王翦攻打趙國。王翦利用間諜活動,誘使趙王遷處死趙將李牧,秦軍得以攻城略地。十九年,秦軍攻破邯鄲,俘虜了趙王遷。趙公子嘉帶著一夥人逃到代郡(今河北蔚縣),自立為代王。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荊軻刺殺嬴政失敗,嬴政派王翦率軍攻打燕國,在易水大破燕軍。二十一年,秦軍攻下燕都薊城(今北京市),燕王喜逃往遼東,派人殺掉太子丹,向秦國請求媾和。二十五年,秦將王賁進攻遼東,俘虜了燕王喜,燕國滅亡。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正當秦軍南下攻楚的時候,秦將王賁攻打魏國,魏軍堅守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致使秦軍久攻不下。王賁調動部隊挖掘渠道,引來黃河水灌注大梁,大梁城牆全部坍塌,魏王假被迫投降,魏國滅亡。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嬴政派王翦統率60萬軍隊,進攻楚國。王翦采取逸待勞的戰略,一舉打垮楚軍,攻占了楚都壽春(今安徽壽州),俘虜了楚王負芻,楚國滅亡。二十五年,秦軍繼續向東南挺進,把整個長江下遊地區並入秦國版圖。

    秦王政二十六年,嬴政命令王賁攻齊。因為齊國戰備鬆弛,王賁沒有遇到多大抵抗,就長驅直入齊都臨淄(今山東臨淄)。齊王建被迫投降,齊國滅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飛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李白:《古風四十八》(三),《全唐詩》卷161,中華書局1960年……嬴政親理朝政之後,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采取由近及遠、各個擊破的戰略,僅僅花費10年時間,就吞並了山東六國,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

    第四階段,從秦王政二十六年自稱皇帝,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沙丘病逝,是秦始皇的獨裁時代。

    秦王政二十六年,山東六國剛被吞並,嬴政自恃功過五帝,地廣三王,不願沿用以往的名號,因而召集朝廷大臣,聲稱“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需要改換新的名號。丞相王綰、禦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人援引“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史記-秦始皇本紀》。,建議使用“泰皇”稱號。嬴政對此並不滿意,隻采用一個“皇”字,加上一個“帝”字,自稱為“始皇帝”,還規定把皇位傳給子孫,後繼者沿稱二世、三世皇帝,以便傳至萬世。從此以後,“皇帝”成為曆代最高統治者的名號。稍後,王綰等人建議分封諸皇子為王,以便鎮撫偏遠地區。秦始皇讓群臣討論,群臣都讚同實行分封製,唯獨李斯表示反對,主張全麵實行郡縣製。秦始皇認為:“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複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史記-秦始皇本紀》。於是采納李斯的意見,劃分天下為36個郡,在全國實行郡縣製。

    為了從天意的角度,說明秦朝統治的特性,秦始皇采納五德終始說,認為周朝是火德,秦朝取代周朝,從水能克火來推算,秦朝應為水德。於是下令更改歲曆,規定新年朝見皇帝與慶賀典禮,都從十月初一開始,以十月初一為元旦;朝廷所用製服、旌旗、符節都崇尚用黑色;數字計算以六為單位。這種政治命理學說,在漢代仍有很大的影響。

    秦始皇在位時期,密切關注著天下形勢,其中做得最多的事情,是到全國各地巡視。二十七年(前220年),秦始皇巡視西方,到過隴西(今甘肅臨洮)、北地(今甘肅環縣)。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巡視東方,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以昭示秦朝的神聖性。封禪是一種禱告天地的祭祀活動,因為長期沒有辦過,大家不知道它的儀程。秦始皇按照他的想法,先到泰山頂上祭天,再到梁父山祭地,還鄭重地刻石記事。繼而來到琅(今山東諸城),修築琅台,把3萬戶人家遷到這裏,免除他們12年的賦稅徭役。繼而經過彭城(今江蘇徐州)、衡山(今湖北黃岡)、南郡(今湖北荊州),從武關迴到鹹陽。二十九年(前218年),秦始皇再度東巡,途徑陽武縣博浪沙(在今河南原陽),遭遇張良的行刺,大規模搜捕了10天,也沒能抓捕到刺客。繼而前往琅,後經上黨(今山西長治)返迴。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巡視北方,到達碣石(在今河北秦皇島),派燕國人盧生入海求仙,後經由上郡(今陝西榆林)返迴。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視南方,到九疑山祭祀虞舜,乘船順長江而下,到會稽山祭祀大禹,繼而沿海岸北上,再次來到琅,還在海邊射死一條大魚。

    這五次巡視活動,一方麵宣揚了秦王朝的豐功偉績,如在泰山、嶧山(在今山東鄒城)、琅、之罘(在今山東煙台)、碣石、會稽等地刻石記事,分析這些碑刻的內容,都是一種政治或政策宣傳;另一方麵,也耗盡了秦始皇的畢生精力,那時出遊比較艱苦,不僅要承受舟車勞頓,還會遭遇狂風、暴雨和惡浪,甚至是俠客行刺。在最後一次巡視途中,秦始皇突然得上重病,不幸死於沙丘平台(在今河北廣宗)。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不但改變了秦王朝的命運,還影響著秦漢曆史的進程。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為了維護和發展統一局麵,在政治、經濟、軍事、法律、文化和交通諸方麵,確立了一整套完備的製度,采取了一係列有效的措施,奠定了中國傳統政治的基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國皇帝之龍起中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夜流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夜流光並收藏開國皇帝之龍起中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