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崔家的人也裝模作樣,頻繁地出入長安城,他們在製造他們正研究生豆芽之法的假象,等事情成熟後,就是他們上交生豆芽之法給朝廷的時候。第14章   接下來的幾天,十六叔在全力打造石磨,而其他人,拿著個大棒槌,炒好了豆子就放石臼裏麵搗。  徐長生都說了,等兩天石磨打造出來了就不用這麽麻煩。  隻是這些人愣是不聽,還是一個勁搗。  “長生,我們自家搗,不費什麽力氣的。”  他們怎麽停得下來,那可是油啊,看著那油一滴一滴的滴下來,他們巴不得多榨點油拿去賣,窮怕了。  徐長生撅撅嘴,你們愛搗搗吧,看著他們歡天喜地的樣子,估計也勸不下來。  落後的生產力啊。  徐長生找到一位要去長安的伯伯,讓他幫忙將信送去國舅府。  然後就迴到自己的茅草屋。  他這幾天有些冷落了大白,得好好安慰一下。  一進屋子,大白就撲了過來,一把將他塞到了厚實的皮毛下。  哎呀,大白太粘人了。  徐長生往外麵爬,但又被大白塞了迴去。  徐長生:“……”  好吧,他就抱著大白睡,暖和,眼睛笑眯得跟月牙一樣。  幾天後,十六叔打了好幾個石磨。  一群人又圍過來看稀奇。  以前還隻是離徐長生近的叔叔嬸嬸過來看,現在連住得遠的,也屁顛屁顛的跑了過來。  不就是一個石磨嗎?怎麽跟發現了什麽寶貝似的。  徐長生騎在大白背上,最近大白太粘人了。  “長生,這個石磨是怎麽用的?”有人忍不住問道。  徐長生打著哈欠,小胖手放在嘴巴邊哈著白氣說道,“十六叔知道怎麽用!”  他這小身板可拉不動石磨。  打造的石磨比較大,因為一個村子的豆子要磨,小了沒用。  十六叔還有些愣神地看著徐長生,說實話,他打造石磨的時候也沒想過有這麽大作用,以後村裏的石臼估計用不上了。  十六叔見所有人看著他,趕緊舀了一大碗炒好的豆子倒進磨心,然後推動著把手轉圈。  徐長生在一旁解釋道,“將豆子倒進磨心,然後推動石磨就好,村裏不是有一頭老黃牛嗎?以後用它拉磨就可以了。”  可憐的老黃牛!  石磨打了好幾個,一頭牛肯定是不夠的,還得有人推。  不過看這些叔叔嬸嬸躍躍欲試的樣子,一點也不介意。  先就這樣吧,反正大祖父肯定舍不得買牲口。  “你們看,石頭縫裏出東西了,是豆子,好細……”  十六叔又加了不少豆子進去。  “比我們搗的細多了,而且好快。”  “哇,喂豆子進去,吐出來的變成碎粒了。”  徐家村的孩子給石磨取了個名字,吃豆子的石頭妖怪!  徐長生:“……”  封建迷信,那就是個石磨。  村子裏的人將豆子都集中在一起,然後齊心合力開始磨豆子,榨油。  整個村子都飄出一股豆香。  大祖父高興地安排著,“我們先榨一些,賣了以後再買豆子迴來。”  油被裝進了竹筒裏,竹筒就在後麵大山砍的,不要錢。  一竹筒油大概一斤,賣價一百二十文,比動物油便宜多了,但其中的利益……  徐長生笑眯眯地,不可說不可說,大祖父黑著臉,有辱斯文,怎麽能賣這麽貴,不過大祖父拿著竹筒摸個不停,可見他多喜歡。  ……  很快到了去長安城賣油的時間,徐長生沒有去。  因為大白一個勁粘著他,大白進不了城啊。  徐家的孩子倒是去了一大堆,他們得跟去算賬,走一路,算盤刷刷地響一路。  長安城今天注定是熱鬧的一天,一種叫“徐家豆油”的竹筒油風靡了整個長安,供不應求。  能不風靡嗎?雖然是第一次看到這種油,但無論是它的價格還是濃鬱的油香都讓人無法拒絕。  長安城的居民生活是比較優渥,但這漫長的冬天還是對他們有些影響,特別是糧食價格的暴漲,一天高過一天,能省則省的道理他們懂。  再說這油可一點不比他們以前用的油差,那香味甚至更甚,將油倒在鍋裏熱一熱,一條街都能聞到。  不少人還一個勁打聽徐家的油怎麽賣這麽便宜,把一輩子兩袖清風的大祖父臉都臊紅了。  要是讓他們知道這油的本錢,徐文遠覺得他要在史書上留下恥辱的一筆。  其他的徐家村人可不管,收著錢,笑得連嘴巴都合不攏,下一次他們再多榨點來賣。  油很快就賣完了,徐文遠提了幾竹筒油去看孫女徐長櫻。  徐長櫻看著手裏散發出濃鬱香味的油,表情一愣一愣的,徐家村什麽時候這麽優渥了?  徐文遠一笑,“都是長生鼓弄出來,我們這次來長安就是賣油,這孩子是我們徐家村的福星啊。”  “……祖父,賣油和以前賣豆芽不同,終歸得有個固定的鋪子,你就將我那鋪子拿去用吧,反正空著也是空著。”  徐長櫻自從上次得了詩會魁首,又有太子賜予的極品狼毫,名聲咋起,在婆家的地位和以前大不相同,還是做得了主的。  徐文遠本想拒絕,但想了想,長櫻不擅長打理,有個門麵卻沒有任何進項,他租過來總比租給別人強,虧待不了自家孫女。  也就不再拒絕。  徐文遠離開的時候,徐長櫻還在問,“怎麽這次沒有帶長生來?還怪想那虎頭小家夥。”  徐文遠一笑,“長生有隻大老虎,非要寸步不離的跟著他,進城不方便,也就沒跟來了。”  徐長櫻:“……”  祖父怕是在說笑,什麽人能和大蟲呆在一起?長生又不是山野精怪!  ……  與長安城今天的熱鬧相比,有一個地方的熱鬧也不逞多讓。  那就是……金殿之上。  李世民臉色陰沉,“如今冬季延長,各地糧食價格暴漲,邊遠地區已經有官員上報,形成了饑荒之勢,各位可有什麽好的解決之法?”  作為一個皇帝,而且還是一個有黑點有羞愧感的皇帝,李世民可謂是兢兢業業,拚命將自己打造成一個明君。  但或許真的是對他弑兄奪位的懲罰,無論他多努力,自他登基以來,每一年總要遇到點天災人禍。  糧食不足以過冬這個問題其實不是隻有今天提起,幾乎每一天都在提。  可是糧倉的糧食早已經下放各地,使用殆盡,還能有什麽好的辦法?糧食的數量是有限的,又不能憑空多出來。  和以往一樣,朝臣爭論不休,有的說打擊上漲糧價的黑心商戶,有的說開源節流,節儉行事,上仿下效……  但這些方法說起來簡單,執行起來就不一定了,而且……都是治標不治本,收效甚微。  李世民一歎,難道真的是老天爺不興我大唐嗎?  這時,在爭吵不休的聲音中,站出一個人來,“臣長安縣令崔之桐,代表崔家獻上一策,可讓現有的糧食在三天之內增加五倍。”  聲音不大,卻讓整個朝堂之上落針可聞。  所有人都隻有一個想法,這人怕不是瘋了。  崔之桐當然知道怎麽說才能引起重視。  李世民眉頭都皺了起來,三天之內讓糧食增加五倍?  “崔之桐,你可知道,在這個時候妄言是什麽罪?”李世民說道。  “臣知道。”崔之桐不緊不慢的答道,一切都安排妥當,萬無一失,這個功勞絕對是他們崔家的。  “那你說說是什麽計策,朕十分好奇。”  幾乎所有人都看向崔之桐,這人怎麽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崔之桐拱拱手,“大家可知道,前不久長安城內,出現了一種蔬菜,十分暢銷。”  “可是前不久出現的豆芽?”一青須老者問道,正是當朝丞相房玄齡,“那豆芽不過是曇花一現,許是山野村夫在特殊環境下發現,以前也不是沒有這種事情,和你的計策有何關係?”  崔之桐大聲道,“那豆芽的確是山野村夫在特殊環境下發現,但我崔家去實地考察,經過辛苦研究,有重大發現。”  有人竊竊私語,“崔家的人最近的確老往長安城外跑,我還好奇他們去幹什麽……”  李世民見崔之桐說得頭頭是道,不由得問道,“有什麽重大發現?”  崔之桐一拱手,“迴陛下,我崔家經過研究,發現一法,可將一斤豆子,在三天內長成五斤豆芽,哪怕是冬季,此方法也可行,而且不占用耕地。”  現在大雪覆蓋大地,耕地是肯定用不了的。  朝堂之上也都是些這聰明人,瞬間想到了其中關鍵。  如果是在平日,這方法不過是為大家桌上添一個菜而已,但在此時饑荒來臨之際,如果各個地方推廣此法,由食豆飯改為食豆芽,還怕熬不過冬季嗎?  李世民猛地站了起來,“此法當真如你所說,能將一斤豆子在三天內變成五斤豆芽?哪怕在現在這種寒冷的冬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理工學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肥皂有點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肥皂有點滑並收藏大唐理工學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