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網"網站訪問地址為


    如果晉國沒分裂,能不能打贏秦國呢?


    春秋晚期,各國都出現了公族衰弱,世卿家族強大的情況。以後來的戰國七雄來說,除了出自晉國的趙魏韓三國,秦國進行了變法,加強了公族的權力,削弱了世卿家族的勢力。齊國則生了田氏代齊的情況,整個齊國都被田氏所竊奪。楚國的情況特殊一些,但是整個國家比較大,迴旋餘地也比價大,所以雖然內部也采取了分封製,但整個國家仍然算是比較強大的。


    隻有晉國比較悲劇。從晉文公死後開始,世卿家族就完全掌握了國家的內政、外交和軍隊,國君雖然名義上還是國君,但連軍隊都是分別由幾大家族掌握的,國君對國家的影響力越來越小。


    各大家族一開始還能輪流坐莊,相安無事,到春秋後期,大國開始加吞並小國,晉國內部則是各大家族相互吞並封地。本來最強大的是智氏家族,智氏率領韓魏兩家,圍攻趙家,要消滅並瓜分趙家,但韓魏兩家突然倒戈,結果變成了趙魏韓三家擊敗智氏,並瓜分了智氏的封地。晉國基本上就被三家瓜分完了,晉國國君名存實亡。


    這時候的周天子的處境和晉國也很相似,周天子名義上還是諸侯共主,但越到春秋後期,越沒有人把周天子當迴事。所以,三家瓜分智氏封地之後,就開始各自自封為侯。後來,在公元前476年,周天子承認了趙魏韓三家的諸侯地位,是為中國曆史進入戰國時期的時間節點。


    晉國咋分裂之前,是妥妥的第一強權,對秦國幾乎一直保持著壓倒性的優勢。除了晉國遇到內亂之外,秦國基本上不是晉國的對手。但是很可惜的是,晉國分裂了,三晉合在一起可以壓製秦國,分開則無力單獨對秦國形成長時間的壓製。


    三晉分裂後,一開始魏國率先進行了內部改革,成為戰國初期列國中最強大的國家。但魏國處在四戰之地,又缺乏總體戰略,戰略展方向不明確,始終有機會主義思想。可以說,魏國把自己周邊的鄰居挨個欺負了一遍。欺負當時還比較弱小的韓國、趙國也可以理解,但魏國最不明智的是在得罪趙韓兩國的同時,也和齊國陷入戰爭狀態。最後在馬陵之戰中,魏國被擊敗,轉向衰落。


    韓國最為悲催。從分晉之前開始,韓氏就是晉國各大家族之中勢力最小的。單獨立國之後,先是被魏國反複欺負。好不容易熬到魏國衰落了,秦國又崛起,秦國又開始反複欺負韓國。


    但韓國在戰略上也始終有個錯誤的想法,總以為巴結秦國、割地給秦國,就可以保平安。秦國卻從韓國立國開始,一直保持著幾乎每十年就對韓國動一次較大規模的戰爭的記錄,始終壓製韓國,讓韓國得不到喘息的機會。最後,韓國也成為六國之中第一個被秦國消滅的國家。


    其實,韓國的國土麵積比較小,四周又分別是秦國、魏國、齊國、楚國,誰都得罪不起,所以隻能一直處於被欺負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韓國其實就是一個不應該存在的國家。


    如果韓國能夠被魏國或者趙國完全吞並,或者是兩家瓜分,各國之間的力量對比就會有變化。韓國單獨存在,對趙魏兩國來說,非常不利。


    秦國一旦進攻韓國,趙魏兩國必須救援,但韓國卻又不是兩國的領土,所以兩國有時候救援並不堅決,經常會出現機會主義的想法。而最為得利的,自然是秦國。因為韓國是單獨存在的,所以趙魏兩國都沒有能力單獨對抗秦國,秦國可以從容通過內部變法來提升國力,然後逐步進行對外擴張。


    反過來說,如果晉國沒有分裂,以一個統一的國家的姿態進入戰國時期,通過變法增強君主集權,統一全國軍隊,則可以始終保持對秦國的壓倒性優勢。而且,在當時秦國的領土總體上經濟展水平與晉國相差甚遠,經過長期的競爭,晉國拖垮秦國的概率很高。


    如果是那樣,那就不是戰國七雄了,而是晉國、秦國、齊國和楚國四個大國在戰國時期進行競爭,曆史展軌跡也許會很不同。但晉國的分裂,大大減輕了秦國的壓力,而且使秦國能夠通過進攻三晉來壯大自己的勢力,取得對齊國、楚國的優勢。


    蒙毅可不會天真地認為曆史可以輕易改變,想必此時的“屠龍王”一定很痛苦!


    世上從來就沒有“如果”,因為時間從不會倒流。一切已經生的人和事業,都絕對不會重新來過。如果有那一定是不存在的、虛假的、毫無意義的,因為現實是真實的,一旦存在就不會存在假設的。有人說“如果當初我好好學習,現在我一定是位作家”,也有人說“如果以前我不放棄她,也許我們會在一起”,還有人說“如果我爸是個富翁,現在我就是個富二代!隻可惜,所有的“如果”在現實裏,難道會真的生嗎?有些人嘴裏的“如果”會真的讓他們夢想成真嗎?


    “如果”隻是現實的一種假設、奢望,推卸、遺憾。生活在現實中,所有經曆過的一切在此刻都不會倒流。今天種什麽樣的“因”,明天就會結什麽樣的果。今天你選擇了安逸,待到明天不要抱怨今天的作為。


    因為明天就是現實,而今天就是你想得到“如果”。“如果”就是時間,一旦走過去了就絕不會迴頭;


    “如果”就是遺憾,眼前生的一切都將成為困惑;


    “如果”就是恐懼,現實的不滿不願意勇敢的麵對;


    “如果”就是奢望,幻想那些虛無的東西重新擁有。


    世上真的沒有“如果”。請不要奢望錯過的人和事,可以迴到從前。隻有好好的珍惜當下,當一切都經曆過時,我們心中多的是一種欣慰而少的是一些遺憾。珍惜好當下的每時每刻,做好當下該做的事,這樣的明天才沒有“如果”留下的悔不當初。


    就在蒙毅胡思亂想之時,秦王嬴政下旨準備祭祀黃帝軒轅和炎帝神農。


    祭祀是華夏禮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曆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禮記·祭法》說:“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由此而見,古代祭祀是相當寬泛的,祭祀的神聖包括了天神、人神、地祗。法施於民的帝王中的炎帝、黃帝的祭祀屬於人神這一類別。祭祀炎黃已達5ooo多年,有悠久的曆史,深遠的影響,是其它祭祀不可比擬的。炎黃祭祀成為中華祭祀文化中的奇葩,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標識。


    華夏,曾經是中國古代周王朝的自稱,在後世逐漸成為中國的代稱,而炎黃,則是華夏族人公認的祖先,在以後的曆代皇帝中,為了取得民族共識,凝聚民族血脈,都曾經公開舉辦過祭拜黃帝陵的活動,早在公元前422年,距今兩千五百年前,秦靈公就昭告子民祭祀黃帝與炎帝,以示承祖,在秦始皇一統華夏之後,亦沿襲了對祖先炎黃的祭祀,漢高祖劉邦起兵之時,專程前去祭祀黃帝,漢武帝出巡,也專門祭拜了黃帝,翻遍史書,重大祭祀炎黃的活動舉辦過多次,唐朝之後,對於炎、黃帝的祭祀活動進入盛常,宋太祖趙匡胤下詔舉辦炎帝祭祀活動,“三歲一舉,率以為常”至元,還專門頒布了保護黃帝陵的法令,再到明清兩朝,更是把祭祀炎黃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史載,明朝官方舉辦的祭祀炎黃的活動有14次,而清朝更是達到了29次之多。即使是在外寇環伺,盜匪四起的民國,也多次舉辦祭祀炎黃的活動,當然,舉辦這種活動的目的也是為了凝聚民族共識,團結民族力量,提振民族士氣,以圖共禦外虜複興中華之舉。


    炎黃祭祀是源遠綿長的國家大事。


    炎帝、黃帝是5ooo多年前中華版圖上的部落領,是天下的共主。作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他們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展,建立了無與倫比的功勳。兩人去世後,人們對他們的追思,紀念和緬懷就沒有停止過。對炎黃兩位先聖賢人的祭祀中,形成了一部浩瀚的祭祀文化長卷。


    黃帝是部落領和部落聯盟共主。他率領先民們製弓箭,造舟船,教桑織,做衣裳,定算數,研醫學,創音律,造文字,開創了中華文明先河。黃帝戰敗炎帝於阪泉,代炎帝為天子,後又戰勝蚩尤,統一華夏部落,建立共有製的國度。


    黃帝去世後,他的大臣左徹在距今5ooo多年前時,就削木為黃帝之象,帥諸侯奉之(《竹書紀年》),這是祭黃的最早記載。


    距今4ooo多年前,“有虞氏禘黃帝而祖顓頊,效堯而宗舜,”初成祭祀製度。


    距今3ooo多年前,西周周穆王,獻食馬3百,牛羊三千,“穆天子升於昆侖之丘,觀黃帝之宮”。


    距今2ooo多年前,漢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祭黃帝塚於橋山,並規定隻有皇帝有資格祭祀黃帝。


    距今12oo年前的唐代(大曆五年),把黃帝廟列為祭祀場所,元、明、清承唐製,祭祀黃帝為國家級,多位皇帝親臨或禦製祭文或派大臣祭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命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話將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話將軍並收藏大秦命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