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秀身上有一個突出的優點:具有很強的舉一反三的能力。她讀書,觀察事物,總是帶著問題讀,帶著問題觀察;通過一件事她能想到好幾件事。


    第二天夫妻倆一邊喝茶,一邊聊天。


    梁曉秀開場道:歐洲各國餐館的菜單內容都不多,無非是幾樣菜:牛排、豬排、羊排、魚、雞、沙拉等。在飯店你隻要告訴服務員,是要肉,還是魚,或雞就可以了,一份牛排就是主菜,配上一碗湯,兩個麵包,就是一頓飯。


    “曉秀,你想說明什麽?”宋福祿不明白妻子為什麽說老外的那些飲食。


    梁曉秀說,她每次開長途車,在高速路加油站的餐館都點一份牛排。一塊四兩重的牛排看似不大,但絕對夠吃,而且還特別抗餓。奧地利的烤羊排極棒。一份烤羊排約20歐元,量大,味道鮮美,極適合中國人的口味。”


    “曉秀,你跑題了。”


    梁曉秀說,歐洲餐館的魚遠不如中國餐館做得魚那麽好吃。歐洲的餐館大都提供冷凍的魚,做出來的魚沒有鮮美味道。


    “你說這些幹什麽?”


    “你別老打斷我,你聽我說下去。歐洲的蔬菜和肉與中國的蔬菜和肉有很大區別:用歐洲的蔬菜和肉做出的菜,與在國內做的飯菜口味都不同,沒有中國菜的純正味道。我發現主要原因是歐洲的主料和輔料與中國有區別,此外歐洲的飲用水也不同於中國的水。比如歐洲的牛肉和豬肉都是大牛、大豬的肉,一頭豬產200公斤肉,一頭牛產1000公斤肉,這麽大的肉量當然味道不會太好。歐洲的蔬菜品種太少,隻有土豆、洋蔥、胡蘿卜、大頭菜、西紅柿、黃瓜、蒜苗等幾樣蔬菜,而且這些蔬菜與中國同類蔬菜都不一樣,吃起來口感比較生硬。”


    宋福祿承認梁曉秀說的有道理。


    梁曉秀說,歐洲人對中國有許多偏見,唯獨在中餐上普遍持客觀公正的態度。他們的中餐館在裏爾市有很高的聲譽,絕大多數歐洲顧客都能接受中餐。事實上,來他們餐館吃飯的老外不僅由法國人,還有不少其他歐洲國家的客人。通過那些客人的反饋信息,她可以肯定在其他歐洲國家開中餐館也會受到歡迎。


    宋福祿靜靜地聽著,沒有再打斷梁曉秀的話。


    梁曉秀說,老外在中餐館吃上了癮,那就意味著將來老外會成就他們要在歐洲大陸開的上千家中餐館的生意,使得他們在歐洲有一個可靠的生存空間。新中國飯店開業兩年多來,她接觸了裏爾市各界名流,無論是政界、學界、經濟界人士,但凡嚐過中餐的老外,都對他們的中餐讚不絕口。


    梁曉秀看宋福祿不再插話,便自問自答地說:


    中國的美食佳肴給老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有些老外就特意到他們的餐館就餐,享受中餐的美味。那些精於此道的老外現在甚至能辨別正宗的中餐了。他們吃了新中國飯店的中餐後,一直認為那才是純正口味的中餐。


    這是為什麽呢?這是因為我們提供的確實是正宗的中餐。我們沒有特意做適合老外口味的改良型中餐。


    我們就是要告訴所有的老外顧客:口味純正的中餐就在新中國飯店。他們要想品嚐正宗的中餐,那就得來新中國飯店大飽口福。


    事實證明中餐對老外是有很大誘惑力的。


    中餐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應該在歐洲產生一定影響。我們肩上的任務就是在歐洲推廣中餐,讓歐洲人喜歡吃中餐。我們出國前以務農為生,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我們沒有接受過專業技術訓練,沒有什麽特長,在歐洲除了開中餐館以外,沒有其它謀生手段和機會。


    宋福祿點點頭,暗暗想梁曉秀這些大實話說得好,看來她沒有誤入歧途。


    梁曉秀繼續說,開餐館雖然辛苦,但溫飽有餘;如果經營得當,收入相當可觀。辛苦、勞累對他們來說不值一提。那一點兒苦、那一點兒累,算什麽呢?


    中國人什麽苦沒受過?中國人怕過累嗎?為了生存,為了過上富裕的生活,中國人可以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可以克服千難萬險。表麵看來,開餐館沒什麽社會地位,但是他們無形中向歐洲人長年累月地推廣了中餐,並以餐飲的形式連帶著傳播了中國的文化。


    值得稱讚的是,他們憑著勤勞的雙手已經在歐洲落地,生根,開花,正等著結果呢。


    什麽叫開化結果?就是大把、大把地賺到歐洲人口袋裏寶貴的歐元。在歐洲每一個國家,每一座城市,甚至在偏遠的小鎮裏都應該開一家中餐館。我們不僅以開中餐館謀生,還要用中餐“占領”歐洲各國、各城市、各小鎮的最佳地理位置,毫不客氣地坐收洋人的金銀財寶。


    世界上哪一個國家的民眾做到了這一點?一個都沒有!


    “曉秀,你說的太好了!你終於迴到了正路上了。”


    梁曉秀其實還沒有說到最要緊處呢。


    她說,美國的麥當勞、肯德基遍布全世界,餐館數量極多,形成了規模效益,但是美國人還沒有深入到歐洲的各個角落。他們在未來10年、20年中要做的事,就是讓中餐館在歐洲遍地開花,在數量上超過美國的連鎖餐館。他們的第一個計劃是在歐洲開設1000家中餐館。以荷蘭和比利時為例,兩個國家雖然你都不大,但因為富有,他們在每個國家開100家中餐館絕對沒問題。


    梁曉秀的宏偉計劃給了宋福祿很大信心,他注視著妻子的眼睛,聽她往下說。


    麥當勞和肯德基有多少家?梁曉秀自問自答:我們還不知道它們的數量,但肯定有很多家。


    美國的麥當勞和肯德基走的是集團化、正規化、大規模生產的道路;而我們的中餐館要走的是分散化、個性化、小規模生產的道路。美國在歐洲開麥當勞有一個原則:要進入一個城市,首先這個城市要有一定的規模和人口。我們中餐不管這些,隻要有人煙的地方,就有必要開一家中餐館!這就好比打仗,規矩多了,反而打不勝。怎麽能消滅敵人,就怎麽打。軍隊的優劣不僅在於裝備,還在於會不會打仗。打勝,就是英雄好漢。麥當勞是正規軍,中餐是遊擊隊。但以餐飲的影響而論,美國在歐洲的餐飲早晚要敗在中餐手下,其影響也遠不如中餐的影響大。我現在雖然無法得到美國餐館的利潤數據,但通過我們餐館的盈利情況看,我們將來建連鎖店,可以斷定:我們中餐的盈利會遠遠大於美餐的盈利。


    宋福祿這時才插話問為什麽中餐盈利會大於美餐。


    梁曉秀迴到說,這是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的:一,中餐館數量多,分布廣,幾乎沒有空白市場,在數量上占有絕對優勢。在歐洲幾千人口的小鎮都能看到中餐館,但絕對沒有麥當勞或肯德基的身影。二,華人的勞動力占有先天優勢,夫婦兩人一個在後廚,一個跑堂,就能應付一家小餐館。如果餐館規模再大一點,華人的子女會幫父母打理餐館。規模再大一點的餐館,有那麽多中國留學生可以雇傭,此外還有家鄉的親朋好友,而這些費用遠低於正規軍美國餐館的人員費用。三,中餐和西餐的用料不一樣,華人精打細算,為餐館節省了大量資金。而美國人在所有這方麵的開銷都需要實打實地投入資金。最後,華人華僑的工作時間可以無限延長,每天都工作十幾個小時,而美國人的工作時間是有鍾點的。


    梁曉秀繼續說,他們這些普普通通開餐館的華人在當地過的日子遠不是歐洲一般中產階級所能相比的。按照人的基本生存規律和經濟規律判斷,一個行業的優劣首先表現在盈利上,換言之,能賺到錢的生意就是好生意。這個規律在他們身上體現得尤為突出。所以她讚同宋福祿的意見,將來孩子即使在歐洲上了大學,拿到了碩士甚至博士學位,畢業後照樣子承父業──開餐館。不是他們找不到其它工作,也不是他們不願意做其它工作,而是他們根本就瞧不上在洋人公司每月所掙的二、三仟歐元。他們在一般中等規模中餐館,一個月至少能拿到1萬歐元,而這個數目是歐洲企業高管或政府部長級的高官才能掙到的數目。


    中餐館是賺錢的好生意。中餐已經吊起了歐洲人的胃口。歐洲人還會一如既往、心甘情願地在中餐館掏腰包。


    世上什麽事最大?吃飯的事最大。一日三餐,各國都一樣。中餐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再加上中國美食的世界性聲譽,毫不客氣地讓歐洲人往外掏腰包。


    “說得好,曉秀!”


    “我想,將來撰寫世界史的學者應該對中餐在世界上產生的影響和作用提上濃重的一筆。”


    “是應該提一筆,如果沒人寫,曉秀,你來寫,我支持你!”


    梁曉秀話鋒一轉,說歐洲的奢侈品和時尚用品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也是歐洲向世界炫耀的“資本”。歐洲為世界製定了奢侈品和大牌產品的標準和價格。全世界有錢階級都購買歐洲的這些產品,這使得外向型經濟的歐洲擁有了廣闊的國際市場。


    他們屬於外來人,他們不在奢侈品領域與歐洲人一爭高低,而要另辟蹊徑,那就是把中餐館開好,用中餐館來和歐洲的著名企業競爭,看誰掙得錢多。


    行行出狀元,廚師行業也出會狀元,也會有大老板。


    歐洲的奢侈品的價格動輒上千、上萬,甚至數十萬歐元。中餐館的菜品永遠也不會有那麽高的價格,但是他們要以量取勝,在盈利方麵超過歐洲同行,超過一些著名的歐洲企業。


    梁曉秀說完了,宋福祿想了一會兒問道:“曉秀,你說了半天我聽明白了:我們的餐館還沒有形成規模,發展速度還不夠快,這是你想說的話題吧?”


    “我是想說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個機會發展壯大。我們不能按部就班地發展,我們要跨越式地發展。捷足先登、步步領先,這是我們新中國飯店的座右銘。”


    宋福祿認為捷足先登、步步領先8個字用得好,確實應該成為他們的座右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餐館的秘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草原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草原風並收藏中餐館的秘密最新章節