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在這年頭要想進行工業化,勢必要汙染環境的。這是發展的代價,不同於後世,可以盡量減輕汙染,畢竟有各種減排減汙、循環利用的設施。就連煉油廠,都能做到處理過的水來養魚了,大煙囪裏排出的,都是水蒸氣。這在宋朝,是不能想象的。
當然了,張正書也做了不少改變,通過把汙染重的作坊遷離到少人地帶,再多植樹造林,盡量減汙減排,也算是治理得比較好了。
蘇熙也知道這件事,當即點了點頭。張正書是為他好,他豈能不知道?
和蘇熙跑完步之後,張正書又視察了一遍技校,對技校的現狀還是滿意的。每年花這麽些錢銀來打造一個人才基地,這錢絕對沒有白花。甚至,花出去的錢,有更多的收益迴來,這是張正書最為欣慰的事。
這不,張正書又去瞧了瞧在建的有軌馬車。這馬車不同於一般的馬車,輪子都和普通的馬車不一樣。雖然,這輪子是鋼鐵輪子,但其實相當於把中間刨出一個凹槽來,然後再用杜仲膠把輪子包起來。怎麽說呢,就好像兩個輪子拚在一起一樣,模樣十分奇怪。
“小官人!”
見張正書來了,打造有軌馬車的工匠,全都起來了。
“不用多禮,都幹活吧……這馬車,看模樣是快要完成了?”張正書也看出來了,就差把杜仲膠輪胎給掛上去了。沒辦法,因為考慮到這不是鐵軌,自然要用上杜仲膠輪胎了。當然了,純鋼鐵輪胎也在實驗,到時候看看磨損效果,再來決定用哪個。
也就是說,這有軌馬車是兩輛的,都是實驗用的車輛。
張正書饒有興致地看著工匠們在組裝,很快,兩輛有軌馬車都拚裝好了。
其實,這有軌馬車就是在四輪馬車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所不同的地方,就是在輪胎這裏。張正書已經一步到位,用上了後世火車輪胎的轉動方式。也就是說,這樣的輪子是偏心輪,有機械連杆裝置,將動力轉化成旋轉運動。這是張正書為蒸汽機做準備的,聽蘇熙說,蒸汽機已經研究得差不多了,實驗產品都很快麵世了。
沒辦法,很多偉大的發明,往往隻是隔著一層窗戶紙罷了。
要說十八世紀的英國,和十二世紀初的宋朝,科技差了多少?
張正書覺得沒差什麽,要是按照李縣的科技水平來看,宋朝的科技甚至要超過了十八世紀的英國。當然了,這是張正書站在偉人的肩膀上,有著超越時代的眼光,才能捅破這層窗戶紙罷了。要不然,最早的蒸汽機都要到十七世紀才麵世,而且還要經過幾十年的改良,出現了一個天才叫瓦特,蒸汽機才能變成萬能動力的。
現在,張正書給出的蒸汽機設計圖,完全是成熟的產品。這樣的路子,自然是快得很了。
當然了,張正書也不會揠苗助長,讓蘇熙繼續在這個領域深究。最好,把多種多種的蒸汽機都弄出來。
可以說,張正書現在已經在為蒸汽火車做準備了。
那為什麽不一步到位用鐵軌呢?
還是那句話,等普及了之後,才慢慢鋪設吧,不然的話,每天丟一段鐵軌是小事,火車出軌釀成事故,那就是大事了。這事急不來,誰知道宋人有沒有貪財的呢?其實,最好就是朝廷出資修鐵路,還派兵巡邏,這樣的話,就能震懾宵小了。
不過,宋朝除了中原,其他地方經常鬧起義,怕也是不成的。
所以,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環境,才能投資鐵路生意,不然的話,非虧大錢不可。這修鐵路多昂貴啊,一條鐵路,起碼是水泥路的幾倍價錢,要是遇到山川,還需要打隧道。以宋朝這會的科技實力,能做到嗎?
不是說肯定做不到,而是非常困難,投入非常大,不劃算。
事實上,隻要有遠見的人,都看得到馳道的優勢。
本來大宋就缺馬,運力缺乏。可這馳道,卻能把運力提升到一個極高的狀態,用一匹馬就能運輸平日裏兩三匹馬才能運輸的貨量,這裏麵的優勢太大了,運力何止提高一倍?
這裏麵還有速度的優勢,更是讓人無法拒絕。
其實大宋軍事最差的地方,就是在於糧草、兵力無法快速運送到前線。在正史上,北宋之所以輸掉了和金國的戰爭,就是因為後勤保障跟不上,神臂弩專用的箭矢,都無法保證供應。導致種師中後勤無法保障,軍中士氣渙散。再加上約定的援軍未至,種師中老將軍含恨戰死沙場。也正是從這裏開始,北宋最具戰鬥力的西軍,已經被打散了軍魂,最後無力迴天,北宋也被滅亡了。
可見古人對“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是有絕對認識的。
很難想象,一個偌大的王朝,運力居然會這麽低下。除了水運之外,陸運的規模、速度簡直是渣渣。
再看看地形,中原一馬平川,沒有快速的機動能力,這仗怎麽打?
這個問題,朝中諸公都看到了,可他們卻沒有一個人能解決的。王安石倒是提出了保馬法,但由於傷民最後被推翻了。後來章惇重啟了保馬法,也溫和了許多。溫和的代價,就是馬匹得不到保障,就算養馬成功了,也是駑馬居多。
雖然張正書有心弄起養馬場,可這又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全麵供應軍隊,這恐怕需要的時日太多了。
說到底,還是因為宋朝先天不足。要是奪迴幽雲十八州,起碼奪迴一兩個州,弄幾個天然養馬場,還怕沒馬嗎?
心中幽幽一歎,張正書明白,這宋朝真正的死穴,就是馬匹。沒有馬匹,就等於隻能被動挨打不能還手,這是極為憋屈的。
“小官人,要不要試一試?”一個工匠詢問道。
“當然要試一試了,先叫個馬車夫上去試一試……”張正書肯定不會自己上去的,這沒經過實驗的東西,會有一定危險性的。張正書才不會這麽傻,自己的安全都不顧。
當然了,張正書也做了不少改變,通過把汙染重的作坊遷離到少人地帶,再多植樹造林,盡量減汙減排,也算是治理得比較好了。
蘇熙也知道這件事,當即點了點頭。張正書是為他好,他豈能不知道?
和蘇熙跑完步之後,張正書又視察了一遍技校,對技校的現狀還是滿意的。每年花這麽些錢銀來打造一個人才基地,這錢絕對沒有白花。甚至,花出去的錢,有更多的收益迴來,這是張正書最為欣慰的事。
這不,張正書又去瞧了瞧在建的有軌馬車。這馬車不同於一般的馬車,輪子都和普通的馬車不一樣。雖然,這輪子是鋼鐵輪子,但其實相當於把中間刨出一個凹槽來,然後再用杜仲膠把輪子包起來。怎麽說呢,就好像兩個輪子拚在一起一樣,模樣十分奇怪。
“小官人!”
見張正書來了,打造有軌馬車的工匠,全都起來了。
“不用多禮,都幹活吧……這馬車,看模樣是快要完成了?”張正書也看出來了,就差把杜仲膠輪胎給掛上去了。沒辦法,因為考慮到這不是鐵軌,自然要用上杜仲膠輪胎了。當然了,純鋼鐵輪胎也在實驗,到時候看看磨損效果,再來決定用哪個。
也就是說,這有軌馬車是兩輛的,都是實驗用的車輛。
張正書饒有興致地看著工匠們在組裝,很快,兩輛有軌馬車都拚裝好了。
其實,這有軌馬車就是在四輪馬車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所不同的地方,就是在輪胎這裏。張正書已經一步到位,用上了後世火車輪胎的轉動方式。也就是說,這樣的輪子是偏心輪,有機械連杆裝置,將動力轉化成旋轉運動。這是張正書為蒸汽機做準備的,聽蘇熙說,蒸汽機已經研究得差不多了,實驗產品都很快麵世了。
沒辦法,很多偉大的發明,往往隻是隔著一層窗戶紙罷了。
要說十八世紀的英國,和十二世紀初的宋朝,科技差了多少?
張正書覺得沒差什麽,要是按照李縣的科技水平來看,宋朝的科技甚至要超過了十八世紀的英國。當然了,這是張正書站在偉人的肩膀上,有著超越時代的眼光,才能捅破這層窗戶紙罷了。要不然,最早的蒸汽機都要到十七世紀才麵世,而且還要經過幾十年的改良,出現了一個天才叫瓦特,蒸汽機才能變成萬能動力的。
現在,張正書給出的蒸汽機設計圖,完全是成熟的產品。這樣的路子,自然是快得很了。
當然了,張正書也不會揠苗助長,讓蘇熙繼續在這個領域深究。最好,把多種多種的蒸汽機都弄出來。
可以說,張正書現在已經在為蒸汽火車做準備了。
那為什麽不一步到位用鐵軌呢?
還是那句話,等普及了之後,才慢慢鋪設吧,不然的話,每天丟一段鐵軌是小事,火車出軌釀成事故,那就是大事了。這事急不來,誰知道宋人有沒有貪財的呢?其實,最好就是朝廷出資修鐵路,還派兵巡邏,這樣的話,就能震懾宵小了。
不過,宋朝除了中原,其他地方經常鬧起義,怕也是不成的。
所以,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環境,才能投資鐵路生意,不然的話,非虧大錢不可。這修鐵路多昂貴啊,一條鐵路,起碼是水泥路的幾倍價錢,要是遇到山川,還需要打隧道。以宋朝這會的科技實力,能做到嗎?
不是說肯定做不到,而是非常困難,投入非常大,不劃算。
事實上,隻要有遠見的人,都看得到馳道的優勢。
本來大宋就缺馬,運力缺乏。可這馳道,卻能把運力提升到一個極高的狀態,用一匹馬就能運輸平日裏兩三匹馬才能運輸的貨量,這裏麵的優勢太大了,運力何止提高一倍?
這裏麵還有速度的優勢,更是讓人無法拒絕。
其實大宋軍事最差的地方,就是在於糧草、兵力無法快速運送到前線。在正史上,北宋之所以輸掉了和金國的戰爭,就是因為後勤保障跟不上,神臂弩專用的箭矢,都無法保證供應。導致種師中後勤無法保障,軍中士氣渙散。再加上約定的援軍未至,種師中老將軍含恨戰死沙場。也正是從這裏開始,北宋最具戰鬥力的西軍,已經被打散了軍魂,最後無力迴天,北宋也被滅亡了。
可見古人對“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是有絕對認識的。
很難想象,一個偌大的王朝,運力居然會這麽低下。除了水運之外,陸運的規模、速度簡直是渣渣。
再看看地形,中原一馬平川,沒有快速的機動能力,這仗怎麽打?
這個問題,朝中諸公都看到了,可他們卻沒有一個人能解決的。王安石倒是提出了保馬法,但由於傷民最後被推翻了。後來章惇重啟了保馬法,也溫和了許多。溫和的代價,就是馬匹得不到保障,就算養馬成功了,也是駑馬居多。
雖然張正書有心弄起養馬場,可這又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全麵供應軍隊,這恐怕需要的時日太多了。
說到底,還是因為宋朝先天不足。要是奪迴幽雲十八州,起碼奪迴一兩個州,弄幾個天然養馬場,還怕沒馬嗎?
心中幽幽一歎,張正書明白,這宋朝真正的死穴,就是馬匹。沒有馬匹,就等於隻能被動挨打不能還手,這是極為憋屈的。
“小官人,要不要試一試?”一個工匠詢問道。
“當然要試一試了,先叫個馬車夫上去試一試……”張正書肯定不會自己上去的,這沒經過實驗的東西,會有一定危險性的。張正書才不會這麽傻,自己的安全都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