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尚可喜不願說什麽,孔有德不由得轉向耿仲明問道:“雲台有何看法?”
耿仲明瞥了一眼尚可喜,道:“不好說!”
“以如今之形勢,已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了,還有什麽不好說的,說!”孔有德溫怒道。
“咱大清自太祖皇帝起兵以來,這種敗仗還是頭一遭,再加上南下以來,湖南不僅寸地未奪,反倒丟了重鎮常德,新賬加舊賬。攝政王一聲令下,咱們少不得要受處罰,丟了官爵不說,麵子上也實在說不過去,相比滿蒙八旗在江西的作為,咱們的臉可算是丟盡了!
這些日子我也總在想這個事情。打實心說,咱們以前確實有些輕敵大意了,營田關失利和常德戰敗絕非偶然,一年不見,偽朝變化很大,其分量咱們需要重新掂量掂量了,以免重蹈覆轍。”
“震陽,你看呢?”
“雲台說的有理!”尚可喜點了點頭,向以智計自負的他,摸了摸短須說:“前些日子我特意派了不少細作南下打探偽朝近一年的情況,據細作反應,偽朝這一年來,內部變化極大。
偽唐王就戮之後,偽官推偽桂王在肇慶監國,後又稱帝,建號永曆。那永曆本是懦弱昏庸之輩,不曾想其在逃到梧州後,好似突然一夜之間開竅一般,不到三個月,除權臣,滅強鎮,並督軍幾次打退廣東李成棟部,其軍政之才雖比不得攝政王他老人家,卻也絕非吳下阿蒙了。
大明內部經過其近一年的雷霆手段整頓,已經不再是之前的各自為戰,一盤散沙的狀態了,特別是西軍和順軍餘部的相繼歸順,偽朝軍力戰力大增,湖廣這仗是越來越難打了啊!”
對朱家的主子,尚可喜原本是打心底裏看不起的,但是在他得到的情報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後,內心對明朝皇帝的看法卻又不得不轉變了,這永曆不得不說,確實有些手段魄力,比弘光,隆武要強得多,值得他們收起輕視之心,全力對付。
孔有德聽完陷入深深的沉思中,耿仲明和尚可喜也在一旁各自想著心事。他們都是死人堆裏爬出來的,對事情一般看得也比較透徹。
良久之後,孔有德方才開口道:“驕兵必敗果然是兵家至理。入關以來,咱們是打得太順手了,上上下下,心,都是浮的,營田關和常德,是給咱們提了醒,這兩次的敗仗咱們輸的不冤!至少讓咱們看出那永曆是個大患,從今往後,他就是咱們的頭號大敵,還有其麾下為數十幾萬的兵馬!”
尚可喜深沉地思索了半晌:“大帥說的是,偽朝的兵再不可小覷了。
咱們萬裏跋涉,從遼東走到湖廣,已呈疲態,兩場敗仗,僅剩不到八萬兵馬,對比偽朝布在湖廣的十幾萬大軍,確實單薄了些,可不可以上書攝政王,請他老人家再派些兵馬過來?”
孔有德搖了搖頭:“江西戰事吃緊,滿蒙主力都被牽製在了南昌府一代,實在抽不開身,至於守衛畿輔一代的三萬滿兵,不到萬不得已,是絕不會動的,再說北方近來也不太平,蟻民到處鬧事,薑驤那廝也反了,需要畿輔的兵震懾。”
“這些固然是事實,但是,那平西王吳三桂呢?朝廷不是已經調吳三桂入漢中了麽?當時戰事順利,陝西多事,所以派他去漢中,但現在來看,陝西再急,也急不過江西和湖廣吧!既然京畿的兵不能動,把他派來,也是好的啊!”
“震陽!攝政王為什麽把吳三桂放在西邊,一直擱置著不曾重用,難道你不清楚此種的緣由?”孔有德斥責說:“攝政王他老人家,何等英明,他就不知道湖廣的情況?他老人家若有心派援兵,不用咱們開口,自會調撥人馬來的!
如今既然沒有發來上諭,自有他老人家的考慮,畿輔的兵,還有吳三桂,隻怕暫時都不會動。即使派兵來,也是再從遼東調,除滿蒙八旗外,能在搜羅到一兩人馬就不錯了,那也是小半年後才能到,遠水解不了近渴!
為今之計,還是想想接下來這仗該怎麽打吧!”
尚可喜道:“從營田關和常德兩戰來看,南蠻子顯然籌劃精詳的,咱們八萬兵馬想要平掉湖廣怕是很吃力,隻怕贏麵不大!”
孔有德合上眼睛:“即便贏麵不大,咱們也要打。”
耿仲明讚同的點了點頭:“營田關和常德兩戰,打得倉猝,南蠻子到底有多大能耐,咱們都不清楚。
此刻益陽被南蠻子圍困,求救頻頻,益陽地處要衝,咱們需要即刻派兵救援,不僅要救,還要派出主力想辦法與南蠻子野戰,狠狠地打幾場硬仗,咱們打得越狠,南蠻子就越不可能分兵他顧,便化去了江西滿蒙八旗的威脅。
隻要江西一定,到時候攝政王再派滿蒙主力入湖廣,和咱們合兵一處,在湖廣一舉消滅南蠻,生擒偽朝永曆!”
耿仲明以為說到了孔有德的心坎上,樂著一瞧,卻見孔有德仍然是愁眉不展:“大帥還有什麽要緊的麽?”
孔有德眯著眼,摸了摸腰間鋒利的橫刀:“震陽,雲台!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決戰當前,咱們不能怯戰,但勝負如何,終究難料。
偽朝那邊,雲集西軍,闖營精銳,其皇帝也絕非等閑之輩,這仗最終打到什麽程度,卻也難說。這些天,每次想到這,我總有一種不詳的預感,請了老神仙卜了幾掛,卦麵上倒沒說什麽不好,可是在我這心裏……這麽多年了,這還是頭一次。”
“大哥不必如此?既然知道南蠻子有些道行,咱們便當處處謹慎。步步為營,不再給南蠻子可乘之機便是。拖到攝政王的援兵到了,再一鼓作氣拿下他們!”
孔有德苦笑道:“雲台啊,若當真如此容易,就好了!”
……
就在孔有德眾人在為平定湖廣而發愁,離其四五百裏的長沙城裏,朱由榔君臣,卻正在天子行轅外觀看著一場濃重的獻俘儀式。(未完待續。)
耿仲明瞥了一眼尚可喜,道:“不好說!”
“以如今之形勢,已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了,還有什麽不好說的,說!”孔有德溫怒道。
“咱大清自太祖皇帝起兵以來,這種敗仗還是頭一遭,再加上南下以來,湖南不僅寸地未奪,反倒丟了重鎮常德,新賬加舊賬。攝政王一聲令下,咱們少不得要受處罰,丟了官爵不說,麵子上也實在說不過去,相比滿蒙八旗在江西的作為,咱們的臉可算是丟盡了!
這些日子我也總在想這個事情。打實心說,咱們以前確實有些輕敵大意了,營田關失利和常德戰敗絕非偶然,一年不見,偽朝變化很大,其分量咱們需要重新掂量掂量了,以免重蹈覆轍。”
“震陽,你看呢?”
“雲台說的有理!”尚可喜點了點頭,向以智計自負的他,摸了摸短須說:“前些日子我特意派了不少細作南下打探偽朝近一年的情況,據細作反應,偽朝這一年來,內部變化極大。
偽唐王就戮之後,偽官推偽桂王在肇慶監國,後又稱帝,建號永曆。那永曆本是懦弱昏庸之輩,不曾想其在逃到梧州後,好似突然一夜之間開竅一般,不到三個月,除權臣,滅強鎮,並督軍幾次打退廣東李成棟部,其軍政之才雖比不得攝政王他老人家,卻也絕非吳下阿蒙了。
大明內部經過其近一年的雷霆手段整頓,已經不再是之前的各自為戰,一盤散沙的狀態了,特別是西軍和順軍餘部的相繼歸順,偽朝軍力戰力大增,湖廣這仗是越來越難打了啊!”
對朱家的主子,尚可喜原本是打心底裏看不起的,但是在他得到的情報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後,內心對明朝皇帝的看法卻又不得不轉變了,這永曆不得不說,確實有些手段魄力,比弘光,隆武要強得多,值得他們收起輕視之心,全力對付。
孔有德聽完陷入深深的沉思中,耿仲明和尚可喜也在一旁各自想著心事。他們都是死人堆裏爬出來的,對事情一般看得也比較透徹。
良久之後,孔有德方才開口道:“驕兵必敗果然是兵家至理。入關以來,咱們是打得太順手了,上上下下,心,都是浮的,營田關和常德,是給咱們提了醒,這兩次的敗仗咱們輸的不冤!至少讓咱們看出那永曆是個大患,從今往後,他就是咱們的頭號大敵,還有其麾下為數十幾萬的兵馬!”
尚可喜深沉地思索了半晌:“大帥說的是,偽朝的兵再不可小覷了。
咱們萬裏跋涉,從遼東走到湖廣,已呈疲態,兩場敗仗,僅剩不到八萬兵馬,對比偽朝布在湖廣的十幾萬大軍,確實單薄了些,可不可以上書攝政王,請他老人家再派些兵馬過來?”
孔有德搖了搖頭:“江西戰事吃緊,滿蒙主力都被牽製在了南昌府一代,實在抽不開身,至於守衛畿輔一代的三萬滿兵,不到萬不得已,是絕不會動的,再說北方近來也不太平,蟻民到處鬧事,薑驤那廝也反了,需要畿輔的兵震懾。”
“這些固然是事實,但是,那平西王吳三桂呢?朝廷不是已經調吳三桂入漢中了麽?當時戰事順利,陝西多事,所以派他去漢中,但現在來看,陝西再急,也急不過江西和湖廣吧!既然京畿的兵不能動,把他派來,也是好的啊!”
“震陽!攝政王為什麽把吳三桂放在西邊,一直擱置著不曾重用,難道你不清楚此種的緣由?”孔有德斥責說:“攝政王他老人家,何等英明,他就不知道湖廣的情況?他老人家若有心派援兵,不用咱們開口,自會調撥人馬來的!
如今既然沒有發來上諭,自有他老人家的考慮,畿輔的兵,還有吳三桂,隻怕暫時都不會動。即使派兵來,也是再從遼東調,除滿蒙八旗外,能在搜羅到一兩人馬就不錯了,那也是小半年後才能到,遠水解不了近渴!
為今之計,還是想想接下來這仗該怎麽打吧!”
尚可喜道:“從營田關和常德兩戰來看,南蠻子顯然籌劃精詳的,咱們八萬兵馬想要平掉湖廣怕是很吃力,隻怕贏麵不大!”
孔有德合上眼睛:“即便贏麵不大,咱們也要打。”
耿仲明讚同的點了點頭:“營田關和常德兩戰,打得倉猝,南蠻子到底有多大能耐,咱們都不清楚。
此刻益陽被南蠻子圍困,求救頻頻,益陽地處要衝,咱們需要即刻派兵救援,不僅要救,還要派出主力想辦法與南蠻子野戰,狠狠地打幾場硬仗,咱們打得越狠,南蠻子就越不可能分兵他顧,便化去了江西滿蒙八旗的威脅。
隻要江西一定,到時候攝政王再派滿蒙主力入湖廣,和咱們合兵一處,在湖廣一舉消滅南蠻,生擒偽朝永曆!”
耿仲明以為說到了孔有德的心坎上,樂著一瞧,卻見孔有德仍然是愁眉不展:“大帥還有什麽要緊的麽?”
孔有德眯著眼,摸了摸腰間鋒利的橫刀:“震陽,雲台!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決戰當前,咱們不能怯戰,但勝負如何,終究難料。
偽朝那邊,雲集西軍,闖營精銳,其皇帝也絕非等閑之輩,這仗最終打到什麽程度,卻也難說。這些天,每次想到這,我總有一種不詳的預感,請了老神仙卜了幾掛,卦麵上倒沒說什麽不好,可是在我這心裏……這麽多年了,這還是頭一次。”
“大哥不必如此?既然知道南蠻子有些道行,咱們便當處處謹慎。步步為營,不再給南蠻子可乘之機便是。拖到攝政王的援兵到了,再一鼓作氣拿下他們!”
孔有德苦笑道:“雲台啊,若當真如此容易,就好了!”
……
就在孔有德眾人在為平定湖廣而發愁,離其四五百裏的長沙城裏,朱由榔君臣,卻正在天子行轅外觀看著一場濃重的獻俘儀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