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下了令,如果誰再敢妄言民主,那麽,就要砍頭,陳玉直接將衛家的家主砍了腦袋,所有奴隸釋放,所有財產充公,以儆世人。
河東衛家是一個大族,其先祖衛青在漢武帝時就是大將軍,衛家影響深遠,聽說連衛家的家主都被砍了腦袋,所有人都嚇了一跳,心說這陳玉真是敢說敢幹啊,一時之間,誰也不敢再說民主的壞話。
看到事件平息了下來,陳玉不由冷哼,有的時候,真理,是需要強權來維護的,所以,自己在軍事學院推廣民主,現在看來,是一件多麽正確的事情啊。
然而,緊接著,又有事情出現了,學館之中,那些受四書五經教育的教師,很多人不理解民主,認為教材裏的東西太大逆不道,所以紛紛棄講。
這真是釜底抽薪,陳玉想了一想,覺定去做通一個人的工作,隻要做通了他的工作,那那些棄講的教習,想來可以重新迴到學館吧,這個人就是管寧。
學館的教習,大部分是管寧的弟子,以及他弟子的弟子,這些人,夠成了學館的主幹,所以,隻要做通了管寧的工作,再由管寧去做他的這些學生的工作,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於是,陳玉找到了管寧。
兩盞淡茶,陳玉與管寧相對而坐。
管寧微微一笑,絕口不提陳玉找他做什麽,而是拿起了茶杯,口中說道:“這茶是黃山雲霧茶,每年隻產幾十斤,我偶爾得了二兩,一直舍不得用,現在大將軍來了,正好與我共同分享。”
陳玉喝了一口茶,隻覺迴味無窮,不禁說道:“好茶。”
“好茶需要一個好的生存環境,隻有好的環境才能長出好茶來,這就如同學館,隻要有好的環境,那些教習們自然會安心教學,而不至於棄講。”
管寧以茶說事,口中說道。
陳玉微微一笑,口中說道:“不錯,是需要好的環境,才能生出好茶來,不過,如果這茶原來的品種是次品,再好的環境也結不出好茶來,就如同種的是瓜,得出的絕對不會是豆,所以,隻有好的茶樹,才能結出好茶,而現在,皇權思想就是一株不好的茶樹,而民主的思想卻是一株好的茶樹,所以,隻要消除所有人心中的皇權思想,才能貫穿民主的思想。”陳玉說道。
“這個,你有你的道理,但君權神授,豈能是輕易更改的?百姓安知天命?”管寧皺眉說道。
“君權怎能神授?漢高祖不也是一介布衣嗎?光武帝也隻是躬耕於南陽,騎青牛為戰,權力,並不是固定於某個人或者是家族的,而是屬於天下人的,老百姓之所以不知道天命,那是因為他們受到的教育太少的緣故,如果人們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民主的觀念深入人心,自然會有更多知天命的人出現。”陳玉說道。
管寧閉上了雙眼,深默不語,良久,他說道:“其實,對於你所說的民主,我並不反對,但皇權建立自古有之,你的權力也是建立在強權的基礎上的,你不怕民主之後,你會失去你的權力嗎?”
“如果我做的事情是正確的,百姓自然會理解,更會支持我,如果我做的事情是錯誤的,那麽百姓自然會背棄我,所以,我隻能做對,不能做錯,這是百姓對我的監督,你不覺的這樣做很好嗎?這樣,也防止了我的權力膨脹,為所欲為。
你看,東漢後麵的幾個皇帝,不都是權力膨脹,然後為所欲為,以至於天下民不聊生嗎?”陳玉說道。
管寧沉思良久,長歎一聲說道:“我承認,你說的是正確的,不過此事開了曆史的先河,我不知最後的結果如何,到底會不會成功。”
“會成功的,但我需要很多人支持我,我需要先生的支持。”陳玉向管寧行了一禮。
管寧長歎一聲,口中說道:“大將軍不必如此,即然如此,那我就盡我的一點微薄之力吧。”
管寧終於被陳玉說服了,答應了陳玉的請求。
接下來的事情,說明陳玉的做法還是正確的,在管寧的耐心說服之下,絕大多數的學館教習都接受了他的勸告,返迴學館教學,這樣,陳玉的民主思想得以傳承下去,而且,陳玉漸漸的發現,隨著這些教習的教學,他們也在被民主思想的美好所潛移默化著,漸漸從內心之中接受了民主的思想。
陳玉鬆了一口氣,他知道,民主思想的發展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隻要自己努力堅持,十年二十年之後,一定會有所成就。
就在這時,獻帝的使者來到了陳玉的住所。
“大將軍,皇帝有請。”使者說道。
陳玉心中一動,獻帝找自己有什麽事呢,他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見自己了,哎,這段時間,自己隻顧忙了,而忽略了獻帝。
想到這兒,陳玉跟隨使者的腳步來到了皇宮之中。
獻帝在禦書房接待了陳玉,當陳進入禦書房時,獻帝正在埋頭看書,聽到腳步聲,獻帝點了點頭,口中說道:“你來了。”
陳玉心中一動,獻帝與自己生份了,這一次,他並沒有叫自己老師,而稱唿你,這稱唿的細小改變,代表著自己與獻帝感情的變化。
“陛下,不知找臣來有什麽事情?”陳玉問道。陳玉對獻帝永遠是那麽有禮貌,遠沒有曆史上的曹操那麽拙拙逼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師,最近我看了幾本書,請你指教一下。”獻帝放下了手中的書籍,遞到了陳玉的手中,陳玉一看,這書,正是自己編寫的關於民主政治的教材。
陳玉心中一動,心中已然明白了獻帝的意思,當下微微一笑,口中說道:“這書,是臣編寫的。”
“我知道。”獻帝歎了一口氣,緩緩的說道:“老師,你為什麽要反對我呢?”
“我什麽時候反對過皇上呢?”陳玉反問。
“你如不反對我,為什麽要編寫這些關於民主的書,這不是與皇權相對立嗎?”
陳玉笑了,他知道,獻帝真的不理解他,民主製度,觸動最大的利益者,就是獻帝,所以,獻帝是當然的反對者,這也在情理之中。
“陛下,難道你忘記了桓靈失政嗎?為什麽會這樣呢?那就是因為,皇權失去了約束,權力過於集中於個人,如此一來,一旦遇到不賢明的君主,或者是君主私心重,那麽天下就會大亂,這也是我大漢所以軍閥混戰的根本原因,受苦的隻是百姓,所以,隻有從製度上根本改變現在這個狀況,百姓才能長久的安定下去。”
“眾多這樣做,與篡權奪位有什麽不同?”獻帝問道。
“當然不同,篡權奪位,那是我要當君主,可是,我並沒有這個想法,我想改變的,隻是製度,建立一個民主共和的製度,類似於三皇五帝時的賢者持政,而賢者,由百姓選出,這樣,不是更好嗎?百姓有監督的權力,當權者不能濫用權力,政權才能長治久安啊。”陳玉說道。
“這書我看過了,不得不說,我很同意你裏麵的一些觀點,但是,你要怎麽處置我呢?我是皇帝,民主共和了我就不可能再是皇帝了,那麽,你想讓我做一個富足翁?還是給我一杯鳩酒呢?”獻帝淒然說道。
“皇帝可以做這個國家的第一任執政,如果你符合民心,那就可以連任一屆,你可以做一個真正的當權者,我會把權力完全的交給你,當然,你能不能連任,這要百姓們說了算,如果你做的讓百姓滿意,百姓是會讓你連任的。”陳玉說道。
河東衛家是一個大族,其先祖衛青在漢武帝時就是大將軍,衛家影響深遠,聽說連衛家的家主都被砍了腦袋,所有人都嚇了一跳,心說這陳玉真是敢說敢幹啊,一時之間,誰也不敢再說民主的壞話。
看到事件平息了下來,陳玉不由冷哼,有的時候,真理,是需要強權來維護的,所以,自己在軍事學院推廣民主,現在看來,是一件多麽正確的事情啊。
然而,緊接著,又有事情出現了,學館之中,那些受四書五經教育的教師,很多人不理解民主,認為教材裏的東西太大逆不道,所以紛紛棄講。
這真是釜底抽薪,陳玉想了一想,覺定去做通一個人的工作,隻要做通了他的工作,那那些棄講的教習,想來可以重新迴到學館吧,這個人就是管寧。
學館的教習,大部分是管寧的弟子,以及他弟子的弟子,這些人,夠成了學館的主幹,所以,隻要做通了管寧的工作,再由管寧去做他的這些學生的工作,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於是,陳玉找到了管寧。
兩盞淡茶,陳玉與管寧相對而坐。
管寧微微一笑,絕口不提陳玉找他做什麽,而是拿起了茶杯,口中說道:“這茶是黃山雲霧茶,每年隻產幾十斤,我偶爾得了二兩,一直舍不得用,現在大將軍來了,正好與我共同分享。”
陳玉喝了一口茶,隻覺迴味無窮,不禁說道:“好茶。”
“好茶需要一個好的生存環境,隻有好的環境才能長出好茶來,這就如同學館,隻要有好的環境,那些教習們自然會安心教學,而不至於棄講。”
管寧以茶說事,口中說道。
陳玉微微一笑,口中說道:“不錯,是需要好的環境,才能生出好茶來,不過,如果這茶原來的品種是次品,再好的環境也結不出好茶來,就如同種的是瓜,得出的絕對不會是豆,所以,隻有好的茶樹,才能結出好茶,而現在,皇權思想就是一株不好的茶樹,而民主的思想卻是一株好的茶樹,所以,隻要消除所有人心中的皇權思想,才能貫穿民主的思想。”陳玉說道。
“這個,你有你的道理,但君權神授,豈能是輕易更改的?百姓安知天命?”管寧皺眉說道。
“君權怎能神授?漢高祖不也是一介布衣嗎?光武帝也隻是躬耕於南陽,騎青牛為戰,權力,並不是固定於某個人或者是家族的,而是屬於天下人的,老百姓之所以不知道天命,那是因為他們受到的教育太少的緣故,如果人們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民主的觀念深入人心,自然會有更多知天命的人出現。”陳玉說道。
管寧閉上了雙眼,深默不語,良久,他說道:“其實,對於你所說的民主,我並不反對,但皇權建立自古有之,你的權力也是建立在強權的基礎上的,你不怕民主之後,你會失去你的權力嗎?”
“如果我做的事情是正確的,百姓自然會理解,更會支持我,如果我做的事情是錯誤的,那麽百姓自然會背棄我,所以,我隻能做對,不能做錯,這是百姓對我的監督,你不覺的這樣做很好嗎?這樣,也防止了我的權力膨脹,為所欲為。
你看,東漢後麵的幾個皇帝,不都是權力膨脹,然後為所欲為,以至於天下民不聊生嗎?”陳玉說道。
管寧沉思良久,長歎一聲說道:“我承認,你說的是正確的,不過此事開了曆史的先河,我不知最後的結果如何,到底會不會成功。”
“會成功的,但我需要很多人支持我,我需要先生的支持。”陳玉向管寧行了一禮。
管寧長歎一聲,口中說道:“大將軍不必如此,即然如此,那我就盡我的一點微薄之力吧。”
管寧終於被陳玉說服了,答應了陳玉的請求。
接下來的事情,說明陳玉的做法還是正確的,在管寧的耐心說服之下,絕大多數的學館教習都接受了他的勸告,返迴學館教學,這樣,陳玉的民主思想得以傳承下去,而且,陳玉漸漸的發現,隨著這些教習的教學,他們也在被民主思想的美好所潛移默化著,漸漸從內心之中接受了民主的思想。
陳玉鬆了一口氣,他知道,民主思想的發展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隻要自己努力堅持,十年二十年之後,一定會有所成就。
就在這時,獻帝的使者來到了陳玉的住所。
“大將軍,皇帝有請。”使者說道。
陳玉心中一動,獻帝找自己有什麽事呢,他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見自己了,哎,這段時間,自己隻顧忙了,而忽略了獻帝。
想到這兒,陳玉跟隨使者的腳步來到了皇宮之中。
獻帝在禦書房接待了陳玉,當陳進入禦書房時,獻帝正在埋頭看書,聽到腳步聲,獻帝點了點頭,口中說道:“你來了。”
陳玉心中一動,獻帝與自己生份了,這一次,他並沒有叫自己老師,而稱唿你,這稱唿的細小改變,代表著自己與獻帝感情的變化。
“陛下,不知找臣來有什麽事情?”陳玉問道。陳玉對獻帝永遠是那麽有禮貌,遠沒有曆史上的曹操那麽拙拙逼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師,最近我看了幾本書,請你指教一下。”獻帝放下了手中的書籍,遞到了陳玉的手中,陳玉一看,這書,正是自己編寫的關於民主政治的教材。
陳玉心中一動,心中已然明白了獻帝的意思,當下微微一笑,口中說道:“這書,是臣編寫的。”
“我知道。”獻帝歎了一口氣,緩緩的說道:“老師,你為什麽要反對我呢?”
“我什麽時候反對過皇上呢?”陳玉反問。
“你如不反對我,為什麽要編寫這些關於民主的書,這不是與皇權相對立嗎?”
陳玉笑了,他知道,獻帝真的不理解他,民主製度,觸動最大的利益者,就是獻帝,所以,獻帝是當然的反對者,這也在情理之中。
“陛下,難道你忘記了桓靈失政嗎?為什麽會這樣呢?那就是因為,皇權失去了約束,權力過於集中於個人,如此一來,一旦遇到不賢明的君主,或者是君主私心重,那麽天下就會大亂,這也是我大漢所以軍閥混戰的根本原因,受苦的隻是百姓,所以,隻有從製度上根本改變現在這個狀況,百姓才能長久的安定下去。”
“眾多這樣做,與篡權奪位有什麽不同?”獻帝問道。
“當然不同,篡權奪位,那是我要當君主,可是,我並沒有這個想法,我想改變的,隻是製度,建立一個民主共和的製度,類似於三皇五帝時的賢者持政,而賢者,由百姓選出,這樣,不是更好嗎?百姓有監督的權力,當權者不能濫用權力,政權才能長治久安啊。”陳玉說道。
“這書我看過了,不得不說,我很同意你裏麵的一些觀點,但是,你要怎麽處置我呢?我是皇帝,民主共和了我就不可能再是皇帝了,那麽,你想讓我做一個富足翁?還是給我一杯鳩酒呢?”獻帝淒然說道。
“皇帝可以做這個國家的第一任執政,如果你符合民心,那就可以連任一屆,你可以做一個真正的當權者,我會把權力完全的交給你,當然,你能不能連任,這要百姓們說了算,如果你做的讓百姓滿意,百姓是會讓你連任的。”陳玉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