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多謝ethan珍惜哥和衰草枯楊的月票紅包還有etjojo、範敏寒,kevin93等書友每日不間斷的推薦打賞支持,劍客感激之至,另外再向書友說個事兒,那個普通紅包和推薦票紅包對上架書來說已經完全失去了作用,不必再浪費錢弄的,月票紅包倒是可以漲訂閱,不過挺貴的,書友們量力而行即可。
永曆二年六月二十,湖南長沙城內十分熱鬧,大街小巷人來人往,個個喜形於色,但在天子行轅內卻是另一翻景象:從清晨起,行轅禦道兩旁,京營禁軍莊嚴肅立,他們盔明甲亮,刀矛如林,行轅廣場上,文武大臣頂戴朝服,按班排列,法駕鹵簿、丹陛鹵簿、丹墀鹵簿、仗馬、步輦五輅寶象、樂隊整齊擺放,這一切在表明,一場重要的儀式將被舉行。
日近中天之時,行轅內金鍾長鳴,百官齊向行轅方向跪下,此時,一頂黃羅傘出現在行轅廣場上,傘下二十多歲,身著元青色龍袍,麵容清臒俊秀的朱由榔在眾多侍衛的簇擁下,坐到早已擺放好的禦座上。一會,鍾聲停止,百官起身。一名年青的禮部官員出班,高亢清晰的大聲喊到:“獻俘!”。
廣場上的京營禁軍也隨聲呐喊,聲震長空,氣勢宏大。很快,幾個身穿紅色囚服,項係白練,手腳帶鐐的罪犯在十幾名高大健壯的侍衛押解下,走入行轅廣場,到前正中時,罪犯被按著跪下。這是一場獻俘儀式,下麵跪著的罪犯是滿清的鐵杆漢奸總兵官徐勇、滿八旗巴牙喇營白甲兵壯達(隊長)哈林保和幾個白甲兵俘虜。
在滿清軍隊中,軍中士兵主要分為三個等級,守兵、步甲、馬甲。普通的滿人,從十歲開始,每三年參加一次考試,達標便為守兵,接著是步甲,再後為馬甲。馬甲上為撥什庫,以馬甲內的優勝者選任,漢人稱其為領催。撥什庫上為代子,又稱分得撥什庫,就是後世滿清的驍騎校。分得撥什庫上是牛錄章京,便是滿清一牛錄三百兵之。
而滿清的馬甲兵中,更優秀者又被選為紅擺牙喇兵與白擺牙喇兵,便是後世護軍與前鋒營的前身,一個八旗牛錄也不過數十個紅擺牙喇與十幾個白擺牙喇兵。
由此可見白擺牙喇兵,即白甲兵的珍貴與價值,哪怕是個大頭兵,也不是普通的綠營軍將能比的,大明自崇禎以來,幾乎逢戰必敗,偶爾斬首幾十個滿蒙八旗兵就算了不得的大勝了,至於生擒清軍的白甲兵,幾乎是不可能的。
也隻有現在因為要鎮壓各地叛亂,滿八旗分散落單了,外加擴軍導致清軍白甲兵的整體戰力降低,才被李定國的忠武軍活捉了幾個。
不過大明的普通百姓和一些基層軍士軍校是不明白其中的道道的,隻知道大明軍隊不僅打敗了滿人梅勒章京卓羅率領的大軍,還活捉了不少滿蒙八旗白甲兵,打破了滿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神話,是了不得的大勝。
此時,儀式還在進行,徐勇,哈林保幾人驗明正身後,被裝在囚車中,繞城遊街了一圈,爾後便有兵部官員上前請示如何處置他們,朱由榔當即下旨:所獻俘不必再經刑部議處,於明日午時全部押解到菜市口處於魚鱗剮極刑,準長沙百姓到時一旁觀刑,隨即便有幾個行刑手從兵部官員手中接管徐勇和哈林保,並押解出去。然後,文武百官向永曆帝行三跪九叩大禮,向皇帝致賀,禮畢,大樂奏響,在樂聲中,儀式結束。
獻俘,是中國古代五禮中軍禮的一種,軍隊外出征戰獲勝凱旋,除在太廟祭告外,就是要舉行隆重儀式,向皇帝獻上俘虜,並報告戰鬥情況,請示對戰俘的處置,這是一種宣揚國威的重大儀式。
在古代,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與戰爭,所謂“國之大事,唯戎與祀”。獻俘,則是將二者合一的大事,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了。明時百姓對鬼神充滿敬畏,朱由榔雖是一個來自後世的無神論者,對獻俘之事依舊很重視,當成一件大事來處理。
從提升士氣,鼓舞人心地角度來說,搞一個聲勢浩大,莊嚴威武的獻俘儀式還是有必要的。而且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也不可能接受取消這一儀式的做法。
為此,在獻俘儀式開始前,朱由榔還特意命人將常德之戰勝利的軍報露布以聞,沿途高聲奏報,讓百姓都知道朝廷打了大勝仗了。
“露布”製度,始於後魏。東漢時,本來把官文書不加緘封者稱為“露布”。後魏以“露布”發表戰勝消息。每當攻戰克捷,欲使天下遍知,便以漆竿上張縑帛,寫上捷報。這種辦法後來被廣泛采用,露布就成為“布於四海,露之耳目”的“獻捷之書”。隋代文帝起,有宣露布之儀。當時在廣陽門外集中百官及四方客使,宣讀露布。宣讀畢,百官舞蹈再拜行禮。
諸侯戰勝敵方,向天子或大國報告勝利消息,也稱為獻捷。捷報一般在早朝時當廷宣讀,叫做“宣捷”。戰爭結束,如果敵方投降,則有受降之儀。
戰爭勝利結束,天子要宴享功臣,論功行賞。上古把這種“享有功於祖廟,舍爵策勳”地禮儀稱為“飲至”。後代“飲至”享宴不再行於宗廟,改在正殿或宮苑舉行。
自從滿蒙漢八旗主力到湖廣江西之後,兩地百姓可以說人心惶惶,好不容易朝廷大軍獲得了對清軍的勝利,自然要大肆宣揚一番,以重樹朝廷的威嚴,增強軍民百姓抗清的信心。
事實上,隨著李定國戰勝清軍的消息又一次傳開,各地南明軍隊和各路義師的抗清積極性都是大增,福建的鄭成功和江浙的魯王政權原本還是防守觀望的姿態,在得到湖廣明軍營田關和常德兩次得勝的戰報後,先後派出大軍向當地的清軍發動突襲反攻,雖然一時之間不能把當地清軍怎麽樣,卻也成功牽製了江南和福建一代清軍的力量,使六七萬滿漢八旗和綠營疲於奔命,不能支援江西湖廣的主戰場,變相緩解了主戰場上明軍的壓力。
總而言之,隨著主戰場的得利,南方各省的抗清浪潮再度高漲,清廷駐守南方各地的封疆大吏叫苦不迭。南明軍隊終於在清軍麵前揚眉吐氣了一次。擁護明室的官員百姓更是為之精神振奮,彈冠相慶,認為打退清兵,複興之期指日可待。(未完待續。)
永曆二年六月二十,湖南長沙城內十分熱鬧,大街小巷人來人往,個個喜形於色,但在天子行轅內卻是另一翻景象:從清晨起,行轅禦道兩旁,京營禁軍莊嚴肅立,他們盔明甲亮,刀矛如林,行轅廣場上,文武大臣頂戴朝服,按班排列,法駕鹵簿、丹陛鹵簿、丹墀鹵簿、仗馬、步輦五輅寶象、樂隊整齊擺放,這一切在表明,一場重要的儀式將被舉行。
日近中天之時,行轅內金鍾長鳴,百官齊向行轅方向跪下,此時,一頂黃羅傘出現在行轅廣場上,傘下二十多歲,身著元青色龍袍,麵容清臒俊秀的朱由榔在眾多侍衛的簇擁下,坐到早已擺放好的禦座上。一會,鍾聲停止,百官起身。一名年青的禮部官員出班,高亢清晰的大聲喊到:“獻俘!”。
廣場上的京營禁軍也隨聲呐喊,聲震長空,氣勢宏大。很快,幾個身穿紅色囚服,項係白練,手腳帶鐐的罪犯在十幾名高大健壯的侍衛押解下,走入行轅廣場,到前正中時,罪犯被按著跪下。這是一場獻俘儀式,下麵跪著的罪犯是滿清的鐵杆漢奸總兵官徐勇、滿八旗巴牙喇營白甲兵壯達(隊長)哈林保和幾個白甲兵俘虜。
在滿清軍隊中,軍中士兵主要分為三個等級,守兵、步甲、馬甲。普通的滿人,從十歲開始,每三年參加一次考試,達標便為守兵,接著是步甲,再後為馬甲。馬甲上為撥什庫,以馬甲內的優勝者選任,漢人稱其為領催。撥什庫上為代子,又稱分得撥什庫,就是後世滿清的驍騎校。分得撥什庫上是牛錄章京,便是滿清一牛錄三百兵之。
而滿清的馬甲兵中,更優秀者又被選為紅擺牙喇兵與白擺牙喇兵,便是後世護軍與前鋒營的前身,一個八旗牛錄也不過數十個紅擺牙喇與十幾個白擺牙喇兵。
由此可見白擺牙喇兵,即白甲兵的珍貴與價值,哪怕是個大頭兵,也不是普通的綠營軍將能比的,大明自崇禎以來,幾乎逢戰必敗,偶爾斬首幾十個滿蒙八旗兵就算了不得的大勝了,至於生擒清軍的白甲兵,幾乎是不可能的。
也隻有現在因為要鎮壓各地叛亂,滿八旗分散落單了,外加擴軍導致清軍白甲兵的整體戰力降低,才被李定國的忠武軍活捉了幾個。
不過大明的普通百姓和一些基層軍士軍校是不明白其中的道道的,隻知道大明軍隊不僅打敗了滿人梅勒章京卓羅率領的大軍,還活捉了不少滿蒙八旗白甲兵,打破了滿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神話,是了不得的大勝。
此時,儀式還在進行,徐勇,哈林保幾人驗明正身後,被裝在囚車中,繞城遊街了一圈,爾後便有兵部官員上前請示如何處置他們,朱由榔當即下旨:所獻俘不必再經刑部議處,於明日午時全部押解到菜市口處於魚鱗剮極刑,準長沙百姓到時一旁觀刑,隨即便有幾個行刑手從兵部官員手中接管徐勇和哈林保,並押解出去。然後,文武百官向永曆帝行三跪九叩大禮,向皇帝致賀,禮畢,大樂奏響,在樂聲中,儀式結束。
獻俘,是中國古代五禮中軍禮的一種,軍隊外出征戰獲勝凱旋,除在太廟祭告外,就是要舉行隆重儀式,向皇帝獻上俘虜,並報告戰鬥情況,請示對戰俘的處置,這是一種宣揚國威的重大儀式。
在古代,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與戰爭,所謂“國之大事,唯戎與祀”。獻俘,則是將二者合一的大事,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了。明時百姓對鬼神充滿敬畏,朱由榔雖是一個來自後世的無神論者,對獻俘之事依舊很重視,當成一件大事來處理。
從提升士氣,鼓舞人心地角度來說,搞一個聲勢浩大,莊嚴威武的獻俘儀式還是有必要的。而且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也不可能接受取消這一儀式的做法。
為此,在獻俘儀式開始前,朱由榔還特意命人將常德之戰勝利的軍報露布以聞,沿途高聲奏報,讓百姓都知道朝廷打了大勝仗了。
“露布”製度,始於後魏。東漢時,本來把官文書不加緘封者稱為“露布”。後魏以“露布”發表戰勝消息。每當攻戰克捷,欲使天下遍知,便以漆竿上張縑帛,寫上捷報。這種辦法後來被廣泛采用,露布就成為“布於四海,露之耳目”的“獻捷之書”。隋代文帝起,有宣露布之儀。當時在廣陽門外集中百官及四方客使,宣讀露布。宣讀畢,百官舞蹈再拜行禮。
諸侯戰勝敵方,向天子或大國報告勝利消息,也稱為獻捷。捷報一般在早朝時當廷宣讀,叫做“宣捷”。戰爭結束,如果敵方投降,則有受降之儀。
戰爭勝利結束,天子要宴享功臣,論功行賞。上古把這種“享有功於祖廟,舍爵策勳”地禮儀稱為“飲至”。後代“飲至”享宴不再行於宗廟,改在正殿或宮苑舉行。
自從滿蒙漢八旗主力到湖廣江西之後,兩地百姓可以說人心惶惶,好不容易朝廷大軍獲得了對清軍的勝利,自然要大肆宣揚一番,以重樹朝廷的威嚴,增強軍民百姓抗清的信心。
事實上,隨著李定國戰勝清軍的消息又一次傳開,各地南明軍隊和各路義師的抗清積極性都是大增,福建的鄭成功和江浙的魯王政權原本還是防守觀望的姿態,在得到湖廣明軍營田關和常德兩次得勝的戰報後,先後派出大軍向當地的清軍發動突襲反攻,雖然一時之間不能把當地清軍怎麽樣,卻也成功牽製了江南和福建一代清軍的力量,使六七萬滿漢八旗和綠營疲於奔命,不能支援江西湖廣的主戰場,變相緩解了主戰場上明軍的壓力。
總而言之,隨著主戰場的得利,南方各省的抗清浪潮再度高漲,清廷駐守南方各地的封疆大吏叫苦不迭。南明軍隊終於在清軍麵前揚眉吐氣了一次。擁護明室的官員百姓更是為之精神振奮,彈冠相慶,認為打退清兵,複興之期指日可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